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3453|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移民的澳洲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9-10-2013 22:24: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房子的梦:澳大利亚版“蜗居”悉尼真实上演


能够在澳洲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是许多老人的梦想。

           一直以来,不少华人长者都觉得澳洲的环境好、福利高。当兴冲冲来澳投奔子女的时候,一家三代挤在并不宽阔的房子里,各种矛盾随之产生。

           一些长者甚至可以说是无处容身、晚景凄凉。这众口交颂的“养老胜地”,对一些长者来说,反而成了不知是进是退的两难之地。

            记者采访了澳洲华人服务社义务执行董事潘南弘、华人服务社高级行政主任郑家宝、依士活(Eastwood,也做伊士活)高龄华人友谊会会长李晓民等人,他们在护老领域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听一听他们的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9-10-2013 22:25:44 | 只看该作者
房屋过户给儿子之后被逼走

张先生夫妇(化名)从中国来到澳洲20多年,多年打拼,买了一套房子在自己的名下。儿子渐渐长大成家立业,还生了孙子。一家五口生活在一起。两老内心深感宽慰,以为可以安度晚年。但一切只是一厢情愿。

儿子对两老说,父母百年后,反正房子也是要给儿孙的,不如现在就把父母的房子过户到儿子的名下,以后也就省了事情。两老想了想,自己辛苦一辈子也就是为了儿孙的幸福,反正都是一家人,不用计较那么多。于是两老就把房子过户到了儿子的名下。

谁知儿子和儿媳的态度渐渐起了变化。慢慢对两老有诸多看不顺眼之处,老说房子小不够住。后来儿子和媳妇说孩子长大了,需要自己的房间和空间,希望两老搬出去。两老这才发现,这个原本在他们名下的房子已经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处了。父亲质问儿子:“这本来是我的房子,你们要我们搬到哪里?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对待父母?”儿子说:“房子本来就是一代传一代的。”尤是家庭矛盾频起,难以调和。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ucewang + 50 不孝之子,一声叹息!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9-10-2013 22:27:05 | 只看该作者


伤心的年迈两老不知何去何从,回到家里就是受气。后来两老找到依士活高龄华人友谊会寻求帮助。依士活高龄华人友谊会的义工分析了两老的情况,他们勤勤恳恳为澳洲社会贡献了几十年,各方面条件都符合申请公屋的情况,于是帮助两老申请公屋,因为他们的特殊情况,公屋申请几个月内就批了下来,虽然居住的位置不算特别好,但是总算有了落脚之地。

两老搬出去后心里挂念着孙子,始终放心不下,还时不时地回原来的家看望儿孙。但是儿子媳妇却从来没有到父母居住的公屋寓所探望过两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9-10-2013 22:28:57 | 只看该作者
一些老人放弃国内熟悉的环境来到澳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带孙。

提前退休来澳带孙无路可退

何先生夫妇(化名)和张先生夫妇不一样,他们是通过付费移民来到澳洲帮忙儿子带孙。当时因为儿子一家急需有人帮忙带孩子。何先生夫妇当时还在中国工作,尚未退休。想到儿子一家在澳洲打拼不易,而且他们也急于含饴弄孙,于是毫不犹豫就办理了提前退休,变卖了国内的房产来到悉尼,和儿子一家住在一起。

对于何先生夫妇来说,国内的工作虽然重要,但是远远比不上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更为重要。但是相安无事的日子只持续了一段时间。同样也是随着第三代的成长,家里的空间日益显得逼仄,两代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争吵不断。

因为两老是付费移民过来,10年之内没有任何养老金可领,吃住都靠儿子,儿子一家觉得经济压力非常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9-10-2013 22:30:08 | 只看该作者
        后来发展到儿子一家规定何先生夫妇不可和他们同桌吃饭,更不要说给两老零用钱花。何先生夫妇只好省着用自己的仅有的一点积蓄。

        无人之处,两老牛衣对泣,但是也没有后路可退,因为为了办理移民,把国内的房子卖掉了,回国已经无地可住。探亲访友还可小住旅馆数日或者借宿亲戚朋友家,但是长住怎么可能?他们微薄的退休金在悉尼要重新买一套房子显然不可能,如果要申请政府公屋,条件尚不符合。想到目前在家受的气和日后的光景,何先生夫妇感到非常茫然和难过。

         三代同堂,同一屋檐之下,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幸福宽心可言。

何先生夫妇退休前在中国住着自己的房子,花着自己的钱,有着自己的工作,谁曾想,放弃了这一切,来到澳洲却被孩子嫌弃,生活得毫无尊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9-10-2013 22:32:06 | 只看该作者
申请公屋以求缓解家庭矛盾

         记者从澳洲华人服务社社工那听到赵伯(化名)的故事,面对着日益升级的“家庭战争”,赵伯渴望能够申请到政府公屋搬出去,从而改善和儿媳的关系。

           赵伯由儿子申请移民来到澳洲,由于儿媳在澳定居已久,大家的生活习惯十分不同,与媳妇在带孙子的观念和方法上更是冲突频发。纵然赵伯来澳多年来都尽量忍让,但还是经常与儿媳发生争执。近年来关系更是紧张。

          为此,赵伯希望能够搬离儿子和儿媳家而独自居住,藉此缓和与他们的关系。以免由刚开始的“相敬如宾”变成“相敬如冰”。可惜,由于澳洲经济不景,赵伯的儿子工作的公司刚刚倒闭,暂时只能找到一份兼职工作,收入已大不如前,无法承担赵伯独自居住的开支。赵伯本身亦不想加重儿子生活的重担,虽然他还有在中国领取的退休金作为收入,但兑换成澳币之后,实在难以支付独居的费用。

           赵伯感到十分沮丧。后来向华人服务社求助。因赵伯已移民澳洲超过10年,可以申请澳洲政府相关的福利,华人服务社社工在详细地了解了赵伯的情况后,协助他申请Centrelink的福利补助、房租补贴及向房屋局申请公共房屋。虽然申请公共房屋需要轮候多年,但以赵伯得到的补贴和他儿子仍然愿意负担部份费用,赵伯已能找到一个套间,解决了居住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9-10-2013 22:33:39 | 只看该作者
         但是另一位同样向华人服务社求助的马伯(化名),则需要更为漫长的等待。

         马伯和女儿女婿外孙一家同住,但在外孙带大之后女儿觉得马伯变成闲人一个,对他态度开始冷淡,很少再关心他。家里的客厅没有他的座位,没事他就呆在自己的小房间里,没有其它娱乐消遣。他觉得自己很多余。

        后来马伯同样向华人服务社求助,在社工的安排下和Centrelink工作人员见面,但是马伯被告知因他持143签证,10年内不能领取福利金,而是由其经济担保人负责其这10年的生活,包括吃及住等各方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9-10-2013 22:34:57 | 只看该作者
逼仄空间两代均成夹心人

          华人服务社的义务执行董事潘南弘和高级行政主任郑家宝告诉本报记者,在该社开展的华人定居服务这一块,社工也有接触到因为住房问题而前来寻求帮助的长者。在接触的个案当中,涉及打骂的暴力少之又少,比较多的是对长者实行冷暴力,语言上的讥讽、不理不睬或者是钱财方面的控制。

          一些早期的华人移民来得较早,而且通过多年打拼,为澳洲社会贡献,有的已经符合资格申请公屋,有的自己拥有房产;相对来说,通过付费移民来澳的老人的处境则更为艰难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9-10-2013 22:35:41 | 只看该作者
对于普通老百姓说,高达数万元的移民费用并不是小数目。如果是长者自己出,一些长者也许要变卖中国的房产或者掏出自己的老本才能凑够着一数目;如果是儿女出,新移民在澳洲,万事从头开始,扎根未稳,一下子掏出这笔钱也非易事,加上年幼孩子需要养育,经济上并不宽裕。

不少长者是冲着带孙的目的移民来澳,一家5、6口人甚至更多的人挤在两房一厅或者三房一厅里,随着第三代的渐渐长大,逼仄的空间让家庭成员的关系慢慢发生变化。

新一代的移民不少是独生子女,肩负双方老人的养老责任,不管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感到压力颇大。“父母要尽孝,孩子要养育,自己也希望有发展,但是天天吵吵闹闹,没有安居哪来乐业?”一位年轻的华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初把父母接过来时,谁都没有想到相处如此之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9-10-2013 23:01:58 | 只看该作者
老人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是对子女最大的照顾。很多老人为下一代买房,带小孩,心里还是希望老了,自己孩子能照顾自己的。可惜,孩子一代也是压力很大。经济实力不够,要照顾的人多,自然就压力大,各种事情都出来了。移不移民都一样。

孩子要移民出国,靠自己本事。老人养老,也要做好不依靠孩子的准备。有能力,互相照顾还好。没能力,互相需要照顾,总是一个问题。代际间要独立作为基本,有能力再来谈谁照顾谁。没能力,大家挤在一起,老人不幸,小孩发展不了,都没意思。

移民的话,还是需要有欧洲传统的殖民思想。殖民并不是什么贬义词。一块地方没有发展的资源了,新一代去开辟新的疆土,才是发展良策。中国人传统的孝道,几代同堂,家族观念,道德观念在这方面是束缚人,家庭,社会发展的。

大家族,巅峰的时候一个村就是一家人。后来,子女多了,房越分越小,地越割越小。老人阻止小孩出去,小孩长大了也失去开辟的精神。几代人窝在一起,再加上近亲婚姻,整个村的基因就会退化。

对于现代移民,最基础的就是要有代记独立的思想。什么是孝?需要重新定义。孝要对得起祖先,对得起下一代,对得起将来。老人不要豁出全部往小孩身上靠,小孩也不要不知羞耻的伸手往老人身上挖好处。独立第一,有能力在帮助。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0 收起 理由
chu4 + 50 激烈支持!
dofach + 5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10-10-2013 07:51: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ucewang 于 10-10-2013 12:34 编辑

我觉得现在的老人是最能奉献的一代人,他们奉献了青春,带大了儿孙,只有付出,不求索取。
孩子有义务赡养老人,但是老人不能只是靠孩子养老,要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来到澳洲,要尽快融入这个社会,要有社交圈,也就是要有互相交流、说话的朋友。
不会英语可以去TAFE学习,起码学会一些日常用语。
学会简单使用电脑,与社会不脱离,也不会感到寂寞。
身体好的可以找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来做,不但可以挣些零花钱贴补日常花销,而且可以认识很多朋友,生活得充实些。
我的小学老师夫妇70多岁,十几年前随孩子移民到澳洲,他们申请了养老金和政府屋。
政府屋多为老人居住,他们申请的是一室一厅,厨房,卫生间,洗澡间等一应俱全,非常方便老两口住。房租也不贵,$250多/两个星期(水电另外付),养老金足够老两口用的。他们的孩子也经常来看望老人,
老人生活得很悠闲。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200 收起 理由
幸福妈妈 + 50 永恒的话题,永恒的矛盾。
jwa + 50 王姐,如今不比十几年前,申请公屋和福利可.
Serin + 50 我很赞同!
dofach + 5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12-10-2013 07:43:06 | 只看该作者
过来看看,我不想要我的父母遭罪。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dofach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14-10-2013 10:39:28 | 只看该作者
我等有能力了再接父母过来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dofach + 50 恭喜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14-10-2013 23:50:38 | 只看该作者
  有一对来自广州的老人,70多岁了,住在Lane Cove一个相对出行不便的地区。因不懂英文,不敢搭巴士,也就几乎不会出门。时间长了,老先生开始变得忧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思乡之情日盛,也就加重了精神抑郁。
  据记者调查了解,对一部分之前在国内德高望重的老人而言,他们更需面对极大的心理落差。部分老人不堪精神重负,以泪洗面是常有的事,少数甚至动过轻生的念头。专家们建议,老人们希望获得社会独立,就一定要想办法找到工作,尽管对很多老人来讲,对普通体力工作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抵触。她们介绍称,有一位60多岁的老先生来澳前曾在中国某间法院工作,如今却在做清洁,以及在某家鲜花市场打工,工作时间可谓披星戴月。尽管辛苦,但对大部分老人而言,这是他们尽快取得经济独立,并开始拓宽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14-10-2013 23:52:18 | 只看该作者
  有一对老人,为子女抚养下辈,住在后院偏房里,最初倒也相安无事。等孙子到了读书的年纪,子女要求老人自己另找地方住。80多岁的老先生因患有老年痴呆症,在澳华公会的协助下被送进养老院,70多岁的老婆婆一个人住公屋,诸事不便,可谓晚景凄凉。这样的例子,说起来耸人听闻,但并不少见。

  专家指出,在中国时,老人的地位相对较高,有房有退休金有亲朋好友,很多子女都靠老人资助买房;到了澳洲,老人完全依赖子女,心态谦卑,将自己的地位放得很低。这种从属关系上的转变,直接导致了很多悲剧的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14-10-2013 23:53:15 | 只看该作者
  语言壁垒无法逾越  

  专家们认为,语言是华裔老人融入澳洲社会最大的壁垒,并且几乎难以逾越,这也是大家所众所皆知的了。她们称,“悉尼99%的华裔老人全无英文基础,很多人连ABC都不认识”,严重影响了他们与本地社会的互动。

  对最初来澳的老人而言,连搭巴士、买东西等基本的出行都备受困扰,在各个站台上、巴士站拿着中英文地址条问路的老人时常可见。各类银行账单、医疗报告、政府通知,满满的一纸英文常令老人困惑不已,也往往带来很多负面结果。据专家们介绍,在他们所知的案例中,有一位住公屋的老人因银行账户里余额不够扣款,接到相关机构的来信,被勒令搬出。老人不懂英文,求助到澳华公会才知事情的严重性,最终在后者的协助下向租赁仲裁处申诉,这才避免了被扫地出门、流落街头的悲惨结局。这样的事情,在社区里并不少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14-10-2013 23:53:22 | 只看该作者
  语言壁垒无法逾越  

  专家们认为,语言是华裔老人融入澳洲社会最大的壁垒,并且几乎难以逾越,这也是大家所众所皆知的了。她们称,“悉尼99%的华裔老人全无英文基础,很多人连ABC都不认识”,严重影响了他们与本地社会的互动。

  对最初来澳的老人而言,连搭巴士、买东西等基本的出行都备受困扰,在各个站台上、巴士站拿着中英文地址条问路的老人时常可见。各类银行账单、医疗报告、政府通知,满满的一纸英文常令老人困惑不已,也往往带来很多负面结果。据专家们介绍,在他们所知的案例中,有一位住公屋的老人因银行账户里余额不够扣款,接到相关机构的来信,被勒令搬出。老人不懂英文,求助到澳华公会才知事情的严重性,最终在后者的协助下向租赁仲裁处申诉,这才避免了被扫地出门、流落街头的悲惨结局。这样的事情,在社区里并不少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15-10-2013 00:08:04 | 只看该作者
百善孝为先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dofach + 5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14-12-2013 08:41:22 | 只看该作者
等父母需要照顾的时候,谁也不能逃避责任。我可能会选择回国,爸爸妈妈也开心一些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dofach + 3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15-12-2013 12:22:24 | 只看该作者
澳洲房子确实太贵,哎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dofach + 3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15-12-2013 13:32:34 | 只看该作者
新时代要有新口号:不独立,不抱怨,不教导,不分家。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0 收起 理由
dofach + 4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15-12-2013 13:34:42 | 只看该作者

你把我想说的说了,让我无话可说,因为这个,我恨死你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dofach + 2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15-12-2013 14:57: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幸福妈妈 于 15-12-2013 16:13 编辑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能理解老人,不懂得他们需要什么,
当我们老了,开始不能理解晚辈,怨他们不理解老人。
这就是一种轮回,谁老了谁才知道,但已经晚了。

两代人的矛盾千种万种,很难一一说清。

孩子再难养,父母都不会嫌弃。

而老人就没个个那么幸运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dofach + 3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15-12-2013 15:19:30 | 只看该作者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dofach + 2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20-4-2024 10:07 , Processed in 0.074556 second(s), 52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