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179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影视] 《坂上之云》:小国家的大国民 / 孙骁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9-2-2011 00:33: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坂上之云》:小国家的大国民 / 孙骁骥
2011-02-08 12:32 | 阅读(939) | 标签: 读书看电影 | 字号:大 中 小


观察一个民族的个性,该从什么地方着眼?这不需要听他们“鸡的屁”放得有多响,不需要数他们奥运会捞了多少块金币巧克力,也不需要看他们手握多少美国人的白条、国家形象宣传片在月球滚动播放了多少遍……这一系列杂耍表演对于一国的普通国民来说除了浮云还是浮云。观察国民精神状态的最佳时机,我认为,出现在每天人们下班之后的电视节目“黄金时段”。也就是说,普通人在家里看什么种类的电视剧,或许会成为测量其精神状态的一个特殊标尺。




比如,当我被老板折磨了一天回到家,瘫坐在沙放上,打开电视准备寻点心灵慰藉的时候,却悲哀地发现自己正在遭受天朝电视剧的另一种折磨。除了像新三国、新西游这类炒冷饭的古装木偶剧之外,剩下我能看到的尽是冠以“闪婚”、“裸婚”、“金婚”或者“婚姻保卫战”之类的名目,它们飘散出来的严重油烟味和主妇吵架的口水实在让人招架不住,身居客厅的我仿佛瞬间置身厨房,被油烟呛得泪牛满面。我赶忙按下遥控器按钮,顷刻间,电视屏幕一片姹紫嫣红,原本以为是羊羊羊来拜年了,定睛一看,只见王进喜和毛儿子的笑靥冉冉从这片血色斑斓中显现出来……




如此重口味,确实和谐。于是我擦掉额头的冷汗,逃离电视奔向互联网,却瞅见主流媒体上这么一条新闻:《盘点2010年国产电视剧:民族精神与想象力比翼齐飞》。坦白说,见过写评论的,但没见过写评论之前还打鸡血的:“2010年电视剧重新改编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红色经典,它让现实穿越历史,把中国红色革命史的险峻与斗争严酷交织在一起,在时空辽阔的叙述中,表现一群有信仰,有作为的革命先驱的精神面貌,让这些心甘情愿杀身成仁、以生命殉事业的共产党人通过电视剧这种荧屏艺术重新活跃在80后90后的眼前。”读完这段话,我确认了一下作者身份不是我朝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同志,尽管这种春潮水涨般的语气与思维模式完全不亚于任何一个马朝旭、牛朝旭或驴朝旭。所以,我也只能得出结论说,作者并不是打了过期的鸡血,而是鸡血打到脑壳里去了。




正当我在对这篇疑似外交部发言稿的评论进行考证的时候,我们河对岸的邻居——这群整天骂着“马鹿野郎”的野郎们,可能正在集体观摩该国的一部红色电视剧,它的名字没有体现出“比翼齐飞”的“民族精神与想象力”,反而有些跑题。这部片子叫做《坂上之云》,NHK大河剧系列的“特别历史剧”,2009年底开始断续播出,预计今年秋天全部播完。该剧剧情以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的日俄战争为背景,讲述松山藩出身的军人秋山好古和秋山真之兄弟,以及文学家正冈子规的奋斗史,展现大时代之下,小人物的个人成长如何与整个民族的崛起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日本人讲故事的思路,从来都只有一套:一个弱小的主人公,先受尽恶霸欺凌,生死只在旦夕之间,但主人公有个优点,就是矢志不渝钻研打败对手的方法,并且越挫越强,所以,在卧槽多年之后,主人公逐渐由一只小强变为真强,终于在关键之战凭借坚韧与锐气击溃强大于自己数倍的总BOSS。《坂上之云》剧作设定的最终BOSS,便是强大的“露国”(俄罗斯)。




好了,不剧透。这部大篇幅描述日俄战争的电视剧,至少在我看来,有趣之处除了故事之外,还在于它告诉了人们一个事实——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已跨入现代民族国家的行列,需要参照一个最重要的标准便是,该国人民是否具有现代意义的“国民”意识。并且,人们的这种意识越强,这个国家就越有一个大国的气象。




那么,何谓国民?按照这部电视剧的解释,国民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不论出身高低,只要一个人把命运交托与国家,潜心钻研,努力成为国家这个团队中的一份子,所有人按照同样一个大目标奋进,那么这一群人就叫做国民。至于这个共同目标,当然不是让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失去锁链,而是要用几代人的奋斗换取日本这个国家的真正现代化以及日本民族的尊严。所以,“坂上之云”也可以理解为明治时代岛国人民共同的那个“日本梦”,虽然有些虚无缥缈,甚至还遭到西方国家的耻笑,但这片“浮云”却是不可或缺的,要是缺了这片高高的“坂上之云”,那么日本就很可能重复它的邻居清帝国的悲剧命运,成为列强的“板上之肉”。




日本人如此狡猾,怎可能选择走上这条死路?特别是当外强中干的清朝北洋舰队访日之后,日本海军名将东乡平八郎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船再大、炮再粗、兵再多,但对于清朝来说,这一切都是白费。当时的中国人对这个异族政权没多少认同感,也谈不上为民族之崛起而奋斗,当兵对于不少清国官兵来说,无非是一门营生罢了。缺乏了上下一心的国民精神,再庞大的舰队在现代化的日本面前只能一触即溃。不过话说回来,一个政府压根不鸟你的国度,又凭什么要求居住于此的人们具有神马“国民”意识?实际上,所谓的国民意识在明治时期已经成为了一种“服务”精神:个人无私地服务于国家,但这种服务的前提是这个人必须打心眼里相信,国家肯定反过来为个人提供庇护,让人获得真正的尊严。无疑,“马鹿野郎”们做到了这一点。荧幕上的秋山好古和秋山真之,不就代表着当年每一个从底层奋斗起的、朝气蓬勃的日本国民吗?




不凭关系、不走后门,完全依靠个人奋斗而叱咤风云的秋山两兄弟响亮地给了所有中国的电视剧观众和评论人一个耳光。当我们在吃着火锅唱着红歌,看着电视剧《毛岸英》的时候,坐在电视机对岸的日本人就笑了。他们笑的不是别的,而是笑在一个100年前曾有人高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国家,100年后居然人们会异口同声的说“恨爹不成刚”,这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极品玩笑。没办法,在“恨爹不成刚”的国家,其民众是不可能具有任何“公民意识”的,因为这个国家并没有建立在公平和公正的基础上。如此,我们只好把《毛岸英》当科幻励志片来看,因为天安门上挂着的那张永远不可能变成我爹的照片,而且再一合计,还欠着政府20年的房贷没还,看来我还是当个没有理想的人比较稳妥,至于“国民”这事还是往后顺延吧,至少先摇个号……




1997年以前,香港街头流传着罗大佑、蒋志光合唱的那首《皇后大道东》。记得当中一段歌词是:“百姓也自然要斗快过终点,若做大国公民只须身有钱”,言语间讽刺了香港回归之前,不少“中环精英”们出于对赤色政权的恐惧,举家移民欧美的事实。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一个人即便花银子移民到西方大国,也并不等于他就堂而皇之成了“大国公民”。多少年来,中国人想当然地默认了“先有大国,再有大国公民”的逻辑,却鲜有对这套莫名其妙的逻辑逆向加以思考:如果不是先有无数个心怀“大国公民”理想的个体,那么由人们共同构建一个所谓“大国”的浩大工程,又何从谈起?




“登上山坡遥望青天,倘若一朵白云正在闪耀,便会一心专注于它,沿着山坡不断向上攀登。”《坂上之云》这段诗意的开场白,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日本明治时期国民普遍的精神状态,更告诉了今天观看此剧的每一位观众,什么才是大国国民应有的精神状态。尽管身居弹丸之地的海岛,但如果她的国民有着倔强向上的攀登精神,那么无论路途如何崎岖困苦,只要坚持顺着山坡慢慢攀爬,终会迎来拨云见日的那一天;相反,那些坐拥庞大的国土却一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民族,当然会自沉谷底、难见天日了。坂上之云的背面就是板上之肉,这是连看电视剧都能看出来的常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心的旅行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9-2-2011 12:3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头找找这部电视剧,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16-4-2025 00:49 , Processed in 0.02550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