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楼主: d2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技术探讨] 【征文】我的爱好--拍鸟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发表于 14-10-2010 12:28: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ello 于 14-10-2010 10:50 发表

我想我现在的配置,镜头是速度的瓶颈,只是即时提高了,不行的还是不行。林中飞鸟那种情况我认为几年内,恐怕都还是要靠手动对焦。有改善的,我想是在树上跳动的鸟,这个比飞鸟容易,但是镜头慢容易因為背景拉风箱 ...


手动拍飞鸟,我只认识一个大拿能做到。能说说经验吗?学习一下。
无论如何,快了总是能提高成功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发表于 14-10-2010 12:30: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200 于 14-10-2010 12:28 发表


手动拍飞鸟,我只认识一个大拿能做到。能说说经验吗?学习一下。
无论如何,快了总是能提高成功率。


大拿的经验估计别人未必能学会。以前只有手动头的时候,也有很多善于抓拍飞鸟的生态摄影大师。当然,手动时代机身的设计就更方便于手动拍摄,不过能做到手动快速对准焦,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楼主| 发表于 14-10-2010 12:41: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ozbird 于 14-10-2010 12:30 发表


大拿的经验估计别人未必能学会。以前只有手动头的时候,也有很多善于抓拍飞鸟的生态摄影大师。当然,手动时代机身的设计就更方便于手动拍摄,不过能做到手动快速对准焦,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那时人是没办法,所以都能逼出来,相信如果大家都从那个年代过来,肯定也能练到一定程度。
问题是AF这么强大了,还能有毅力练MF,确实不简单。
不过,我还是相信现在一个对相机比较熟悉的人,拿着现代AF顶级机身,成功率也应该比以前的手动大拿高吧?技术进步的结果,就是让正常人都可以娱乐,而无需经过长期艰苦的专业训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发表于 14-10-2010 12:47: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200 于 14-10-2010 10:55 发表
这张则是典型战术,一直对着树上的鸟,等它起飞时按快门。
它突然迎面起飞,貌似对焦点也在追着它。

这种我一般用陷阱,把焦点放前面,手动对焦,一动就开始连拍,总有一张半张是在焦点内的,不過未必就是姿势好看的那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发表于 14-10-2010 12:50: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200 于 14-10-2010 10:58 发表


手动拍飞鸟,我只认识一个大拿能做到。能说说经验吗?学习一下。
无论如何,快了总是能提高成功率。

我做不到。连瞄准都难。水鸟可瞄准,而且我感觉不上增距时候AF也够快了。因為水鸟飞的地方通常光线比林鸟好,背景也简单。不過上了增距还确实是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楼主| 发表于 14-10-2010 12:50: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ello 于 14-10-2010 12:47 发表

这种我一般用陷阱,把焦点放前面,手动对焦,一动就开始连拍,总有一张半张是在焦点内的,不過未必就是姿势好看的那张了。


其实,这就是两种基本思路:一种是守株待兔,一种是和兔子赛跑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cello + 50 后者我表示放弃:(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楼主| 发表于 14-10-2010 12:52: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ello 于 14-10-2010 12:50 发表

我做不到。连瞄准都难。水鸟可瞄准,而且我感觉不上增距时候AF也够快了。因為水鸟飞的地方通常光线比林鸟好,背景也简单。不過上了增距还确实是慢。


上增距肯定差些,要不,340+1.7能搞定,谁还烧包花近10倍的价钱买540啊
当然,人家540还能+1.7变成8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发表于 14-10-2010 13:06: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200 于 14-10-2010 11:22 发表


上增距肯定差些,要不,340+1.7能搞定,谁还烧包花近10倍的价钱买540啊
当然,人家540还能+1.7变成850

我只敢用1。4,你觉得更高的增距可用性大吗?我覺得即使不考虑对焦,那个对光线要求也太高了,除非高ISO很牛啊

买更长的长焦更大的优势是可继续增距到更长,这就当然不一样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楼主| 发表于 14-10-2010 13:25: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ello 于 14-10-2010 13:06 发表

我只敢用1。4,你觉得更高的增距可用性大吗?我覺得即使不考虑对焦,那个对光线要求也太高了,除非高ISO很牛啊

买更长的长焦更大的优势是可继续增距到更长,这就当然不一样啦


我有1.4和1.7,其实先买的340和1.7,就为了拍水鸟,太远,够不到啊!我拍的那些苍鹭什么的,基本都50米开外,和澳洲没法比啊!不过,用1.7时,基本无法手持,清一色上架子。
后来拍飞鸟,野外1.4也太短,就又上了个1.4。

340+1.7手持,晴天,成功率较低,画质是差些,毛有些粘糊

[ 本帖最后由 d200 于 14-10-2010 13:33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楼主| 发表于 14-10-2010 13:27:32 | 只看该作者
一般光线,飞的,当然,快门速度就很低了,1/350,ISO400,其实应该用800就好了。
我拍到的最珍贵的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tonywaley + 50 恭喜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1#
 楼主| 发表于 14-10-2010 13:29:56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曝光准确的话,或略过曝一点儿,高感还是能用的。
看得出ISO多少吗?可能看看参数。这可是D200啊!D300最少好一档,现在对我来说,再多一档基本就够用了,当然,越多越好。
800我常用,D200的极限是1250。1600确实差些,上架子,也可以勉强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发表于 14-10-2010 13:59: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200 于 14-10-2010 12:41 发表
那时人是没办法,所以都能逼出来,相信如果大家都从那个年代过来,肯定也能练到一定程度。
问题是AF这么强大了,还能有毅力练MF,确实不简单。
不过,我还是相信现在一个对相机比较熟悉的人,拿着现代AF顶级机身,成功率也应该比以前的手动大拿高吧?技术进步的结果,就是让正常人都可以娱乐,而无需经过长期艰苦的专业训练。


我想也应该是用AF的成功率低,否则专业的就会继续用手动,不用AF的了。不过放开对焦不说,光说连拍速度,还真是过去的手动机身配合卷片器更快。最高的纪录是佳能new F1的14张/秒。一卷胶卷,2秒钟左右就报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发表于 14-10-2010 14:02: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200 于 14-10-2010 13:29 发表
其实,曝光准确的话,或略过曝一点儿,高感还是能用的。
看得出ISO多少吗?可能看看参数。这可是D200啊!D300最少好一档,现在对我来说,再多一档基本就够用了,当然,越多越好。
800我常用,D200的极限是1250。16 ...


对于全幅的,可能除了更容易上高感之外,宽容度也会强一些。
现在比较新的机身,如果不欠曝,高感的效果的确多还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发表于 14-10-2010 14:19: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200 于 14-10-2010 11:59 发表
其实,曝光准确的话,或略过曝一点儿,高感还是能用的。
看得出ISO多少吗?可能看看参数。这可是D200啊!D300最少好一档,现在对我来说,再多一档基本就够用了,当然,越多越好。
800我常用,D200的极限是1250。16 ...

我用D300极限设在1600,不過1600只要嚗光好,还是过得去的。不过好像即使不加任何降噪,机内已经有某种疑似降噪手段使细节有所损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楼主| 发表于 14-10-2010 14:19: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ozbird 于 14-10-2010 13:59 发表


我想也应该是用AF的成功率低,否则专业的就会继续用手动,不用AF的了。不过放开对焦不说,光说连拍速度,还真是过去的手动机身配合卷片器更快。最高的纪录是佳能new F1的14张/秒。一卷胶卷,2秒钟左右就报销了。


我做梦都盼着能出1秒24张的相机,像素1000万以上,能连续对焦。
在抓拍飞鸟挥翅瞬间这个场景上,摄像机就真没存在的必要了!绝对可以拿到imax屏幕去播放!
不过,估计不是技术问题,是市场容量问题。有多少人有这种需求呢?

[ 本帖最后由 d200 于 14-10-2010 14:2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发表于 14-10-2010 14:22: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200 于 14-10-2010 12:49 发表


我做梦都盼着能出1秒24张的相机,像素1000万以上,能连续对焦。
在抓拍飞鸟挥翅瞬间这个场景上,摄像机就真没存在的必要了!绝对可以拿到imax屏幕去播放!
不过,估计不是技术问题,是市场容量问题。有多数人有 ...

sony不是出了入门的半透反光镜机器,连拍时候反光镜不需要翻来翻去吗?如果用这技术这个功能应该实现不太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楼主| 发表于 14-10-2010 14:30: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ello 于 14-10-2010 14:22 发表

sony不是出了入门的半透反光镜机器,连拍时候反光镜不需要翻来翻去吗?如果用这技术这个功能应该实现不太难。


是。我没有任何情结,所有的技术进步都欢迎,只要在能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有提高就行。
说实话,我挺烦这个反光镜的,震动很大,晚上拍个月亮,不用反光板预升,震动明显。不过,任何电子器件成像也确实无法和肉眼直接看相比。两难啊!
所以,用好手里的器材,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发表于 14-10-2010 14:38: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ello 于 14-10-2010 14:22 发表

sony不是出了入门的半透反光镜机器,连拍时候反光镜不需要翻来翻去吗?如果用这技术这个功能应该实现不太难。


佳能以前也有过半透反光镜的机器。

不过对于单电来说,本来就没这个反光镜的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cello + 50 可是后者没有相位对焦才要命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发表于 18-10-2010 14:15: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200 于 14-10-2010 14:19 发表


我做梦都盼着能出1秒24张的相机,像素1000万以上,能连续对焦。
在抓拍飞鸟挥翅瞬间这个场景上,摄像机就真没存在的必要了!绝对可以拿到imax屏幕去播放!
不过,估计不是技术问题,是市场容量问题。有多少人有 ...


如果不考虑像素,这个连拍速度都能超过了。这么高的像素的同时再有这样的连拍速度,难度就大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发表于 18-10-2010 14:19:25 | 只看该作者
松下GH2出来之后,单电的速度也比过去提高了一大截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发表于 20-10-2010 23:56:48 | 只看该作者

不管多快的机器,套不进去就是白搭

对镜头而言,光圈再大,超不过F1吧?对机身而言,尽管眼下还没出每秒100张的过片机,即便有了又如何?凡是打过飞鸟的人可能有这样一个体会,打飞鸟必须首先把鸟套进取景器!也就是说,从发现飞鸟产生了拍摄欲望开始,到飞鸟飞出摄程为止,飞鸟一直套在取景器中(也叫跟踪)。如果这第一步做不到,不管多快的机器,套不进去就是白搭!至于选择对焦点,选择最佳动作,按快门这些后面的第二步,第三步统统谈不上。如果这第一步做不到,更不用说用单筒观鸟镜和小DC拍摄鸟片了,甚至拍摄飞行中的鸟片了。一般说来,长焦400头,500头,600头甚至1000头,焦距越长的镜头,套进取景器中跟踪的难度就会越高。飞行速度慢的鸟,个体大的鸟,成功率一般会高一些,相对还容易些,而飞行速度快的鸟,个体小的鸟,通常会选择“盲拍”,不管对得上对不上,反正朝那个方向搂上几梭子,误打误撞。霰弹打鸟的命中率高也是这个道理。我不知道摄鸟的同好有没有这个感觉:打鸟的时候即便觉得打不上,按上几下快门,也是个安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发表于 21-10-2010 00:40:11 | 只看该作者
路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发表于 21-10-2010 11:01: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江湖散人 于 20-10-2010 23:56 发表
对镜头而言,光圈再大,超不过F1吧?对机身而言,尽管眼下还没出每秒100张的过片机,即便有了又如何?凡是打过飞鸟的人可能有这样一个体会,打飞鸟必须首先把鸟套进取景器!也就是说,从发现飞鸟产生了拍摄欲望开始, ...


当然了,拍到的目标在画面中才是最最最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而这个对于长焦抓拍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这个问题太基本了,在任何一次拍摄都会有这个问题,所以拍多了经验也就多了,这个问题渐渐也就不再是大问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发表于 21-10-2010 11:05:31 | 只看该作者
上面的讨论好像给人以拍鸟需要很好的器材很高的技术似的。其实上面较多是针对抓拍飞鸟,并获得优质画面的。如果只是拍鸟,其实简单很多的器材就能做到。比如现在的长焦小数码已经达到35倍变焦,相当于1.6x的机身配500mm大炮的长度了,而20倍以上的更有多款。如果对画质要求不高,也不追求抓拍飞鸟,那么这些小相机完全能满足拍鸟的要求,即方便携带,也并不昂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楼主| 发表于 21-10-2010 11:14: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江湖散人 于 20-10-2010 23:56 发表
对镜头而言,光圈再大,超不过F1吧?对机身而言,尽管眼下还没出每秒100张的过片机,即便有了又如何?凡是打过飞鸟的人可能有这样一个体会,打飞鸟必须首先把鸟套进取景器!也就是说,从发现飞鸟产生了拍摄欲望开始, ...


如果随便放几枪都能打下鸟来,那确实拍鸟就太索然无味了
别忘了,我们的相机最多算冲锋枪,高射速,但并不是散弹枪,只能打一个点,打不了一个面。
近距离高速机动的鸟在即使勉强保持在取景器里(燕子,打架时的鸟,空中抢食物的海鸥),大部分时间对焦系统都跟不上,所以,盲拍的成功率,估计比较低
我的D200,连拍时设置对焦优先,对不上焦,快门无法释放。
高速连拍的意愿在于,大部分机会都在1秒钟以内,那么连拍速度高,得到一个美妙姿势的概率就会大增。
正因为难,所以才更有意思。
如果鸟的主体占不到画面的1/5,我根本就不会拍,节约快门,可以跟着练练瞄准,不过,远了瞄准也没什么意思,太容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楼主| 发表于 21-10-2010 11:23: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ozbird 于 21-10-2010 11:05 发表
上面的讨论好像给人以拍鸟需要很好的器材很高的技术似的。其实上面较多是针对抓拍飞鸟,并获得优质画面的。如果只是拍鸟,其实简单很多的器材就能做到。比如现在的长焦小数码已经达到35倍变焦,相当于1.6x的机身配50 ...


本来我的题目想写成“拍飞鸟”,后来改的。
买单反以前,用过2个DC拍鸟,sony F717,松下FZ 20,这东西用以辅助观鸟再好不过了,我始终没想清楚,单靠记忆,短时间遭遇,怎么可能把鸟的全部特征都记住呢?很多小型鸟,比如雀,种类太多了,很多差异很小,即使对着照片,也不一定分辨得出来。所以,我更倾向于用相机记录下来,可以慢慢研究,记录鸟的品种完全可以胜任,更便于携带。
但拍久了,总会想提高,想找一些挑战性更强的形式,所以才开始拍飞鸟,因为飞行时很多图案、颜色、姿态都是更美的,是平时见不到的,眼睛看到也记录不下来的,而拍飞鸟,DC肯定就不行了,对焦时延、快门时延、高感、连拍都太差,我是在一次愤怒到差点把FZ 20摔了以后,下决心买的单反。那次遇到了梦寐以求的场景,一直隼在近距离起飞,在取景器中看得一清二楚,但很遗憾,拍不下来,在取景器中眼睁睁看着它潇洒的飞走了,那一瞬间,郁闷至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发表于 21-10-2010 16:00:11 | 只看该作者
好贴要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发表于 23-10-2010 15:22: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200 于 21-10-2010 11:23 发表

我始终没想清楚,单靠记忆,短时间遭遇,怎么可能把鸟的全部特征都记住呢?很多小型鸟,比如雀,种类太多了,很多差异很小,即使对着照片,也不一定分辨得出来。所以,我更倾向于用相机记录下来,可以慢慢研究 ...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我自己一般是以拍到并可识别作为记录观鸟凭据的。有些看到没有拍到的,并且不是有明显识别特征的鸟,在我这里就不算看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发表于 24-10-2010 00:38: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onywaley 于 23-10-2010 15:22 发表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我自己一般是以拍到并可识别作为记录观鸟凭据的。有些看到没有拍到的,并且不是有明显识别特征的鸟,在我这里就不算看到了。

我不是这么认为啊
要说我拍到的鸟可才几十种,但我刚整理的记录已经有200多种了
这里边种类的积累方式主要有几种
1是拍到的,可以对着图鉴识别,或者发网上请教高手比如鸟版
2是虽然没拍到但是特征比较明显,赶紧翻书看可以找出来
3是跟着高手一起出行,虽然没拍到,但是人家认识,告诉你是什么,赶紧翻书一看果然是,对着图鉴看鸟确认完了记录

我摄影技术差,要是只按拍到的计算就亏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发表于 24-10-2010 00:39:53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跟着鸟会去观鸟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不带相机的
带个小本本记录一下就完事
走完大家围坐一圈喝morning tea,领队拿个list出来一个个问今天有没有看到,记录下来
一般出门一趟起码是五六十种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17-12-2024 06:40 , Processed in 0.040447 second(s), 5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