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592|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络草根NGO管理模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9-3-2012 02:26: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NGO的管理模式

作为一个人,活在社会中,是否成为一名义工,义务奉献的人,与它的财富并无直接关系。但是我不能把每个人都当作圣人。

做人,要讲奉献,但是也要考虑生计。作为一个NGO,如果过度忽视义工的生计,这种NGO绝对是没有生命力的。但是讲NGO,就是要讲奉献。因此两相结合,就是NGO应当要考虑到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人员。并非为NGO工作的人都是义务奉献的志愿者。但是NGO中的有薪成员,通常得到比商业机构相对要少得报酬。NGO员工高度遵守组织的目标和准则。成员加入并不一定是纯粹的利他主义,他们可能会希望借此获得技能、经验和社会关系。

Freeoz要作为一个NGO,需要放眼的不应仅仅只是所谓的论坛。诚然,现在论坛似乎人气不旺。但是Freeoz还是有一定底气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还没死 Freeoz还是有一批拥护者,这品牌,还是有点号招力,这就是Freeoz的资本。

要发展,就要考虑效益。虽然定位于非营利性组织,但是作为一个组织,要生存,要发展,就要考虑盈利。差别只是,并不从会员中盈利,不减少对会员的服务。并且将盈利反馈于新移民

Freeoz论坛要NGO。较符的定位,是网络草根NGO。下面多数是copy来滴,小小小改而已

 (一)以网络空间作为主要组织活动平台
网络草根NGO的主要工作平台为网络空间,其技术实现形式有:建立规范的网站、论坛,利用论坛凝聚组织力量,通过较为稳定的网络论坛组织不同的版块兴趣小组。互联网络的发展为社会公益组织提供了一个非常快捷、方便、廉价的技术平台,网络草根NGO利用网络空间发展网民义工队伍、建立组织体系、发布公益活动消息,然后在现实社会里组织网民群体开展各种公益活动。

互联网对于社会公益组织的最大作用,在于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促进信息交流,快捷的信息技术可以改善组织内部管理,降低组织提供社会服务和交易的成本,社会公益组织可以通过网络筹集公益资金、搭建学习平台、进行信息服务。网络社会的超地域性特征,可以方便社会公益组织进行跨国界的信息交流、发布通知、实现资源共享、实现无纸化办公、改善工作效率、节约组织运行成本,对于没有更多物质资源和政府支持的网络草根NGO而言,互联网是成为其开展工作的最有效平台。

(二)组织结构形式比较复杂
由于网络的便捷性,及日趋成熟的技术的普遍化,直接导致参与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加上网络社会的超地域性特征,天南海北,各居一方,网络的沟通交流的互动,远远没有直接面对面交流来得清晰明白。因此网络草根NGO的主要组织结构形式比较复杂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技术特征,使得网络草根NGO的组织结构形式比较复杂,属于没有在民间组织管理局登记注册的网民社会公益组织群体,尽管网络草根NGO数量庞大,但是大多组织结构不健全,甚至没有组织机构,很多属于昙花一现的“闪客”组织。

  一些国际知名的NGO经常以网络联盟的形式在全球开展工作,成为国际性的网络NGO联盟,比如英国救助儿童会、香港施乐会等,它们通常会招募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网络草根NGO参与公益活动,这在客观上导致了部分网络草根NGO的国际化。网络NGO联盟的网络成员在各自的地域范围内独立运作,尽管拥有共同的服务宗旨,然而由于各国价值观和政治文化的差异,其组织发展和活动内容经常难以适应本土化的要求,联盟成员之间在筹款和其他资源调配上也容易出现不协调的问题,政府对这类组织的协调与管理难度很大。

 (三)组织成员社会流动性强

  网络社会的重要特点,就是网民真实身份的不确定性和实际生活空间的超地域性,因此从理论上来说,网络草根NGO的成员可以遍及全世界。事实上很多网络草根NGO就是超国界的国际性组织成员,其中有联合国授权成立的国际社会公益组织,但是更多的是网民自发成立的跨区域网络草根NGO,主要依赖具有志愿精神的网民在网上登记注册的方式来发展组织成员,注册的网民进出组织的自由度很大,有大量网民在网络草根NGO的网站或者论坛注册之后根本不参加活动,成为真正的“虚拟”义工,这导致网络草根NGO成员社会流动性很大,对其管理难度大大提高。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erin + 50 你太有才了!黑眼睛的房间看来没人能争过你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9-3-2012 02:36:20 | 只看该作者

网络草根NGO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网络草根NGO的发展,缺少相应的法律支持。网络空间不分疆界,只要登录网络即可漫游整个世界的任何网站,网络的跨国管辖特性、各国法律对于违法行为的判断标准不同以及意识形态的差异,使得对于跨国性网络违法行为的追究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困难。跨国界活动的网络草根NGO,在其活动和行为与其分支机构所在国家法律出现抵触情况时,所在国政府进行有效监管和处理都比较困难。

  由于网络草根NGO成员以网民为主,网民身份的虚拟性导致组织成员做出违反法律的行为时,追究当事人责任也容易出现各种障碍。在网络上大量存在和发展的网络草根NGO,由于没有在民间组织管理局正式登记,不具有合法身份,一旦出现法律纠纷,更是难以应对。这类组织的成员有了活动创意,就可以在网上论坛或者博客上发帖子,说明时间、地点和活动内容,感兴趣的网友就可以自发地参与发起者的活动。

然而这些网络草根NGO事实上是很有可能在“非法”地开展活动。例如在中国,根据中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开展社会团体筹备活动,或者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以及被撤销登记的社会团体继续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根据这条规定,凡未经民间组织管理局审批和注册的社会公益组织,都可以看作是非法组织。一些网络草根NGO就经常因为遭遇法律难题而自行解散。

个别网络草根NGO,在发展初期是宗指明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也有一部变成是借公益的名义骗取资财,影响恶劣。这直接导致人们对所有网络草根NGO的信任度降低,使得网络草根NGO吸纳社会资源变得更加困难。

  对网络草根NGO的财务状况的法律监督也比较复杂,大部分的网络草根NGO网站比较简陋,没有在网上披露其财务信息,由于接受公众捐款而出现财务问题而遭遇法律官司的网络草根NGO屡见不鲜。

  2、网络草根NGO组织机构不健全,组织行为规范性较差。

    网络草根NGO则主要依赖网络作为组织平台,认证成员的真实性程序较为复杂。在互联网上有大量的论坛、聊天室,它们是一个个网络意广场,聚集着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年龄的网民。在诸如Freeoz等这样的一些网络草根NGO里,网民来去自由,少有或者根本没有规范的组织约束。

  由于网络草根NGO结构松散的特性、网络内部的决策机制和内部治理以及政治风险等因素使这类社会公益组织经常面临各种发展问题。

    社会公益组织往往更加倚重“道德”。但实际上很多网络草根NGO由于网友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良莠不齐。而导致发生各种不规范的行为,从而失去公众的信任。有些网络草根NGO过多依赖少数精英人物,较少利用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来凝聚组织力量、较少扎根于基层社区,这些问题导致网络草根NGO的无形资产———合法性、权威性、知名度等都比较低,公众对其了解少、依赖少、信任也较少,甚至抱有疑虑乃至轻视的态度,这对网络草根NGO发展组织和开展活动都非常不利。

  3.组织成员身份不确定性强,组织凝聚力较弱。德国学者巴巴拉·贝克尔认为:在网络社会中,一组代码、一个角色符号,便成了身份的维持物。虚拟社区成员的身份识别与现实社区成员的身份识别不同,网络草根NGO中的成员可以通过身份认证相互区分,但是淡化了现实社会互动的个人认定经验积累,网络草根NGO成员可以以不同的身份自由选择出入虚拟社区。而网络社会的松散型特征使得网络草根NGO的凝聚力相对薄弱。

  由于缺乏法律劳动关系意义上的约束。网络草根NGO的志愿者可以随时结束自己的志愿服务。参加“捐献时间,分享快乐”公益网站活动的一个在培训行业工作的志愿者捐献了自己的时间,他接到了关于学生如何规划学业生涯的讲座需求,地点在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第一次,他怀着新鲜感,用了3个小时的时间从市区换车赶到这个校区实践他的时间捐献;但是第二次就以各种理由推脱不去了。一些网络草根NGO由于没有固定的员工,身处天南海北的志愿者,只能用网络、电话、短信来联系,随时都有中断的可能。厦门“小鱼社区”爱心版的版主“快乐如我”通过网络组织过20多次慈善活动,,她组织活动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网络慈善核心团队无法稳定地建立起来,因为网络这个特殊的平台比较松散,,网上参与的年轻人多,但只要个人工作、家庭、感情等发生变化就可能会随时离开,网络草根NGO的组织者也没有办法强行要求志愿者继续履行义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9-3-2012 02:39:05 | 只看该作者

积极探索实现网络草根NGO良性发展的有效管理制度

一、正式社会公益组织收编部分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网络草根NGO

  网络草根NGO由于没有正式注册,其活动处于非法状态,即使有幸没有被取缔,一旦产生纠纷也只能由组织的发起者个人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现实的情况下,正式社会公益组织收编部分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网络草根NGO是其健康发展的可行之路。

    402爱心社原名“402爱心帮助小组”是创建于2006年4月社会公益组织,通过网络“百度正定贴吧”,几位不相识的网友为了共同的爱心,走进了第一个特困家庭。之后, 402爱心社不断为弱视群体开展社会募捐活动,扶危助困。但是由于它是网络草根NGO,其募捐行为经常遭遇公众质疑和城管的阻拦。402爱心社于2007年5月正式挂靠到河北省慈善总会,河北慈善总会指导规范了402的规章制度。通过先授权,逐渐实现402完全挂靠在慈善总会旗下,作为总会的分支机构。这种“收编”、规范、引导网络草根NGO的做法值得推广。

  正式社会公益组织对网络草根NGO的“收编”可能会使得网络草根NGO丧失部分行动主动权,由于组织规章制度的各种限制无法更灵活、更便捷、更直接地处理每个受助信息,但是可以使其能够完成更大规模的公益活动,比如募集更多的资金等。相对于“收编”对于网络草根NGO独立性的影响,其获得的实际益处更大一些。正式社会公益组织收编网络草根NGO,最好是建立相互合作的关系,对网络草根NGO进行必要的组织规范和行为指导,合法的社会公益组织可以作为一个工作平台,使网络草根NGO通过这个平台解决获得公募资格、免税等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9-3-2012 02:42:15 | 只看该作者

积极探索实现网络草根NGO良性发展的有效管理制度

二、中国的社会公益组织管理部门研究制定对网络草根NGO的有效管理方式

  总体上来看,目前中国网络草根NGO的发展对社会的建设有积极作用。但是依照中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要成为正式登记的社会公益组织需要一个过程:注册地方协会要至少3万元以上资金,有5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者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单位会员混合组成的,会员总数不得少于50个,以及专职人员、固定住所的要求等等。最困难的是要有挂靠的“主管单位”审批。这使网络草根NGO要真正获得“合法”地位并非易事,因为这些组织往往种类繁多、成员复杂,组织的活动经常跨地域甚至跨越国界,,很难找到愿意为其承担监管责任的正式组织。尽管各级政府大多对有积极社会作用的网络草根NGO采取“三不”政策,即“不承认、不干预、不取缔”,,但是不确定的发展状态毕竟是不健康的。

  相对于社会公益组织在我国的惊人发展速度,,管理制度显得相对滞后,《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发布于1998年,而这一年中国网民数量仅仅是117. 5万人,,现在则已经超过3亿人。网络草根NGO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可以说这个“条例”中的一些规定已经严重落后于中社会公益组织发展的现实状况,,更滞后于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认真研究社会公益组织发展的实际状况,,尽快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有效管理办法,,使网络草根NGO能够在法制化的轨道内实现健康、良性发展。通过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建立社会公益组织人员的资格审批制度,,进一步明确社会公益组织的法律地位,,积极培育扶持社区社会组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9-3-2012 02:45:05 | 只看该作者

积极探索实现网络草根NGO良性发展的有效管理制度

三、指导网络草根NGO加强行动自律,注意规避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和加强NGO的自律机制建设,,构建多元的NGO评估体系,同时还应当提高政府自身的规范能力、依法行政能力。目前中国各省、自治区政府基本上都建立了民间组织管理局,,挂靠在民政厅负责对民间组织的管理,,但是对迅速发展的网络草根NGO管理和指导工作非常薄弱。一些网络草根NGO选择了登记注册取得合法身份,,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自身的合法化危机。

     “格桑花西部助学网”在创立之初是草根网络草根NGO助学组织,,没有规范的机构,,自然谈不上有法律意义上的“员工”。格桑花的发起人洪波曾经因为一个网络程序涉嫌侵权被该程序的开发者告上了法庭,,而这个程序正是“格桑花”从事网络助学活动最重要的技术依托。“格桑花西部助学网”最终选择了在青海省玉树州民间组织管理局登记,,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NGO,,这为其开展更大规模的捐资助学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更多的网络草根NGO由于成员稀少,,活动开展缺乏持续性,,组织结构松散而无法或者不愿意选择到民间组织管理局登记注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民间组织管理机构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指导网络草根NGO加强行动自律,,注意自觉规避可能遭遇的法律风险。

    由于没有在政府部门注册的社会公益组织就不会合法的财务监管,,公布银行账号接受捐款就涉嫌违法。网络草根NGO涉及处理与社会捐赠相关的财务问题时,,更要做到透明、公开,定期公布活动的绩效,,对捐赠者予以适当的回报,,在网络社会树立起良好的组织形象,,通过自己的行为获得较高的社会公信力。

     “火柴”(网名)是天涯论坛“陕西版块”的带头人,,也是有80多名成员的网络草根NGO活动召集人,,在捐赠骨髓等活动中有一定社会影响力。这个网络草根NGO没有财务部门,,从来不组织捐助活动。有的企业希望通过“陕西版块”将善款转交到受助者手中,,“火柴”告诉他,,可以参加我们的活动亲自转交,,因为“陕西版块”既没有账号,,也不愿经手现金,,他们没有登记注册,,一开账号接受捐款就是违法行为。

  网络草根NGO为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注册的网民要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在进行益活动之前有必要对那些缺少工作经验的网民义工进行业务培训,强化道德自律、建立组织规范。在进行社会公益活动时,网络草根NGO可以通过聘请法律顾问指导等方式,尽力避免引起法律纠纷,既然没有合法的身份,那么尽量规避法律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网络草根NGO的管理者具有高超的组织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9-3-2012 02:46:50 | 只看该作者
 网络技术和网络社会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目前正在向着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自由切换”的方向发展。网络草根NGO的总量已经相当庞大,活动范围涉及娱乐、交友、体育、旅游、环保等诸多社会公益领域,,几乎覆盖了年轻人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这些网络草根NGO总体上而言,大多是积极向上的,,真实反映了年轻人的理想。但是由于对网络草根NGO的发展缺少相应的法律支持,,他们的活动较少得到积极的社会评价,在社会的主流话语中,,也基本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现在,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发展时期,,一个发达的现代社会需要发达的非政府组织。一个在更深层次、更大空间和更广领域进行变革的社会,网络,为社会公益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宽广的发展空间和工作领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9-3-2012 02:51:34 | 只看该作者

浅谈草根公益组织成败的原因(偷来的)

草根公益组织近年迅速增多。有些组织做得比较成功,向正规NGO迈进;有些则发展较为迟缓,甚至有的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发展好的组织,并不一定先天实力很强,最关键的是他们思想、理念、运作模式先进,有自己的品牌和特色,而且骨干和带头人得力、实干,谦冲淡泊。
  
  能提出自己的理念者成功,运作模式先进者成功。前者如汉中科教扶贫服务社提出的“东西连手,城乡互助,物质救助和智力扶持相结合”,后者如格桑花的助学认捐模式,都获得了广泛的认同。特色、品牌、创意很重要。打爱心的旗帜的组织很多,别人都说献爱心,自己跟着提就没有多大特色了。

   同样是捐衣服,建立乡村爱心超市就是创意;捐给青藏高原雪灾地区利于民族团结,也有特色,有利于获得道义支持。公益活动有很多项目,当根据本组织的现实情况选择公益项目。有的项目别人成功了,大家都跟风去做就未必成功。冷门项目别人不愿做,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持之以恒,未必不能成功。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缺乏耐性和专注精神,肯定是难以做出成绩的。
  
  骨干和带头人着眼大局、谦冲善下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声望较高的公益骨干、带头人做事埋头苦干,成绩大、功劳多但并不居功自傲。他们尊重一般志愿者,尊重其他兄弟组织,对名誉采取超然的态度。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受到更高评价,能获取广泛的认可和支持。老子说,圣人不居功,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倘以“领导”自居,高傲自大,力图凌驾于他人或者其他组织之上,或者和别人抢镜头,为登报排名、评先进闹意气,对个人形象和内部团结都没有好处。带头人付出多,功劳大,如果他们都不争名,其他的志愿者就不好意思争了,组织才有凝聚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9-3-2012 02:52:27 | 只看该作者

草根组织的木桶理论--从人力资源谈起

原帖地址:http://www.sqslove.cn/bbs/viewthread.php?tid=1369&extra=page%3D1

    注:本文针对以义工为主(包括采用大量义工工作,职员为辅的组织)的民间草根组织。没有哪个团队是十全十美的,从一个想法,转化成为行动,再进一步的细化,分工,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谨以此文,做为对部分工作反思。希望这些文字,能让初起步的草根组织和有志于从事义工管理的朋友,有所参考借鉴。

    本文为NGO发展交流网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ngocn.org

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是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同样也是适合于成长中的草根组织。如果我们把草根组织的工作分为几大块,每一部分都是一块木板(再细分的话,这块木板可能还是多块小木板组成的)。在随着草根工作增多的同时,木桶理论所带来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比如,工作开了头,却跟进不上,有了良好的想法却无法实施等等。

   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在一些方面,草根组织在某一方面能够发展得很快,也有良好的思路,创意。却由于这块最短的木板限制,导致发展是不平衡的,长一截,短一截,整体并不见得良好。

    当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一个草根组织的发展,可能它的理念非常好,或是职员、义工非常有激情,请稍微注意一下,只要它最短的木板无法补上,没有意识到最弱的一块,无法改进,工作再进一步增加,马上就能发现最短的木板对最长木板的限制,或者说,最大的不足对最强优势的限制。

   不管是哪个组织都无法追求每一块木板都是一致的,要注意的是木板之间的差距不要被持续的扩大化。

   对于强调志愿精神,依靠义工为主运作的草根来说,这块短的木板,是多方面的,可能是人力资源(包括义工的时间、职员的能力),可能是资金,还有可能是其它的因素,比如组织架构的设置、目标理念等等。

   在这里试着从草根组织的人力资源谈起。

   可以这样说,草根组织发展的情况,一方面,发起人、领导者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另一方面,从长远的组织发展看,发展不是取决于发起人和极少数义工具有多强的能力和多高的投入,更重要在于这个团队里多数骨干的认知、能力和投入。

举个例子来说,一些草根组织的发起人在创立草根之初,已意识到工作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必要性,也着手做规范化的工作。想的很好,做的也很全,但没多长时间,却发现执行不下去。什么原因呢?

   我理解有几个方面

   1、义工不理解,还没有意识到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必要性。

这一点对新创立的,由多数没有经验的义工组成的草根组织尤其明显。在义工不理解的情况下进行工作的制度化,容易造成抵触,消极对待的局面,或是即使执行,也没有这个能力和意识做下去。

   2、没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制定出来的不符合实际。

打个比方,只是一个几个人的草根组织,却去模仿有全职,有数十名义工的机构制定一套非常复杂的制度,或者说是设想未来几年的状况,去设想未来的组织状况来制定现在的制度。

   坦率的说,这样的制度是给人看的,不是用来执行的。

   上面举的例子,是回应到最现实的一点,一个团队的工作,项目也好,行政也好,这些是通过互相之间的配合来进行的。特别是对于在多个方面开展工作,具有一定前瞻性的草根组织来说,每一个人,每一个部分的工作,都需要其它的义工、职员,其它的部门互相支持,没有哪一个人的工作可以完全独立进行,如果你希望所推行的工作能够得到良好的执行,我的建议是,让其它人认知和理解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即使不能让所有人都有很好的认知,至少要让与你推行这件工作有关的骨干人员有必要的认识,也要让他们知道如何具体的协助你进行工作。对于没有相关经验的义工/职员来说,尤其不能说是给了他们一个大概的想法,却不告知具体怎么操作,这对他们也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其次,一名义工、职员,一旦成为一个部门的协调人/负责人,如果他自身都缺乏对工作的认知,不能合理的对工作进行计划,不能把最短的木板补上,那这个部门的工作只能是停滞不前,没有机制的保证,没有人来协调,哪怕一方面再好,更多只是失败。

   此外,还有一点,不要把所有工作的希望,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一个人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其它人根本不了解,参与不了,导致的结果就是当这个人请假,离开,或是需要跟进时,其它义工无法配合跟进。

   团队在创建之初,一开始依靠发起人和少数前期义工大量投入的状况,在所难免,这也是因为人手不足,加上也需要发起人多些投入,带动其它人共同工作等方面的原因。但长远的发展看来,在一个义工管理团队里,如果只有极少数人的大量投入,过于依赖一个人,其它协调人只是处于观望,或是被动工作的状态,最后的结果,离不开工作脱节,配合不上,跟进不上,也让那些投入太多的义工,身心疲惫。

   上面所说的,是在假设人力资源是草根组织最短木板的情况下。在不同的岗位上,对最短木板的理解可能都是不一样的,做为草根组织的领导者,需要看的是整体的最短木板,不是纠缠在细节。如果回过头来看一些草根组织的工作,会发现是在有意无意的把长的木板和短的木板,之间的距离扩大了。这包括在管理者之间,义工之间,或者说,没有理解最短的木板是什么。

   在自己身为一名协调人、负责人的时候,除了工作,也需要对工作进行一些反思,不仅是反思,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也要让团体里的每名义工,启发大家共同思考,在团队里,最短的木板是什么?在小组里,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要如何做?如何改进?我能做些什么?

   所以,从草根组织管理者的角度,当发现人力资源是最大制约的时候,不能再是说,我要来投入多少,我要再来完成多少件具体的工作。更需要做的是,

   一、分析是哪一方面的人力资源出现问题。是义工缺乏认知,能力无法胜任工作,还是工作太多义工人数不足?是义工对团队有意见消极怠工,还是义工因为个人原因不能再投入?是职员出现问题(如与骨干义工发生矛盾),还是其它?要根据分析的情况对症下药。

   二、对部门的协调人/负责人、义工的投入,合理的对工作进行计划,分配工作。尽量只安排适量的工作,避免把义工工作成为义工的负担。

在工作安排之后,应当明确的告之,如果现有的义工、协调人/负责人在投入上确实有困难,或是有什么原因导致难以为续,义工,协调人/负责人需尽快主动提出来,以安排其它人员接手。同时,如果整体人力的运作都有困难,管理者需判断这种局面如果是长期都得不到改善。必须毫不犹豫的选择再次招募,不能因为现行协调人和义工的工作有困难,就导致所有的工作停顿下来。

   三、能力的建设和义工的培养。做为各部门的协调人/负责人,一方面,要争取让所有的义工都有基本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包括让更多的义工能够接受工作的指引,以及对NGO的基本认知。另一方面,也要在所有的义工当中,有意识的让一些有能力,真正有兴趣,愿意学习,能够投入参与的义工,多承担一些不超过义工负荷的工作,也让这些义工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能够有所激励,有更多骨干义工,核心义工的出现,成为中坚力量。

   四、要开展新的项目和工作,不管是义工还是协调人、职员,都需要慎重考虑,除非是非常必要和紧急的,否则需要先安排好已有的工作,再考虑外部和其它的。特别是一些在现实里开展的活动,如培训、沙龙、画展等等,需要更多的组织、策划。这些不能说个人能做就没问题。要考虑其它人是否能跟进,其它的部门是否能配合,还有组织总体的情况。

   最后,要提醒的是,意识到问题的存在,需要转化成为行动,针对问题找出解决思路、方案,执行下去。否则说归说,做归做,思考不能转成行动,那看再多的书,有再多的培训,也是没有多大作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9-3-2012 02:55:44 | 只看该作者

草根义工组织只有带头人,没有领导

仅以copy此文,献给青山,嘻嘻,这家伙虽然好象招好多人恨牙,但是这家伙好象是没私心呀

    民间草根义工组织只有带头人,没有领导。有的带头人有一点名望以后,就对其他义工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以领导自居,凡事想人家服从自己,这是很可笑的。又不给人家发钱,谁是领导?公益组织是个民主、平等的大家庭,义工是自愿自发的,人家乐意就参加组织,不乐意就退出。带头人端出这样的架势,往往弄得本组织四分五裂。

  作为公益带头人,付出比一般义工往往更多,处处要以身作则。义工组织里或许有责任分工,但没有上级下级。带头人凭什么要让别人跟着他走?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首先他应该有出众的领导、管理、组织、策划等能力。再者也应该关心其他义工,吃苦受累的事情自己多做,问题自己多扛,机会多留给别人,论及功劳则谦虚礼让。此外带头人的思维水平、对公益的理解也应该是比较出众的,对组织的发展方向应该有较清醒的认识,对其他一些义工尤其是入门不久的义工能予以指导和启发。当以能服人,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当立德,立功,立言。带头人是民主推举、认可的,威望、作风不能服众,他的领袖地位也就不复存在。

  义工们无论在实际生活中是什么身份、地位,在公益活动中和其他义工是平等的。某义工生活中地位高、资源多,往往意味着他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有些带头人本职工作中不是领导,在义工组织里想过一下领导的瘾;还有人本职工作中是领导,到义工组织里依旧把自己当领导:这样的人有必要鄙视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9-3-2012 02:58:39 | 只看该作者
码来文,但是至少我还很用心,并且这些文呀,还是很有意义滴,建议加精呀



黑眼的房子到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9-3-2012 03:01:22 | 只看该作者
加分,加分

篇篇精华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26-11-2024 18:45 , Processed in 0.050435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