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楼主: zz163z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太极拳帖,以后连载都在此帖下更新以便大家阅读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1-4-2009 21:41:22 | 只看该作者
拳法练入丹劲的人,真的存在吗?   那样的人已经可以算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6-4-2009 10:30:27 | 只看该作者

询问柳七

请问你知道陈老师的联系方式吗?我在网上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听说是在悉尼,但不知道确切消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6-4-2009 10:4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柳七

是否有拳法练入丹劲的人,我说不清楚。我师父功夫很高,不单指技击功夫,而是整个的太极拳修为,以前我们徒弟也有人问过练到高深境界身上是什么感觉,师父说了很多我们都理解不了,因为一旦上升到内练神理这个层次以上,如果自己身上没有体验的话就很难理解别人的感受,那是一种说不清楚的境界。比如,师父告诉我们高深时气与劲合,意到形到,形到气到,可那是一种什么感觉,我们理解不了,因为自己身上没有体验。所以是否有练到丹劲的人,我还真不知道,一个是因为以前没有问过,没有想到过要问,另外就是可能师父解释过相关境界,只是我们没有听懂理解罢了。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只要道路正确,持之以恒,那么每个人都是有希望能够练出太极拳经上面所列的各种功夫层次的(招熟,懂劲,神明)。因此在现阶段,我想到的就是埋头苦练,持之以恒,在太极拳的道路上面,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心中不一定非要有远大目标,因为太过份的执著追求,在求道方面不一定很有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6-4-2009 10:53:05 | 只看该作者

太极拳帖8--“以技击为末学”是不是忽视太极拳的技击作用 (1)

以下内容引自《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一书。此文章太长,分成两次发出。

以技击为末学是不是忽视太极拳的积极作用?回答是否定的。而且,如果将此作为一张护身符、挡箭牌,来为遮掩功夫既不到家、又欲夸天下第一的虚伪门面,那将是十分可笑的。


可以这样认为,不具备技击作用的太极拳,不是全能的太极拳;而不具备高超技击作用的太极拳,也不是高层次的太极拳。


关于太极拳的技击效用,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云:“有所以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扑。”其子黄百家(南派太极拳传人,事师王征南)亦云:“张三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拳。”还有清曹秉仁云:“内家……其法主于御敌,非遇困厄而不发,发则所当必靡,无隙可乘……”这些论述乍听起来,似乎让人感到有些带门派夸耀色彩。但仔细想起来,必是事实。因为,武术是物质性的表现艺术,摸得着、看得见,单凭吹嘘夸张是断断不可立足的。尤其是古代历史上,真功夫都是比试较量出来的,而不是吹出来的。它要得到武林的普遍承认方能成一家之言。而且,太极拳高层次技击功夫,在当代也是屡闻不鲜的。由此可见,太极拳不但有技击作用,而且其作用特别强。这绝不是忽视技击作用可能形成的效果。


太极拳非但不忽视技击作用,而且,它对技击作用的研究和发挥都是极其充分的。概括起来,它对技击作用的发挥,依其内家要旨,具有五个方面的突出特征和优势。


一、“不敢为天下先”的战略思想


太极拳处处遵道而行,它以“反者道之动”的原则构筑了自己“守柔处雌”,“不敢为天下先”的战略思想。这种思想初看起来好像很可笑,世上只有以强胜弱、以雄压雌,处于柔弱退让的地位还有胜利的可能吗?


回答是肯定的。


道家哲学认为,万事万物无非阴阳演化而已。阴阳就是“太极”大统一中的两个相对立的矛盾。他们总是互相转化的。“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返曰道。”事物的转化是一个圆,就像地球的子午线,从A点笔直的走下去,最终还会返回A点。道家鼻祖老子由于对道有着精辟认识,所以他最讲辩证的看待事物。他认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真理绝对了就变成谬误,任何事物都有相对的一面。如他讲战争:“亢兵相加哀者胜。”两军交战为什么“哀”者还能胜?其一,哀者是被侵略者,被侵略者的反侵略之战是正义之战,最能唤起民心;其二,反侵略之战最能表现大无畏精神;其三,侵略者总是心虚的,缺乏顽强坚定的战斗精神。所以,这几个因素加起来,哀者最终倒是胜利者。


“守柔处雌”,“不敢为先下先”的战略思想是道家受水性的启发而得的。老子认为,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最卑下的也莫过于水。然而,最坚强的胜利者也是水。坚硬的金属遇水会慢慢的腐蚀殆尽,坚硬的岩石也会被柔弱的水冲刷得改变形状。不单如此,不敢为先下先还在于能时时检查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这样一来,自己的缺点会随时得到改正。而如此谦虚和谨慎对待骄傲的对方,骄傲得对方的缺陷就会暴露出很多。以我之优势对待敌人的劣势,当然必胜无疑。谨慎和退让态度又是冷静的,这样不独能把握自我,也能清醒的观察对方,能获“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之奇用。


总之,不敢为天下先是以主动的方式将自己处于被动的局面,一切服从对方,把对方施展的攻击如数还给对方,以出奇制胜。


二、“后发先至”的战术原则


遵照“不敢为天下先”的战略思想,太极拳法在战术上的原则是“后发先至”。这与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讲“无为而无不为”、“夫为不争,故天下莫之能争”的理论观点是有血缘关系的。太极拳论有“不敢进寸而退尺”、“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之说。


“后发先至”的战术原则具有高妙的战术意义。因为,彼先动我未动的时候,并不是我不能动,而是彼动我未动这段时间,给了我审候时机做好应付的时间。彼已动,他的虚实都呈现出来,我则可以静以观之,避实乘虚进行还击。而彼动我未动,彼却不知我的虚实,会像狗咬刺猬无处下口,此即形成“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局面。我虽“不敢为天下先”,却因“敢为天下先”的对方处处失利,硬将我逼成“后发先至”而成为“天下先”。如《太极拳浅说》言:“太极拳以不先发动为主,遇敌来击,先以化劲化之,待其不稳,从而击之则用发劲。”
说到底,“后发”在于引进落空,更有把握的加速“先至”,以还击对方,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8-4-2009 11:45:21 | 只看该作者

太极拳帖9--"以技击为末学"是不是忽视太极拳的技击作用? (2)

以下内容引自<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一书


三、“轻灵圆活”的技击方法


太极拳从学到练到实用技击,“轻灵圆活”是一贯的。讲柔化,讲顺气养气,讲气沉丹田,坚决摒弃勇猛刚强。练拳时要求“一举一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需节节贯串,神宜鼓荡,气宜内敛”,“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意气需换的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动虚实也。”“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如车轴。”总之最忌用力,务使全身大到四肢百骸,小到每个细胞都松开,使气血无不畅通灌注,日久自然练成内劲。这种内劲很柔和,遇敌也不含抵抗性,能随敌劲以为伸缩。但这种柔含有内力,就像一根弹簧鞭,弹性很大,“外示柔软,内含刚强”。在技击中会借助对方的来力又将对方弹发出去。这就是所谓的“以柔克刚”,“以四两拨千斤”。由于贯彻“轻灵圆活”的技击方法,所以在技击中,身法似游龙飞风,轻快似风。手法则随心而动,击出似闪电,出手不见手。步法当随心踩步,步走齐正八方,罡步九宫,使对方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心理上要求坦荡、清静、自然,面前有人作无人。不怕近,不怕猛,不怕刚,审时度势,以俟战机。做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以最敏捷的反应出奇不意而制胜。技击中进、退、转、侧、升、降,要求颈、脊、腰、肩、肘、腕、膝、胯、踝都能灵活运转,达到不是转圈胜似转圈的程度,即所谓“如珠走玉盘,九转还原”。


太极拳“轻灵圆活”的积极方法和效果,是以深厚的内功基础为显现的。没有精、气、神的三花聚顶,没有意到形到、形起力发、力发神贯的上乘内功功夫,“轻灵圆活”是难达到的。发劲时,也就难以达到柔软似锦,实则坚硬如铁的效果。


总之,能得“轻灵圆活”之妙,迎战时则能以变应变,随境而化;随意而变,随心所欲;似攻似守,似发似收。犹如水之无所不至,气之无所不入,抽丝之连绵不断,迎敌则无所不适,克敌则无坚不摧。


四、“贵化不贵抗”的技击效果


“贵化不贵抗”的技击效果,使太极拳的追寻目标。这是由武当拳派的道德观念所决定的。
什么是“抗”呢?即是敌我双方相互接触后紧紧咬住不放。一方想以最大的力把另一方打出去,或欲寻另一方的要害给以致命打击,而另一方则竭尽全力抵抗住对方,甚或也想寻机置对方于死地。到头来,若一方惨败,胜者亦精疲力尽,或者两败俱伤。这种情况,在现在的太极拳推手中叫“顶牛”。


什么叫“化”呢?太极拳中的“化”即是化解,也就是回避矛盾冲突,并使矛盾得到解决。在实际技击中,对方攻来,我不是正面抵抗还击,而是以圆旋的转动给对方留下一个空间,引对方进来落于这个空间中,我再以对方的来力大小将其把握的分毫不差时,以杠杆之力将对方发出去。


贵化不贵抗,重在贵化。所谓贵化,对方欲制我而制不住,但我却可以将对方发出去。并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这样做,只是对方心悦诚服的不再争斗为止。由此看来,化,不单是技击的化解,目的还在于心理感情上的化解。


最奇妙的是,太极拳的高手们能在技击中以化寓发,能将对方打出丈地之外,有时被还击者还是腾空反转被打出。虽言被打,又打出丈外,但对于被击者来说,不但不会受到损伤,而且还感到犹如坠入五里云中一般,晕晕乎乎的。然而,对于太极拳高手来说,有时将对方发出很远,而自己还不觉察,纯属无意之中的事。这是功夫练到很深时,周身有一团自己感觉不到但具有很强力量的浑圆之气场,外物只要接触到这种浑圆之气场即会瞬间产生反应,以旋转之动将外物反弹出去。古拳论中讲“打人不露形”、“犯者应手即扑”就是这种高级技击功能的初阶,只要循径而入,到时自会豁然贯通。


五、“一层功夫一层水平”的技击效应


太极拳的一招一式无不含技击作用。就是在一招一式由始到终的运动线每一切点上,都可以发挥出技击效用。当然,武技功夫都是由低到高的层次递进过程,太极拳也不例外。但是,作为表现内家特征的太极拳,它却可以显示:低层次有低层次技击妙用,高层次有高层次技击妙用。这里所谓层次高低,是指太极拳始终以内功为基础,但低层次的内功并不扎实雄厚,所发挥的技击效用主要是后天生理功能的最佳体现。这里所谓高层次,是指专以内功打人的技击功夫,即“触之即发”、“打人不露形”的高层次。这内功就是丹田元气的运转之力。具有高层次功夫者,由于由内达外无处不通畅,丹田元气的运转也就无处不及,来犯者只要触及有功者的皮肤,即会被元气的运转力反弹出去,无须思维反应过程。功夫若再进一步,丹田元气还会在人体外形成运转保护场,来犯者只要触及这个运转保护场,即使不接触身体,也可以将来犯者发出去。高层次的内功还可以内气、场力的爆发形式出现,这即是“哼哈”二音的发声。“哼”音主沉、主内聚,使内气紧缩,可使来犯者发力的接触点落空,导致身体失重;接着“哈”音辐射爆发,以内气场力将来犯者弹击出去。


太极拳技击功夫的由低到高之间,还有过渡层次,都可以体现一层功夫一层技击的效用。


细论起来,任何一门武技何尝不也是可以体现一层功夫一层技击效果,何独太极拳,何独内家拳。但分析道理,太极拳、内家拳的低高层次,不是指技术操作的强化程度和熟练程度(当然从某种意义讲也是必要过程),而是内功的虚实、强弱程度。这也是与外家的区别之处。


   由上可见,太极拳虽信奉“以技击为末学”,却并不忽视技击作用,相反极重视技击作用。它信奉并提倡“以技击为末学”,一是出于道德观,二是出于养生之旨。在道德观指导下,人与人应该建立和平友爱,何必去争斗战争;在养生宗旨指导下,凡战争不伤己必伤彼。“以四两拨千斤”,还需耗伤我之“四两”。与养生无益,何必呢?当然,即使是“末学”,也是“学”,也不能不学。人世间有正义,就有非正义。有好人,就有坏人。好人不犯人,坏人还会犯好人。所以,道家要普济众生,扬善化恶,伸张正义,没有高超的武技当然不行。这如同今日之世界制造核武器,只能威慑之用,是“一日不可忘记战争”,而但愿“百年不一用”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12-4-2009 01:58:55 | 只看该作者
内家功夫一定要跟好师傅,而且师傅要会教。 
现在教拳的有真功夫的还真没见过几个。
即使有真功夫的师傅,也不可能有时间手把手教那么多徒弟。 得到真传的不是子女就是一些嫡传弟子。外围的弟子学到点皮毛就算不错了。 那种上百个人站满一院子学拳的场景,看着热闹,其实就是瞎闹。
国术现在真的是衰弱了。

明师难求, 这辈子估计也没机会遇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14-4-2009 10:44: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柳七

很赞同柳七的观点,关于学太极拳应该找怎样的师父发表一点个人看法:

1.师父本身一定要功夫很高,要练到高层次。须知师父如果有十分功夫,教给你(假设师父是毫无保留的)的也是十分,可能你只能领会八分,加上自己的刻苦练习程度不够,最后可能只出了三四分的效果。如果师父再有所保留,或者个人练习方面偷工减料,那么所得就更少。因此首要一点要师父自己功夫高,这样才有可能传给徒弟的东西多一些,徒弟的练拳道路以后能走得长久一些。

2。作为内家拳的太极拳非常特殊,如果没练到的东西,就说不出来教不了别人。因此只有自己练到身上了,才能够说得清楚教得出去。师父自身功夫高,练拳的各个层次都很清楚明了,才能给徒弟指一条清楚明确的发展道路。所以找老师,要注意辨别他是否有完整的理论和实践层次,是否能够明确的指导自己而不是瞎指挥,这些只能靠个人自己去判断分别。

3。师父不仅要功夫高,而且要会教学生。作为老师,师父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方法不对,就算自身武功再高,跟徒弟说不清楚,教不明白,也就传承不下去。更甚者如果师徒关系紧张,徒弟心有抵触,那就更谈不上能学到东西了。因此我们需要寻找的,是教学经验丰富,知道因材施教的好老师。这一点比较好把握,一般常年教拳的师傅,都会经验比较丰富。

4。师父不仅要功夫高,还要明理,能够将理论道理讲清楚传下去。很多人功夫高,但是理论浅,说不明白自己的练拳感受,总结不成系统经验,也就教不出好学生;有的人理论高,实践浅,不知道自己的理论实战起来或者对于养生到底作用如何,也不会教出好学生。只有功夫既高又明白道理,能够把自己的练拳实践、教拳实践和道家的哲学理论、养生理论联系起来融会贯通的师父,才是真正可遇不可求的好师父,是我们所有弟子心向往之的追求。要拜明师(明理的师父),而不是名师(有名的师父),道理就是如此,师父自身明理程度,对于徒弟的日后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5。经常会碰到有人感叹遇不到名师,确实如此。但是,假设有了名师,我们自身应该做些什么?我的师兄弟,包括我自己,有很多人虽然具备了上面列出的条件,有了很好的师父,可使真正到了日常生活中,需要一天天,一年年的坚持练拳,按照师父的要求练,非常的难,需要极大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毅力。坦率地说,师父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比如练拳的强度,很少有人能够拍胸脯说我全做到了。作为一个现代人,生活中的诱惑、阻碍、干扰实在是太多,我们自己的心智坚定程度和付出的努力,其实在找到好师父之后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练拳,那么师父的辉煌将能够很快在我们身上重现,但是,现实中的我们,是否能够做得到呢?

综合上述看法,想练好太极拳,真的是很难,有找不到明师的苦恼,有练不出效果的辛酸,有下不了功夫的惭愧,有前路漫漫的感叹。但是,如果又有好老师自己又能好好练,那么我们在太极拳中得到的好处和快乐,绝对远远超过上述的付出,绝对是值得的。因此大家只要努力,战胜懒惰战胜自己,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追求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我总说,只要道路正确,方向对头,埋头苦练,就一定能够练出功夫,练出强健体魄来,因为道理其实很简单,只要走的路对,只要我们能够战胜自己的惰性苦练,沿着已有无数前辈高人自己用身体实证了的发展道路前进,那么他们的成就,也有可能在我们的身上重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19-4-2009 13:21:31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师承源流

大家好:

上面发了这么多帖子,相信大家对于赵堡太极拳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尚未说明过我是属于哪一支哪一脉的。我的师父是牛西京,赵堡太极拳师承刘瑞大师为郑悟清宗师一脉,武当太极拳师承武当山高道朱诚德道长,为赵堡太极拳第12代传人,是当代太极一代宗师。他的事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师父传授的系统称为真人太极,网站是:http://www.taiji.name,上面有很多的文章介绍和视频下载。需要的朋友可以自己到该网站上面下载赵堡太极的拳架视频。

另外还想介绍一下另一位高人,我的师伯郑琛大师,也是一代宗师,现在西安。他传授的系统称为太极拳道,网站是:http://www.tjqd.net,大家有兴趣的也可以去看一看。

最近比较忙,发帖速度较慢,请大家原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4-2009 11:29:42 | 只看该作者

在别的论坛有人问到各流派太极的主要区别,将我的回复与大家共享

就紫霞的问题,我提供些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不管是练习太极拳还是外家的功夫如少林拳,长拳什么的,都会有强身健体的效果。如果不练拳光跑步或者走路也能有强身健体的效果。根本原因是合理的适当的运动就会促进健康,因此想健康不一定非要练太极拳或者练武,练瑜伽,练跳舞什么的都有可能达到目的。

   其次,虽然很多东西都能够促进健康,但是效果大小是不同的,付出同样的努力比如都是每天练一个小时,收到的健身效果肯定不一样,可能有些人觉得跑步效果更好,有些人觉得瑜伽更合适,因为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所以适用的东西也不同。比如对于腿脚不便的人肯定不适于进行跑步跳远等活动,对于身体有病的人肯定不能够进行激烈运动,因此采用什么样的运动,做多大量是适合自己的,需要每个人用自己的身体作试验品去体会去试验,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运动和最适合自己的量并坚持下去,就会出现很好的健身效果。

    第三,我们身为中国人,和老外比起来最幸运的一点,就是我们的老祖宗创造了非常多的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养生健身方法,这些方法已经跳出了一般的跑步走路运动等范畴,上升到了对人体锻炼的更高层次,比如佛家功夫和道家功夫都有各自的哲学理论基础,都包含了各自流派对人生宇宙的看法和体悟,这样的锻炼方法,实际上是人类对宇宙规律的总结提炼和提高,因此客观上起到的锻炼效果应该会比普通的锻炼方法更高一些,效果要更好。一般来说,修为修为,不管是练气功还是练太极,还是练少林,都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培养个人身心的更高层次,进入了一个修炼自身身体和思想的更高阶段。从这一点上说,我个人比较推崇我们老祖宗传下的东西,比如中医,比如太极,因为这些东西已经脱离了简单锻炼肉体的层次,而是上升到了个人思想修养的范畴。

    第四,我无法判断太极拳和外家拳比一定更好或者更差,因为我没有练过外家拳,不能妄下评论。所以我只能说说太极拳的事情。太极拳目前主要流派有六,陈、杨、吴、武、孙、赵堡拳,各流派的拳法架子差别极大,乍看起来可能觉得很晕,但实际上,只要是叫太极拳的,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需要遵守太极哲学理论的指导和体现太极、阴阳变化的特征,也就是说叫太极拳的拳种,应该能够体现太极的道理和阴阳变化的神韵才行(太极就是阴、阳在圆中的虚实变化),否则,就可能不是太极拳而成了别的什么拳。因此大家不管练得是哪家太极,知道自己的目标是练出圆的运动,练出阴阳的虚实变化就行了。因此,各流派太极拳说到根子上练的东西是类似的,但是具体到实际各家的拳架和理论各有不同,也就是说目标差不多,但是实现的方法不同,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就是各流派之间的主要区别。等各位对于太极的理有了一定的领悟和体会,再去看各家的拳架,不看表面的如何踢腿如何打手,只看拳架本身想表达的道理和意念,就会发现很相近,很相通,从赵堡练出来的太极感悟,可能在杨氏拳上面会发现也有体现,这样就有一通百通之感。

    第五,虽然说起来各家各派都是根据太极理法来锻炼的,但是具体到个人,练习哪一家的好?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跟个人的条件有关,如你的身体情况如何?财力如何?有没有条件碰到某一家的好老师,或者有没有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所谓的财、侣、法、地四个要素,因此只能是提出一个大原则,就是前面发的帖子“应该怎样找师父”,具体到现实中就得看各人的机缘和造化了。但是有一条,要是练了很久感觉都没有进步,要么就是个人走的路不对,可能方法上有问题和下的功夫不够;要么就是练的拳架本身有缺陷不能够令人持续进步;要么就是教授的人的水平有限;这时可以考虑换个拳种试试,毕竟,不管别人怎么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适合”,有经济上的因素、身体上的因素、心理上的因素等各种方面,需要大家自己去寻找和体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4-2009 11:37:23 | 只看该作者
陈氏太极的陈小旺是在悉尼的
逢年过节会回中国
他在悉尼办的有拳馆
你上网查查应该有地址
我婆婆的老师是陈布雷
所以我老公从小学得也是陈氏太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4-2009 14:00:5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办班吗?报个名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4-2009 21:06:32 | 只看该作者
请问您师傅在深圳哪里? 如何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4-2009 22:2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1-4-2009 09:2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koyuu

我师父在深圳龙华,离市区比较远。他的具体联系方式在网站http://www.taiji.name上面有,或者直接拨打电话0755-27701099找牛老师即可。如果我师父不在,也可以找他的儿子小牛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2-4-2009 13:57:5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怎么不回复我呢?你办班吗?我真的很想学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2-4-2009 16:0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fenny1016

对不起,因为办班的问题我回答过很多遍了,想着要问的人能够自己从以前的帖子中看到,所以就没有回复,抱歉。

我因为刚到悉尼,现在在找工作。同时因为住在liverpool,太远了,无法在city附近华人多的地方办班,因此暂时只能是发帖和大家交流,等到搬到离市区近一些的地方,就会开始办班。现在暂时说不准什么时候。同时办班的计划还跟我的找工情况相关,有了确定的工作,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固定拿出来教拳。

谢谢你的关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2-4-2009 16:11:34 | 只看该作者

太极拳帖10---王宗岳论太极拳

贴一篇祖师的拳论,非常之经典,大家有练过拳的结合自己的练拳体会研究一下。

以下内容引自《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一书

太极拳论
太极者,由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遂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乎?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皆自为人制,卒不能制人,则双重之病未悟耳!


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附歌:


举步轻灵神内敛,莫叫断续一气研
左右宜有虚实处,意上寓下后天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7-4-2009 10:51:39 | 只看该作者

太极拳帖11--名家诠释太极拳 (1)

以下内容引自<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一书




一、
陈清平解总论附歌及打手歌

举步轻灵神内敛
解:一举步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莫教断续一气研
解:勿使有凹凸处,勿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而手,必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者,其病必于腰腿间求之。

左右宜有虚实处
解: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上下前后左右亦然。

意上寓下后天还
解:凡次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勿疑。必须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耳。

背丝扣为太极拳之母,是此拳彻始彻终功夫。此论此解,是教人单做背丝扣顺逆动作之法,故以总论称之。

打手歌: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
缠柔细察来方势,随机应化趁势出。
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
动分静合屈伸就,缓应急随理贯通。
极柔极刚极虚灵,运若抽丝处处明。

解: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是松非松,是展非展,藕断丝连。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默悟。

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脊背,敛入脊骨。内求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神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无力,无气者纯刚。气若车轮,腰如车轴。

二、
和兆元论耍拳

太极拳用功之为“耍拳”,此是吾和氏太极拳独特之处。它的取法是根据老子自然之道,张三丰祖师以柔克刚之定论。

以柔中求刚为目的,以轻灵自然为原则,以中正平圆为用功方法。此三者为和氏“耍拳”之公式

此拳由起步学习,至精、气、神一元化,始终要求自然、松柔、轻灵,像顽童玩耍那样随便。不能用意、用气、用力,更不能显示发劲。如果由幼童学起,一生不间断的用功,即到年高百岁,仍可保持幼童时的体格。一般人学之,只要保持和氏太极拳的“耍拳”公式,亦能达到幼童般的体质。因此,按和氏太极拳公式用功者,可获返老还童的功效。
和氏“耍拳”之用功公式,可使任、督二脉畅通丹田劲随姿势运转,正常运行。所谓劲由脊发,膂力无限,是奠定内劲之基础。惟以此公式用功始有此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6-5-2009 12:47:02 | 只看该作者

介绍一下<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

大家读了这么久的帖子,是时候介绍一下这本书了。《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作者是郑瑞、谭大江。郑瑞老先生是郑悟清先生的儿子,和郑悟清先生一起师从于和庆喜先师,是赵堡第十代弟子。谭大江先生是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副秘书长、《武当》杂志编辑部主任。这本书价格不贵才十几元钱,但是内容丰富,特别是有很多赵堡前辈的拳论资料,前面没有贴出来的以后我会慢慢都发到网上,各位在国内逛书店的话有遇到的不妨自己也买一本没事翻翻,多有教益。但是有一点,因为太极拳本身讲究口传身授,因此这本书里面的拳架练法资料,我个人建议看看即可,真正学习还是要找老师面授,不要自己瞎练以免出现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6-5-2009 13:34:56 | 只看该作者
有没有陈氏太极拳的拳谱图片啊,大学时练过,现在忘记了,想再拾起来锻炼锻炼身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6-5-2009 13:37: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eyes

陈氏拳的资料我没有,不过网上陈氏拳的网站到处都是,随便google一下都可以找到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7-5-2009 15:05:18 | 只看该作者

太极拳帖12--名家诠释太极拳(2)

以下内容引自<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一书


三、
和庆喜耍拳解

柔中求刚。“柔”者何也?柔,松柔,纯柔,松关节,柔经络。初习者要明确认识松柔的含义,身法具有原则性的放大,不放大达不到松柔的目的。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是功成后的自然表现,非勉强可为之,乃极柔必至极刚的自然辩证结果。若初学者即求柔中之刚则是错误的。须知柔不及则刚不至也。勉强得来之刚,也不外后天之力。此“刚”不过是枯槁之脆硬,一折即断,非真刚也。

“轻灵自然"者何?轻,极轻。极轻则极灵,用气则滞。学者用功,身法运转要像三尺罗衣挂在树上,在空中迎风飘荡那么轻灵自然。此喻甚当,应切切深思。

何为“中正平圆”?即在用功时的身法要像太极图中的子午线那样垂直中正。上自百会,下至会阴,形成一条直线。运动时,以手臂平衡姿势运转,前后左右皆以中心线为界,不得超越。步以走圆,身以行圆,手以划圆。总而言之,一举一动,皆以圆为准则。此应由浅入深,逐步追求,不能急于求成。

何为“懂劲”?此指在用功中要遵循太极拳之自然规律。一势一劲,认真运动,到时能逐渐感觉到由丹田发出的劲。气、力、劲本是一体的,而在拳艺的理论实践中却有分别之论,即气是先天自然之气,力是后天人为之力。后天人为之用力常非用先天自然之气,而太极拳在姿势变化运转中,则以气与力相配合,每势完成时要有气沉丹田之感觉。通过姿势转化,由丹田发出的为劲。所谓懂劲者,即要懂由丹田发出转化的劲。

何谓“周身相随”?此是指在耍姿势套路时,要以理论结合实践。首先行动于腰,以腰带动肢体;基础在步,活动于裆;身体平衡运转于手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沉肘松肩,松胯松膝。如此,即形成周身相随运动,方可达内劲、走劲的目的。

王宗岳夫子言“入门引路需口授”,此言是说理论固然可以在文字中学得,但书本毕竟不能代替实践,理论是从实践中来的。因此,入门学习时,老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如某些技巧要领,用笔墨是无法表达清楚地,文词一大堆,也不一定能说得清楚透彻。然而在言传身教中,结合实践只用三言两语即可让人理解。古人讲“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真传”是直接传,以身作则;而“假传”也并非是说假话,而是尽作比喻,是间接的借指。只怕学者不明白,说过来说过去,说了很多,然而还是让人难以明白。当然,言传身教虽然重要,并非说理论就无用,此二者相辅相成,必须正确对待。

四、
郑悟清谈太极拳技艺

(1)
初学须知

初学而内要静空,周身内外要轻松。
内静空气行于外,外轻松内有神精。
功夫不可须臾断,临用之时显奇功。

(2)
基础功夫身法要领

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随之以活其身,徐行之以稳其步。如是松肩、身活、步稳。正头领气、收腹含胸、掰背,达到周身相随。如此用功,以期纯熟,精、气、神一贯,始能达自然而然之妙境。

(3)
基本功行动准则

虽为耍拳,也不要失去规矩。因用功要涉及意志训练,最后则要体现功能。所以对姿势转化,要一劲一势按标准走到,不能草率。用功时面前无人作有人,而与人交流技艺时面前有人作无人。理解前者,促使学者认真按规则标准学习用功。理解后者,在交流技艺时,便可冷静沉着应付对方,发挥生理上从用功所得的习惯性应付功能,不致慌张失误。

(4)
因人施教及实践

为学有不止之境,所得有深浅之别。分别为:粗人得之则粗,细人得之则细,文人得之则精。所谓“粗人得之则粗”者,即是不假思索,以教条为准则,自己没有心得,不懂发挥功能。所谓“细人得之则细”者,即在师传的原则下,能在具体细则上不断思考为什么,不断有心得体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挥。所谓“文人得之则精”者,盖太极拳原理与万物之理,虽各有所专,有其特点,但理为一贯。文人一旦有了功夫体验,即能汇万物之理,融化在拳艺之中,岂有不精者哉?

(5)
技艺功能及发挥进程

“四两拨千斤”之技艺,是太极拳特有的技击功能。然则,学习者怎可得四两拨千斤之法?此难亦非难,惟在用功中以耍拳的规则逐渐得出体验,获取自然的效果。功夫有所不同,运用功能亦有所不同。以初步功夫层次论,在实际运用上,如遇对方以巨力来攻击我之甲部位时,我之甲部位即以走化,而以乙部位还击,此即四两拨千斤之妙用。运用中不假思索,思索则缓。逐渐用功达到懂内劲后,功能就更为上进。在这时我之甲部位受到攻击,该部位即自然以内劲走化,随即迅速还击。此即理论中讲“从哪里来,由哪里去”的技艺功能实践,也即是更进一步的四两拨千斤功能的提高。在这个层次功能意义上讲,甲部位受到攻击而由乙部位还击,则显缓慢无力。总之,以自己的功夫层次来运用,随机应变。以正确姿势用功,以走劲规则来实践是劲,否则适得其反,所以积极实践上能否掌握四两拨千斤的技艺,是检验功夫的试金石。

(6)
学要适应环境

太极拳知识渊博,学之不易。孔子说“知易行难”。孙中山认为“知难行易”。学太极拳则是知难行亦难,而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则更难。如有志者通过这难关时,即入太极拳之门矣!
学太极拳还需有三个客观条件:一是个人和社会有安定的环境;二是有道德高尚的老师,从技艺、武德两方面给于指引教导;三是个人爱好而有恒。以上条件具备,大成方可有望矣!

(7)
承习为修身防身

太极拳之创始理宗于道。理论、姿势、套路全部内容,均以修身、防身而创作。由初步认识学习,至高级阶段的运动功能,均为达到精、气、神三元归一,健康身体,延年益寿。
“修身”何为?为有健康之身体。有健康之身体,方能有宏伟之事业。但须先有健康之思想,付诸行动。以柔中求刚为目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使肢体软化,以增强肢体之活力,而疏通内脏气血,使之循环无端。以中医理论讲,五脏相生则疾病除,可以延年益寿。若持之以恒,定显推迟衰老而返老还童之功能。
“防身”何为?拳既为拳,即有防身之技艺。有以柔克刚之神,有四两拨千斤之妙。习者持之以恒,功达上乘。便有“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肢体化如软棉,坚如金石,滑如池鱼,粘如胶鳔之效验。一层功一层理,一层功夫一层技术。修身、防身兼备,此论信无谬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15-5-2009 15:03:51 | 只看该作者

太极拳帖13---珍贵文献<太极秘术> (1)

以下内容引自<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一书,文中的"我"非本人,应为该书作者谭大江先生。


秘典残卷今重光

   陕西铜川王震川君,乃是一位赵堡太极拳爱好者.去年秋冬间,他给我寄来一沓旧手抄本复印件,说与赵堡太极拳有关系,让我看看有没有价值,是否可公诸于众.当时我粗看了一下,抄本中有赵堡太极拳第二代传人邢喜怀(第一代从蒋发算起)、第三代传人张楚臣、第四代传人王柏青的练功体会论述。从该稿中的两篇序言来看,当年这个手抄本已经是一本完整的书稿,名叫《太极秘术》。而且手抄本很正规,线装木刻版稿本,楷体书写,工整规范。说明原抄者对此书稿确实以“秘术”对待,十分珍视。

   但王震川寄来的手抄本仅有数页,没有页码顺序,而且前无头,后无尾。在我评估,它只是原书稿的很少一部分。于是我就给震川去信,问他书稿的其他部分在哪里,是否还在他手上。他回信说,这些资料是他从当地一个行医世家所获得。这些抄本是医家祖上留下来的,就只有这么多。这家人并不习武,此抄本是当作祖上遗物珍藏保存下来的。
为了能认真研究整理这些文献,我一直在等待宽松的时间,近来终于得以抽暇,就把该抄本残页认真品阅,并相应做了校勘整理工作。
真所谓“不看不知道,一看拍案叫”,当我在校勘整理中才发现,这份寥寥数页的手抄本,却是赵堡太极拳极其珍贵的一份历史文献。它填补了赵堡太极拳历史资料的关键空白,为研究赵堡太极拳源流和有关人物与理论著述,以及与陈式太极拳关系等问题,提供了极为难得而有力的证据。
   
   仔细鉴定,发现这几页残存的手抄本有其连续性,而且也是原《太极秘术》极为关键的一部分。使人少了一分遗憾,多了一分幸运。我由衷感谢王震川君,为太极拳作出了功垂后世的大贡献。现将该抄本原文按其顺序公诸于众,并于后加以详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15-5-2009 17:18:25 | 只看该作者

太极拳帖14---珍贵文献<太极秘术> (2)

以下内容引自《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一书


《太极秘术》序

余幼失怙,习祖遗之医略,於《景岳全书·卷九·杂证十三卷·瘟疫》处,得先祖手录太极秘术。方胜数摺,字草潦乱。幸尚可辩识,故复录之存义。然实未睹其术焉。

先祖刘(恒)山,道光八年人。初经药商,后习医道。咸丰十一年,路遇困病危者,施救罔效。祖怀善念,奔波镇里,挽一老医者复临乃处,老扶脉摇首而去。病者知无生,托祖善后。祖诺。其感,探怀示祖簿册,嘱录而殉葬。祖怜而草缮,复置其怀,其奄然溘逝。先祖勉乡人善葬焉。

此於录后言之一二。因系祖手泽,且理玄奥,故誊而录存。是序。

民国六年仲春月
汜水刘凤梧拜识


注:此“序”是残稿的开端,前头是否还有文字,不得而知。今经校勘,括号内字为上可推断辨认者,0为残断空缺者,以下凡同。

《太极秘术》原序

余从师于温州张楚臣。先师曰:“是术得之於道门,精微000不可言传之妙。德不修者不与之,名利重者难成之,才不足000之。故择者不易,尔宜慎密勿惰。”余秘而习之已历四十余载,更忝以道家丹法,始悟其源流之泽长,光耀九洲。然修之不易,犹如深海寻珠,循宝光而不舍,历艰辛而不颓,始得而获。更知珍贵,虽万金而不售。斯道气常存者也。噫,孰鉴道求真难于此乎。而身不其验,动不明其用,辄言得道,津津善辩,而惑人辈,犹为可悲耳。诈伪横溢四海,真言不屑而闻。故大道当隐,俟时渐复。此亦道之至理所含也。

雍正六年冬月
愚叟王柏青留示


(残诀)

000000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耳。

:此篇残诀,题名为校勘者所加,诀文按赵堡太极拳历代收藏转抄,谓为王宗岳所著《太极拳论》之后半部分。前半部分文字为:“一举步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勿使有凹凸处,勿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而手,必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从此处与残诀连接,乃为整篇。

此篇残诀后面紧接着的便是邢喜怀的《太极拳道》,依次是张楚臣、王柏青的论著。可见原书稿是严格按照历代传人的辈分排列的。

必须指出,此篇所谓王宗岳《太极拳论》,在《道藏精华》(台湾自由出版社1976年出版,肖天石主编)“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中,属于张三丰“太极拳法诀”,并全文收入。如此,王宗岳只算承传人,有言“王宗岳传”者,方为可当。

但是,尽管某篇拳经在张三丰与王宗岳的归属上会发生一些误差,但在历代传人的书稿、抄本中,严格遵循张三丰第一,王宗岳第二,蒋发第三……这样一个传递辈份次序的关系是符合师承传统规矩的。

从这种情况看,前面所散失者,不但仍有王宗岳的拳论,而且更有张三丰拳论。此中究竟遗漏了多少东西,不得而知。还有一点也须说明,蒋发先生在《太极秘术》里没有留下拳论拳诀。这是否与他文盲出身的情况有关,也是一个谜团。还有,后边王柏青的《太极丹功要术》一文也因原稿散失而嘎然而断,后边还有王先生多少篇文章,文章后边是否还有演练图与说明,今天均不得而知了。


太极拳道

先师曰:“习拳习道,理义须明。功不间断,其艺乃精。”

夫拳之道者,阴阳之化生,动静之机变也。知气养而增命,善竞扑而全身,此为习拳之妙理。

气何以养?寅时吐钠,神守天根,意沉海底,心静息寂,神意互恋,升降吞液,腹中如轮,旋转如规。是以知水火之和气,为两肾所出,此人身性命之本,须“刻刻留意”为是。

扑何以善,手脚四肢皆听命於心神,动静虚实随意气而定取。上动下合,左转右旋,前移后趋,惟心神之所向,意气之所使也。腰为真机,而贯串肢节,势无所阻,是收内意者为用耳。

(邢喜怀)


太极拳说

夫太极者,法演先天,道肇生化焉。化生於一,是名太极。先天者,太极之一气;后天者,分而为阴阳,凡万物莫不由此。阳主动而阴主静,动之极则阴生,静之极则阳生。有生有死,造化之流行不息;有升有降,气运之消长无端。体像有常者可知,变化无穷者莫测。大小而立天地,小之而悉秋毫。太极之理,无乎不在。阴无阳不生,阳无阴不成。阴阳之气,修身之基。上阳神而下阴海,合之者而元生。左阳肾而右阴肾,合之者而元精产。背外阳而怀内阴,皆合者而元神定。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本乎阳者亲上,本乎阴者亲下。是则手以阳论,脚以阴名,相合者而身自灵。虚实分而阴阳判,动静为而阴阳变。纵者横之,刚者柔之,来者去之,开者阖之,无非阴阳之妙理焉。

然阴阳和合,斯理孰持,胜负两途,斯验孰主。“一判阴阳两极分,聚合阴阳逢在中”。是以云,其妙者“一”也,其窍者“中”也。

夫太极拳者,性命双修之学也。性者天,上潜於顶,顶乃性之根;命者海,下潜於脐,脐乃命之蒂。故知双修之道,在天根海蒂之合也。真意为其中使,而有所验。动之始则阳生,静之始则柔生;动之极则阴生,静之极则刚生。阴阳刚柔,太极拳法四肢义通。且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刚柔之中,复有刚柔,故有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太刚太柔,少刚少柔。太极拳手之八法备焉,曰:“棚、捋、挤、按、采、挒、肘、靠”。“一”以“中”分而阴阳出,阴阳复而四时成。“中”为生化之始,合时成用,五气行焉。东有应木之苍龙,西有属金之白虎,北陆玄龟得水性而潜地,南方赤鸟得火气而飞升。中土孕化,以生成而明德。五行生克,太极拳脚之五步出焉。曰:“进、退、顾、盼、定”。

夫太极拳者,呼吸二五之中气,手运八法之灵技,脚踩五行之妙方,上下内外与意合,节节贯串於一身。因而万千之变,无乎不应。此所以根出於一,而化则无穷,太极拳之所寓焉。俾使学者默识心通,故为说之而已哉。

(邢喜怀)


太极拳秘传

太极拳,功有济世之法,技有运身之术,示外者足矣。而修行之秘,须宝而重之,不得轻授。倘传匪人,则遗祸为害,宁不惕哉!

诀曰:沉气於腹,以意定之,不得妄提。聚而鼓荡,状若璇玑。意活而运,气如轮转。其要不离腹中,此所以“刻刻留意”者耳。

神领全身,以手为先。脚随手动,身随脚转。意与神通,气随意走,筋脉自随气行,此所以举动用意者耳。

夫太极拳者,内气之鼓荡运动,须与外形之势同。凡举动,神意互恋,神领手诀,而意令气运,,由手而肘,而肩,由脚,而膝,而腰,自可达以众归一之道,此既上下内外合为太极之妙术也。

手有八法而一神虚领,气有百环皆随意而定。神主阳而行外,势也,形也;意主阴而守内,精也,气也。手为阳而动於上,脚为阴而移於下。妙在俱合,灵在俱松。势未动而意已动,神意俱在形之先,势不可执,以神意为机变,无须以成架为局焉。

(张楚臣)


太极丹功要术

天地人灵,道存唯此。欲修丹功,象天法地。参自然而合人身,夺造化在悟玄机。入内三宝精气神也。修者寅时合道,须择幽静之处。背北面南,气收地灵。直立两肩之中,安定子午之位。气沉腹脐,意导孕合,心静而息寂,呼吸悠长至若无,脉流而气摧,神意俱会似如失,意导气运,腹轮常转。杂念止则内外松适,心念静而呼吸若一。意气互感,暖流回转,其态若轮,生生不息。此为一气浑圆,修久可享遐龄。

气流转而无微不到,阴阳和合而化育五脏,运行于筋骨、经脉,营卫於肌肤、毛孔,通连於天地祖气。气机循环升降有序,身遂升降而起伏,手随机势而运形。形动而神静,意会而势灵。微风也能顺化,叶落亦能知警。登此门堂,许为初成。

功既有成,须明用道。太极之妙,首在心神。惟心静能详察进退之机,惟神领可体悟起伏之道。进因降而起,退而合而伏。其法,曰神,曰气,曰形。神者能轻灵,气者有刚柔,形者可纵横。以神击敌为先,身未动,威先发於瞳,伤敌之神,令彼胆寒。以气击敌,势未成,而无畏浩气出,破敌之气,令彼心怯。以形击敌,俟敌动身,应形合之,制敌之形,令彼跌仆。内静外动,外疾内缓。神静而意动,心静而气动,息静而身动。眼欲疾而神须缓。步欲疾而气须缓,手欲疾而心须缓,内态静缓,外形愈疾,身无所乱,无虞身疲。

运功发劲,外柔内刚。卷之则柔,发之成刚。柔为长劲,刚为瞬间。化敌之力,缠绵如丝。圆而劲柔,击敌空门。势若奔雷,循方直达。柔则松弛,内气如缕不断。刚则开张,瞬间一泻千里。意深如此,惟气行之。动如簧弹箭发,静如山岳雄峙。功不间断,持久通灵。气机活泼,由心外扬,感应通神。人未临身,已知来犯之处。意令气发,去则攻其无救,人未明而立仆。警心寒(注:文由此处中断)

(王柏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15-5-2009 17:22: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z163zz 于 12-3-2009 08:24 发表
你好。

非常感谢你对我的谬赞。但是我个人暂时还没有收徒弟的想法,主要原因是:

1。我师父还在深圳,并且超级健康,心理上我是觉得师父是一座高山,就像我的父亲一样,还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我去跟他学习,也就觉 ...



哦,楼主会在哪里开班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15-5-2009 17:25:53 | 只看该作者
偶尔也打打太极,不过只会24式。懂一点呼吸的方法。
希望以后和各位学习学习,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15-5-2009 18:01:27 | 只看该作者
太极拳实战技击家牛西京

(2006-07-30)

--------------------------------------------------------------------------------

    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实战技击家,武学家牛西京先生,人称“西北大侠”。祖籍河南,出生于陕西西安市。牛先生自幼深受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以及《水浒》等豪侠义士之影响,曾梦想驰骋疆场,血染战袍,成为“金戈铁马舞大枪,望风披靡万人敌”的大将军,或者能是杀富济贫、为民除害“飞檐走壁高来去,黑白无常鬼见愁”的大侠客。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大将军”、“大侠客”的时代已成为历史,但他们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令人神往的高超武艺,深深激励着一颗幼小的灵魂,从而使牛先生少年立下凌云志,一心想成武术家。自此他磨励意志,锻炼体魄,在幼稚的心灵中一定要学练到一百套拳。在“百套拳”的目标指引下,开始了漫长的学武的生涯。

    1968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要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随着时代的潮流,牛西京插队来到陕西贫瘠山区彬县。当地吃水很困难,要到十几华里远的山沟里挑水,牛先生将其当作练习腿力的好机会,每每抢着去挑水,练就了钢肩铁腿。有一次村里伐了一棵足有千斤重的大树,在村民们的嬉笑声中,有人说:“谁能肩扛起此树者,则为千斤大力士”。年轻的牛西京初生牛犊不怕虎,俱然一个肩扛泰山式,将千把斤的大树稳稳的扛在了肩上并虎行数步,惊呆了在场人,从此当地人称“千斤力士”。后招工到陕北长庆油田工作,仍练功习武不辍,为了加强功力训练,常常在井场上手拎大吊卡绕井场快步健飞练步法。一次在同事们的激励下,竟然双手各提350斤重的大吊卡在井场走了数圈,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围观者乃称“大力神”下凡,戏曰“姓‘牛’而浑如‘铁牛”’。至此“铁牛”绰号代替了牛西京的姓名,乃名扬长庆油田。

    为了达到学习百套拳的宏伟目标,只要听说有会练拳的不管什么拳都要去虚心学习。陕西地方拳“大红”、“小红”、“狮子红”;“炮拳”、“朝阳”、“罗汉拳”;“形意”、“八卦”、“太极拳”;“东洋”、“西洋”、“外国拳”;刀枪棍棒,斧钺钩叉,长短兵刃,软硬器械,十八般武艺,无一不苦练钻研,琢磨其理,掌握其技,使艺术的境界不断升华和超越,牛先生的九节鞭舞起来八面生风,平地狂飙,如龙腾,似虎跃,长雁平沙。他不但深入研究各门派拳术,为了掌握人体结构,他学习人体解剖学、骨骼学。还专门投拜一名老中医学习中医针灸和中草药药理,后来对中医学已有颇高造诣,参加全国自学考试获中医大学专科学历。

    多年的磨励,阅历的积累,武学的追求,使他真正的领悟到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非“百套拳”所能囊括。他博览群书,寻求武学真谛。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他认为太极拳才是最具代表性的拳术,它能代表所有的拳术,在太极拳中能找到任何拳的影子,但其它拳术不能包揽太极拳,从而深深地喜爱上了太极拳。为了研究太极拳,他购置各类太极拳书籍,为探究太极之奥秘,钻“易理”,学“内经”,深究“老庄”学说。并向多位“名人”学习过陈式太极拳和它派太极拳,曾上武当向高道朱诚德道长求教过武功和中医。后又拜西安著名太极拳大师武当赵保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刘瑞先生,从师学艺数载。多次到武当赵堡等地探根寻源,深得朱诚德老道长的喜爱。朱道长感其诚,遂秘传“太极道诀”,老子“四象八卦九宫拳法”和三丰先生的“108式太极拳”和武当镇山剑“108式太极剑法”,并授道号“信灵子”,成为道门第二十五代太极传人。经数度寒暑春秋,牛西京先生的太极拳和太极剑均得太极之精髓,出神人化,正如自然门掌门人刘焕军大师所评价的:“无形无象,无迹可寻”。

    自古就有“既学艺,必试技,负黄包,砺技艺”的拳道传统之说法。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曰“行万里路,更胜读万卷书”,实指做任何事情所必须遵循的哲理: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创造了理论,理论再指导实践。使之不断领悟升华,逐步向更高深的层次进发。学武之路也必须遵循这个道理,必须学炼切磋交流,方能体用兼备致以实用。常常有许多拳家空学数套拳路,遇人交手,乃说忘记了招数,可见所学浅薄。拳家之技必须有功夫作为后盾,由实作积累才能达到实用。古人云:“理义须明,功不间断,其艺乃精”。牛西京先生得太极真传后,多次参加武当、邯郸、赵堡等地举行的武当内家拳和太极拳功理功法研讨会和武术观摩会,比赛等武术活动。与会期间常拜访各门派高手进行学习切磋交流,广泛吸取各家之长,不断充实提高,使其技艺大成,在和各门派高手交流中,使许多武术大师、各派高手深为叹服,钦佩牛先生的高超武技。牛先生求真求实,不徒虚名,只求真学,切磋交流,务必货真价实,也使一些图俱虚名之假武学、假大师,相形见绌。西安成立“武当拳法研究会”之际,西安晚报登载欢迎各路高手前来切磋交流,牛西京为主要擂手,与人过招大显神威,名扬古城。翌年武当山武馆告示立擂竞聘首任总教练,牛西京先生过关斩将,不但勇胜国内参赛高手,并赢荷兰拳手为国扬威,人称“西北“大侠”。从而荣任武当武馆首任总教练。92年应“中华大庙会”的邀请,首次南下深圳,又与前往深圳的高手切磋交流,在深圳名声鹊起,深圳武林界都知深圳有一位“西北大侠”牛西京。由于牛先生武功高强,每逢遇人切磋交流,求真求实,受人忌妒,在一个傍晚,正当牛西京先生专心致志的教授弟子和学生时,两名歹徒相配合趁牛先生不注意,用特制的强碱喷射器喷其面部,妄想谋害牛先生。致使牛先生面受重伤,几于致残疾,但这丝毫没有削减牛西京先生发扬光大中华武术的胸怀大志,求真求实对实战技击的研究与探索精神,他用超人的毅力和深厚的内功战胜了伤疾对他严重的摧残,亦然百折不挠孜孜不倦地深究武学之真谛。

    牛西京先生豪侠仗义,道德高超,为人纯厚真挚,乃有古侠之风,不但武功高超,而且非常注重道德修养,他博览群书,净化灵魂,寻求道德修养和武功真谛的最高境界,不断培养自我,超越自我,使思想和艺术的境界不断升华提高,实为当代得道太极高人‘由于牛西京先生道德高超,武功高强,其传授的弟子和学生都在他的熏陶下,求真求实,学练一致,蔚然成风,培养了一大批晶学兼优,德艺兼备,体用结合的技击高手,并准备在适当的时机为祖国争光。


http://www.ha.xinhuanet.com/gfwh/2006-07/30/content_7646689.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15-5-2009 23:21: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秋风词

我在悉尼,要开班的话在悉尼的可能性最大。不过偶现在在找工作,如果悉尼这边找不到,可能会到其他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15-5-2009 23:25:3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熊猫阿三

感谢熊猫阿三在网上别处找到了介绍我师父生平的帖子并贴在这里和大家共享。因为不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呵呵,所以我不专门介绍我的师父牛西京和师伯郑琛两位当代高人了,有兴趣的DX们自行在网上搜吧,关于他们网上的资料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8-5-2009 17:43:14 | 只看该作者

我师父的两个讲座

大家好,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家里有点事情因此更新较慢,很抱歉。

下面的链接是我师父今年1月份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作的太极养生技击讲座,在技击部分中重点介绍了太极拳十要,对于大家练拳应该很有帮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先看一看。

牛西京太极拳道养生健体讲座
http://www.56.com/u68/v_NDA2MjgyNDk.html

牛西京太极拳道技击防身讲座
http://www.56.com/u26/v_NDA2NDIwMjM.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28-12-2024 04:09 , Processed in 0.068557 second(s), 4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