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138286|回复: 48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旬老人的澳洲生活日志连载(已更新到2012年6月18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1-12-2009 19:3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2009年12月1日

登陆悉尼

我和老伴经过办理签证,进行体检,准备行装等一系列的忙碌,终于该远赴澳大利亚了,那里是我们的三女儿,女婿民居住的第二故乡。

我们于13:30坐上东航MU271航班,2小时后抵达上海浦东,20:05又转机乘坐MU561航班,飞往悉尼。1万多公里的航程需飞10个小时。

12月1日清晨悉尼时间6点半(北京时间3点半),老伴打开舷窗,惊奇地喊出声来:“快看,太漂亮了!”啊,舷窗外,天际展现出了一条红色的早霞飘带,飞机在蓝色的天空缓缓前行,机身下面漂浮的朵朵白云,像轻纱在漫舞。十分钟后,早霞飘带里露出了红色的圆顶,圆顶徐徐上升,渐渐地,无比耀眼夺目的金白色光芒在万里高空普照,四射,那景色惊人的绚丽。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的如此辉煌灿烂的日出,第一次体验什么是“耀眼”,简直太美了,太震撼了!万里高空之下,就是我们即将抵达的世界最古老的大陆之一,南太平洋的大陆洲——澳大利亚。

机舱内没有开灯,阳光穿透进来,感到天大亮了。

下了MU561航班飞机,进入海关。两眼看到的全部是洋人,洋文。老伴笑着说:“这下可好了,我们俩都是文盲了。”

我们跟着出关的中国人群向前走,手推着随身的三件行李,在转盘处领取托运的五件行李,进入安检。老外看着行李移动带旁的电脑屏幕,把我们的拉杆箱提了出来,打开,认真地细查着里面的物品。他指着“中国茶叶”桶和“鱼饵增色剂”询问,我马上拿出女儿为我们做的汉译英纸条,指着“China  Tea”和 “Cooking  Ingredient”,他“Ok”了事。我们顺利出关。只见女儿从护栏外飞跑过来,喜笑颜开,喊着“爸!”“妈!”激动地拥抱了我们。

女婿此时正在机场外面的某街道停车等候我们,为了节省很贵的停车费(半小时7澳元),他接到女儿的电话后,才迅速开车过来。八大件重100公斤的行李把他们的轿车“小白”塞得满满的。我们向三个月前女儿就预订好的酒店驶去。

入住酒店

这是一幢挺独特的旅店大楼,共50层(地下10层),座落在繁华的City(市中心)。我们使用着专门的钥匙才能上电梯、进客房。客房有两套彼此独立的双人卧室(各含卫生间),宽大的双人床属于“国王”型号的(床的大小按“国王”、“皇后”、双人、单人分类);客厅里电视、沙发、桌椅质量好;最独特的是还有洗衣房(洗衣机、烘干机)和厨房,厨房备有做饭、用餐的设备、餐具:燃气灶,冰箱,微波炉,烤箱,洗碗机,面包机,锅碗碟瓢勺刀铲等等,一应俱全;110多平米的客房清洁舒适,散发着淡淡的香味,很人性化;楼顶有游泳池和桑拿房,都可以随便享用。

老伴舒服地在浴盆里泡了个热水澡,去阳台抽了烟。小阳台裸露在外面,圆桌,铁藤椅,严密的玻璃门隔绝了烟味。女婿指着客厅房顶安装的一个金属孔说,那是烟雾探测器,室内如冒出烟味,马上自动报警,甚至会被罚款的。

这个被定为4.5星级的酒店客房令我大开眼界,没有见到一位服务人员,全部由一系列规范程序进行着严格的经营管理。女儿说,退房时,客户非常方便,交了钥匙尽管离去,如果房间没有丢失损失东西,5天后,押金会自动归还到客户的信用卡里。这个星级酒店,费用不菲,560澳元/24小时。聪明的女儿早在旅游淡季的9月就预订了优惠价180澳元/24小时。我们准备在这里住两晚,360澳元,合人民币2200元。

我们用餐具做了豆腐汤,加热了肉包子和甜玉米(又甜又嫩),喝着牛奶(奶味醇而浓),还有水果:哈密瓜,葡萄。

悉尼城市一撇

下午,女儿和女婿带着我们俩游览悉尼这座海港城市。表面看,街道不宽,布局有些凌乱。女儿说,早期这里是海港,街道、房屋的布局是为装卸运载码头货物应运而形成的。这儿中世纪的欧式古建筑与现代化楼宇交错辉映。当街小店铺林立。马路上公交车不多,车型挺大,乘客很少。私家小轿车川流不息,时不时出现拥堵。红绿灯奇多,“三步一哨五步一岗”,甚至相隔几十步远就有一处。行人欲过马路,需手按键钮,待闪现绿色人行灯时才能通过。不见自行车,因马路不宽无自行车道。偶见头戴帽盔的年轻人骑摩托车疾驰而过。人流较多,高大的白皮肤欧洲人、澳洲人,黑皮肤卷发的黑人,棕色皮肤的中东人,黄皮肤的亚洲人,一一闪入眼帘,但仍以澳洲本土人为最多。这里是澳洲最繁华的都市,这里是悉尼的City(市中心),悉尼最繁华的地段。平时街上也就相当于北京回龙观街上的人流,但是中午高峰时段,能与西单相比。只是哪里也见不到警察的踪影,更没有北京街头的“交通协管员”,可见这里的交通已相当井然有序了。
我们来到海德公园。这是一个无围墙的街心公园。女儿说,这里的公园都是这样的,无栅栏,免费进入,在澳洲随处可见。我被这里的大树所吸引,高大、粗壮、光滑的树干,足有2层楼高,墨绿厚实的小树叶连成一大片,树冠尽情伸展,遮天蔽日,树荫下十分凉爽,树形很美。喷泉周围的铜铸雕塑是一个个持刀挥剑的武士,告诉着人们一战时期欧洲人奋战的历史。

我们来到了澳洲最大的天主教堂:圣玛丽娅大教堂。纯天然石结构,用赭色的砂岩石砌成的建筑古典庄重气派,建设它前前后后用了100多年时间。走进这座宗教殿堂,顷刻间就被它的庄严肃穆震撼了。这里高深幽静,一排排精致的深褐色座椅,排在过道的两侧,教徒们定期在这里虔诚地祷告,举行宗教仪式。五彩的玻璃窗绘制了一个个经典的圣经故事。主教、牧师传经布道的前台,支架上摆放着一本厚厚的翻开的圣经书。熟悉的那幅耶稣被钉在十字架的油画,是这座殿堂的神圣主题。澳洲人主要信奉两大宗教:天主教和基督教,都视上帝为神,对上帝顶礼膜拜。

我们参观了一处百年前的铸币厂。当年陈旧的车间厂房,铸造澳币的设备、工具及生产情景的图片,告诉我们这里曾经历的真实点滴。

我们还路经一座兵营,曾是关押海外犯人的监狱,不免费参观。

我发现这里的公园内、街道旁、博物馆前,都矗立着一座座铜雕,雕刻的是曾经开辟、建设这座城市的功臣、英雄,有坐骑战马的英国总督,披挂利剑的将领,高举战刀的士兵,一个个威严、显赫,栩栩如生。对此,同行的女儿和女婿的朋友解释着:“澳洲人并不在意这里曾是英属殖民地,他们对这段历史反而怀有尊重、感恩之情。他们敬重当年的开发者,认为这些英国先驱者是优秀的。”政治、意识形态这些上层建筑,在这里如此淡化。这是一种独特的民族心态和民族文化。

女儿一路为我们讲解着澳洲的开发历史,宗教故事,翻译着碑刻上的说明文字。女婿则一刻不停地寻找角度、捕捉镜头,为大家拍照。

我们一路行走,来到了悉尼情人港,悬空的单轨架桥上,一面面彩旗迎风飘动,上面画着一个张嘴大笑的可爱男孩,正渴望着圣诞节的降临。情人港岸边,一个个咖啡桌旁坐着休闲谈笑的年轻人,慢慢酌饮的老年人。与太平洋衔接的情人港海面上,飞翔着白色的海鸥,一只只灰色的鸽子旁若无人地站立在我们脚旁。中国古人那 “天人合一”的理想在这里得到了真实的诠释。

然后,我们坐上悬空的环城单轨车来到了悉尼的唐人街。晚餐,女儿、女婿带我们进了一家日本餐馆。这里生意红火。一间间木质阁子内食客们在用餐,轻声细语。笑容可掬的日本姑娘碎步轻走在席间。这里顾客点菜使用电子屏幕板,只要点击图片,不一会儿,服务员就准确无误地送来你要的菜肴了。

我们吃着生鱼生虾蘸芥末酱油,三文鱼豆腐火锅,日式拌菜,还有牛舌,鳗鱼寿司。对这些日本料理,我们虽吃不惯,但还是一扫而光。一桌费用57.1澳元,女儿还说真便宜。老伴几乎未尝,他说:“这日本料理把我给料这儿了。”

为了老伴的晚饭,我们走进了一家新疆餐馆。要了一大碗牛肉汤面,老伴满意地连声称道,吃得津津有味。这家餐馆生意不错,席间落座的主要是中国人,也有中东人,还有20几位学生在聚餐,大部分是澳洲学生,还有中国学生,可能是学生的Party,很可能是中国学生引荐来这里的。只见一位澳洲女生眼盯着食盘迟疑着,另几位澳洲男生则用刀子、叉子用着中国餐8

[ 本帖最后由 lilierong 于 18-6-2012 10:0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8威望 +955 收起 理由
指纹 + 50 谢谢分享!
maggiehiking + 20 谢谢分享!
kk-11 + 50 谢谢分享!
kingsking + 50 谢谢分享!ding..:)
viphi + 50 谢谢分享,好文章,推荐给我爸妈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11-12-2009 19:48:03 | 只看该作者
2009年12月2日

维多利亚女王广场

清晨,我们漫步在悉尼大街上,进入了维多利亚女王广场,这是一座商场。哥特式的三层楼房,精美的建筑,古典的色彩,雅致的陈设,令人惊叹;名贵的服装,时尚的礼品,讲究的西式餐点,尽显着这里的优雅与华贵。彩灯闪烁的圣诞树直穿三层楼顶,渲染着喜迎隆重的圣诞节气氛。少许年轻人或老年人,静静地在咖啡桌旁用着早餐。什么是西方文明?什么是西方时尚?在这里可以感性的窥见一斑。

岩石区、悉尼大桥与歌剧院

我们坐上了悉尼的555路公交车,这是环绕City的免费旅游车。女儿、女婿礼貌地与司机微笑,相互问候。我们在岩石区码头下了车,它是200多年前英国库克船长率领20多名英国水手远渡重洋,登陆澳洲的地点。

前面响起了号角声,三个黑褐色粗糙皮肤的土著人,袒露着前胸后背,正起劲地敲打着特制的木棍,鼓吹着2米多长的长筒,演奏着独特的乐器。中间长凳上坐着一位丑陋的白胡子老者,满脸堆笑左摇右晃。我笑嘻嘻地坐到他身旁,他交给我2根光滑的圆木棍,要我和声敲击,始终友善地微笑,他面前摆放着盘子,散放着稀稀落落的澳元硬币。女儿说,他们在请求募捐,不捐也没关系。我们离开时,他们还在快乐地自娱自乐,奇特的混合声响震天动地。

我们又来到一座白色的陈旧建筑面前,这所房屋是被逐放的英国犯人的驻地,犯人被强制劳动,开发着这片土地。屋内阴暗,墙壁斑驳,地下还铺设着一根根铸铁管道,锈迹斑斑。

沿着节节石阶往上行,我们站在了悉尼大桥上。这座历时8年建成的著名钢铁大桥,由1400名工人建成,使用了500多万吨钢材,600万个手拧铆钉。这个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横跨在悉尼港湾上,它沟通了悉尼城的南北两岸。港湾南岸高耸着一座座商务大厦,旅游公寓,北岸高档私人公寓此起彼伏,富有的阶层居住在这片黄金地段。

蓝色的太平洋流入海湾,站在大桥上,俯瞰四周,一栋栋漂亮的豪宅错落有致,碧绿的树木点缀其间,湛蓝的天空,轻飘的白云,碧绿的海水,人在画中,美妙绝伦。空气清爽,四周的景致像刚刚被水洗过的一样,那样清新、透明、洁净,一尘不染。我们仿佛置身人间的天堂。

从大桥石阶而下,走不多远,悉尼歌剧院印入眼帘。享誉世界的非凡建筑就近在眼前,蓝天,绿水,奶白色的贝壳造型,如此精美绝妙的画面!伍重,这位伟大的丹麦建筑师给澳洲,给悉尼,给全世界留下了永恒的佳作。女儿讲着悉尼歌剧院设计与建设的曲折艰难历程,我们仿佛徜徉在历史与现代融合的画廊中,尽享着人类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当我们来到皇家园林时,已经下午了。这里没有刻意的修饰,没有整齐划一的痕迹,一棵棵参天古树、芳香各异的花草自然而舒展,体现着自然的美。草坪厚实柔软,人们随意坐在草坪上休憩,或静静地躺在暖暖的草地上沐浴阳光。一位母亲,带着她的三个小孩游玩,最小的坐着小推车里,母亲那样安详,平和。富足的社会与美丽的环境,赋予了澳洲人十分轻松的心态和闲适的生活。

太平洋的海滩

坐上悉尼的555路公交车,在港湾下车。海面上一艘艘巨大的渡轮,停靠在岸边,它等待着承载游客,还有南来北往的上下班的人。往返一趟12.8澳元/人。我们坐上了游轮,向对岸驶去。海风徐徐,碧蓝的海水微波荡漾,波光粼粼。极目远眺,无尽的海洋没有边际,这就是伟大的太平洋,一览无余,触手可及。渡轮行驶在更加宽阔的海域时,船身摇摆动荡起来,感觉有些晕眩,接近岸边时,平稳了许多。

登上海岸,啊,无限延伸的一片海滩哪!碧海,银沙,划艇,冲浪,令人心旷神怡。我们兴致勃勃,脱掉鞋袜,卷起裤腿,跑向大海。白色的海浪翻滚着,呼啸着,涌向沙滩,我们欢快地惊叫着,任凭冰凉的海水浸没小腿,感受大海的爱抚。

海浪里,浪尖上,勇敢的冲浪人挺直地站在冲浪板上,迎着一浪接一浪的波涛一往无前,令人敬畏。一组男女青年,手抱划艇,迎着海浪,在哨音声中开始了无畏的比赛。几个赤膊的光脚青年人,在沙滩上来回奔跑,浑身黝黑,满脸通红,进行着沙滩健身运动。生命的活力,在唯美的大自然中尽情张扬,四射。

一位母亲,笑眯眯地手牵着她的儿子,在沙滩玩耍。这个光身子的小孩,也就1岁多,还兜着纸尿裤,刚刚学会走路,在沙滩上摇摇摆摆地迈着步,来回一颠一颠地,欢喜极了。妈妈索性把纸尿裤脱了,他痛快得很,乐颠颠地跑向海水,忽然发现前面白色的海浪排山倒海般地冲击过来,嬉笑着扭身掉头就跑开了。他一会儿站着撒尿,然后双手用沙土掩埋尿迹,一会儿呀呀叫着,小脚丫浸在海水里,开心极了。母亲只是笑吟吟地站在一旁,不说也不管。今天的气温只有19度。国外的孩子从小就去适应大自然,长大以后,他们的抗寒能力确实强。我们几个人都是长衣长裤,并不感觉暖和。而老外们,几乎都是短袖短裤,光脚凉鞋,真耐冻。这除了他们营养好、遗传基因等原因外,还与他们自幼就经受着大人对他们的磨练很有关系。

赌城
静谧的夜幕下,女儿、女婿带着我们进了悉尼赌城。这里展现了澳洲人夜生活的另一面。这个灯光似明似暗、闪烁不停的不夜城,令我们感到非常新奇。整个大厅回旋着音乐,男男女女,各种肤色,表面看似一副副平静悠闲的样子,却难以掩饰他们内心的急切与渴求,每个身临其境者都被磁铁般吸引着,欲罢不能。参赌的方式很多,打老虎机,推扑克牌,转盘押数字等等,我看到不少亚洲人的面孔。整个大厅没有喊叫与嘈杂之声,赌徒们在一个个赌摊前或落座或站立,安静、文明地下着赌注。燕指着一个高台阶的门厅,说那里是专供这里的常客豪赌的,设施很好,利于餐饮、休息。

为了让我们体验一下西方规范的赌博感觉,女儿在服务台出示了我们俩的护照,填表,办理了我俩参赌的手续,交了10澳元,一定要我们试一把。我推老伴坐在了老虎机前,在女儿的指导下,老伴自作主张地开始了操作,结果也就十分钟就输掉了。年轻时在农村土炕上就经常玩“淘宝”赌博的老伴,在现代化赌具面前不知所措。他还不服气,竟然说这种玩法没有技术含量,全凭运气。女儿让他爸再过一下瘾,他坚决不干了,嘴里说没有什么意思,其实是怕再输,而且肯定会输。

[ 本帖最后由 lilierong 于 11-12-2009 20:5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9威望 +330 收起 理由
雪菜肉丝 + 50 祝福二老,真心希望我家爸妈来了也能这么开 ...
binghan84 + 10 谢谢分享!你们照片拍的真好看.
lisa2008 + 50 你太有才了!
sucewang + 30 好快活的老两口!孝顺的女儿女婿,真有福气 ...
20088 + 2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1-12-2009 19:57:04 | 只看该作者
2009年12月3日

新南威尔士大学

清晨,我们退了旅店,驱车去了中国城的一处菜市场,这里经营的都是我们熟悉的水果蔬菜,价格与超市也差不多,黑发黄肤的华人经营着自己的摊位,用英语与顾客交流。

我们驱车直奔女儿和女婿读研的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这个澳洲排名第四的大学。女儿和女婿在这里攻读硕士一年半,刻苦勤奋,取得了优异的学业成绩,为他们掌握专业知识、熟悉社会、学习语言及后来的就业及今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在这所大学享受澳洲政府免2/3学费的优惠条件下,还花光了出国前积攒的全部积蓄30多万元(人民币)。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周围是一片十分宁静的土地,没有了City的繁华与喧闹,路旁林荫间一处处民宅(house),一栋栋低层小楼(unit),几乎见不到一个行人。

大学地处幽静的环境中。这是一所面积并不大的校园,远远无法与宏大的北大清华相比,然而该所大学在全世界的排名却前于北大清华。
学校的建筑并不辉煌显赫,普普通通,与它在世界的大学排名好像难于挂上钩。但十分干净,绿化很好。

学校虽正值暑假,但图书馆、计算机房里仍有学生。一些学生在草坪上拍毕业照,一些学生还在教室上课。我探头看见打开房门的不大的教室里,只有十几位学生听课。一位女生正坐在座位上,对着坐在讲台的教师,说着什么,教师满头银发,笑容可掬,亲切地倾听着,神态举止真优雅。女儿说,这是课堂上常有的现象,学生不时地打断老师讲课,随时发问,师生相互研讨,学术氛围很好。忽见一名女生在教室外面打手机,女儿说,学生只要跟老师打声招呼,进出教室很随便的。

我们在女儿和女婿曾在这里就读的建筑环境学院、环境管理学院的楼前拍照,走进里面见到了他们昔日学习、课间休息的地方。还在当年他们住宿1年半的公寓楼前面拍照。最后去了学校餐厅,不大的餐厅里面的四周是各国风味的餐吧,有澳洲本土的,土耳其的,意大利的,印度的,日本的,韩国的,还有中国的,这些餐吧的生意相差不多,因为下了课的师生,会不断调节自己的胃口,随意选择,付了现金后,端上美味,在餐厅中间的四人或二人餐桌前就餐。学校像这样的餐厅很多,还有的学生会去校园外随便吃点什么,所以这里用餐并不拥挤,非常便当。

急于回家、归心似箭的老伴催促着开车回家。我们终于结束了悉尼2天半的游玩,向着290公里远的堪培拉进发。

回望悉尼,这座仅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城市,昔日的海港,今日的商业中心,是澳大利亚最大的、人气最旺的经济中心,国际化都市。它不具有皇城北京的气派,也没有商业化上海的绿酒红灯式的繁华 ,更没有“金融帝国”之称的香港的紧张与快节奏。这是一个既洋气又朴实,很温馨,很美丽的现代化城市。特别是它那画卷式的风景,无比清新的空气,平和、闲适、轻松、随意的百姓生活常态,是与一般城市的最大区别,令我们欣赏,难忘。

[ 本帖最后由 lilierong 于 11-12-2009 21:0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190 收起 理由
20088 + 20 精品文章
anti34 + 20 你太有才了!
蒙面超人 + 50 谢谢分享!
老鼠爱上猫 + 50 你太有才了!
stellahie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1-12-2009 20:13:22 | 只看该作者
2009年12月3日——6日

沿途

“小白”飞快地奔驰在悉尼通往堪培拉的高速公路上,一路没有收费站,高速不收费,只有路旁的指示牌告诫司机此行路段的时速,女婿严格按照要求控制着行驶速度。沿途车辆极少,更鲜见人影。

沿途两旁是平缓的草坡,黄色的草地急缺雨水,但并没有枯死,它的生命力极顽强,只要受到雨水的滋润,颜色就变绿了。这里的冬季雨水较多,那时草滩就全泛着绿色了。夏季雨少,草变成黄的了。

黄草坡上,偶尔闪过的农舍,自由自在吃草的一头头奶牛、马群、羊群,沐浴在阳光下,好一片田园风光。

走了3个小时,进入堪培拉的一个区镇,名叫岗嘠林(Gungahlin),之后,车左拐右拐,终于停在了女儿、女婿家前。




这是一座由深灰色木板栅栏围成的独家庭院(称house),占地460平米。木结构的单砖住宅,拥有三间卧室,一间书房,两个客厅,一个厨房,两个卫生间,一个洗衣房,还有一个车库。房子总面积约200平米。剩下的260平米,即是室外面积。这套住宅(house),共47.7万澳元,贷款25年,每周还贷款600澳元。

这里是南半球。整套房子坐南朝北,迎接日照。中间8米长的过道,将所有的房间分为南北两侧,太阳从东侧(右手)出来,西侧(左手)落下。我们来到南半球,方向感常常错位,连一向以太阳来确定方位的老伴,都晕了。以上这个方向的描述,是在女儿反复纠正下才弄明白、写明白的。

各个房间有着各自的特点功能,其中5个房间都铺了满屋的地毯。家具安排、家电使用都摆放得当。与国内一般家庭的家具不同的是,衣柜、书柜、橱柜、储物柜全都是壁柜式,嵌在墙内或紧贴墙面,柜子的利用空间很大,而且房间显得宽大整洁。家电比国内一般家庭多出的有:烧烤炉,四个炉盘的电炉,洗碗机,电动缝纫机,吸尘器,修草机,烤面包机,蛋糕机等。

特别要提的是那个能停放两辆车的大车库,女儿、女婿已把它改造成储物库了,车子则停在大门前的石子坡面上了。以后有了更多的收入,还要置办乒乓球案子或台球案子,再把它改造成室内健身房。他们买来木板、木条自己动手,做了好几个木板架,挂上布帘,摆放着暂时不穿的衣物啦,劳动工具啦等等,还有两辆自行车(山地赛车),画板架,体育休闲用品及其它杂物。这个大车库顶棚开了两个灯饰天窗,靠自然光就解决了照明,节省了不少电。

整套房屋色彩美丽和谐。外面墙赭石色,屋顶呈现一定的坡度(马脊梁),砖红色,临街的库房银灰色。室内各个房间的墙面、壁柜、房门、窗框都被女儿、女婿用涂漆重刷了一遍,共刷了8间房和走廊的墙面、5个壁柜、13个房门、13个窗框,共用了2个多月的工闲时间。在国内从未干过这些活的他们,白手起家,自力更生。他们说,这儿的人们都是这样的,因为这里技术工人的劳动价值很高,请人来做很贵的。浅浅绿的走廊,浅浅黄的卧室、客厅,奶白加灰色的书房,淡粉色的卫生间、洗衣房,奶白色的皮沙发,红色的沙发床,棕色的餐桌椅,棕灰色的竹藤茶几和竹藤椅,再加上与各个房间色调相配的窗帘(女儿用缝纫机做的)、墙上一幅幅精致的画框以及6盆生机盎然的鲜花,使你不能不为主人独具匠心的布置而赞叹,被雅致的美所感染。住在这里真的很舒心。

院子里则是与室内迥然不同的另一番荒芜景象:唯一显出绿色朝气的是紧靠一段围墙边的两小排树篱,足有3米高,还有一棵长成的枝叶茂盛的小树及叶子有些发黄的一大簇兰花。两片土质较硬的荒地上草皮发黄,一片红砂石地上乱七八糟地堆着干树枝、烂树叶。院子里的墙角有一个储水桶,这个直径1米、高2米的金属桶,银灰色,上接口与屋檐下的粗水管相衔接,一片片大瓦片铺成的坡面屋顶,利于雨水顺势流入水管内。下一次雨,能存上满满一罐水,可以节省不少水。

院外大门前的一片土地,没有树篱,四株兰花长势还可以,就是东一株西一株的不成图案。草枯黄着,也亟待整理。一棵3米之高的桉树,据当地人警告说,必须趁它还小赶快砍掉,否则它会疯长,落叶巨多,甚至危害房屋(如果长大了再想砍,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否则要罚款,而且要请园林工人来砍,砍一棵树要很多工钱)。这棵有害之树,树干被女婿用锯条一点点一点点地锯了一圈深深的刻痕,仍枝繁茂叶,也亟待处理。

整理庭院

我们四个人讨论了救治院子的基本方案。老伴开始大显身手,女儿和女婿在一边帮忙。

手脚麻利、体力仍然比较充沛的老头子,几天的功夫,已把院子整出个眉目来了:一片片荒地深挖半尺,将烂树叶填埋,然后用土覆盖,平整好,浇灌,日晒沤肥,待用;干树枝用砍刀休整好,捆绑好,为日后蔬菜搭架待用;用买回的红砖斜插式地码齐围成一片片的小园子;从专门服务于庭院建设的特色超市,买回了蔬菜种子:小葱,西红柿,茄子,豆角,黄瓜,将它们种在一小块菜畦里育苗;在院内的树篱旁,刨了10多个坑,浇水,把一大丛兰花分割成10多个单株,分别栽在坑内,又用买来的灰色石砖拦围;院子里的两个大花盆,分别移植上了一棵金桔和一棵柠檬。那棵桉树也终于寿终正寝了。

女儿非常惊异她的爸爸如此神速和能干。老伴掩饰不住地自豪一番,我年轻的时候如何如何:村里许多年轻人都干不过我啦,这点活儿要放在从前,一天就齐活啦,云云。不过,老头子毕竟不比年轻时候了,一天下来也叨叨腿疼、身子累,但一两天后,就缓过劲儿来了。孩子们心疼爸爸,一再喊着:“收工了!”但他们拗不过这倔老头子。老伴还跟年轻时一样,太急脾气。

晚饭后已7点半了,四个人来到院外门前的草地前,准备把才从10公里外的苗圃超市买来的12棵树篱栽种下来。这时,只见马路对面的邻居过来了,这是一个澳洲本土老头,头发花白,个头不高,比较瘦,哇啦哇啦地对女儿、女婿说着,比划着。原来,他在告诉我们正确的栽种树篱的方法。他说着说着,不过瘾,索性动手干起来了,一会儿用锹挖土坑,一会儿抡镐刨草根;这还不过瘾,索性从他家搬来了一袋子东西,是他从悉尼买来的有机肥:牛粪,洒在坑内,然后浇水,然后横看竖看,把树篱摆放进坑里,边做边讲,好不热心哪。女儿给他钱,他不要,笑着硬塞了回来。后来他又转身回家,抱来一袋子草木屑,用来覆盖在树篱四周,防止日晒以保持水土。老头是个澳洲农民,娶了越南女人,老伴住在悉尼,他每星期都回悉尼,这里也是他的家,房子大部分都出租了。他说,他的院子里种了很多蔬菜。我想,一定长得特好。这时,过来一个强壮的赤膊小伙子,笑着一旁观看,看着看着,也参与进来动手干开了,这是老头家的租房房客,是个泥瓦匠。

我端出新沏的一壶绿茶,请他们喝,女儿翻译着,说这是中国茶。他们很客气,笑着喝了。老头总是面带微笑,挺爱说,把女儿、女婿逗得一个劲儿笑,真是一个幽默快乐的老人。我们边说边干,栽这12棵小树篱竟用了2个多小时。临别,我也生硬地一个劲儿说“thank you! thank you!”这是我面对面接触到的第一位澳洲人,还是个澳洲老农民,如此纯朴、热心,又是如此乐观、幽默。我想起了一句话:“帮助了别人,自己会更快乐。”

到目前为止,用在园林建设的费用已达640澳元了。澳洲老头说,搞好一个园子,要很多钱的。


小镇

这里是堪培拉的一个区镇——岗嘠林。

这里天空总是蓝的,比悉尼淡一些,飘着轻纱般的朵朵白云。向远望去,四面环山,周围是缓坡的黄色草滩,延绵起伏,二三里路远有两个淡水湖。放眼看去,这里就是一个有着乡土气息的小城镇。一天到晚,这里永远是宁静的,宁静得感觉不到还有旁人,如果不是偶尔有一辆汽车在门前驶过,就好像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只有我们一家人的存在。

这里正值盛夏。清晨,你还在睡意中,就被枝头“叽叽喳喳”鸣叫的小鸟唤醒了。白天日照强烈,尤其正中午,走在外面,皮肤有灼烧感,干热干热的。夜晚,温度骤降,很凉爽,二三级的夏风吹来柔柔的,出去遛弯,还得穿长衣长裤呢。

这里每家都有两个墨绿色的垃圾桶,稍大些的盖子是黄色的,它是专门盛装回收垃圾的:金属、硬质塑料、废纸、电池、环保包装盒等等;另一个盛装普通生活垃圾。每到周三早晨,家家的两个垃圾桶就自觉地摆放在马路边,等环卫工人来倾倒。平时,它们都放在自家门前。规范的硬件设施,自然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用不着像国内似的,不停地说教,却收效甚微。当然,国情不同,我们人口太多,实行起来难度大。

每户门前都有一个1米高的邮筒。下班回来,女儿时不时看看里面有没有邮件,一些保险通知单啦,催缴某个账单啦,圣诞卡啦等等。我问,别人会不会拿走偷看?女儿笑说,根本没这回事儿。邮筒利用率还挺高,这里的人们还是很愿意以传统的通邮方式相互联系的。

穿过几条马路,走出约七八分钟就能到超市。一次,我和老伴站在斑马线旁等着过马路,没想到正行进的汽车立马停了下来,没等我们弄明白,只见司机频频挥着手示意我们,我们才醒悟这是在对我们让行。我想起女儿告诉过我们,走斑马线可以径直走,不必避让车辆,车是让人的。我还是不习惯,因为在国内过马路避让车辆生怕出车祸小心翼翼的,已经太习惯了。

离我家步行10分钟有四家大超市,“Woolworth”,“ALDI”,“Big W”和“COLES”,物品齐全,琳琅满目,所有的大小商品,均使用包装,用塑料筒、盒,环保纸盒,环保纸等,购物真方便。如需购买华人特别的商品,比如 “饺子粉”啦,“六必居黄酱”啦,就得在女儿单位附近的华人商店购买。与国内超市不同的是,这里的收款员各个都笑眯眯的,总是先问候你一声,然后动作麻利地点击价格电子屏,把货物一份份分装在塑料袋里,一点不吝惜。我说,够浪费的。女儿也有同感。收款员边工作还边与你聊上几句,最后还要微笑着道声晚安。这里人少(下班时间人多一些),选物、交款快捷,而且购物推车可以一直推回家,然后就放在家前的马路边了事,超市会定期收回推车的。想起在国内,我们每次沉哼哼地提着从超市所购物品回家的情景,更能体会到这里已然成熟的管理的人性化。

房后,正在建设三个刚刚获得批准的项目:图书馆,体育健身馆,学校。为这些项目的建设,还开过民主会议,征求居民的意见。这是一片红色的砂石地,工地上大吊车、运输车运转着,但工人很少,也看不到多么忙碌的景象。女儿说,这儿工作节奏慢,也不赶工期,双休日工人都休息,还不知道何年何月建成呢。

离这里5公里远,有一个周六集贸市场。那里,农民摆出自己的瓜果、蔬菜、土特产,以比超市便宜的价格出售。逢周六,小城镇的人们就熙熙攘攘开车来这里购物。我问这里的电子秤准不准?因为我没有发现公平秤。女儿笑说,好像没有人怀疑这个问题。而且,无论到哪里购物,包括这个集散地,都没有砍价一说,人们买了、称了、交了钱就走人。

在集贸市场旁边,我们发现有一个马场,数十匹马在马厩里拴着。女儿说,这些马是个人的,平时寄养在这里,到了节假日就领走,骑马玩,玩完再送回来继续寄养在这里。这里的人爱骑马,还爱坐马车郊游。果然,我们望见一驾马车由两匹马拉着,后面马车上悠闲地坐着一家人,他们颠颠地优哉游哉去了。

夜晚,我们老小四口出去遛弯,环绕着居民小区漫步。一栋栋house,都设计、建设得那么精致,颜色的搭配协调、很养眼。每家每户的门前,都很讲究绿化,排排树篱修剪得整整齐齐,开着紫色、白色小花的植物点缀着草坪,一棵棵不知名的品种各异的树木郁郁葱葱,用乳黄色的、白色的、深蓝色的小鹅卵石铺就的甬道伸向家门,还有的住宅,已是圣诞树挺立,五彩的小星灯盘旋在屋顶、墙头、窗玻璃上耀眼闪烁,迎接西方最隆重的节日——圣诞节了。啊,真是各有情调、百家争艳。我们不停地驻足观看,赞赏不已。偶见庭院前,一对老夫妻相对无语闲坐着,那么安详;年轻小伙子手拿水管子浇着花园,看见我们微笑着一句“hello!”的问候,他的怀孕的妻子站在一旁,那么幸福。


湖边垂钓

岗嘠林这里有两个淡水湖,一直吸引着我们。终于得空儿,能去湖边垂钓了。老伴拿出他从北京托运来的海竿、仿生鱼饵、鱼斛、捞鱼抄子和小座椅,统统放在车上,女婿开车全家直奔2公里外的湖泊去了。

这个湖真美呀。蓝绿色的湖面很开阔,湖水清澈得很,泛着微微波纹。对岸边一栋栋红色、白色、灰色的住宅像童话世界里的小屋,在苍翠的树林里时隐时现。湖水里游动着一群群黑鸭子,“呷呷呷”的声音带来了生机,划破了这里的幽静。几只红嘴黑天鹅见岸边来人,迅速游拢来,以为我们给它喂食来了。

除了我们四人,这里再无人影。岸坡上有一处烧烤台,按动电键,一会儿,烤炉铁盘就发热了,这是专门给湖边垂钓、休闲人提供的。旁边还有一个自动饮水柱,一扳动提手,自来水就喷入口中。哈哈,要是钓上鱼来,在这里就能吃得香喝个够喽。

老伴以前在北京钓鱼时,使用的是普通钓竿,坐着小马扎,十三陵水库边一呆就是大半天,要以极大的耐心守候。因为要来澳洲,听说在海边钓鱼,鱼又大又多,二女婿向东托朋友,专门给买了一根六七百元的海竿。

今天来到这宽大的湖面,只他一人垂钓,心想,这回肯定能钓足实了。谁想,越心急,越理不清鱼网线,线缠绕在一起,摘了半天。终于转动鱼线能钓了,又不会甩杆。他就像个运动员,索性在岸边练起甩海竿来了。一下,一下,再一下!女儿一个劲地给她爸叫好,越甩越远了。这哪是钓鱼来了,简直是练习臂力来了。我们终于耐不住性子,沿着湖边往前走去,撂下老伴一个人练他的甩竿吧。

忽然,我们发现靠近湖边的浅水处,有两条足足1尺多长的鲤鱼游动着,清清楚楚哎!孩子们反跑回去大呼:“爸,快来,这里有大鱼!”老伴提起海竿就走,女儿女婿和我紧跟其后,拿小椅子的,背鱼套的,提鱼斛的,一路小跑,好嘛,整个一个伺候到家的护卫队!

老伴眼睛都绿了,看来这两条鱼垂手可得了。他一会儿甩杆,来回地晃动着仿生鱼饵,鱼不上钩;一会儿静静地钓,两眼直钩钩地不眨一下,鱼仍不上钩;一会儿轻轻向前探身,几乎把钓线上的鱼饵送到鱼的嘴边了,还是不上钩。怪了,难道澳洲的鱼不认仿生鱼饵?那么逼真的活泼的鱼儿,对澳洲鱼怎么就产生不了诱惑力呢?鱼傻?鱼太饱了?已经下午1点多了,该回家了。

我们终于尽兴而来,遗憾而归。

女儿一回到家就上网,专门搜索“钓堪培拉湖鱼的鱼饵”。此地网民回帖还不少:什么面包啦,玉米啦,小虾小鱼啦…….热心肠的人真多。老伴又跃跃欲试了。


向往

我们还没有时间去堪培拉的City,那儿距离岗嘠林约13公里。女儿和女婿说,等到双休日带我们游览一下那里,领略一下澳大利亚的首都——该国的政治中心的风貌,什么国会大厦啦,国立大学啦,中国大使馆啦,战争博物馆啦等等。

才来几天,我就已经喜爱上了这里。岗嘠林,不同于北京的城市闹区,北京虽日益现代化了,但人来人往的摩肩擦踵,人满为患的躁动嘈杂喧哗,居住并不大舒坦;也不同于我学生时插队的内蒙古小昌汗,小乡村虽天空碧蓝、绿野广袤,但那里的人太土太蔫头耷脑,商业化程度差,生活水准低。而岗嘠林的环境既有自由自在的田园风光,犹如乡村,又能过着精致讲究的生活,像现代化都市,特别是这里的人们悠闲,轻松,彼此信任,追求活得怎么更美好、更快乐的境界。地广物博人稀,天时地利人和,难道这不是人类宜居的地方吗?关于社会的诚信度,在这里我已经有所感触和体会了,很想写上一写。女儿说,妈,你还没有更深的体验,再过些日子就有很丰富的内容写了。那就后续吧,题目就定为“诚信的社会”。

当然,我们可能很难融入这里的社会,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传统习俗以及语言,都是难以逾越的障碍。这也是我们难以真正下决心在这里定居并得到更大的快乐的原因吧。古人云,故土难离,但这已不是现代人的观念了。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向往美好的生活,并与自己的亲人在一起共享,能实现吗?

[ 本帖最后由 lilierong 于 11-12-2009 21:1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8威望 +185 收起 理由
maggiehiking + 20 你太有才了!
ruru33 + 20 精品文章,谢谢分享
ivyyue + 5 谢谢分享!
shenyouwohao + 20 经验之谈更有价值!
sucewang + 30 写得太好了!精品文章,我一边看脑子里一边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1-12-2009 21:11:49 | 只看该作者
真漂亮,羡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11-12-2009 21:13:13 | 只看该作者
写的非常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11-12-2009 21:20:31 | 只看该作者
先恭喜一下,祝二老生活得愉快!
文笔真不错,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11-12-2009 21:54:48 | 只看该作者
真喜欢这么懂得享受生活的老人,祝你们在澳洲过得开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11-12-2009 22:12:13 | 只看该作者

祝俩老在澳州吃的高兴,玩的开心|!

我公公在这边时,总觉得这儿太安静了.
但称赞这边的天气,早晚凉,白天热,很舒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11-12-2009 22:34:55 | 只看该作者
文笔很好,祝二老澳洲生活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11-12-2009 22:37:38 | 只看该作者
很朴实的描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11-12-2009 22:47:58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好好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11-12-2009 22:57:34 | 只看该作者
朴实无华的语言记录了对澳洲生活的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11-12-2009 23:08:36 | 只看该作者
写的真好!

看到人家去澳洲退休
想到自己,但是到我们要去的时候
孩子还小呢!

羡慕,真羡慕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11-12-2009 23:23:47 | 只看该作者
你们很适应这里的生活啊,我爸妈死活不愿意过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12-12-2009 01:09:10 | 只看该作者
羡慕二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12-12-2009 19:36:09 |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好!一看就是很会生活很好相处的老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12-12-2009 21:19:19 | 只看该作者
好羡慕楼主的女儿还有爸妈可以孝顺,希望2老在澳洲生活的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13-12-2009 19:24:45 | 只看该作者
祝两位老人在澳洲生活如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14-12-2009 17:00:01 | 只看该作者
写的真好  很生活很感性  很细腻  看出来楼主阿姨是真的很享受  那里的生活   我什么时候能去 将来让我爸妈也 享受一下  澳洲的阳光  就好了   呵呵  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14-12-2009 17:12:59 | 只看该作者
真的很羡慕二老,希望我的父母们将来也能这样很快的适应;
另外,祝:二老吃好、玩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14-12-2009 18:14:50 | 只看该作者
愿两位老人好好享受澳洲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15-12-2009 17:49:42 | 只看该作者
有这么懂得生活又文才超人的母亲,真是让人羡慕!祝楼主二老快乐得享受新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15-12-2009 17:56:15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回去就给我爸妈,婆公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15-12-2009 18:36:06 | 只看该作者
写的真好,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啊,祝愿二老生活幸福,笑口常开。啥时候也能把我爸爸妈妈和孩子接来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15-12-2009 20:59:27 |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好啊,阿姨以前是老师么,呵呵!

看阿姨的适应能力,加以时日,一定能完全适应新生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15-12-2009 21:20:08 | 只看该作者
LZ,我知道你是谁的父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16-12-2009 00:06:49 | 只看该作者
羡慕!
祝福二老在澳洲的生活一切顺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16-12-2009 12:32:25 | 只看该作者
祝两位老人在澳生活开心,幸福!
我要多向你们的乖女儿学习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16-12-2009 14:36:43 | 只看该作者
祝福两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20-9-2024 09:47 , Processed in 0.044045 second(s), 5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