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179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书会友] 谎言的代价-《切尔诺贝利》观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8-6-2020 22:5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温联 2020-06-28
《切尔诺贝利》是一部英美合拍的五集电视连续剧,再现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前因后果。

该剧开始时,科学家瓦列里正在为最后一盘录音带录音。录音完毕,他利用倒垃圾的机会,把这些录音带偷偷带出公寓,藏到公寓楼外的一个密室里。回到公寓后,他就上吊自杀了。

瓦列里是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整两年自杀的。电站爆炸时,他是某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被任命调查爆炸事件。

1986年发生在切尔诺贝利的核电站爆炸,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核泄漏事件,它释放的辐射剂量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当时苏联报道死亡人数31人,但外界估计死亡人数在四千到九万之间。三十万人口被迫迁移,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在随后十年中有数十万罹患癌症的婴儿降生。十多年后,为了保护人们免除辐射的灾难,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四号机房上,耗资20亿欧元建造了一座巨大的保护石棺,保护乌克兰在100年内免受电站核辐射的伤害。

瓦列里在爆炸后被任命为调查委员会负责人,并且负责善后处理工作。在整个调查处理过程中,他接触到许多核心秘密,了解到苏维埃政权各个层次为了所谓国家利益或个人职业生涯撒的一个又一个的谎言。

瓦列里为了国家利益,根据克格勃和各级领导的指示,在威尼斯国际会议上宣布这次事故是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而实际上,这场事故既有操作失误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核电站设计的严重缺陷造成的。其中在危险状态下让核反应堆关闭的紧急按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在极端情况下,它不仅不能关闭核反应堆,反而促进反应堆活动加剧。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四号机组就是在危险时刻按下紧急按钮后七秒钟发生了第一次爆炸,炸飞了反应堆屋顶,接着三秒后发生第二次爆炸,炸碎堆芯,并把大量核物质喷射出来。

前苏联为了政治和经济的需要,隐瞒了这一设计缺陷,当时在苏联还有十多座同样设计的核电站在工作。这个设计缺陷让每一座核电站都成为一颗潜在的原子弹。瓦列里出于科学家的良心,不顾反对地在国内听证会上揭露了这一事实。为此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在电站爆炸后所有为处理后续问题的英雄功绩全部被拿走,因为他在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担心国际舆论,克格勃不敢直接将他谋杀,但他被禁止工作,不能有朋友,不能和任何人谈论这次事件。

电站爆炸两年后,瓦列里把整个事件的事实真相录音并偷偷传送出去后,上吊自杀。这些录音带的内容终于在苏联科学家中传播开来,并最终让世界知道了整个事件的真相。

瓦列里在法庭作证时说了一句很有意思话,每一个谎言都在真理那边欠下一笔债,迟早这些债务都要偿还。

电站设计中的谎言导致了这场灾难,为了偿还这笔谎言的债务,成千上万人的丧失了生命,数十万人背井离乡,几十万甚至更多的癌症病患,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污染,核尘埃飘向世界各地,包括西欧,东欧,不列颠群岛和北美东部地区,经济损失两千亿美元。最终,根据戈尔巴乔夫所说,引发了苏联的解体。
《切尔诺贝利》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视剧,在IMDB上曾经获得短电视系列剧的最高评分9.7分。推荐指数4.5。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00 收起 理由
春浅 + 100 谢谢分享!
Serin + 50 谢谢分享!
annahw + 5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8-6-2020 23:24:30 | 只看该作者
是什么引发了苏联解体 ?或者众多因子里,这次事件确占很大因素。比这个因素更大的,大概就是其背后的体制,如果一个国家充斥着假大空的谎言,那么便是欠下世界真理之债。
如果每一个国家都没有了真理,我们这个蓝色小点就更加承载不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9-6-2020 20:15:33 | 只看该作者
这部剧确实相当好。不过现在新冠的风头已经妥妥压过切尔诺贝利了,而且中国没有出现瓦列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insterli 该用户已被删除
4#
发表于 29-6-2020 21:33:2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无法发言
然而这部剧并非原汁原味还原事件本身,很多关键节点都是艺术加工过的,与事实出入很大。制片人不过是借着民众对核辐射的恐惧安利自己的观点而已。
PS:1. 早期核反应堆设计为了省钱,安全余量比较小,但如果不进行那么抠门且扯蛋的惯性发电应急方案的话,并不会发生恶性事件,事实上,美国早期核电站并不比苏联的安全多少(除了切尔诺贝利那几次扯蛋的实验外),请勿因恐核而盲目反核。2.核电站事故属于脏弹,而非原子弹,原理差别很明显。3.该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是因缺乏专业消防能力以及过晚疏散周边民众造成的,但核电站继续运行,这里并不是不毛之地,很多影视作品都严重夸大了危险程度。事故是官僚体制的问题以及话语权的问题,而非核工业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30-6-2020 13:57:31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这个事件,我读过最好的书是《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作者前几年获得诺奖,她的非虚构写作对我有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30-6-2020 20:36:03 | 只看该作者
annahw 发表于 28-6-2020 22:24
是什么引发了苏联解体 ?或者众多因子里,这次事件确占很大因素。比这个因素更大的,大概就是其背后的体制 ...

发挥的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30-6-2020 20:38:03 | 只看该作者
Serin 发表于 29-6-2020 19:15
这部剧确实相当好。不过现在新冠的风头已经妥妥压过切尔诺贝利了,而且中国没有出现瓦列里。

新冠的后果现在还难以估计。影响范围要大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30-6-2020 20:39:13 | 只看该作者
winsterli 发表于 29-6-2020 20:33
然而这部剧并非原汁原味还原事件本身,很多关键节点都是艺术加工过的,与事实出入很大。制片人不过是借着民 ...

嗯,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30-6-2020 20:39:50 | 只看该作者
春浅 发表于 30-6-2020 12:57
关于这个事件,我读过最好的书是《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作者前几年获得诺奖,她的非虚构写作对我有启发

欢迎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30-6-2020 22:17:43 | 只看该作者
winsterli 发表于 29-6-2020 20:33
然而这部剧并非原汁原味还原事件本身,很多关键节点都是艺术加工过的,与事实出入很大。制片人不过是借着民 ...

这部剧有艺术加工没错,比如那个女科学家就是艺术形象,是众多无名英雄的综合代表。但是它本来讲的就是体制的问题,你把这部剧看到反核工业的角度那可看得太偏了。

举个差不多的栗子,如果三峡真出事了,将来有良心的导演拍一部片子,着眼点也肯定不会是反水力发电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annahw + 50 不明觉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10-2-2025 19:48 , Processed in 0.048449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