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楼主: 春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书会友] 读书日记之张冠生读书录

[复制链接]
181#
 楼主| 发表于 28-2-2021 10:05:56 | 只看该作者

    2021.2.28  墨尔本  晴

    《锦书来》  下辑  只向极少数人敞开心扉
    《怀特:“拿邮票的力气都没有了”》
    (《最美的决定——E.B. 怀特书信集》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年8月第1版 )

    怀特是《纽约客》的骄傲。作为这家名刊的主要撰稿人,他“一手奠定了影响深远的《纽约客》文风”,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随笔作家”。
    读怀特的文字,是特别开心的经历。他语言风趣机智,花团锦簇,玩笑随时出现,伴随不时表露的思想机锋。读者笑口常开,思想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其话语引向深处。
    1938年9月中旬,怀特写信给缅因一个当地名流说:“我喜欢乡村的其中一点是,所有东西随你进屋时会纷纷落地,无论是蜘蛛、苍蝇、大黄蜂、狗、蟋蟀、矮脚鸡、虱子、老鼠,所有的一切。我弄不明白,在这样的伙伴中我们怎么可能感到寂寞。”

按:
    某书友曾在英国任教,教的是高中英语,为提升我的英文水平特推荐书籍两本:《夏洛的网》,《风格的要素》(或《英文写作指南》)——皆是怀特经典之作。
    疫情前从墨村边远小镇开车来我家送书,给我的两三本,给我女儿的一堆。盛情可感,不知如今疫情之后,还在墨村否?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哇,EB.WHITE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
发表于 1-3-2021 00:35:16 | 只看该作者
春浅 发表于 28-2-2021 10:05
2021.2.28  墨尔本  晴

    《锦书来》  下辑  只向极少数人敞开心扉

《夏洛的网》我是蹭女儿的光听的。EB white 自己读的,我总感觉他象含了口水在嘴巴里读的。哈哈。
却不知道还有《风格的要素》呢。《精灵鼠小弟》《吹小号的天鹅》感觉也都很不错。一直以为他是童书作家呢。
太棒了,我要去找他的书啦,别拦着我,哈哈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0 收起 理由
春浅 + 100 恭喜你又找到一个知音~啊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发表于 1-3-2021 11:39:18 | 只看该作者
春浅 发表于 28-2-2021 10:05
2021.2.28  墨尔本  晴

    《锦书来》  下辑  只向极少数人敞开心扉

这话感觉white是抄梭罗的。

夏洛的网我貌似读过,没有什么深刻映像。

要提高英文水平,我觉得古有奥斯丁王尔德等名家,现代有哈利波特作者(JKrowling)。当然,个人观点。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0 收起 理由
春浅 + 10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楼主| 发表于 1-3-2021 18:58:15 | 只看该作者
欧阳京 发表于 1-3-2021 11:39
这话感觉white是抄梭罗的。

夏洛的网我貌似读过,没有什么深刻映像。

听君一说还真有点像梭罗
多谢推荐英文书,记下了  看来真的要把英文书加入每月阅读计划才行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太虚不是空无一物,而是包容万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楼主| 发表于 1-3-2021 20:17:20 | 只看该作者

    2021.3.1  墨尔本  阵雨

    《晴耕雨读》下辑  感谢所有的记忆
    《美国的明恩溥和英国的苏慧廉》

    美国传教士Arthur H.Smith(1845——1932)的中文名字叫“明恩溥”。他在中国传教五十多年,写过不少描述中国生活和文化的著作,在西方有广泛影响。
    1872年,明恩溥经主动申请,奉派到华北宣教会工作。他一进入中国,就被要求承担记者的工作,“为当时中国主要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北华捷报》写了无数报道和社论”。他于1890年出版的《中国人的特性》(Chinese Characteristics)被译为多种文字,在当时介绍中国情况的书籍中拥有最广泛的读者。百年多来,汉译本也出版了多种。
    书中说到乡村商店、科举制度、宗教仪式、头面人物、求雨、狩猎、丧葬、嫁娶的广泛话题,常以其山东见闻为例,无意间透漏出作者的山东生活经历。他长期居住的山东恩县庞庄像是一个传教据点,曾见过一幅“庞庄的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合影照,至少有十名传教士。他们传教的同时,兴办了学校和医院。据说,明恩溥因长期传教,完全融入了当地农民生活,说得一口流利、地道的山东味儿方言。光听话音,完全是土生土长的山东老农。

按:
    在墨十年,所识不多的外国人中M&H夫妇是教会的,前几年申请加入了一个项目,带上年龄尚幼的子女,去往某战乱国度传教,学习当地语言,过着和在澳洲截然不同的生活。朋友中敬佩他们的同时,也有疑惑,认为这样的选择不可思议。我知道,有些人在这世上活着,不是为了世俗功利的目的的。也许我们不能理解,但我们当然应该尊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不理解,但尊重+1008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6#
 楼主| 发表于 2-3-2021 21:12:09 | 只看该作者

    2021.3.2  墨尔本  晴

    《纸年轮》 一九四零年代 丁辑
    1949年  《列宁生平事业简史》

    对于大陆读者,1949年10月的出版物具有特殊意义。
    说重一点,可作中国的界碑。那边是旧社会,这边是新社会。
    说得轻点,可做历史的书签。前一页是中华民国,这一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两个时代没有被一堵墙隔开。两段历史被一本书连在一起。
    《列宁生平事业简史》一书,由联共(布)中央附设的马恩列学院所编,人民出版社出版。初版于1949年10月,正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时。
    书中引一位苏联工人回忆列宁在基洛夫工厂的演说情景。他在四万多人中走上讲台,“他那种使全体听众倾服的特别力量,简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的。依里奇所说的一言一语都使人信服,使人兴奋,使人失掉了恐惧心,使人忘掉了疲倦......使人觉得,全场群众都想放声大喊什么似的。”

按:
    1949年出版的书里选的居然是这本,原因是什么呢?伟人崇拜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都没有答案,或者不知道如何解答。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纸年轮书名就很别致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7#
 楼主| 发表于 3-3-2021 10:13:44 | 只看该作者

    2021.3.3  墨尔本  晴

    《锦书来》  下辑  只向极少数人敞开心扉
    《比尔:亵渎了许多出版社》
    (《退稿信》  新星出版社  2011年1月第1版 )

    美国有一家手推车出版社(Pushcart Press),发行人是比尔·亨德森(Bill Henderson)。比尔曾是文艺青年,写过一篇故事,投寄给《老爷》(Esquire)杂志。《老爷》的退稿信执笔人高登(Gordon)写信给比尔说:“抱歉,不行!”
    这是比尔收到的第一封退稿信。他对“抱歉”的理解,是“太多人寄稿子给《老爷》”,版面有限,僧多粥少。比尔想:说“抱歉”的意思,是“退我稿让他内心感到过意不去”。他由此“看到了一线希望”,又写了几篇故事。
    多年后,认真的比尔积累了几十封退稿信,终于出版了自己的作品,并开办了手推车出版社。
    比尔似乎天生与退稿信有缘。他别出心裁,设计、实施和退稿相关的出版选题。手推车出版社推出了《退稿信书评选集》(Rotten Reviews)和《退稿信书评选集II》等。别开生面、独树一帜的出版物引起了一位知名编辑安德烈的注意。
    这位安德烈曾有在数家出版社任职的经历,曾是退稿信执笔人,写出过大量退稿信。或许出于职业兴趣,他搜集有出版史上的大量退稿掌故轶闻。他以这类史料为素材,编写出一本书稿,书名叫《退稿信》(Rotten Rejections),并把书稿投寄给关注退稿主题的手推车出版社。
    书稿里聚集了很多名家名著的退稿信,如王尔德和他唯一的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肖像》、惠特曼及其《草叶集》、欧文·斯通及其《渴望生活》、威廉·夏伊勒及其《甘地》、萧伯纳及其《不合理的纠结》、马塞尔·普鲁斯特及其《追忆似水年华》、乔治·奥威尔及其《巴黎伦敦落魄记》、梅尔维尔及其《白鲸》、毛姆及其《刀锋》、杰克·伦敦及其《生死的铁则》、劳伦斯及其《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威廉·福克纳及其《神殿》......
    福克纳接到的退稿信说:“我的老天爷!我可不能出版这本小说,否则我们只好相约牢里见了。”
    普鲁斯特接到的退稿信笔调很夸张——“我绞尽脑汁也想不通一个男子汉怎会需要三十页的篇幅来描写他入睡之前如何在床上辗转反侧。”——这是《追忆似水年华》书稿引来的第三份退稿信中所言。据说,普鲁斯特看后决定自费出版。

按:
    张文中还例举了更多作家收到退稿信的小片段,本篇不再抄录,看过之后确实给人许多希望和信心。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所以写作关乎自己就好,哈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楼主| 发表于 4-3-2021 20:31:11 | 只看该作者

     2021.3.4  墨尔本  晴

    《晴耕雨读》下辑  感谢所有的记忆
    《戴高乐:“重要的是两代以后人们的看法”》

    1969年4月28日凌晨,法新社发布消息说:“戴高乐将军公告:‘我停止执行共和国总统的职能。此决定自今日中午起生效。’”
    离职后的将军,立即做起来的一件事是草拟《希望回忆录》提纲。未及一周,回忆录的纲目在5月4日已经成型,该书将分为《回春》和《奋斗》两卷讲述作者经历。他请求前爱丽舍宫新闻处长路易·勃朗留在他身边,帮助搜集回忆录所需资料,并于5月4日交给勃朗一个纸条,上面亲笔写道:“1958年5、6、7三个月共和国发生的事。我在这个时期内所说的和所做的,特别是在5月15日至7月底之间我的发言和谈话。”
    据说,戴高乐那段时间不断重复着一句话——“如果上帝假我岁月......”这是他内心紧迫感的自然流露。
    他选了从来没有去过的近邻爱尔兰作短暂旅居,路上重读随身带的《圣海伦日记》和《墓畔回忆录》等书。进入回忆录写作状态后,一个又一个白天里,他不停地书写。这次旅居全程共二十五天,先后在十三个地方留宿,穿越里程近万公里。“常常在炎热的公路上行驶了近六百公里后才到达宿夜的地方,神清气爽,没有疲倦的样子。他一刻也不休息,立即走到客店简陋的卧室里,坐在书桌前重新拾起前一天放下的工作:重新审查《希望回忆录》第一卷。一时一刻也没有显露出真正疲倦的样子。”此时的戴高乐,已八十高龄。

按:
    文中所说1958年5月之事,查维基百科,知是“法国政变”或“阿尔及尔政变”,在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期间爆发,结果是戴高乐重新执政,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当年5月19日的记者发布会上,当一位记者向他提问,表示担心他会侵害公民自由时,戴高乐回答说:“我何曾做过?相反,当公民自由消失时,是我重新找回了它们。我都67岁了,谁还发自内心地认为我要开始当一个独裁者?”
    回忆录的写作,尤其晚年,是一种可遇不可求。头脑清醒,身体健康,精神矍铄的老人,所遇不多。胡适曾建议自传/回忆录及早写,有其道理。我也认为普通平凡的人,不妨做普通平凡的记录。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平凡记录+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楼主| 发表于 5-3-2021 11:28: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春浅 于 6-3-2021 09:43 编辑

    2021.3.5  墨尔本  阴雨

    《纸年轮》 一九五零年代 戊辑
    1950年  《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

    1950年5月至7月,苏联《真理报》组织语言学问题讨论。斯大林参与其中,似乎是回答年轻人的什么问题,先后发表两篇论文和三封公开信。8月,这些文字结集,以《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为书名,由真理报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斯大林的一个主要观点,是语言不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语言自身没有阶级性。这本书的另一个影响,是其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当年10月,我国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李立三、毛岸青、曹葆华等人翻译的汉译本。据说当年出版该书的还有解放社。
    1977年考入大学中文系后,该书被老师列为必读书。
    从一篇文章中知道,长期讲授马列主义基础课的高放教授曾深受该书影响,却不在语言方面,而在书中为“马克思主义”下的定义。在个人崇拜盛行年代的教学中,他一直沿用该书中“被公认为最权威、最全面的定义”。
    1981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提上日程,高放受聘为该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分支副主编。受胡乔木委托,编委会责成他为“马克思主义”词条起草初稿。他遍读多国权威工具书中同一词条,反复比较,没有再简单照引列宁或斯大林的语录,而写出其三十六字新定义:“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导师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胡乔木未作修改,同意此说。后,该词条署高放名,入选。
    据资料,1990年,该卷出版。高放起草、胡乔木认可的该词条文字被压缩为“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导师K·马克思和F·恩格斯创立的思想体系”,删掉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怎么定义,不属于语言学问题,却有个语言表述问题。

按:
    高校必修课“马列毛邓”,如今悉数归还给老师了。我们距离狂热政治的年代好像远去了,又好像近在咫尺。
    49年后出版的书似乎越来越乏善可陈,难为张冠生先生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想起一位有特点的马原老师,哈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发表于 5-3-2021 15:58: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欧阳京 于 5-3-2021 15:59 编辑

我一直对读书人有种敬畏感,那年去成都,看到冉云飞家里的客厅,四面墙都是藏书,几万册吧。惊得目瞪口呆。
本来还要拜访藏书更为惊人的王怡,可惜不巧错过。据说王怡有一次整理书籍,居然从楼梯上摔下来伤了腰。可见这些学者的读书是有癖好的。

版主看来也是与他们不相上下的读书人。

我呢,实在惭愧,挨踢民工一个,别人晴耕雨读,我每周从电脑面前下班回来,周末晴玩雨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书版改叫谦虚版可好,哈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楼主| 发表于 6-3-2021 10:08:36 | 只看该作者
欧阳京 发表于 5-3-2021 15:58
我一直对读书人有种敬畏感,那年去成都,看到冉云飞家里的客厅,四面墙都是藏书,几万册吧。惊得目瞪口呆。 ...

欧阳君谦虚了,偶看论坛帖子,看君文能摄影码字,武能改装发动机,远胜一般人,而你我读书各有兴趣关注点而已。
提到的两位人物尤其王怡,也绝非一般书生,而是有其坚守的信仰道义的,听您多次提及其人其事,我亦心中感佩。
我年少家贫,读书助我渡过波折,藏书实不多,中文仅千余册,英文过百且多为图书馆淘来未曾读过几本,目下所读范围也限于文史社科闲书,囫囵吞枣,抄写部分于此,心得无多,见解也不如书版诸位深刻,这点自知之明是有的。
如今有时间来补课,已感庆幸,又有同道数人同行,只有敬惜~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怎样的虚怀若谷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楼主| 发表于 6-3-2021 11:36:47 | 只看该作者

    2021.3.6  墨尔本  晴

    《锦书来》  下辑  只向极少数人敞开心扉
    《斯维特拉娜:“没有别的国家像我们这样”》
    (《致友人的二十封信》  内部参考版  疑似“灰皮书”,英文本1967年第1版  中译本由1968年“企鹅丛书”版翻译  
        译者:王作民  未标出版机构和时间 )

    1963年夏,莫斯科郊外,茹科夫村。
    7月16日,一位女性开始写信——连续写了三十五天,写出近十五万字——表达对父亲的爱和谴责,对母亲的怀念,对世界秩序的思考,对国家前景的忧虑......她是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拉娜·阿利卢耶娃。
    没有任何枝蔓,起笔就是莫斯科的人文景观。
    “激情、野心和政治......各种各样的会议和文娱活动......那里正在开世界妇女大会,还有世界电影节、跟中国的谈判,以及从早到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莫斯科在沸腾,在冒泡,在大声喘气。它总在渴求新东西、新闻、最新的事情、最亲近的耸人视听的消息。人人都在争当消息灵通者。这就是今天生活的节奏。”
   
    她又一次想到母亲。母亲“仁爱为怀,对人信任”,这样的人感到生不如死,说明仁爱诚挚的人生存代价高到不能承受。更要命的是,这不是个例,是普遍现象。斯维特拉娜说:“当她所有的最好的老朋友——布哈林、延基泽、雷登斯、斯瓦尼泽夫妇相继死去时,她不可能沉默地旁观......也许命运将死亡赠送给她,使她免于遭遇必然会来临的更大的灾难。”
    写到这里,斯维特拉娜流露出思想的深刻和犀利,表现出社会学视野。家与国,本来相通。她记得父亲最后几年中,家里几乎每晚都有政治局要员餐叙。“我的家庭这个极小的社会横断面的生活”,那里的谋划覆盖了整个俄罗斯。她说:“20世纪和我们的革命把每样事物都来了一个颠倒。富和贫、穷人和贵族都互换了位置。然而,尽管有这一切变幻脱节、财富被剥夺和重新分配,俄国仍然是俄国,它仍然是这么一个国家:必须继续活下去,建设自己......”
    她在信中说:“世上再也没有别的国家像我们这样......把自己的遗产,那些古老的宝藏,浪费到这步田地。没有一次革命像我们俄国的革命那样毁坏了这么多对人民那么有价值的东西。即便是现在,当我们侈谈俄罗斯的种种传统时,这也不过仅仅是一堆废话。”

按:
    前面一段描写搬来如今“头条”“重磅”满屏飞的时代,并无违和。而末段把俄罗斯换成我国,也未尝不可。除后记一文,《锦书来》一书到此终结。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叹,我们的斯维特拉娜·阿利卢耶娃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发表于 6-3-2021 14:09:37 | 只看该作者
“《锦书来》一书到此终结”, 看到这一句不禁有些伤感。奇怪,自己读完一本书感觉一种圆满,为什么看到你写到此终结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0 收起 理由
春浅 + 100 安慰一下……不伤感,陈述语句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楼主| 发表于 7-3-2021 12:04:01 | 只看该作者

    2021.3.7  墨尔本  晴

    《晴耕雨读》下辑  感谢所有的记忆
    《高尔基的异端言行》

    2011年,媒体上有“苏共亡党二十年祭”的专题,也见有专门的会议,讨论当年究竟“为什么”。此时,如能看看高尔基《不合时宜的思想——关于革命和文化的思考》一书,会觉得他早在苏联立国前就已挑明了主因。
   这是一本说真话的书,其中的文字全部来自《新生活报》,据说三十卷本俄文版《高尔基全集》没有收录。雪藏七十年后,终于得见天日,我们才有机会接触到高尔基更加真实的内心世界,读到他对导致亡党亡国诸种原因的孤胆揭露。
    该书正文的最初两行文字是——“我们争取言论自由,是为了能够说出和写出真情。然而说出真实情况是一切艺术中最困难的艺术。”为走上“最困难”的路,高尔基拿出自己的稿费,加上借款,专门创办《新生活报》,以利发表自己的言论。该报1917年5月1日创刊,1918年7月16日被查封。

    1917年5月16日,他在《新生活报》发表《噩梦》,注明“选自日记”。九天后,他在该报上公布了一封读者来信。信中说:“我读了您的作品《噩梦》。您的作品使我......从心里感到悲伤......我们这些暗探中的每一个人大概都必须把自己心灵中的许多东西烧掉......希望您能充分了解奸细这样的可怜人的心理。要知道,像我们这样的人是很多的!而且都是优秀的党的工作者。这不是个别的丑恶现象,相反,很显然,是某种更深刻的共同的原因把我们赶进了这条死胡同。”

    1918年元旦,高尔基写道:“那些正在‘深化革命’的人的无所顾忌的蛊惑言论已经结出了果实......干粗活的工人对技术专业工人们的充满恶意的斗争正在逐步展开。”“文明程度稍高一点的工人在愚昧的群众中的处境变得非常糟糕,好像他成了自己人中的异己分子。”

按:
    肉体上的伤害容易愈合,心灵、灵魂遭受的伤害、阉割余毒不绝,遗患无穷。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我最近读的书也讲到心理伤害带来的身体伤害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5#
 楼主| 发表于 8-3-2021 20:18:34 | 只看该作者

    2021.3.8  墨尔本  阴雨

    《纸年轮》 一九五零年代 戊辑
    1951年  《毛泽东选集》

    “文革”中有个曾经流行的词叫“雄文四卷”,指《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
   
    相关信息往一起汇合。“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部著作”;专为该书拟订印刷质量标准;35卷《列宁全集》无一错别字的先例......自然会使参与这项伟大工作的所有人员把政治神经绷得紧紧。

按:
    不由想到古代工匠如履薄冰以免被或杀头或活埋的剧情......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是啊。一字之差牢狱之灾的岁月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6#
发表于 9-3-2021 10:33:28 | 只看该作者
春浅 发表于 6-3-2021 10:08
欧阳君谦虚了,偶看论坛帖子,看君文能摄影码字,武能改装发动机,远胜一般人,而你我读书各有兴趣关注点 ...

版主过谦过奖了。
现在读书无不是一瞄而过,所以闲暇时跟读此贴,也有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楼主| 发表于 9-3-2021 20:29:13 | 只看该作者

    2021.3.9  墨尔本  雨后天晴

    《晴耕雨读》下辑  感谢所有的记忆
    《法捷耶夫的绝命书》

    1956年5月13日,法捷耶夫写下绝命书。
    法捷耶夫是20世纪同龄人,生于1901年。1927年开始文学生涯,代表作是长篇小说《毁灭》。终其一生的文学活动,都与政治紧密贴在一起,深得政治之助,终被政治所毁。
    爱伦堡在回忆录中评价他说:“在某些作家的一生中,政治斗争不过是几个月或几年的激情。对于法捷耶夫而言,政治却是他毕生的事业。”
   
    是年5月13日,法捷耶夫决定自杀。临终前,他写了致苏共中央的一封信。信中说:“我们这一代人在列宁在世时是怀着怎样自由和开拓世界的感情步入文学的,心里充满多少用之不竭的力量......列宁死后我们被贬低到了小孩子的地步,被消灭,被意识形态恫吓,这一切还被称为‘党性’......文学落入平庸、卑劣和爱记仇的人手中......作为作家,我的生命失去任何意义。于是我很愉快地摆脱这个丑恶的社会,有如离开向我泼卑鄙、谎言和诽谤脏水的世间。我就要离开这一世界了。”
    这封信的最后一句是“请将我安葬于母亲墓旁”。

按:
    文中还大段记述了鲁迅译法捷耶夫《毁灭》的经过,有把鲁迅与法捷耶夫对比之意。有个轶事说,建国后有人问假如鲁迅还活着,他会在哪里?答曰:在监狱里。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听过不同版本但意思相同的轶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楼主| 发表于 10-3-2021 22:30:21 | 只看该作者

    2021.3.10  墨尔本  晴

    《纸年轮》 一九五零年代 戊辑
    1952年  《绞刑架下的报告》

    知道“布拉格”这个城市名字,大概是从《绞刑架下的报告》开始。
    “小心地挺直身子坐着,两手撑在膝盖上,眼睛呆定定地望着布拉格贝柴克宫候审室的发黄的墙壁望得发花,这实在不是最便于思想的姿势。可是谁能强迫思想也小心地坐着不动呢?”
    这是“报告”的开笔,读不出任何沉重。此刻,作者伏契克在德国秘密警察设于布拉格东郊的监狱候审室,身体端坐,思想飞扬。
    伏契克式的乐观与幽默,在《绞刑架下的报告》中随处飞动。
    这位捷共中央机关报《红色权利报》编辑,是在1942年4月24日晚上被德国盖世太保逮捕的。在“报告”正文的第一行,他说“这是一个特别美丽温暖的春天的晚上”。

按:
    如果把那些在监狱中创作的书籍做一番整理......或者取一段历史时期,马上想起季羡林的一本《牛棚杂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为什么我想起矮大紧?哈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9#
 楼主| 发表于 11-3-2021 10:09:44 | 只看该作者

     2021.3.11  墨尔本  晴

    《晴耕雨读》下辑  感谢所有的记忆
    《爱伦堡回避了什么》

    柏林废墟中,站在坦克里的维克多“用空虚的、玻璃一般的眼睛,眺望着世纪中黑暗的柱廊......太阳忽然冷却了,像大蛋黄似的悬挂在冰空中,猛犸、袋鼠、乌龟、巨大的蜘蛛等,踩毁着被仙人掌以及巨苔所遮蔽的大地......一种脸上生着针一样红毛的盲目的倭人,在地苔上爬动。他们不时‘啾、啾’地叫着,互相纠缠,互相吸着缓和的黏性的血......”
    ——这不是近年火爆上映的美国大片,而是苏联作家爱伦堡1923年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欧洲的毁灭》中的一段文字。
    最初所读的爱伦堡作品,是《人·岁月·生活》。开阔的世界场面,林立的历史人物,真切的亲历事实,让人觉得目不暇接,实在是史诗般的回忆录。很久以来,一直感觉爱伦堡的文字如铜浇铁铸般的坚实。《欧洲的毁灭》却是他早期创作出的虚幻故事,离奇得很。
    摩纳哥王的一次风流快活,让一个荷兰女人生了个男孩恩斯·波特。这孩子进过旧金山孤儿院、巴黎杂技团,在布加勒斯特当理发匠时,去路边捡烟头,当众吞燃烧的报纸,在蒙特卡洛当模特时,担任四十岁义上各色夫人们的探戈舞伴......说不清到底为什么。他忽然想到要毁灭欧洲,为此去了美国,说服了因产业竞争而憎恨欧洲的钢铁大王、石油大王和罐头食品大王,制订了托拉斯计划,并利用投资遥控着欧洲国家中的十七个团体、三百多家代理店的近两万员工,一步步实施阴谋,最后居然就把欧洲毁到一片荒凉的地步。显然,这部作品代表着作者当时对资本主义世界的认识、批判和预言。

    待翻到《人·岁月·生活》结尾,柳暗花明,且意味深长。爱伦堡承认他在这部回忆录中“回避了我一生中的某些重大事件”。他借了法国一句俗话——“老年有许多事情干不了,青年有许多事情不知道”。当年不知道的,战后年代里才知道——他多次到西方故地重游,亲眼见证“一种新的、工业的样式在建筑和用具中取得了胜利,生活变得舒适而不安静了......西欧的政治家们则正在谈论计划经济、局部的国有化、提高所得税......”
    事实俱在,欧洲没有毁灭。这违背了爱伦堡当年的信念和判断,但他尊重事实,不悖常识。他说:“世界已经大变......半个世界的历史和每个人的经验表明,陈旧的逻辑破产了;完美无瑕的假说被事实推翻了......如果在一个人面前出现了一桩无论是他所喜爱的作者还是各种会议或讨论都不曾预见到的事情,那他在自己的个人生活中该如何行事?”
    自问之下,爱伦堡以炉火纯青的笔力,借《人·岁月·生活》记录了毕生的经历与思考。

按:
    与人谈政治,常陷入“姓资姓社”及“左、右”立场等问题,罔顾大名词下的每个人的生活状态,于是“你幸福吗?”变成一个被戏谑甚至耻笑的话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我姓曾,哈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0#
 楼主| 发表于 12-3-2021 11:03: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春浅 于 13-3-2021 10:21 编辑

    2021.3.12  墨爾本  晴

    《紙年輪》 一九五零年代 戊辑
    1953年  《紅樓夢》

    該版《紅樓夢》係汪靜之整理,俞平伯、啟功等校閱,作家出版社出版。據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第一個排印本。
    俞先生曾回憶說,自己在十二三歲上初讀《紅樓夢》,當時是作閒書看,不覺得有多好。他聽到有人告訴他的姐姐說,此書不可不讀。此話竟致俞先生失笑,覺得那個人有點傻。這是他較早關於《紅樓夢》的記憶。
    1920年,俞平伯和傅斯年等遊歷歐洲。途中,《紅樓夢》成了這二人“海天中的伴侶”。聽到傅斯年的看法,俞平伯開始感覺到了《紅樓夢》的妙處。回到北京後,正好看到胡適發表《紅樓夢考證》,好友顧頡剛也在著力研究《紅樓夢》,俞平伯為風氣所染,也下了相當的功夫,並與顧頡剛通信討論紅學問題。整個夏季,兩人書札往返頻繁,俞先生稱這些書信為“消夏神方”。
    顧頡剛在《古史辨》第一冊“自序”中有回憶,說自己當時“天天上京師圖書館,從各種志書及清初人詩文集裡尋覓曹家的故實......我的同學俞平伯先生正在京閒著,他也感染了這個風氣,精心研讀《紅樓夢》。”後來顧頡剛因祖母驟病回家鄉,他們就通信討論,乃至辯駁,享受著研究學問的樂趣。
    隨後,俞平伯以這批書札為底,開始寫《紅樓夢辨》。全稿三卷十七篇,不足三個月便寫完。
   
    1954年,毛澤東寫下《關於<紅樓夢>研究問題的信》,稱李希凡、藍翎以《關於<紅樓夢簡論>及其他》一文與俞平伯爭鳴的文章是“三十多年來向所謂紅樓夢研究權威作家的錯誤觀點的第一次認真的開火”。對《紅樓夢》研究的批判運動由此拉開序幕。

按:
    俞老《紅樓夢辨》一書我處存有,未曾細讀,神往與同學顧頡剛之間書信往還的學術討論,今世難現也。
    建國後以“百家齊放”“百家爭鳴”為名轉化為對知識分子的批判,後輩如我讀後,只覺可笑可悲。1965年,吳晗因《海瑞罷官》被批判,乃至引發十年文革之亂......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最近国内域名又有问题了。所以追得不及时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楼主| 发表于 13-3-2021 10:20: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春浅 于 14-3-2021 10:01 编辑

    2021.3.13  墨爾本  晴而後雨

    《晴耕雨讀》下輯  感謝所有的回憶
    《陽光般的阿倫特》

    或是因為她的照片很少帶笑,最早形成的阿倫特的印象是冷峻、傲然,肩扛住黑暗閘門,手持利刃解剖強權,剔肉見骨,放在陽光中給世人看。眾人圍攏之時,她已回歸深湛的哲思世界。
    買了《極權主義的起源》一書很長時間,也知道其發行量幾近暢銷,卻仍然沒有一讀即懂的信心,只好束之高閣。後來,見到有導讀性質的《為什麼要讀阿倫特》,買回就看。當然,不為找標準答案,只想做點預熱。預熱之後,似乎還欠信心,還在等待。到底等什麼?實在說不上來。直到看見這本《愛這個世界:阿倫特傳》出版,眼前一亮,等的應該就是它了。
    學界前輩費孝通說過:真正讀懂一本書並不容易,你要知道作者的經歷。費先生說此話,有點夫子自道的意思,大概也適用於很多學者,比如阿倫特。知道了她“愛這個世界”的許多故事,便能發現,阿倫特之所以能對人類精神領域中最黑暗的東西做出入骨的剖析,或許源於她從小就具有的陽光般的精神世界。

    她的住宅曾是希特勒政權欲迫害之人的避難所,多次“為那些在黎明或深夜來此的陌生人提供了保護”。有人因此將她看作“德國左派知識分子之一”,她明確聲明,“我不是'德國左派知識分子之一'”。面對強權和危險,她僅是作為一名猶太人而不是作為左派分子進行抗爭。她對抗的不是右派而是強權。她的精神力量來源不是政治,而是人性和愛——對正義、自由、平等的熱愛。所以,她義無反顧、無可迴避地成為極權主義的死敵。

按:
    秦暉先生有本書名叫《共同的底線》,梁文道在其導讀欄目《開卷八分鐘》曾有介紹,記得大意是說,無論左派還是右派,都應該有所謂“共同的底線”。我以為這個底線,也應該是人性和愛。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赞同,底线是正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楼主| 发表于 14-3-2021 10:53: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春浅 于 14-3-2021 13:49 编辑

     2021.3.14  墨爾本  晴

    《紙年輪》 一九五零年代 戊辑
    1954年  《歐根·奧涅金》

    早年讀書經歷中,有一個時期迷外國詩人,普希金、濟慈、雪萊、拜倫......都看過一點,卻都沒有留意過譯者。後來偶然發現,這些天才詩作的翻譯都與查良錚的譯筆有關,不由對這位翻譯家心存感激與敬重。再後來,又知“穆旦”便是其筆名,集翻譯家、詩人、學者為一身,更是對其欽敬有加。
    查良錚據俄文原本譯的普希金詩體小說《歐根·奧涅金》,1954年由上海平明出版社出版。那年,查先生三十六歲,風華正茂。
    查良錚成為翻譯家,早有苗頭。他在清華大學外文係讀書期間,逢“七七事變”,隨學校南遷長沙、昆明。在“湘黔滇旅行團”隊伍中,他每天都從一本小《英漢詞典》上撕下一頁或者幾頁,邊走邊背單詞及例句,背熟了就把紙頁丟掉,再撕新頁。到達昆明時,那本詞典所剩紙頁無幾。
    1958年,查先生被打成“歷史反革命”,失去了以往的正常工作條件,雖能堅持譯事,畢竟入了另冊。他離世時未滿六十歲。

按:
    《讚美》一詩自高中語文課讀後喜歡至今,亦因之了解“湘黔滇旅行團”事跡及西南聯大曆史。查家同族弟兄之中,查良釗只知曾任西南聯大訓導長,未曾讀過其書,查良庸則與無數同齡人一樣讀遍其武俠小說,但吾最喜乃筆名穆旦者查良錚也,一隻筆翻譯,一隻筆寫詩,人生如此,原為樂事,遭逢動亂,痛惜其悲。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查家好强。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楼主| 发表于 15-3-2021 23:17:28 | 只看该作者

    2021.3.15  墨爾本  晴

    《晴耕雨讀》下輯  感謝所有的回憶
    《本雅明的黑色筆記本》

    據說本雅明是個所有方面都很老套的人,像是被從19世紀直接扔進了20世紀。他傾聽的姿勢,講話的風格,走路的樣子,對語詞的選擇,藏書的目的......都過於落伍,與所謂“新時代”距離遙遙。尤其是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身臨潛規則暗流漩渦,“他從來都不知道怎麼應付這類事情,從來不能在這些人中間周旋自如”。“不管什麼時候,當他試圖去適應、去迎合,以使自己的腳站得穩些時,事情就肯定會變糟。”

    作為一個自由撰稿人,本雅明的個人生活相當自由,並富於人文氣息。他的家,是一個長年累月“精心搜羅而成的圖書館”。說起來,他的經濟情況並不算好,甚至時常被窘境困擾,卻仍然多年如一日擴充自己的藏書。在給朋友的信中,他敘述過為“緩解渴望藏書的痛苦”而付出的代價。最難的時候,也曾試圖放棄對藏書的癖好,結果卻是激發出更加強烈的藏書慾望,“不得不進行新的購買”。1916年,本雅明對朋友表示,“擁有一個圖書館”是他的一種“內在需要”。買書、藏書、讀書、寫書大概是他的宿命。為緩解他的經濟困境,他的父親曾打算給他點錢,讓他去二手書店買些股份。本雅明也認真考慮了這一設想(據說這是他唯一考慮過的有利可圖的職業),不知為何,沒有成為現實。

按:
    本雅明篇《紙聲遠》,《錦書來》兩書皆有,側重於寫其政治思想史,亦皆描述其知識廣博情狀。本文則敘述其廣博之來源,所摘後段狀其藏書情形及心態,頗有共鳴。今年於海南書友處訂書不斷,真想過入股合營書店也,緣由無他,能第一時間淘書而已。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无愧于书版版主!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楼主| 发表于 16-3-2021 19:45:01 | 只看该作者

    2021.3.16  墨爾本  晴

    《紙年輪》 一九五零年代 戊辑
    1955年  《胡適思想批判》

    青年毛澤東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楷模”。早先有康有為、梁啟超,到“五四”時期,胡適、陳獨秀取代了康梁。斯諾聽毛澤東說過這話,記錄於《西行漫記》。毛澤東表示,當時自己的思想“是自由主義、民主改良主義、空想社會主義等思想的大雜燴”。到1920年,他開始信仰馬克思主義,逐步走上搞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的路子,心中楷模再度換人。
    階級鬥爭理論和暴力革命,是胡適不讚成的。他歷來提倡自由主義、漸進改良與民主政治,講寬容,講人權,為此而批評國民黨的專制,也說過共產黨不高興聽的話。但他對共產黨也寬容,羅爾綱和史莫萊特不約而同地回憶過,1930年代,胡適建議劃出一個省給共產黨做實驗,搞好了可以擴大範圍。
    或與此有關,毛澤東對胡適留有客氣一面。1945年,他曾托請訪問延安的傅斯年向胡適問好。1949年建國前夕曾表示,只要胡適不走,可以讓他做北京圖書館館長。
    胡適還是走了,留下那句著名的話:“在蘇俄,有麵包,沒有自由;在美國,又有麵包,又有自由......”他擔心沒有麵包也沒有自由,所以走了。

按:
    《胡適思想批判》因《紅樓夢》研究問題而起,三聯出版八大冊“論文彙編”,近兩百萬字。
    還好胡適走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留得清气满乾坤!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5#
 楼主| 发表于 17-3-2021 11:04:58 | 只看该作者

    2021.3.17  墨爾本  晴

    《晴耕雨讀》下輯  感謝所有的回憶
    《維特根斯坦的老套》

    鮑瑪斯當過美國哲學協會主席,主持過牛津大學的約翰·洛克講座。他的學術成果,在其原創性著述之外,另有一份特殊貢獻,即以其與維特根斯坦的多次對話為素材,整理出《維特根斯坦談話錄1949——1951》,為世人留下了一位天才哲學家生命最後時光的哲思。
    有機緣讀到該書,多少能領略點維特根斯坦的犀利、精準、深邃、獨立,心智受到啟發,實應感謝鮑瑪斯,感謝他長期記日記的良好習慣。
    “我們驅車去敘拉古......我目睹了他的魔力”;“星期六晚上......在花園裡開始了我們的討論”;“星期四下午維特根斯坦和我去散步,去探尋瀑布”;“他一邊散步一邊思考剛才所說的問題”;“今天我們又到托格漢諾克的峽谷裡面去散步”;“我們在山頂駐足,回望了一下城市”;“今天我和維特根斯坦一起沿著運河散步”......讀著類似的記錄,不難聯想起古希臘哲學時期的逍遙學派。那時的哲學,來自江河,來自星空,來自林蔭道,來自師生的傾心交談,來自生活炊煙,來自心靈的自由奔放。
    一個星期五下午,他們談到生活方式的變化,維特根斯坦說:“曾有那麼一個時代,我們的生活簡單質樸,一幢房子,一個地方,些許工具,野獸,以及圍繞你的人。人們在這種簡單性和穩定性中依存於一種有限的環境。這給予生命一種特定品質——根。現在不僅人轉瞬即逝,鄰居也不再同一......我就是那種更適合舊式環境的人。”
   
按:
    我對哲學有某種條件反射式的抗拒,不知道是否因為以前接觸的應試教育灌輸了太多唯物主義和馬恩列斯。從情感和日常出發,走向深邃的道路時近中年才迎難而上,且仍對翻譯而來的中文哲學書有偏見,對其中保留了多少清晰的思想不免起疑。忘了是哪位書友與我提起過維特根斯坦,說從讀他的書開始是較好的哲學入門。我還是沒有讀起來,不過這篇文中描述的樸實的場景,卻是我所熟悉的,面對鄉間自然,散步漫談。
    從各種方面自觀,我也是老套的人。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年轻却有种优雅的老派,哈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楼主| 发表于 18-3-2021 23:41:51 | 只看该作者

     2021.3.18  墨爾本  晴

    《紙年輪》 一九五零年代 戊辑
    1956年  《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

    眼見所及,毛澤東寫書很多,編書不多。《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是其下大功夫編出的一種。該書封面印著“中共中央辦公廳編”,實際的“執行主編”是毛澤東。序言也是其手筆。為編該書,毛澤東接觸並熟悉了我國當時農村、農民、農業的大量第一手資料,他把該書的編輯過程看成自己“建國”後的第一次調查。
    初編樣本被拿到中共七屆六中全會上征求意見。會後收到各省、市、自治區的補充材料,許多反映當年下半年的農村情況,引起了毛澤東極大關注和高度興奮。
    用他的話說,“1955年的下半年,中國的情況起了一個根本的變化......幾個月時間,就有五千幾百萬農戶加入了合作社。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序言)。他由此判斷,中國“半社會主義到全社會主義”的進展比預想的快出不少。為加快這個進程,毛澤東要把書重編一次。

按:
    近讀夏氏兄弟書信集中,夏濟安先生在美所作研究除文學創作及批評外,兩篇重要作品是《公社》,《下放》。據說文字通達,將公社之形成來龍去脈及影響研究透闢,而中英文俱佳如夏先生,實為罕有。惜未能如其所願研究中美文學,創作英文小說,才未盡,身先歿。如今毛澤東公社書或只有研究者或公務員有一讀之必要,而夏先生文學評論《黑暗的閘門》僅出版於香港,前者自然選擇,後者人為限制,相看兩堪憐。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相看两堪怜+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
 楼主| 发表于 19-3-2021 13:30: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春浅 于 21-3-2021 09:56 编辑

     2021.3.19  墨爾本  晴

    《晴耕雨讀》下輯  感謝所有的回憶
    《伍爾夫為艾略特當排字工》

    作為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是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文學界的核心人物,其名氣大到不能再大。然而作為出版家,她自己動手為名家名作檢字排版之事,卻少有人知。
    艾略特的《詩集》譽滿天下。作為一本由伍爾夫用手工為艾略特印製出版的同名珍本,我們至今還沒有眼福看到。
    1915年1月25日是伍爾夫的生日。這天一早,丈夫雷納德拿出為妻子準備的生日禮物,一本首版《修道院院長》,然後帶著伍爾夫看了一場電影。走出影院,他們在一個酒吧小坐,談話間突發奇想,決定要買一台印刷機。他們創辦了家庭作坊式的霍加斯出版社。
    1918年11月15日,一個星期五,伍爾夫正在家裡排字,艾略特翩然而至。在她眼裡,他“是一個修妝整潔、舉止優雅、措辭精巧的美國青年,語速很慢,似乎吐出的每一個詞都帶有為之特別增添的修飾音......他拿出三四首詩來給我們看,這是他近兩年裡的收穫”。
   
按:
    近讀編輯楊葵書《過得去》,其中一篇《我和我的作者們》,寫了許多與他交往的作家軼事,賈平凹的“吝嗇”,阿城的“幽默和諷刺”,以及汪曾祺酒後寫書法在紙頁上越寫越小的有趣。中國文人的交往,在我印象中上熱熱鬧鬧的,曲水流觴,號稱雅集,墨客騷人,絲竹伴奏,留下多少酬唱文章留名青史。李澤厚《論語今讀》中說中國文化精神是“樂感文化”,確有例證在此。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平凹说过自己“那时穷而啬”,哈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
 楼主| 发表于 20-3-2021 11:17: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春浅 于 21-3-2021 09:56 编辑

    2021.3.20  墨爾本  晴

    《紙年輪》 一九五零年代 戊辑
    1957年  《毀滅》

按:
    此篇大多與《晴耕雨讀》中《法捷耶夫的絕命書》雷同,參見本帖3月9日摘錄,不再重述。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楼主| 发表于 21-3-2021 10:12:01 | 只看该作者

    2021.3.21  墨爾本  陣雨

    《晴耕雨讀》下輯  感謝所有的回憶
    《普利策:專咬特權的獵犬》

    在國際新聞界大名鼎鼎的天才報人普利策,早年即有大志,雖曾在政治、法律、新聞之間游移不定,但更熱衷新聞。他當過《太陽報》駐華盛頓特派記者,在《密蘇里共和主義者報》上發過長篇聲明,在拍賣場上買下《國家報》,一天后把該報經營權賣給了《環球日報》,還曾設想買下德文版《文學報》,毛遂自薦主編《紐約太陽報》德文版......
    後來,普利策買下破產的《聖路易斯快報》,很快與其競爭對手《郵報》合併為《快郵報》,並宣告辦報立場——“為人民大眾服務,而不為任何政黨謀利”。
    《快郵報》一上來就展示了其強烈的批判色彩——直斥“當今社會,金錢萬能。男人為之出賣靈魂,女人為之出賣肉體......它是引起未來大沖突的不可避免的因素”。普利策自稱其報紙是“專咬特權的獵犬,人民的朋友”。他坦然表示:“既然神聖的上帝允許那些事情發生,我還有什麼不好意思加以報道的呢?”

按:
    批判是需要土壤的,比如自由,比如民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不容忍批评声音的土壤长不出来好庄稼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0#
 楼主| 发表于 22-3-2021 18:00:07 | 只看该作者

    2021.3.22  墨爾本  阴雨

    《紙年輪》 一九五零年代 戊辑
    1958年  《魯迅全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魯迅全集》共十卷,出齊時間是1958年10月。第一卷是1956年10月出版。兩年間,國內有生產資料私有制改造運動的結束,有一系列新運動的開始和延續,如農業合作化運動、“反右”運動、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等等。時代大變動,社會大改組,人羣大分化,沒有耽誤《魯迅全集》的出版。
    這些政治運動是毛澤東發動的,魯迅著作是毛澤東衷心喜讀的。兩者不僅不矛盾,甚至魯迅精神還可作為推動運動發展、加強思想鬥爭效果的巨大精神資源。
    毛澤東較早就曾向斯諾表示過一種心情,革命成功以後,進入建設時期,他最大的擔心莫過於人們革命意志衰退。從這點去體察,頻繁的群眾性政治運動,或是其竭力保持眾人革命意志的一種方式,且被實踐證明十分有效。魯迅作品表達出的戰鬥性,從掀翻鐵屋、“打落水狗”到“一個都不饒恕”,正是徹底革命的狀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魯、毛見合,自有道理。毛澤東說過,自己夜晚讀魯迅的文章,時常忘了睡覺。他把魯迅看成“現代中國的第一等聖人”,自己是聖人的學生。

按:
    昨與諸友論詩詞,在座提及毛澤東詞作,謂其帝王氣淋漓盡致。他評價魯迅之高,以及對自己之謙,相映成趣。昨亦談及《左傳》中某篇表現了中國人的虛偽,表裡不一。
    讀魯迅參考書多矣,有一套《魯迅學通史》六冊,網購價廉,今後回國當翻閱。夏志清夏濟安及其弟子李歐梵均有論魯迅書,亦當一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王气淋漓的读者毁了迅哥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23-1-2025 18:24 , Processed in 0.104478 second(s), 7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