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259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文化] 《Economist》的特别报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3-12-2010 10:05: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Economist》(经济学人杂志)会有定期的特别报道Special Report,针对某一个话题,事件,等等。

很有意思的是,上一期的特别报道是日本,这一期的特别报道是中国,等我有时间慢慢贴上来,大家可以看看主流的西方媒体对中国和日本的当前问题的关注。

关于日本的主题是Into the Unknown,走向未知。关于中国的主题是 Bushwood and Gall, 卧薪尝胆。

所有的原文都可以在 http://www.economist.com/specialreports/ 查看或者下载。下面的中文翻译来自互联网eco中文网,翻译内容不一定完全贴合英文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13-12-2010 10:15:12 | 只看该作者
走向未知

日本的老龄化速度比历史上任何国家都快,对其经济和社会影响巨大。亨利•特里克斯问道:为什么与之相适应的措施少之又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要想知道日本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夕张(Yubari)这个地方值得一看。夕张位于日本北方的北海道,从前是一个以采煤业为主的城市。四年前,该市由于负债高达360亿日元(约3.15亿美元)陷入破产而轰动一时。夕张坐落在山谷之中,一条铁路线在这里抵达终点,小城十分幽静。40年前当煤矿开张着的时候,有12万人在这生活。但如今煤矿早已关闭,只剩下1.1万人留在这里,几乎一半的居民超过了65岁。

市政大厅像一间停尸房,灯光幽暗。在过去四年里该城公务员的人数已减少了一半,薪水也减少了三分之一。他们抱怨说,现在要自己动手拖楼道了。为偿还债务这个小城已采取了一项为期18年的财政紧缩政策。公共图书馆已经关闭了。今年秋天,六所小学并成了一所。

即便如此,该城的市民丝毫也看不出有什么沮丧感。有一群80岁左右的老人在一间咖啡厅里闲聊着,他们是本地摄影俱乐部的骨干。很高兴能来一个外人,他们向我炫耀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照片,画面里孩子们穿着溜冰鞋在学校的操场上飞快地旋转着。

就像夕张的情况一样,日本正被卷入一个人口结构的漩涡。日本是全球步入老龄化社会最快的国家,由于自然的原因它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人口数量开始迅速萎缩的大国。日本人的年龄中位数(44岁)和预期寿命(83岁)都位居全球最高之列,而日本人的出生率(平均每名妇女产1.4个婴儿)则位居全球最低之列。日本目前人口数量为1.27亿,预计今后40年中其人口数量将减少3800万。到2050年,平均每10个日本人中就会有4个年龄超过65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就像夕张一样,日本也深陷债务困境之中。但夕张的财政问题是由于公共开支过大而引发的,目的是使年轻人能够留在这里(曾有一度,该城举办了一项国际电影节,还开张了17家电影院)。而日本在其人口走向未知之途的起始点时,以债务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计算,已经位居全球最高之列。

整个日本都已经夕张化了。2000~2005年间,居住在小城镇和乡村的日本人口数量下降了1千万人。只有像东京一样闪耀着诱人光彩的城市人口在继续膨胀,但即使这些城市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也将开始走向老年化。

对日本经济增长前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其工作年龄人口数量的下降。工作年龄人口是指 15~64岁间的人,自1996年以来一直在下降。在二战结束后大约50年的时间内,快速增长的劳动力人口与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相结合造就了日本经济增长的奇迹。勤奋的日本工人创下的生产效率名闻天下。在两代人之内,工作年龄人口数量就增加了3700万人,日本从废墟中起步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今后40年内将进入一个反向的过程(见图表1)。工作年龄人口数量将快速下降,到2050年将低于1950年的数字。除非日本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大于劳动人口数量下降的速度(这似乎是不可能的),其经济不可避免将出现萎缩。今年日本经济在总量上就被中国超越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到2012年时,1947至1949年生育高峰期降生的一代中的第一批人就满65岁了,这种影响将变得更加清晰。一些人认为,自那以后日本的人口问题将使其债务、赤字和通货紧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可以根据英文首字母将其称为3D问题)。除非将退休年龄与预期寿命同步提高,老龄化将自动增加养老金的支出,使公共财政更加紧张。高桥重乡(Shigesato Takahashi)是政府的一名高级人口统计学家,他表示这个问题将“动摇”日本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它也可能使通货紧缩更加难以逆转。劳动力短缺可能会推高工资成本,因而各公司将失去投资建设新工厂的热情。

世界各地的人口大国应该如何应对老龄化和人口下降带来的挑战?日本将开创一个先例。西欧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已在萎缩,但不像日本下降的那样快。东亚国家也将密切关注日本的一举一动。它们的工业增长模式与战后日本繁荣时期非常相似,同样依靠不断扩大的劳动力规模和出口导向型的产量促进经济的起飞。日本过去被称作这个腾飞的人字型雁群的领头雁。弗洛里安•库尔马斯(Florian Coulmas)是位于东京的德国日学研究所(German Institute for Japanese Studies)的一位人口问题专家,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如今日本是大雁群中“最老的一只大雁”。但韩国与中国的工作年龄人口也将很快开始减少。

日本老龄化带来的不幸副作用之一是年轻人将受害最深。虽然日本的失业率可能位居发达国家中最低之列,但许多人从事的都是些低下的就业岗位。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他们的孩子也正在进入40多岁的年龄段,这就造成了日本企业的中间管理层次级隆起的现象。由于日本企业采用的是根据资历而定工资的制度,这使企业的经营成本面临巨大的压力,因而留用于年轻人培训和改善就业条件的钱就所剩无几了。

人们有时说,日本的风险承受能力完整地反映在其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人身上。在他们工作生涯的鼎盛时期,他们想要用自己的产品征服全世界。现在他们已经都是60多岁的人了,他们希望过上平静的生活。整个国家的情况似乎都是如此。

然而要想使他们这一代人能够安享退休生活,并为他们之后一代代陆续进入退休年龄的人提供所需的生活保障,日本经济就不能这样随波逐流,日本就必须有所作为。当一个老年人打来痛苦的求救电话却没有救护车可派时(在夕张这种事例现在就时有发生),其后果如何就非常清晰了。当一对夫妇发现他们没有能力照顾一个卧床不起的父母,也就更抚养不起一个孩子的时候,人口问题就成了一场社会灾难。

警报已经拉响

本期特别报告的观点是,日本必须迎面解决这个问题。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本需要制定一项宏大的计划。通用电气公司驻日本负责人藤森义明(Yoshiaki Fujimori)表示,“从商业的角度看,目前人口老龄化的威胁要远远超过其带来的机会。大多数人都意识到这一点,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应对。”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抵消劳动力减少的影响需要一场文化革命,尤其是商业领域里的文化革命。对亚洲国家完全开放市场意味着日本要克服150年来对亚洲国家的不信任情绪(要对亚洲国家做出发自内心的回报)。

然而,有两个理由使人们可以持谨慎的乐观态度。一个理由是,与许多富裕国家不同,日本没有放弃其工业遗产。它有一支具有内聚力的劳动力大军,这支队伍仍然可以拿出创新的产品。

持乐观态度的另一个理由是政治性的。日本去年结束了其自1955年开始的,事实上的一党统治,为新思维的出现开启了一扇大门。现由菅直人领导日本民主党(DPJ)赢得了2009年的大选,虽然在其执政的第一年度内大多数问题处理的都是笨手笨脚,但一般而言,选举胜利这件事本身就清楚地表明了选民们对政治变革的渴望。现在,民主党需要采取行动来证明其推动变革的决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3-12-2010 10:21:03 | 只看该作者
同学们,有没有人觉得日本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

等一下我再接着贴这个报道的后面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3-12-2010 10:38:46 | 只看该作者
相似的過程但希望中國能夠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3-12-2010 10:52:06 | 只看该作者
不觉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13-12-2010 12:13:38 | 只看该作者

友邦,邻邦

走进北海道阿寒湖 (Akanko)村的小酒馆,从“欢迎光临”的高声问候,到默默在火上烤鸡的老者,一切看起来都是典型的日式风格,直到你听见所有的顾客都在说着普通话时,这种印象消失了。自从2008年中国喜剧大片《非诚勿扰》在阿寒湖村进行部分场景的拍摄后,中国人便蜂拥至此。

在早期的游客利用温泉做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在热水池中洗自己的脏衣服时,当地日本人感到了震惊。现在仍有一些关于中国习俗的抱怨:如用餐时将手肘搭在桌上,不熟悉抽水马桶的使用,但若不是因为有这些游客,该地区的旅游业将会陷入半死不活的境地。在这些中国人飞离北海道首府札幌(Sapporo)之前,他们会疯狂采购诸如药品和饭锅之类的物品。旅游官员将此现象称为“北海道热潮”。

日本的服务完美无瑕,食品美味可口,乡村景色秀美,沙滩出类拔萃。当其本国人口减少,而地区经济又境况糟糕时,鼓励越来越多来自亚洲其他地区的游客前来旅游实属明智之举。日本观光厅(the Japan Tourism Agency)最终明白了这一点。该部门已制定在今年吸引1000万名游客的目标,较之去年的680万,这可是一次飞跃。为了使这一目标有可能实现,该机构已放宽了严格的签证要求,以往只有最富有的中国人才被允许进入日本。截至9月份的数据显示,来自中国的游客数量增长了56%,措施之成功令日方大感意外。

然而在9月下旬,一名中国拖网渔船船主在一片被日本认为属其领海范围的海域内捕鱼时被捕,此事引发了两国间5年来最严重的外交事件,这令观光厅的计划出现了问题。中国高调宣称对这些日方管辖下的有争议岛屿具有主权,这些岛屿被日方称为尖阁列岛,而在中国则被称为钓鱼岛。中国取消了外交与文化交流活动。当日本官员发现来自中国、对某些日本技术至关重要的稀土进口受阻后,这名船长便被突然遣返。不过此前在61个预订富士山温泉之旅的中国旅行团中,除5个以外,已全部取消了预订行程。

在亚洲,日本仍然背负着许多外交方面的历史包袱。与日本存在严重领土争端的不只是中国,韩国、朝鲜、台湾以及俄罗斯同样如此。日本历史教科书时而会与邻国教材内容相左,而日本在关于二战期间对待邻国做法方面的道歉,也没有完全打消这些国家的疑虑。日本国内许多人士似乎相信战争开始于珍珠港,终止于落在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不过对于许多中国人而言,当1931年日本侵入满洲地区时,战事便已拉开了序幕,而对韩国来说,则更是始于100年前被日本合并之时。

山姆大叔的保护伞

由于日美之间迄今为止已持续存在50年的强大安全同盟,日本得以在战后大部分时期无需涉足亚洲事务。在其邻国看来,这有助于避免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危险。它也意味着日本可以将国防开支维持在GDP的1%以下,令其可以集中更多资源成为工业大国。不过,亚洲在冷战结束后的崛起已使日本的对外关系趋于复杂。

当日本民主党于2009年以横扫千军之势夺取政权,终结54年来实质上的一党统治时,该党最具争议的政策纲领中便有一条是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以制衡战后密切的日美关系,而这种密切的关系也是自民党统治的特征之一。日本民主党派遣党内数百名议员前往北京示好。而作为其经济抱负的表现之一,民主党政府随后任命一位原产业界领袖担任驻华大使。

不过,最初因为一场日美纷争,这种战略很快就偏离了轨道。这场纷争的起因是日本民主党第一任首相鸠山由纪夫(Yukio Hatoyama)许下的轻率诺言,鸠山曾向冲绳岛居民承诺,将废止一项关于将美国普天间(Futenma)海军陆战队基地从拥挤的城镇搬迁至冲绳岛更为偏远地区的协定。许多当地居民对美军基地心存厌恶,因此他们欢迎鸠山为冲绳岛减负的承诺。但是鸠山却未能找到更好的可选方案,因此当今年5月,他被迫基本按照原计划执行搬迁时,失去了首相职位。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民主党执政第一年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焦点在于日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像韩国这类亚洲亲美国家,对于安全同盟所面临的潜在威胁反应紧张,该同盟已在数十年间帮助该地区保持和平,且具有制衡强大中国之功效。

菅直人(Naoto Kan)政府已经重申了其对日美同盟的支持。不过尖阁列岛事件在日本政府内部重新激起了关于中国崛起,特别是该国庞大的军费开支对于日本是一大威胁的担忧。日本民主党内“现实主义派”的政治家认为,必须令中国明白炫耀武力并非不用付出代价;民主党内其他力量则坚定信奉日本的和平宪法。其余人士则依然坚称,日本或许可以通过建立本国的武装力量,逐步脱离美国的安全保护伞,不过与此同时继续对中国奉行鸽派政策。

菅直人政府的新任外务大臣前原诚司(Seiji Maehara)隶属民主党现实主义派。前原坚信如果日中经济关系趋冷,双方都将成为受害者。不过他补充道:“我既不是一个思想浅薄的右翼分子,也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我是一个相信日中双赢关系的现实主义者。”

正是在这一方面,日美关系发挥着作用。当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申明尖阁列岛适用日美安保条约后,东京方面松了一口气。然而,菅直人政府或许无力履行日美普天间协议。冲绳居民仍在坚决反对搬迁计划。

身处不稳定环境中的日本正在试图两边下注,降低风险。目前,该国尚未完全确立与东方或西方的关系。日本需要美国的安全支持,但它的工业前景却日益依赖于东亚。从理论上说,东亚地区应该会向日本提供无限的机遇,以抵消该国人口数量下降的影响。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预测,5年之内,生活在亚洲其他地区的高收入者数量将超过日本本国数量。中国是如此庞大,以至于该国去年汽车销售的增长量几乎等同于日本全国汽车市场总量。

商业问题

不过若是存在重大机遇的话,同样也有着巨大的挑战,而且这些挑战不全是外交层面的。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统计,过去10年间,日本销往中国的中间商品增长了3倍,但韩国增长了11倍;同一时期,日本对欧美的制成品出口仅仅增长了10%,而韩国和中国却分别增长了6.5倍和5.9倍。日本在日韩贸易中仍然保持大幅顺差,不过其原因部分在于,日本向诸如三星这样的公司出售专业高技术部件,后者则将这些部件装入自己的设备之中。韩国对此颇为不快,该国官员一直试图以较低税率的承诺将这些部件生产商吸引到韩国。

已进军中国的日本企业有时未能把握中国的独特性。日本企业能为这个邻邦提供很多,其中包括对质量的强调,可以信赖的产品以及强烈的服务文化。在中日两国于1972年将双边关系正常化之后,最早在华投资者中便有这些日本企业的身影。在上海工作的日本出口促进机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的大西康雄(Yasuo Onishi)指出,例如日本的汽车制造商便享有很高的品牌识别度,即便它们的某些车辆对于中国中产阶级而言还过于昂贵。(不过,普锐斯则被认为对中国富裕人士来说还不够花哨)。

中方主管抱怨日本商人总是前来说教,而不是听取看法,而且后者往往不会提拔中方经理。但是也有一些值得尊敬的例外情况:在向丰田和本田供货的公司于今年发生一系列罢工之后,重型机械制造商小松(Komatsu)公司承诺到2012年时,将该公司在中国16个分部的经理全部由日本人换成中国人。

化妆品制造商资生堂(Shiseido)的社长前田新造(Shinzo Maeda)表示,自2000年以来,该公司对华销售增长了7倍。该公司已创造出专供中国市场的品牌,并对当地人才进行提拔,不过在如何为顾客提供服务方面,资生堂仍然实行着严格的日本规定。

这类公司在华时日已久,并可能会继续经营下去。不过面对关系紧张局面,它们仍显脆弱。在 2001年至2006年担任首相的小泉纯一郎(Junichiro Koizumi)因屡次参拜供奉阵亡士兵及部分战犯牌位的东京靖国神社而激怒中国人之后,正是商业游说团体帮助说服其继任者安倍晋三(Shinzo Abe)与中国领导人重归于好。

区域内更多的旅游或将有助于消解部分疑虑,文化同样也发挥着作用:亚洲许多年轻人听着日本流行音乐、看着日本漫画长大;而日本人则同样热衷于韩国的女子乐队和电视剧。

不过,上述部分亚洲国家还有一个共同点。韩国已在加速老龄化,甚至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据预测都将从2015年开始减少。如果日本能够找到应对日趋老化且不断减少的人口问题之道的话,其邻国将会乐于听取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11-4-2025 03:51 , Processed in 0.01426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