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4405|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教育] 你是怎样让孩子了解中国文化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4-9-2011 00:2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看着论坛里面很多家长都教子有方,所以来讨教讨教。

对于在澳洲出生和成长的孩子(或者从小就在国外长大),请问大家平时都从哪些方面入手,用哪些方法,来让孩子了解或者接触中国的文化和传统呢?

[ 本帖最后由 Jen 于 24-9-2011 17:1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4-9-2011 15:55:10 | 只看该作者
原来是你啊。看来我们的教育理念真的很相近哦。你以前也是做老师的吗?
我现在每天都教我儿子三字经和唐诗,他已经会背不少了哦。还有每天2,3个汉字,没教拼音,怕和他爸爸教的字母搞混。我发现单纯教汉字不错,不要带图画的那种,否则他是看到图画知道是头,手。其实字根本不认识。自从我改为单纯教汉字后,他有一天在我的小说里面找到了手,说,妈妈我认识。

还有我给他读中文故事书,然后再用英语讲一遍。如果非要看动画片,就看中文的。那天他问我,妈妈,为什么米老鼠总说中文?

另外我尽量和他多说中文,我们这一圈的mother group也都是说中文的。很多混血,但我们都一致认为要和他们讲中文。现在儿子给他爸爸做翻译,还蛮准确地。姥姥姥爷都夸他呢。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0 收起 理由
格桑梅朵 + 20 谢谢分享!
Jen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4-9-2011 17:04:56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话题  

能设置一个投票更好玩。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Jen + 20 你们家怎么教的,来贡献一下啊,呵呵~~~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4-9-2011 17:48:32 | 只看该作者
在国外能够保留一个中国文化的氛围,我觉得最主要是靠父母的知识贮备和肯不肯花精力了。

Rosie你不愧是做老师的,能够一个人坚持下来非常不容易。


我最近在教儿子们说成都话。他们一直跟着一位中文老师学普通话,也学了拼音。语言总归是一个文化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另一个途径就是通过他们的胃了。我看Rosie做中餐很能干啊。我做饭很一般,所幸孩子非常喜欢中餐,常常和我一起做,也通过这些让孩子了解一下中国的饮食文化。可惜我不是特别能干,也没有太多时间去做特别的食物。

但是除了语言,饮食,大众文学和一些民间故事,我自己对中国的文化其实所知甚少。我家不富裕,人口也少,从小除了春节大家团聚一顿饭,看场春晚,基本上没有什么传统。很多节日的传统,我都是通过故事了解的,所以弄得最后孩子对过春节端午中秋很淡泊,远不及复活圣诞激动(因为同学间会有很多活动)。新移民多数离家人都千山万水,也未必都有能每年回国。不知道其他人在国外怎样特别的庆祝中国的传统节日呢?

家庭观的教育上面(主要是父母子女方面),我基本持开放的态度,能够接受西方的各自独立,也和他们讲述中国的孝顺和睦亲近。孩子现在和我很亲,也很听话,常常让我很欣慰。我虽然不指望养儿防老,但是孩子能够常常惦记着老去的父母,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自觉且无怨的付出,我想是每个中国家长最起码的愿望。

在澳洲多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想融入社会主流,努力去适应别人的文化。前几年我突然觉得自己的工作生活和中国文化几乎脱节了,以前喜欢的文学音乐,也多年没有接触。考虑再三之后,开始学习中医。最近和孩子常常说中医的基础知识,他们也开始理解阴阳五行气血这些基本概念。如果能够让他们通过这个契机,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会非常高兴。

身在国外,虽然对很多国内的现状痛心,但作为中国人,我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能喜欢上甚至传播中国文化的精髓。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0 收起 理由
格桑梅朵 + 20 谢谢分享!
liyuefu + 2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4-9-2011 18:23:28 | 只看该作者
很难得看到还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非常高兴。

在墨尔本,我知道有一些组织或者个人自发发起了一些学习传统文化的活动,比如我听说有一个《孔子书院》,有兴趣可以看看。
地址 2870 springvale rd, springvale. 发起人以前在庐江传统文化学校任老师。值得去看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Jen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4-9-2011 20:05:59 | 只看该作者
继续班门弄斧。
我觉得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最主要的还是父母对传统文化的非常高的认可和实践,或者说落实。在现实生活中表演给孩子看,这是最好的,可以润物细无声。另外,有志同道合的家长经常一起交流,让孩子有同龄的言谈举止类似的孩子,也会相互学习,相互影响。 我在墨尔本,周围有一些对传统文化比较认可的朋友,现在周末请了一个老师给孩子教《弟子规》。感觉真的不容易做到。共勉。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0 收起 理由
格桑梅朵 + 20 我很赞同!
Jen + 2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4-9-2011 21:00: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en 于 24-9-2011 16:48 发表
在国外能够保留一个中国文化的氛围,我觉得最主要是靠父母的知识贮备和肯不肯花精力了。

Rosie你不愧是做老师的,能够一个人坚持下来非常不容易。


我最近在教儿子们说成都话。他们一直跟着一位中文老师学普通 ...


很高兴能看到你也很重视中国文化。其实出国了才意识到中国五千年文化真的很悠久。我以前在国内时给LG经理的孩子做了5年家教,亲眼见识了他们日常生活中对儒学的崇拜。真的觉得很惭愧,我们的文化竟然能让韩国人贯彻的如此透彻。所以我也要让我的孩子们不能忘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看到有很多在这边的中国父母,以孩子能说流利英语为荣,经常很自豪的对我说,他从不和我说中文,英语可好呢。我很不理解,也很痛心。他们就此丧失了中国的根。人家都说第二代移民都是香蕉人了。但我希望我的孩子们还能够保持里面也黄。 而且前两天我儿子在playgroup玩时对另一个大一点的孩子很骄傲的说,I'm Chinese, i can speak chinese. 我真的挺感动的。而且我老公也很崇拜中国文化。只可惜现在国内人已经丧失了对传统道德,文化的尊崇。我以前虽然教英语的,但我经常向学生宣传国学。我希望我的一句话能够影响到学生们一生的价值观。在这边我也希望做回老师,能够向更多的人宣传中国的文化。

我现在也对中医很感兴趣,推荐你一本书,得知你在中文书店工作,也许你会有,叫做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作者是李军红。我觉得对孩子日常保健很有用。

[ 本帖最后由 xdsu77 于 24-9-2011 20:1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60 收起 理由
格桑梅朵 + 20 谢谢分享!
liyuefu + 20 谢谢分享!
Jen + 2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4-9-2011 22:35:1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文化竟然能让韩国人贯彻的如此透彻。

======================================================================================
严重同意,其实理解相对比较透彻的还有日本人,新加坡人,台湾人,马来西亚华人等等。 总体来说除了中国大陆华人,其他华人对华人文化理解都比较透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Jen + 20 不得不承认这个痛心的事实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4-9-2011 22:39: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iyuefu 于 24-9-2011 19:05 发表
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最主要的还是父母对传统文化的非常高的认可和实践,或者说落实。


说得太好了!父母言行中潜移默化才是王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4-9-2011 23:09:21 | 只看该作者
让我想起很多上一辈的家长,弄堂里一边打麻将一边说:“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啊,不要老想着玩,有空多看看书去。”

你说多大比例的孩子会听从这种教导?



原帖由 Jen 于 24-9-2011 21:39 发表


说得太好了!父母言行中潜移默化才是王道。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0 收起 理由
coredump + 20 你太搞笑了!
Greenhouse + 2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5-9-2011 11:55:32 | 只看该作者
没错。上次回国我表妹说她女儿,天天长在电视前面了。去自己玩会。然后她拿过遥控器,一屁股坐在沙发里, 所以我家到现在也没买电视,我儿子只有在周末可以看2个电影。平时他都自己看书,玩lego.既然我自己不能以身作则不看电视,那我索性不买。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0 收起 理由
Ray和Wendy + 50 你太搞笑了!
Jen + 2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5-9-2011 12:02:41 | 只看该作者
移民总是在第一代遗失了自己的文化
在第二代后悔
在第三代迷失。


作为移民的第一代
我已经努力在让孩子学习中文
至于文化?
很多都在语文的传承中教了给他。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Jen + 20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5-9-2011 12:04:48 | 只看该作者
ABC 一些球赛 我还是让他们看的 动画片肥皂剧尽量少看啦

好在现在很多电视都可以在网上看,下午和傍晚学习的黄金时间,一家人都可以专心安静的看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5-9-2011 12:29:18 | 只看该作者
给他们多看看英文版的水浒,金瓶梅。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Jen + 20 你太有才了!哈哈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5-9-2011 12:32: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kev1983 于 25-9-2011 11:29 发表
给他们多看看英文版的水浒,金瓶梅。


我学中医的班上很多澳洲人,他们基本不懂中文,但是对中国文化的热情让人非常感动。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kev1983 + 20 澳洲文化本来就是又黄又暴力的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6-9-2011 15:58:49 | 只看该作者
是呀,我lg的书房里还挂着一幅我妈妈朋友给写的字,“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他特别喜欢中国书法。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Jen + 20 恭喜你! 有一个热爱咱们文化的老公!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6-9-2011 22:42:22 | 只看该作者
我以前的书房也挂着字,老婆的外公写的。

评分

参与人数 6威望 +150 收起 理由
coredump + 20 这个书房酷
xdsu77 + 20 哇哇哇, 传说中的古香古色。能送俺儿子跟你 ...
dejah + 20 这家具是从中国运来的?
liyuefu + 20 精彩处是“岳阳楼记”!
Jen + 50 赞!很有品味!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6-9-2011 22:45:32 | 只看该作者
这书房太有书卷气息了!

原帖由 Ray和Wendy 于 26-9-2011 21:42 发表
我以前的书房也挂着字,老婆的外公写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Ray和Wendy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6-9-2011 22:54:50 | 只看该作者
感觉老人对于孩子的影响也很大。 比如我爸教我儿子认字,是从象棋开始的,我儿子现在象棋上的字都认识了。
另外,我爸特别喜欢学习,英语自学了有三年了吧,背金山词霸上的句子,好多我都不知道什么意思。
儿子有时会给他姥爷纠正发音。 相互学习吧。
一天姥姥说了个yes. 我儿子很惊讶的跟他姥爷说,姥爷,姥姥也会说英语啊?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0 收起 理由
Ray和Wendy + 20 你太搞笑了!
Jen + 20 恭喜你! 是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6-9-2011 23:52: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reamhouse 于 25-9-2011 11:02 发表
移民总是在第一代遗失了自己的文化
在第二代后悔
在第三代迷失。

不会吧梦姐。
表吓唬俺啊。。。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0 收起 理由
Ray和Wendy + 20 你太搞笑了!
Jen + 20 觉得真是很多人这样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7-9-2011 00:24:32 | 只看该作者
Ray你们家的书房古香古色,瓷器家具书法,无一不协调,太有感觉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Ray和Wendy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7-9-2011 12:49:20 | 只看该作者
我怎么觉是这三代的特点我都有呢?


原帖由 Dreamhouse 于 25-9-2011 11:02 发表
移民总是在第一代遗失了自己的文化
在第二代后悔
在第三代迷失。


作为移民的第一代
我已经努力在让孩子学习中文
至于文化?
很多都在语文的传承中教了给他。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Ray和Wendy + 50 你太搞笑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8-9-2011 22:43:18 | 只看该作者
liyuefu 威望         +20 精彩处是“岳阳楼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9-9-2011 12:57:10 | 只看该作者
我一个同事嫁了老外,女儿就不会说中文,他们家那里可以去排名前三的公立学校,可是因为那里中国学生比较多,所以她考虑在别处买房子送女儿去中国人少的学校。虽然她考虑的那个学校的确比现在的学区排名更靠前,但是那个理由我觉得有点不能接受。

[ 本帖最后由 dejah 于 29-9-2011 12:2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Jen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9-9-2011 13:44:11 | 只看该作者
I just found out that we have Confucius Institue in Sydney as well. It just happened that I had to go there and pick up a book order today.

I enquired after their classes, you can probably find them by google.

I've asked some free sample disks to share (you can get it directed from them as well). It's titled "demo of the multimedia discs for Chinese history, culture and geography. I haven't got a chance to look at it yet.

If anyone interested, PM me your address and I will send it out to you by regular mail free of charge.

Boss is looking over... I m off no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9-9-2011 13:45: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9-9-2011 14:45: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en 于 29-9-2011 12:44 发表
I just found out that we have Confucius Institue in Sydney as well. It just happened that I had to go there and pick up a book order today.

I enquired after their classes, you can probably find the ...


哈哈,要小心哦!
孔子学院是在悉尼大学的那家吗?他们收小孩子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Jen + 20 呵呵,是HSK的,晚一点我会看看他们的网站~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9-9-2011 14:54:48 | 只看该作者
最近买了套小学<开明国语课本>,叶圣陶主编,丰子恺绘图,假期带小朋友学习,字很大,小朋友很喜欢,读完还可以练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Jen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30-9-2011 01:15: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秋风词 于 29-9-2011 13:54 发表
最近买了套小学,叶圣陶主编,丰子恺绘图,假期带小朋友学习,字很大,小朋友很喜欢,读完还可以练字。

我也有一套,惭愧买来就放书架了。请问你家孩子几岁了? 这么喜欢。我家快5岁,不知道是不是合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30-9-2011 01:19:43 | 只看该作者
感觉LZ很优秀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Jen + 20 过奖!欢迎围观~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2-2-2025 09:44 , Processed in 0.073047 second(s), 72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