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拳帖9--"以技击为末学"是不是忽视太极拳的技击作用? (2)
以下内容引自<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一书
三、“轻灵圆活”的技击方法
太极拳从学到练到实用技击,“轻灵圆活”是一贯的。讲柔化,讲顺气养气,讲气沉丹田,坚决摒弃勇猛刚强。练拳时要求“一举一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需节节贯串,神宜鼓荡,气宜内敛”,“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意气需换的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动虚实也。”“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如车轴。”总之最忌用力,务使全身大到四肢百骸,小到每个细胞都松开,使气血无不畅通灌注,日久自然练成内劲。这种内劲很柔和,遇敌也不含抵抗性,能随敌劲以为伸缩。但这种柔含有内力,就像一根弹簧鞭,弹性很大,“外示柔软,内含刚强”。在技击中会借助对方的来力又将对方弹发出去。这就是所谓的“以柔克刚”,“以四两拨千斤”。由于贯彻“轻灵圆活”的技击方法,所以在技击中,身法似游龙飞风,轻快似风。手法则随心而动,击出似闪电,出手不见手。步法当随心踩步,步走齐正八方,罡步九宫,使对方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心理上要求坦荡、清静、自然,面前有人作无人。不怕近,不怕猛,不怕刚,审时度势,以俟战机。做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以最敏捷的反应出奇不意而制胜。技击中进、退、转、侧、升、降,要求颈、脊、腰、肩、肘、腕、膝、胯、踝都能灵活运转,达到不是转圈胜似转圈的程度,即所谓“如珠走玉盘,九转还原”。
太极拳“轻灵圆活”的积极方法和效果,是以深厚的内功基础为显现的。没有精、气、神的三花聚顶,没有意到形到、形起力发、力发神贯的上乘内功功夫,“轻灵圆活”是难达到的。发劲时,也就难以达到柔软似锦,实则坚硬如铁的效果。
总之,能得“轻灵圆活”之妙,迎战时则能以变应变,随境而化;随意而变,随心所欲;似攻似守,似发似收。犹如水之无所不至,气之无所不入,抽丝之连绵不断,迎敌则无所不适,克敌则无坚不摧。
四、“贵化不贵抗”的技击效果
“贵化不贵抗”的技击效果,使太极拳的追寻目标。这是由武当拳派的道德观念所决定的。
什么是“抗”呢?即是敌我双方相互接触后紧紧咬住不放。一方想以最大的力把另一方打出去,或欲寻另一方的要害给以致命打击,而另一方则竭尽全力抵抗住对方,甚或也想寻机置对方于死地。到头来,若一方惨败,胜者亦精疲力尽,或者两败俱伤。这种情况,在现在的太极拳推手中叫“顶牛”。
什么叫“化”呢?太极拳中的“化”即是化解,也就是回避矛盾冲突,并使矛盾得到解决。在实际技击中,对方攻来,我不是正面抵抗还击,而是以圆旋的转动给对方留下一个空间,引对方进来落于这个空间中,我再以对方的来力大小将其把握的分毫不差时,以杠杆之力将对方发出去。
贵化不贵抗,重在贵化。所谓贵化,对方欲制我而制不住,但我却可以将对方发出去。并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这样做,只是对方心悦诚服的不再争斗为止。由此看来,化,不单是技击的化解,目的还在于心理感情上的化解。
最奇妙的是,太极拳的高手们能在技击中以化寓发,能将对方打出丈地之外,有时被还击者还是腾空反转被打出。虽言被打,又打出丈外,但对于被击者来说,不但不会受到损伤,而且还感到犹如坠入五里云中一般,晕晕乎乎的。然而,对于太极拳高手来说,有时将对方发出很远,而自己还不觉察,纯属无意之中的事。这是功夫练到很深时,周身有一团自己感觉不到但具有很强力量的浑圆之气场,外物只要接触到这种浑圆之气场即会瞬间产生反应,以旋转之动将外物反弹出去。古拳论中讲“打人不露形”、“犯者应手即扑”就是这种高级技击功能的初阶,只要循径而入,到时自会豁然贯通。
五、“一层功夫一层水平”的技击效应
太极拳的一招一式无不含技击作用。就是在一招一式由始到终的运动线每一切点上,都可以发挥出技击效用。当然,武技功夫都是由低到高的层次递进过程,太极拳也不例外。但是,作为表现内家特征的太极拳,它却可以显示:低层次有低层次技击妙用,高层次有高层次技击妙用。这里所谓层次高低,是指太极拳始终以内功为基础,但低层次的内功并不扎实雄厚,所发挥的技击效用主要是后天生理功能的最佳体现。这里所谓高层次,是指专以内功打人的技击功夫,即“触之即发”、“打人不露形”的高层次。这内功就是丹田元气的运转之力。具有高层次功夫者,由于由内达外无处不通畅,丹田元气的运转也就无处不及,来犯者只要触及有功者的皮肤,即会被元气的运转力反弹出去,无须思维反应过程。功夫若再进一步,丹田元气还会在人体外形成运转保护场,来犯者只要触及这个运转保护场,即使不接触身体,也可以将来犯者发出去。高层次的内功还可以内气、场力的爆发形式出现,这即是“哼哈”二音的发声。“哼”音主沉、主内聚,使内气紧缩,可使来犯者发力的接触点落空,导致身体失重;接着“哈”音辐射爆发,以内气场力将来犯者弹击出去。
太极拳技击功夫的由低到高之间,还有过渡层次,都可以体现一层功夫一层技击的效用。
细论起来,任何一门武技何尝不也是可以体现一层功夫一层技击效果,何独太极拳,何独内家拳。但分析道理,太极拳、内家拳的低高层次,不是指技术操作的强化程度和熟练程度(当然从某种意义讲也是必要过程),而是内功的虚实、强弱程度。这也是与外家的区别之处。
由上可见,太极拳虽信奉“以技击为末学”,却并不忽视技击作用,相反极重视技击作用。它信奉并提倡“以技击为末学”,一是出于道德观,二是出于养生之旨。在道德观指导下,人与人应该建立和平友爱,何必去争斗战争;在养生宗旨指导下,凡战争不伤己必伤彼。“以四两拨千斤”,还需耗伤我之“四两”。与养生无益,何必呢?当然,即使是“末学”,也是“学”,也不能不学。人世间有正义,就有非正义。有好人,就有坏人。好人不犯人,坏人还会犯好人。所以,道家要普济众生,扬善化恶,伸张正义,没有高超的武技当然不行。这如同今日之世界制造核武器,只能威慑之用,是“一日不可忘记战争”,而但愿“百年不一用”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