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得知我最喜爱的一位音乐家Gustav Leonhardt在两天前去世了。虽然年前就已经从各种小道消息中得知老爷子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但是这么早听到这个噩耗还是非常震惊和伤心。老爷子是古典音乐演绎中Historically Informed Practice一派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关于这一派的音乐思想,从另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Nikolaus Harnoncourt的神作Baroque Music Today - Music As Speech : Ways to a New Understanding of Music中能够获得非常全面的了解。这一派的音乐家通过对早期古典音乐家所处时代的特定的背景和风格的深入研究来决定演绎他们作品的方法,这种做法区别于过去十九和二十世纪初期很多音乐家基于自身时代的风格特点来演绎早期古典音乐的方式,以及之后另一些人的一切演绎唯“净谱”是瞻的矫枉过正式的方式,因此被称为Historically Informed Practice。这一派系的音乐家在早期被轻视、嘲笑甚至污蔑的大环境下不屈不挠坚持自己的信念,通过近一个世纪不断完善的古乐器制造技术、演奏技术和对历史逐步清晰的认知,最终将这种更为理性化的演绎方式发展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可以说在现代的古典音乐作品版本比较中,文艺复兴、巴洛克一直到古典主义时期的任何一部音乐作品的最佳版本,必然有Historically Informed Practice这种演绎方式的席位存在。
Gustav Leonhardt的一生都是和早期古典音乐的复兴联系在一起。他是公认的古键盘乐器的演奏大师,当代的古键盘乐器大师和古乐指挥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可以算是他的徒子徒孙。他作为个人、团体成员和指挥的录音涵盖了从文艺复兴到古典主义时期的众多重要作品,并被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粉丝认为是比较其它版本的基准标杆。不过遗憾的是,我以前从来没写过他录制的唱片的评论,可能是因为将之当成参考基准的理所当然的偷懒想法。所以这里贴的是一篇涉及到老爷子的影评。这部德国电影——Chronik der Anna Magdalena Bach——是关于巴洛克音乐大师巴赫的一部传记影片,Gustav Leonhardt担任主角巴赫,这也是他毕生唯一一次拍摄电影。
A Still-life of Bach
在买得 DVD 的两个月之后,终于看完了当初十分向往的 Chronik der Anna Magdalena Bach。事后反观,我应该在看这部影片之前,将乌利希·格雷戈尔所著的《世界电影史》中关于该片和编导 Daniele Huillet & Jean-Marie Straub 的一段介绍重新阅读一遍以避免错误的期望。这样做的话,我就不会以体验传统传记片的心情去期待这部影片的故事,而导致心理最终产生小小的落差。
影片的编导 Daniele Huillet 和 Jean-Marie Straub 是一个夫妻档的组合,而且两人的合作关系贯穿所有他们拍摄的影片,这在百年电影史上应该也是相当有特色的吧。他们处在和似乎更受世人瞩目的德国新电影四杰(R. W. Fassbinder,W. Herzog,W. Schloendorff 和 W. Wenders)同一个时代中,然而在艺术风格上却走着一条完全不同于这些人的极简主义路线,Chronik der Anna Magdalena Bach 则正是这种表现风格的典型代表。
其它传记片中剧情上不可避免的艺术发挥和再司空寻常不过的演员个人表演在这部影片中都被压缩到最小的程度,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与巴赫和当时的莱比锡音乐生活相关的历史文献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利用。编导将 Chronik 设计成一部并非以剧情,而是以音乐作为推动力的影片,其核心由一部部按照创作时间顺序排列的音乐作品构成的,相对单薄却总是以史实为据的情节则站在附属的地位对其进行丰满。这使近三百年前的历史记录匮乏的客观现实和编导力图完全通过真实素材来构筑影片的主观愿望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调和,也使影片不同于一般传记片必需借助虚构剧情来保持故事流畅性的手法。二十多年后,32 Short Films about Glenn Gould以主题蒙太奇的剪辑手法再次打破传记片的线性叙事传统——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与影片禁欲式的拍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占其内容三分之二强的音乐演绎都货真价实地充满生机勃勃的艺术活力。无论是几位大师在独奏乐器上的个人表现还是规模比较大的声乐器乐作品,即使拿到三十年后的今天与才俊辈出的新录音相比较,仍然丝毫不见逊色。尤其当看到诸如从 Leonhardt 口中说出巴赫关于通奏低音“的终极目标乃是为了净化灵魂,歌颂上帝……”这段著名的论述,并随即在大键琴进行演奏示范这样的段落时,更无法不让人喜不自禁。不过分地说,单单以影片的音乐而论就足以向喜爱巴赫的乐迷推荐这部影片了。这让我更加为这部影片只有在日本被 DVD 化,而且完全没有电影原声的受冷落境遇而感到惋惜了。
总的来说,Chronik der Anna Magdalena Bach 是一部值得推荐但并不适合所有人的影片。观众不该期望于从影片中获得一个 Le Roi Danse 式的 Lully,或是一个 Amadeus 式的 Mozart,编导以摒弃剧情炮制和演绎发挥为主旨的风格化手法促使我们思考希望从银幕上获得一个什么样的巴赫,不过并没有给出一个满足所有人的答案,而这种风格本身对观众而言,甚至也会被理解为只是另一种新的演绎而已。对于包括我的一部分人来说,巴赫,Gustav Leonhardt 已经成为欣赏这部影片的充分理由,但它很可能完全不适合对古典音乐和巴赫没有太多兴趣的人。对作曲家生平的了解有助于领会影片中人物台词的典故,而且 DVD 的中文字幕由日语转译而成,大部分人名和术语的糟糕翻译使只有对这段历史人物有所了解的人才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