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118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书论文] 大脑-你的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3-3-2020 21:2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温联 2020-02-27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找到这本书。去市里办签证,在玛雅中心(Mayer Centre)等车的时候顺便逛了一圈书店。买了一本《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 22),转到科学区域,选择了半天,挑中了这本《大脑-你的故事》(The Brain – the story of you)。关键是被它的目录所吸引。这本二百多页后的书目录是六个问题,我是谁?什么是现实?谁在控制?我如何做决定?我需要你吗?我们将成为谁?这些带有哲学味道的问题吸引了我,想看看纯粹从脑科学角度来如何回答这些棘手的问题。

买回来之后,因为手头正在读另一本书,就先把这本书放了放。大约上周开始读这本书,发现它出人意料地好。首先作者大卫.伊戈尔曼(David Eagleman)应该是一位学者,文字不算华丽,但用词优雅,且条理清晰,通俗易懂。作者以第一人称写书,语气温和,态度平易近人。不像许多商业类书籍的作者总在文中表现高人一等的造作,也不像一些教练写的体育类书籍那么直通通缺少一些文字的韵味。

当然除了文字方面外,这部书打动我的是它丰富的内容。不同于许多标题党,这本书在每一个标题地下的确尝试回答这些棘手的问题,不能说这些问题是否都真正回答清楚,但至少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

我是谁?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这份自我让我与其它人区分开来。但究竟什么界定这个自我呢。也许记忆是一个关键要素。比如我们记得自己的名字,自己的身份,有自己的知识,经历和社会关系。这些重要的信息都存在记忆中,是构成自我的重要部分。不过人的记忆比大家通常认为的更加不可靠。有个实验,让两组人去看一个汽车相撞的视频。看完视频后,问第一组测试者,你们认为这两辆车相“撞”时的速度是多少?对第二组测试者则问这两辆车相“碰”时的速度是多少?几乎相同的问题,只在用词上稍有变化,一个用“撞”,一个用“碰”。测试结果是用“撞”的那一组普遍要比用“碰”的那一组对车速估计要高。也就是说视频在脑海中回忆的画面会因为问题中的暗示产生微妙的变化。精通心理学的侦探在审讯嫌疑犯时也会巧妙地组织问题让他们落入圈套。

随着时间的变化,一个人不仅会丧失一些记忆,还会产生虚假记忆。比如对参加测试者讲述他们以前并没有的经历,如果他们信以为真,不仅会变成他们的记忆,他们还会“回忆”起一些以前忘记的细节。比如对一位受实验的人讲她小时候参加她奶奶的葬礼,其实当时她并没有参加,不过如果很肯定地跟她说,慢慢她就深信不疑,甚至还“回想”起当时给她奶奶棺木上撒花的细节来。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我们的许多记忆或许是真实的,不过也有可能是自己臆想的。

几年前和我二姐闲聊,她讲了好多我小时候的故事,我都没有什么印象,而我告诉她我记得的一些事情她则不记得。当时我的感觉就是几十年前一起长大的那对姐弟和现在这一对姐弟真的是同一对人吗?

什么是现实?
通常人们认为我们所感知的就是真正的现实,尤其是我们视觉所展现的就是现实。而实际上,人们通常认为的现实不过是大脑建立的一个模型。我们的感觉器官从环境中采集不同的信号,而大脑在处理和解读这些信号后就呈现出一个所谓的现实在我们的脑海中。

眼睛作为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帮助我们构造出最富有细节的所谓真实。因为我们对眼睛的作用如此熟悉,以至于我们意识不到让我们认识现实环境的并不只是眼睛。眼睛充其量只是收集光线的设备,它并不能解读现实。真正解读现实的是大脑的运算。而大脑为处理视觉信息并呈现出一个现实模型的过程是如此复杂,以至于大脑的大部分(至少是很大一部分)都参与视觉处理。但因为这一处理过程是这么快速(且都处于潜意识之中),以至于我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以往只要一睁开眼睛,大脑中就会呈现出正确的现实模型。

但同过一些实验和特殊病例,可以让我们理解大脑在处理视觉信息并建立现实模型的作用。有一个人小时因为疾病而失明,但那是个很有毅力的人,通过听觉来建立环境模型,最后成为残疾人奥运会的滑雪选手。后来因为医学的进步,他的眼疾治好了,恢复了光明。然而因为他的大脑没有处理视觉信息的功能,从眼睛传入大脑的大量信息让他迷惑不解,很长时间才慢慢适应,而即便如此,他在从事滑雪这种需要快速认识环境的运动时,还是要依靠听觉,而不是视觉。
还有一个实验就是让人带上一种特殊的眼镜,这种眼镜会把环境呈现的像左右颠倒。一个人带上这种眼镜后,因为从视觉所建立的环境模型和其它感觉器官建立的模型相冲突,人很不适应,连从桌子让拿一杯水这样的事情都很困难。然而一两个星期后,大脑就会慢慢调整,让人看到的世界似乎又还原回来。

我上中学时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当时我们的物理老师带来一部老式的胶片电影机给大家放电影。后来老师把电影胶片反过来装,再放电影,不仅人物上下颠倒,时间也颠倒了。一个人从椅子上站起来往前走变成了一个人往后退然后又坐在椅子上。这种效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然而我突然发现看这种上下颠倒的电影,过一会儿就不在意识到上下颠倒了。我于是问同学,你们记得看那个反过来播放的电影中有一个镜头是一个怒气冲冲的军官用可笑的姿势,往后退着坐到椅子上吗?他们说记得啊。然后我问那他是往上坐到椅子上,还是往下坐到椅子上。他们都回答,往下。

这个经历让我们理解大脑对像的处理,它会根据逻辑做出适当的调整。虽然屏幕上放出的画面是颠倒的,往下坐在凳子上变成往上坐在凳子上,但当回忆这个画面时,大脑会自动反转成一个更符合逻辑的画面。但大脑的这种自动调整似乎在空间中更为常见,因为在我们的回忆中,人还是退着走路的。

不过相对于空间的调整,大脑对时间的现实感也有调整作用。一个例子就是当人处于极度危险的生死时刻,时间会变慢的这种现象。一些人曾经经历过从楼下跌下来这类事故,虽然跌落的时间通常只有一秒左右的时间,但因为人在那一瞬间处于极度恐惧或兴奋状态,事后会感觉那一瞬间要比一秒钟长很多。

我自己也曾经经历过这类极端情况。一次是我上中学时,带一个同学去游泳。那时我刚学会蛙泳没多久,那个同学完全不会游泳。但我跟他说没事,我保护你,我们一起到深水区玩。他同意了,我托着他在深水区没游几米,他突然慌张起来,开始乱扑腾,并把我压入水中。我当时在水底到没有感觉害怕,只是想着不能把他淹死。当时感觉我想了很多很多,特别是想到那位同学的妈妈,当时想我要是把他淹死了,而我自己却没事,见到他妈妈要怎么说,我似乎看到他妈妈悲伤的面孔。所以我当时虽然埋在水里,但抱着他的腰,在水下猛力踩水把他往上推。全部念头就是不能把他淹死。后来岸边聚了很多人,把我们拽上了岸。印象中我那位同学脸上煞白,估计是吓坏了。理性回想一下,这一事件应该也就持续不到半分钟,但当时在水下却感觉时间好长好长。

还有一次是出交通事故,我开的车在山路上因为道路潮湿而打滑失控最后摔入山谷。还记得当时我的车冲到悬崖边的那一瞬间,如同一匹战马冲在悬崖边竖起前蹄在空中定格一般。我感觉我自己似乎同时在汽车外,也在汽车内,即看到车悬在悬崖边定格的那一瞬间,也看到悬崖下的山谷。当时并不感觉恐惧,只是想到,啊,这一刻终于来临。其实我的车从失控,到跌入山谷总共不会有半秒钟时间,但在回忆中,那一瞬间却很长很长。

大脑在人的生命处于极度危险状态下感觉时间变慢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时间是真的变慢了,还只是一种错觉。为了解开这个谜,书中介绍了一个实验。把人放在类似蹦极的一个设备上,然后推下,这时人会经历大约一秒左右的自由落体状态。虽然实验本身并没有危险,但条件反射依然让人进入极度恐惧的状态并产生时间变慢的感觉。在跌落实验中,实验者眼前会放一块屏幕,屏幕上快速闪烁一个数字,如果时间真的变慢了,或者人感知的速度提高了,人就可以读出屏幕上的数字,不然就读不出。经过多次实验,虽然受试者都不同程度地体验到时间变慢这一感觉,但没有人能够读出屏幕上的数字。实验证明,时间变慢只是大脑的一个错觉。产生这个错觉的原因是在当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的瞬间,大脑由于各项刺激会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记忆和思维会超级活跃,而产生的这些记忆在事后回忆中如果用正常速度回放,时间就要长很多,从而产生当时时间变慢的错觉。

如何做决定?
生活中的每一瞬间,我们都感觉到,或者没感觉到自己在做决定。早上闹钟响了,是再睡一会儿还是马上起床锻炼?电脑前工作的时候,要不要休息一下喝口水,或者拿起手机看看微信群?

人们许多时候常都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做出许多决定,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做出这些决定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但究竟是什么东西促使我们做出选择呢?是理性吗?

当然,理想在做选择时会起一定作用,但通常指导人做出选择的则不是意识层面的理性,而是潜意识层的情绪,而情绪的判读则来自于身体的感受。

书中报导这样一个奇特案例。一个女性工程师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大脑前部的一个部位遭受损害。这部位的功能是把身体的各种感受传送到大脑来处理。手术恢复后这个工程师表面看上去和以前没有什么太大区别,记忆完好,智力也正常。但是你只要和她单独待上5分钟就会发现她的不正常。任何一个细小需要选择的问题在她面前都会变得异常困难。出门上街需要穿哪套衣服,这样简单的问题会把她困在沙发上半个小时都解决不了。所有的逻辑思维她都具备,但就是没有办法做出选择。

原来人在做出任何选择时,并不是依靠推理的结论,而是依靠情绪,或者说是身体的感受。身体的感受有时以一种我们都没有察觉的方式来影响我们的情绪从而左右我们的选择。比如早上闹钟把人吵醒,这时是起床锻炼,还是再睡一会儿?当我们大脑在衡量不同的选择时,身体则以自己的感受来反馈大脑。当我们考虑多睡一会儿时,身体会产生一种舒服的感觉,但也会有一种内疚感在心中升起;当我们考虑立刻起床锻炼时,身体的某些部位会反馈痛苦的感觉,但心中也会为做出好的选择有一种欣慰感。这些感受都是来自身体的各个部分,反映到大脑中则对应不同的情绪。而最终的选择则是这些彼此对立的情绪之间较量的结果。

身体模拟这些感受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通常长远的,需要脑力幻想的感受消耗更多的能量,反过来肉体直接的感受则需要较少的能量。这就是为什么当人疲劳,精神不佳时,不容易选择那些只能带来长远利益的选项。继续拿上面早上起床这个案例来说明。躺在床上睡懒觉,这时身体舒服的反馈是即时的,也是容易的。但起床锻炼,从而有好的体魄,这种益处需要脑力推理,想象才能给身体带来正面的反馈,从而需要消耗更多的脑力思维,因而在身心疲劳时就不容易做出这样的选择。

心理学关于感受,情绪和选择(行为的反应)的解释让我联想起内观。内观修行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增加觉知力,就是可以时时意识到身体各部分的反应,第二就是增加平等心,对任何感受都保持心情的平和从而不会条件反射地去行事。

举一个例子,当我们开车时有一辆车不注意安全突然插入,这时人就会产生愤怒的感觉,有些人会按喇叭,有些人会大声怒骂,有些人会竖中指,极端例子还会产生暴力冲突甚至把人打死的这种悲剧。如果我们能够认真研究整个过程,实际上最先反应的是身体,比如感觉血液往头上冲,由于身体感受导致愤怒的情绪,而在愤怒情绪下人会产生不理性的行为。内观训练可以让人更多地在意识层察觉这种感受并努力保持平等心态从而避免条件反射式地行动。当人在意识层面没有注意到身体的感受,这些感受会在潜意识中更强烈地支配人的情绪而让人失控。反过来,越能在意识层面察觉身体的感受,越容易帮助人以平等理性健全的心智面对问题。

我需要你吗?
人是一种社会型动物,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构成现代文明的基础。而人的社会性在大脑功能中是如何体现的呢?

人可以相互交流,除了语言外,面部表情也是交流的重要工具。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判断对方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快乐还是悲伤,讥讽还是羡慕。这种能力有些类似于本能,大家通常认为这是生而具有的,基本不了解人们究竟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来读取表情。

一些很有趣的实验表明,当人们看到一个面孔时,会在内心中潜意识地模仿这个表情,并从模仿的过程中,通过身体的感受来解读这一表情所联系的内在情绪。比如我们看到一个笑眯眯嘴角向上翘的面孔,我们潜意识中也会嘴角微微向上一翘,并体会到这时的面部肌肉动作是和快乐的感受连接在一起,从而理解这是一个快乐的表情。当然人们在模仿彼此面部表情时,往往是下意识的,很快,很轻微,如果不是用高灵敏的面部肌肉活动测试仪器这一过程很难被扑捉到。

虽然这一模仿过程比较难以扑捉到,但一些常见现象却可以通过下意识模仿来解释。比如夫妻相,两个人长时间生活在一起,经常会不自觉地模仿对方的表情,慢慢地产生一些相似的面部特征。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可以佐证这个理论,肉毒杆菌毒素是一种杆菌产生的毒素,可以致命,但适量地注射到人的面部可以麻痹面部神经产生祛除皱纹的美容效果。实验表明使用肉毒杆菌毒素的人因为面部肌肉麻痹,难以模仿别人的表情,从而解读面部表情的能力要低于正常人群。

人性的基础在于同情心,也就是感同身受。比如我们看到另外一个人在胳膊上打针,自己身体也会产生紧张不适的感觉,客观检测就是大脑的疼区会有反应。更明显的例子是看一些极限体育比如攀岩,观察者也会产生心率加快,手心出汗这些反应。同样我们看到别人的不幸也会产生同情心,这种同情心让我们不愿意把痛苦加到别人身上。

但人的这种同情心是会受到外界标签的影响。一个有趣的实验是让人看给胳膊打针的照片,这时用电极来测试大脑的疼区反应。每一个照片上随机会放一个标签,比如基督徒,犹太教徒,佛教徒,无神论者等等。实验表明,测试者在看到打针照片上有与自己所属信仰相同的标签时,其痛区反应会更加强烈,也就是人们通常会对和自己有相同信仰的人更有同情心。

人大脑中有一个区域叫中部前额叶皮质(mPFC),这个区域当我们与人打交道或者想到人时会有反应。一个实验让测试者看不同人的照片,包括吸毒者和无家可归者的照片。结果发现当让测试者看无家可归者的照片时,他们的中部前额叶皮质基本没有什么反应,也就是说他们把无家可归者当作物品或动物而不是人来对待。这个实验解释为什么一些平常仁慈的人也会在种族灭绝事件中或奴隶制社会中表现得麻木不仁。因为他们的大脑并没有把那些奴隶或者受压迫的外族人当作人来看待。

实验表明政治宣传会对人性认知产生很大影响,它会让受宣传者对特定人群无人性化,也就是不把某一类人当作人来看待。比如纳粹时代许多德国人不把犹太人当人来看。但同样政治宣传也可以帮助消除那些无人性化。

一个小学老师在马丁路德金被刺后在她的学校做了一个著名实验。一天她对自己的学生宣布蓝眼睛的学生是好学生,棕色眼睛的学生是劣等学生。棕色眼睛的学生不可以在游戏场玩,不可以直接从饮水器饮水,他们必须戴上一个硬领让人一眼可以认出来等等。结果这一天,所有蓝眼睛的孩子会联合起来欺负棕色眼睛的孩子,认为他们不道德,不可信赖,不能和他们交往。而棕色眼睛的孩子则灰溜溜地躲在一边。第二天这个老师做了另一个宣布,所有棕色眼睛的学生是上等人,蓝色眼睛的学生是下等学生。所有的特权都交换,同时让蓝眼睛的孩子带上硬领。这一天,许多蓝眼睛的孩子感觉天要塌了,整个世界颠倒了。。。这个实验对所有的孩子都是重要的一课,让他们更好地认识歧视和被歧视的不人道和不合理,也让他们对以各种方式区分人群并产生歧视和偏见产生了抗体。

结论
如果我们相信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那我们也就继承了动物的许多特性。人首先是一个动物,但人又不是一个普通的动物,抽象思维和对自身的反思的能力使人超越动物以满足肉体欲望为动因,而具有了更为超越的精神追求。在这一过程中,大脑作为思维器官无疑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但大脑除了逻辑思维和对真理追求之外,它还完成在动物身上同样体现的无数功能。我们如何可以加强意识从而理解并掌控潜意识,而不变成潜意识的牵线木偶是我们人类完成从动物向更高级生命发展的一个关键。

《大脑》这部书无论在写作风格上还是内容上都是一部难得的科普佳作,里面介绍了许多有趣的实验和案例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大脑,我在这篇书评中只列举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内容还等待你们去挖掘。这部书的推荐指数4.5。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750 收起 理由
annahw + 50 精品文章!
春浅 + 200 很给力!
OZCherry + 50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4-3-2020 12:14:53 | 只看该作者
Cherry 可以一次给500点啊,真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5-3-2020 10:21:27 | 只看该作者
行者之心 发表于 4-3-2020 12:14
Cherry 可以一次给500点啊,真厉害

我200吧
最近有个想法,一起搞个书评简报之类,限定字数,每周一篇,发K妈主编公号
我想能坚持的估计也就行者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7-1-2025 18:58 , Processed in 0.02155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