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孩子的爸爸来总结一下:
嘟嘟宝贝和merryau说的话题和青山说的话题是截然不同的两个话题, merryau 虽然没有小孩,但是见识和有小孩的嘟嘟宝贝是一致的, 也和澳洲学校的教育理念一. 青山一方面没有小孩,所以没有亲身接触学校是如何具体处理类似问题的, 另一方面,对这个学龄前对学龄初期的幼儿教育话题存在误读.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 性格文弱安静的孩子不光遇到小朋友的欺负会躲,遇到其它需要公开表达自己的正常场合也会躲避. 性格外向调皮的孩子, 可能会有习惯爱打闹. 不过在这个年龄段来说,喜欢主动出击的往往反倒都是看起来文弱的或者有其它问题的小朋友, 最常见的比如英文还不过关,无法正常交流,急了就用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 我孩子在刚来澳洲时就爱咬人,打小朋友, 但是他绝对是那种安静和内敛甚至害羞的孩子. 被我儿子欺负的孩子家长们,还有老师,没有一个哪怕有一点点表现出鼓励被欺负的孩子fight back的.
不过楼上很多都问不fight back,不打小报告,不给爸妈哭诉, 那还能怎么办呢? 问题很简单, 老师会主动联系家长一起分析原因,然后对症治疗, 可能是交流有障碍, 可能是适应性有问题, 也有可能是生理上的原因等等.
注意一点,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也是老师反复提醒的):这个年龄段(学龄前后)的孩子, 有意识地为得到快感而主动以欺负人为乐的情况是极少极少的. 长大了会出现这种情况比较多,反而是从幼儿开始不当教育累积才出现的恶果, 这种过于以弱者心态强调自身的从幼儿就锻炼的fight back观, 等锻炼熟练了,就开始主动fight别人成问题少年了, 正义感,勇敢的培养, 不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这个话题和少年阶段或者成年人遇到恶意欺负而忍气吞声是完全不同的一件事.
[ 本帖最后由 coredump 于 30-3-2011 10:3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