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145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一张黑洞照片背后,最震撼的是这个!(深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1-4-2019 08:2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今天,就是人类的新起点!
刚刚,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发布!如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00 年前的 1919 年,爱丁顿远征西非观测日全食,验证了爱因斯坦的预言:质量确实可以令时空弯曲。
100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亲眼目睹了黑洞:横跨地球直径的 8 台望远镜,联合奉上了人类的第一张黑洞照片!
科学家们发现,所观测到的黑洞阴影和相对论所预言的几乎完全一致,令人不禁再次感叹爱因斯坦的伟大!
轻舟既过万重山,一个世纪的求索,我们终于等到了今天,人类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1
黑洞终于被看到了!但是我们不禁要问:
如果穿越黑洞,究竟能看到什么?
小编认为:黑洞的本质,是人类通向高维度的隧道。
很多人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且听我娓娓道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大约在141亿年前,整个宇宙都是四大皆空的。
忽然,有一个体积极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奇点爆炸了,这是一桩开天辟地的大事,因为在这从无到有的那一点,世界和时间诞生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个奇点,就是整个世界的临界点。后来,物理和数学都在研究这个神奇的“奇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物理上的奇点,可以理解为各种物理定律失效的地点,这是万物“从无到有的那一点”,也是“宇宙大爆炸的起始点。
数学上的奇点,是指不符合逻辑的点,我们只能无限接近它;
数学和物理中的奇点,都在向我们昭示了一个真理:时空中存在一个所有定律和逻辑都不适用的点,跨越了这个点有可能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人类历史证明,世间很多事情都存在一个临界点,只要过了临界点,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这个临界点,也可以称为“奇点”。
这次发现的黑洞位于室女座一个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65亿倍!
奇点应该是黑洞的中央,而黑洞是通向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1000年前,人类不知道有空气,不知道有电、电磁波,磁场、电场,我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太阳围绕地球转,以地球为世界中心自居。
现在看来,我们当时的想法是多么荒谬可笑。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们现在并没有比1000年前进步多少,因为截至目前为止,我们所认知的世界,仅仅是这个宇宙的4%左右,其余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我们根本不知道的,比如暗物质和暗能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们看到的越多,我们知道的越少,这是一个多么荒唐却又真实的逻辑。
我更想让大家明白的是:人类目前对世界的认知像瞎子摸象一样,我们摸到腿就说是柱子,摸到肚子说是墙,摸到耳朵说是扇子。
的确,我们摸到的那些东西确实都客观存在,但是我们的认知也被所谓的“客观”限制了,导致我们只看到了现实的局部,却认知不了现实的整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既然如此,我们现在不妨重新刷新一下自己的认知,我们先将心态归零,来重新认识一下这个世界。
当今世上的一大神人马斯克,一直认为:人类可能生活在一个被虚拟的计算机场景中。马斯克坚信:更高维度文明很有可能是我们的造物主。就像人类也在模拟自己的虚拟世界一样,比如网络游戏:
“40年前,我们有《Pong》,就是两个矩形和一个点。这就是游戏的开始。40年后,我们有了3D模拟,以及几百万人的在线游戏。而技术仍在发展,我们很快就会拥有VR和AR世界。”
想象一下现在的网络游戏吧,它的原理是这样的:我们构建了一个宏伟的场景,然后设定了各种打怪和升级的程序,再设置各种各样的角色,最后让一个个ID带入其中,这就模拟了一个虚拟的世界:里面各种角色互相斗争/合作,并且有生生死死,很多人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很多人说这种东西太虚拟,那么我来问一个问题:你如何证明人生不是一场被虚拟出来的游戏?
宇宙已存在了近140亿年,而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历史才不到一万年,从统计学角度看,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内,很有可能存在一个文明,而且有的科学家已经找到了非常可信的模拟方法。
根据量子物理学家休·埃弗雷特的假设,我们生活在一个多重宇宙中,时间不断分支并创造独特的、相联系的宇宙们。
每一个维度的生命,都是由上一个高维生命创造出来的,高维是低维的造物主。
3
感受下人类上下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是不是总有一些宿命一样的东西包围着我们?让我们无法挣脱,比如天道和各种规律,因果关系,善恶有报,奋斗/成功/失败/酸甜苦辣/爱恨别离等等,人类永远也脱离不了这些主题,这就是人类的宿命。
我们经常讲造化弄人,生死轮回,我真的一直在怀疑,所谓的命运或宿命,就是被高维文明设定的程序和逻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每一个维度的生命都喜欢创造生命,然而被创造的低维生命都被设计了一种程序,只能沉浸在自己维度的世界里,高维生命看待低维,或许就像我们看待一群蚂蚁一样,觉的他们整日忙忙碌碌很可怜,也不知道在为什么而奔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想想现在,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各种机器人北发明出来,这不就是人类创造的下一个维度的物种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图为人类最新发明的机器人)
当人类在努力突破自己的枷锁时,人工智能也在努力自我进化,当它们达到所谓的奇点时,会发生什么?
一旦机器有了思想,会不会也开始有烦恼,会不会也有七情六欲,一旦机器也在思考“我是谁”的问题,人类就成功的创造了一种新生灵。
然后,人类只要再构建一个虚拟的场景,然后给这些机器设定一种程序,一个低维的世界就形成了:在那里,所有的机器都会在这种程序下运作,谁都逃不了这个虚拟世界的逻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就如同人类无法挣脱自己的命运一样。于是,这种程序和逻辑就成了“机器界”的客观规律,成了它们的普世价值。
这个时候的人类,就会像现在的上帝一样,躲在了“机器”后面,静静的观察着这一切,这就叫:机器一思考,人类就发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每一种维度的文明,再创造下一个维度的生命时,都会给它们设定一把无形的枷锁,下一个维度的生命终其一生要和这种枷锁抗争,就像人类一直在挣脱自己的命运枷锁一样。
4
每一维度的文明都在进化,进化到一定程度就会觉醒。
其实地球的两端的人,都在试图找到人类的终极答案:
先看东方,中国人喜欢从上往下思考,所有中国人几千年之前就开始思考人和宇宙万物的关系,并且把万事万物变化的根本规律演绎了出来,这就是《周易》,我一直认为周易里的八卦就是高维文明设定的逻辑和程序。大千世界,千变万化,始终逃脱不了这个规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为了参透宇宙终极的意义,很多人去悟道,试图抵达更高维度的世界,我相信早就有人参透了其中的秘密,也就是老子说的那些“玄之又玄”的东西,可以称之为“天机”,但天机不可泄漏,这些参透的人,我如果没猜错的话,应该自动实现了维度的升级,就像游戏里打怪升级一样。

再看西方,西方人喜欢从下往上探究,喜欢研究客观世界,所以到了现代才开始思考这个终极问题:如今整个硅谷都十分痴迷于计算机模拟这一概念,很多科技大咖认为人类的现实世界是计算机生成的。并有两位科技界的亿万富翁已经在偷偷招募科学家,希望能将我们从模拟中解放出来。
我真的不敢想象未来会发生什么,就像有一天我们忽然穿过了黑洞一样,我们将看到什么?那是最可怕的一刻,也是最伟大的一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谁敢说科学已经能破解出宇宙和生命的奥秘?
今天的科学只是认知世界的初级阶段,比起几百年前科学证实地球是圆的,是绕着太阳转的阶段,只是进步了一点点而已。
OK,现在回到现实。想想世界如此未知,人类如此愚昧,还有什么东西能让我们难以释怀?
首张黑洞照片证实爱因斯坦预言 中国科学家贡献了啥?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面世!北京时间10日晚9时许,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公布首张黑洞真容。这一由200多名科研人员历时10余年、从四大洲8个观测点“捕获”的视觉证据,有望证实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极端条件下仍然成立。
这是人类第一次凝视曾经只存在于理论中的天体——黑洞,一种体积极小、质量极大的天体,如同一个宇宙“吞噬之口”,连光也无法逃逸。
露出真容的黑洞,位于室女座一个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65亿倍。它的核心区域存在一个阴影,周围环绕一个新月状光环。
百余年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率先对黑洞作出预言,从此成为许多科幻电影的灵感源泉。科学家陆续通过一些间接证据证实了黑洞的存在,但人类始终没有真正“看到”过黑洞。
“这是人类获得关于黑洞的第一个直接视觉证据,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极端条件下仍然成立。”参与国际合作的中方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说。
质量极其巨大的黑洞,是宇宙中的神秘存在。这次通过分布全球的观测点组成一个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望远镜——黑洞事件视界望远镜,顺利实现在1.3毫米波长的观测,并经过长期的数据分析,成功“捕获”黑洞的影像。
由于需要极高的灵敏度,组成全球网络的8个射电望远镜分布在多个高海拔地区,包括夏威夷和墨西哥的火山、西班牙的内华达山脉、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南极点等。“这些望远镜的分辨率相当于能在黑龙江漠河阅读南沙群岛上的一张报纸。”中方科学家、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路如森说。
“看”得远、“看”得清仍然不够,给黑洞拍照还要“看”得准。“观看电视节目要选对频道,黑洞影像也必须在合适的波段才能观测。”路如森说,最佳波段在1毫米附近,这一波段的黑洞光环最明亮,而背景“噪音”又最小。
该国际合作项目负责人、哈佛大学教授谢泼德·多尔曼表示,过去10多年里,技术的突破、全球天文台的合作等,让人类最终打开了一个观测黑洞的全新窗口。
为揭开黑洞神秘面纱 中国科学家做了这些贡献
中国日报网4月10日电北京时间今晚21时,一场全球新闻发布会将在中国上海和台北、美国华盛顿、日本东京、比利时布鲁塞尔和智利圣地亚哥同时召开。发布会上,有一张全球200多位科学家们用八个望远镜(阵)合力拍摄、并“冲洗”了两年的神秘照片将与公众见面。
这张照片将是人类有史以来获得的第一张黑洞照片。
全球许多媒体都将于今晚直播首张黑洞照片发布过程。
科学家要如何“抓拍”到黑洞?
黑洞是一种体积极小、质量极大的天体,具有非常强的引力,在它周围的一定区域内,连光也无法逃逸出去,这个边界称为“事件视界”。那么,科学家们要如何拍到连光都会吞噬掉的“黑洞”呢?
香港大学太空研究实验室执行主任、曾获得过高能天体物理学最高奖之一“布鲁诺·罗西奖”(Bruno Rossi Prize)的苏萌教授在接受本网专访时是这样解读黑洞的“黑”的。
他说,一方面,你可以说黑洞本身是很黑的,完全看不见,但是周围的物质在进入黑洞里面的一瞬间是非常亮的,也就是变成黑洞的那一瞬间其实是最亮的,所以我们现在要拍的是周围物质掉进去那一瞬间的照片。我们现在估计银河系里面有几亿个、几十亿个甚至更多的黑洞,但是真正被观测看到的,大概也就几十个。
新华社报道称,全球科学家们实际上尝试观测的就是黑洞的“事件视界”。 2017年的4月5日到14日之间,来自全球30多个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开展了一项雄心勃勃的庞大观测计划,利用分布于全球不同地区的八个射电望远镜阵列组成一个虚拟望远镜网络,让人类第一次看到黑洞的视界面。这个虚拟的望远镜网络被称为“事件视界望远镜”(Event Horizon Telescope, EHT),其有效口径尺寸将达到地球直径大小。
照片为什么“冲洗”了两年
自2017年4月EHT启动拍照,至今已经约有两年的时间了。为什么“黑洞”这张照片用了这么久才“冲洗”出来?
苏萌教授称,给“黑洞”拍照不像是手机拍照那样,立刻就能呈现出来,它是大量的海量数据,还有很多个步骤。然后一步一步地把这个数据从巨大的一个体量最后变成了照片,让有用的信息一直保持下去,而把没有用的信息剔除掉。还要把大家做的信息统筹起来,所以是这样一个过程,其实两年时间并不算长。
这张神秘照片的意义何在?
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存在的一种天体。100年来,黑洞理论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物理中的前沿课题。
苏萌教授指出,对于黑洞,科学家们一直没能在天体物理真实世界里给出一个确切的观测。人们只能说看到这样或那样的信号,如果这些信号不是黑洞的话很难(用其他理论)去解释;但这毕竟还是一个间接的概念。看到直接证据才算看到了黑洞。此次发布的这项成果,应该就是对物质掉进黑洞的那个阶段的观测。就是完成了一个成像的过程,我认为可以把这个称为直接的观测,所以它对以后对黑洞本身的研究、对黑洞天体物理学的发展,以及对世界和宇宙的观测都具有更深刻的价值。
中国科学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目前尚不清楚参与此次EHT项目的200多名研究人员中有多少来自中国,但中国的天文学家为EHT项目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不争事实。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系主任吴学兵教授说,他所在的天文系就参与了此次项目。
报道进一步指出,中国科学家在资金支持,计算机建模和数据分析方面都做出了贡献。 EHT阵列的观测只持续了几个小时,但研究人员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将碎片图像合并成一张完整可信的图片。
“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大。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这都是一项不可能单独完成的任务,需要全球合作才能完成。“吴教授说。
苏萌教授称,天文学本身就是一个特别重视国际合作的学科,它的许多成果都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众多国家、团队、高校为了一个科学目标而一起长时间努力而获得的。比如,一些天文学的项目,往往几百人是一个很正常的规模。所以在EHT这个项目里面,也是很多国家高校的研究机构团队参与进去,包括中国的科研机构和科学家,比如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便参与了此次国际合作。
苏萌教授进一步指出,现在,在全球重大的天文学发现中,已经有越来越多中国团队的身影,中国科学家参与到大型的国际合作中,并做出了相应的贡献。例如,中国在射电干涉方向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人才。尤其是在正在推进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quare Kilometre Array, SKA)计划中,中国的贡献率大幅提升。在很多方面中国技术起了核心的作用。SKA是当前国际射电天文界的最重要的大型望远镜项目,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庞大的天文设备,将开辟人类认识宇宙的又一新纪元。
这些年,中国科学家还为“揭黑”做了这些事儿
2019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教授王挺贵和刘桂琳课题组在国际顶级科学期刊《自然》子期刊《自然-天文学》发表研究成果,他们利用光谱吸收线光变,首次得到了超大质量黑洞所驱动高速气体的物理性质分布,证明高速外流气体有足够的能量影响星系演化。
超大质量黑洞产生的强大辐射可以将其周围气体电离,并吹向星际空间形成高速外流,对其所在星系造成影响。但受目前观测能力限制,人们对外流高速气体的物理性质及其对星系演化的具体影响了解甚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教授王挺贵小组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安徽师范大学的学者合作,在距离地球几千万光年外的NGC 3319星系中心发现了疑似“中等大小”的黑洞。2018年12月,国际天体物理领域权威学术杂志《天体物理期刊》刊登了该发现。
目前人类已知的黑洞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质量在几倍到几十倍太阳质量之间,另一类质量在几百万到几十亿倍太阳质量之间。两类黑洞的质量大小极为悬殊,但科学界一直没找到质量介于其间的“中等大小”黑洞,这也是天体物理研究中的一个谜团。
“中等大小”黑洞被认为可能是超大质量黑洞的“种子”,学者们的这次研究与发现,对于理解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与增长之谜有重要启示。
2015年1月,英国《自然》杂志公布一项研究成果称,以中国天文学家为主的科研团队发现了一颗中心黑洞质量约为120亿个太阳质量的超亮类星体。图片来源:《自然》网站报道截图
2015年1月,英国《自然》杂志公布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以中国天文学家为主的科研团队发现了一颗430万亿倍太阳光度、中心黑洞质量约为120亿个太阳质量的超亮类星体。据悉,这是人类目前已观测到的遥远宇宙中发光最亮、中心黑洞质量最大的类星体。
科研团队负责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教授吴学兵介绍,根据已观测到的光谱数据,这颗新发现的类星体,光度是太阳光度的430万亿倍,距离地球128亿光年,比目前已知距离地球最远130亿光年的类星体还亮7倍,其中心黑洞质量约为120亿个太阳质量,是目前已知的遥远宇宙中星体中光度最高、黑洞质量最大的类星体。
这颗超亮类星体是中国天文学家于2013年底利用云南丽江2.4米口径的望远镜首先发现,随后又联合国外天文学家,利用美国、智利的多台大口径望远镜进行后续观测并最终得到确认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11-4-2019 16:00:22 | 只看该作者
讲的一堆什么乱七八糟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周星星1832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1-4-2019 16:15:29 | 只看该作者
Serin 发表于 11-4-2019 15:00
讲的一堆什么乱七八糟的。

黑洞。白洞。虫洞。洞洞。你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2-4-2019 10:54:09 | 只看该作者
周星星1832 发表于 11-4-2019 15:15
黑洞。白洞。虫洞。洞洞。你懂的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周星星1832 + 5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2-4-2019 13:31:14 | 只看该作者
“1000年前,人类不知道有空气,不知道有电、电磁波,磁场、电场,我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太阳围绕地球转,以地球为世界中心自居。”   现在我们知道了有空气、电、电磁波,磁场、电场等等。但却更加发现了我们的无知。

这篇文是我认为的读过相关文中最好的一篇。感谢星仔。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周星星1832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3-1-2025 19:28 , Processed in 0.04063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