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132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影视] 极权主义距离我们有多远—看德国电影<浪潮>有感 / polites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3-2012 23:35: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极权主义距离我们有多远—看德国电影<浪潮>有感 / polites
2012-02-27 10:18 | 阅读(410) | 标签: 读书看电影 |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文章

与多数美国大片不同,德国电影鲜有扣人心弦的场景、令人眩目的画面、惊险刺激的感官享受。给人带来更多的是深邃的内涵、启发性思考和对历史的反思。如果说美国电影是伏特加,德国电影就是白兰地;美国电影是科技和财富的,德国电影就是哲学和思想的;美国大片看完让人充满激情、酣畅淋漓,德国电影使人回味悠长、若有所思。



《浪潮》就是一部这样的电影,拍摄手法普通的就像室内剧,但却回答了一个异常严肃的问题:极权主义所固有的暴虐距离我们有多远?



《浪潮》是由一个真实故事改编而成,一名叫赖讷•文格尔的中学老师在学校开展的“活动周”计划里负责给学生们教授“独裁政治”课,时间很短,从周一到周五。课堂里,赖纳老师首先询问孩子们对独裁政治的理解,有的孩子答非所问、有的孩子颇不耐烦,认为德国纳粹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不会再回来了,他们这一代人没必要再背上历史负担。孩子们这样的认识促使赖纳老师决心做一个实验。



首先,纷乱的座位被排列整齐,每个人被指定位置而不再是随心所欲的乱坐,纪律是首先被强调的。与以前不同,坐姿、发言举手、提问起立被规则化。



其次,为了建立集体感,赖纳老师强调团结和学习上的互助,班级整体荣誉高于一切。他让学生们起立并步调一致的原地踏步,用整齐划一的步伐激励个人,并激昂的说:我们脚下就是教授无政府课的教室,让我们的敌人吃天花板上的灰尘去吧!孩子们在大笑声中更加用力的踏步。赖纳老师用树立敌对的方式铸造出团结的气氛(民族主义也是利用制造敌对和仇恨来强化忠诚和一致性)。



第三,有了集体就应该有个领袖,赖纳老师让孩子们以后叫他“文格尔”先生以确定领袖地位。通过让孩子们思考一个集体如何区别于另一个集体来强化这个集体的特征。并用投票的方式确定集体的名称——浪潮。为了让这个集体更加清晰可辨而获得归属感和荣誉感,赖纳老师让孩子们穿上统一的服装(制服),设计出一个独特的致礼手势和这个集体的标志——一朵巨大的浪花。一句振奋人心的口号也被赖纳老师创造出来:团结铸造力量,纪律铸造力量,行动铸造力量!



很快,变化是明显的:



整个班级从自由散漫变得很有凝聚力,孩子们竟然可以团结起来对抗来自社会的混子;



各自为政的个人主义被团结进取的集体所淹没;



有的孩子因家庭不幸的原因重新找到了信心和强烈的归属感并声称要保卫赖纳老师;



有的孩子说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对生命的感觉,而不惜失去自己的亲密恋人;



有的孩子自以为是的站在《浪潮》的制高点上指责别人自私的时候是那么的理直气壮,因为他拥有了自己的“政治正确”,在“为了浪潮”的标题下,指责别人成了拔高自己的工具,也成了自己告密、背叛和犯错的理由。



排外也开始了,他们不让拒绝做出标志性手势和拒绝穿制服的其他孩子进入会场和体育馆;



在与其他班级打体育比赛时为了“浪潮”的集体荣誉开始使用暴力;



听赖纳老师课程的孩子从30人增加到200多人;



个人之间的友谊渐渐结束了,告密和相互出卖出现了,孩子们为此更加依赖“浪潮”集体,只有依附于集体才能找到个体存在的一丝痕迹和某种安全感;



用卑鄙的行为阻止其他同学对“浪潮”的反对宣传;



孩子们组织起来在一夜之间把浪潮的标志贴遍了城市各个角落......连市政府大楼都被喷上了巨大的“浪潮”标志。



当赖纳老师第二天在报纸上看到大楼被喷上的巨大“浪潮”标志时,他意识到有点不对劲了,在加上妻子坚决反对他的实验,他决定终止“浪潮”。



周五,戏剧性和悲剧性的结果出现了:在赖纳老师宣布“浪潮”活动结束时,那个声称要保护他的孩子为了阻止他解散“浪潮”竟然开枪打伤了自己的同学,然后吞枪自尽。



这个真实的实验只进行了五天,实验的结果使那些坚信极权主义不会再回来的孩子们哑口无言、呆若木鸡——以一死一伤和赖纳老师最后被警察带走而结束。



在观看这个电影的过程中,赖纳老师在建立威权集体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和步骤总使我感到似曾相识,感觉自己作为实验品似乎也经历过这样的实验。是吗?不是吗?



现在我们假定一下,如果赖纳老师是个类似希特勒的野心家,那么这些孩子可不可能被塑造成二战前狂热好战的德国人?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一点也是国际社会自二战后,普遍认为专制国家是世界和平潜在的破坏者,强调尊重人权和保护个人权利、强调建立在私有产权之上的自由市场经济的最大原因之一。我个人对此深信不疑,专制国家必须被遏制,它们很危险,这种危险不仅仅是对本国人民来说的,也是世界和平的威胁。



我们对纳粹德国的暴虐一点都不陌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二战结束后苏联治下的东欧,共产党人鼓励那些档案记录不太公开的前纳粹分子加入他们的队伍,作为前纳粹党员、官员、告密者和警察,他们很快发现东欧的所谓新制度非常像他们以前曾经熟悉并为之服务过的制度,这些人几乎在瞬间就适应和顺应了东欧共产党国家的各种需要,很多前纳粹分子摇身一变迅速成为出色的共产党员。东德的秘密警察组织“乌塔西”不仅接管了纳粹盖世太保的角色和实务,同时也接收了成千上万的盖世太保密探,东德的各种机构非常容易的从纳粹主义或法西斯主义转为共产主义,中间似乎没有任何障碍。终于使东德变成了又一个秘密警察国家。(见《战后欧洲史》第44-45页)



上述事实与我在读威廉夏伊勒的《纳粹德国史》的时候产生的震惊是吻合的。在阅读这个大部头的历史巨著时,每每震惊于纳粹德国相当多的事实竟然就是我曾经的和现实生活的一部分,至少极为类似。这种震惊所带来的动力,使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读完了上中下三册共1560页、132.6万字的这部著作。就像在经历自己的某一段历史.......



其实我们生活中类似浪潮的事情有很多,只是我们无法辨别是否身在其中,是否被操控。这一点在高度管制信息自由流动、严格文化审查的国家就更是如此。



我个人的看法是,纳粹主义、斯大林主义、社会主义及其高级形式共产主义的内在本质是高度一致的,它们都是极权主义。



如果说极权主义距离已经民主化的国家只有五天之遥,那么距离我们有多远呢?其实明眼人很清楚,标题中的“...有多远”这个词并不确切,事实上不是“远近”的问题,而是“存在”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10-3-2012 02:55:03 | 只看该作者
学德语时,德国老师推荐过。后来一看,的确很震撼。好片在哪里都是好片。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太阳花开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25-2-2025 09:48 , Processed in 0.02820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