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首先看到的是,澳洲的master by course的教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增加一个已经工作了的人的知识的宽度。比方说,一个本来是做软件编程的人,如果有一份工作需要IT的知识,那么他可以去修IT的master的课程去拓展自己在IT方面的认识。这样的master和我从前认识的国内的master有很大的区别。国内正经念得master拓展的是专业的深度;二就是纯粹是为了赚留学生的钱财,这个在某些老师对待master学生的态度和本科生的态度截然不同而可见一斑。澳洲的教育输出是支柱产业。这样让我觉得有了这样的master文凭,没有经验马上回国也不会加多神马优势,毕竟我比别人大了一岁,而且还不是应届生。
工作的地方是一个马来西亚人开的咖啡店,有一个泰国的厨师和另外一个菲律宾的sandwich hand。我的工作除了刷盘子之外还有就是做salad。一开始其实本来是想去做waiter的,但是没有空缺,只有kitchen hand了。工作虽然简单,但是由于从来就没有正式工作过,还是在一个陌生语言的环境中,开始的日子实在难熬。一个简单的操作都要反复地问如何进行。使得厨师和sandwich hand非常不耐烦。Sandwich hand甚至还说,your English is far away from surviving here in Australia. 这让我在那段日子不断反思自己,究竟能不能在这个社会生存。而part time的问题也不好和父母说,免得他们忧心。相信很多留学的童鞋也会经历过这样的日子,生活有压力,但是对从前可以安心倾诉的家里只能报喜不报忧,多少的烦恼都留在了关上了门就是四面墙的房间。一个人孤独地前行着。
新学期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了。短学期造成的高强度的学习量再加上part time job,让时间过得飞快。在看到毕业马上找到full time留下无望的情况下,我走上了念第二个master的道路。
对于我来说,澳洲的学习的确不如想象中的样子。但是澳洲的环境的确会让我有留下来尝试的感觉。很多人都说找工作不容易,很多人都说留下是做二等公民,但是无论如何,我希望尝试。如果在没有尝试过之前就低头,我会感觉不甘心的。再说,已经投资了上期了,the show must go on~
在选择第二个master的时候,有个小插曲。我是通过IDP去申请学校的。在一年的某些时候,通过IDP申请学校是免申请费的。我的本意是申请回原来的Uni,毕竟在那里一年熟悉了环境,可以更快适应。但同时也申请了另外一所便宜一点但是等级差一星的Uni作为backup。在我原来的Uni面试的时候,面试官是个亚洲面孔的人,问我为什么选择这所Uni,我回答,因为我在这里念了一年,对这里有感情。那个面试官一听,马上show出一副轻蔑的表情,说,很多人都说对这个Uni有感情,事实上只是想多念一个专业,申请移民而已~你回去吧,等通知。当时我马上有一种被冒犯的感觉。其实念两个master的人,在澳洲都知道是为了移民,这个大家都心照不宣了,而以我第一年的成绩(全是D以上),无论申请哪所学校的master by course都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之所以选择原来的Uni,完全只是因为情感上的问题。我得到这样的一个答复,实在感觉对这所学校的印象大打折扣,于是就毅然选择了保底的那所Uni。而后来,发觉其实这是个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