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2803|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驾照考试] 两次路考拿了FULL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2-9-2008 11:2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经过两次路考我终于在8月15日拿到了我的5年F牌!

   澳洲的驾照一共分四个阶段。L牌,学习驾照。通过一次交通规则的电脑考试后即可获得。之后居然就可以开车了,但是不能自己单独上路。必须要有持F牌的人坐在旁边指导才行。然后由教练或者F牌持有者填写学车记录。填满210小时后,就可以预约路考了。路考通过后,发给红色P牌。开车上路时需要在车头和车尾放置“红P”标志,并且车速不能超过每小时80公里。一年内符合要求后,改发绿色P牌。说到要求,不能不提一下澳洲的违章扣分。澳洲的街上基本是看不到警察的。这里的警察也没有交通和治安之分。只是偶尔会碰到警车,如果看到你违章,或者感觉可疑,警车会要求你停车检查。所以违章扣分基本上是依赖摄像头监控。主要监控闯红灯和超速。一般来说,闯红灯或者超速每次均扣3分。F牌有12分,但是这12分要用3年。也就是说3年记录才会归零一次。红色P牌只有3分,所以想必只要违章一次,就会被吊销驾照重新路考了。绿色P牌有7分。上路限速每小时不能超过100公里。持有绿P一年符合要求后,就可以换发F牌了。而F的持有人,是可以象教练一样,教授L牌学习驾驶的。持有海外驾照驾龄3年以上者,在通过路考考试后,就可以直接拿F牌了。我在国内的驾龄已经13年了。并且一直在开车,居然还考了两次才通过。我想除了“难”的因素,主要也有开车习惯上不同的原因。

   澳洲的路考主要是考你的安全意识。并且考试线路驾驶时间不会少于30分钟。俗话说“做多错多”,考试时间这么长,又加上紧张,难免出错。一般来说,直接造成考试失败的原因会有这么几个。

   1超速。每条街道的限速略有不同,没有注明的就是限速50。考官坐在你旁边如果感觉上认为速度偏快了,瞄一眼你的速度表,只要超速了,立即FAIL。

   2违反交通线规定。比如左,右转弯时,直接拐到中间或外侧车道。

   3停车。其中包括靠边停车和倒车停车。碰到马路牙。我老婆第一次考试时就是倒车停车没有控制好车速,后轮压到路边了。

  4危险驾驶。判定危险驾驶的标准几项。比如STOP标志停车不够。或者观察不全面,需要主路上的车减速甚至停车让你通过的。同理,GIVE WAY标志让车不够的。或者通过路口时直接开入其他车道的。悉尼很多路口都有这样的危险,因为很多路都不是直的,很容易造成视觉上的错误。还有进入环岛没有正确避让车辆的。说到环岛,又要多说几句了。澳洲有很多很多小的环岛,但是都是没有红绿灯的。进入这个环岛行使,完全靠避让的规则。理论上简单来说,就是避让你右边的车辆。在你进入环岛时,如果右边有车过来,你要停下来,让右侧车辆先驶入环岛,除非他要左转根本不进入环岛。自然假如你左侧有车,你就是被避让对象了,大可以径直开进去,左侧车是绝不会开进环岛的。那么假如你开到环岛时,四个方向都有车呢?那你就要首先停一下,立即判断出是哪一个方向的车已经进入环岛了,再继续依据避让规则判断。还有就是闯黄灯。在平时驾驶时,遇到黄灯一般都是通过的。但是考试时千万不要这样。因为按照交通规则来说,除非你踩刹车会造成后面跟车追尾时才可以通过。但是考试时这个判断不是由你来决定的,而是考官。所以千万不要冒这个险!给他危险驾驶的印象。

  5并线扭头观察。考试规定在并线或转弯时,要依照看镜,打灯,扭头的顺序。观察好没有车辆造成危险时再操作。如果你没有扭头观察3次,就FAIL了。我的第一次考试FAIL就是这个原因。在第二次考试时,我的原则是“宁多勿少”只要打灯就扭头。比如你要左转,你就在左侧最里面车道,用不用扭头?从常理来说肯定是不用扭头的。因为不可能有车在你里侧了啊!但是,还是扭,养成习惯。不会有考官嫌你扭的太多的。

  其实说到考试的难点,主要就是掌握这么几个。其他小问题可能会扣你的分。但是不会直接FAIL掉。我的第二次考试也还算幸运,考官人很不错。在第一个STOP线时,我停车的位置距离线足有两米远。因为是条静街,前后左右都没车,自己又紧张,竟然完全没注意到。正停在那心里数秒做左右观察状呢。考官说话了,问我知道有条STOP吗?线在前面呢,你需要停到前面。我这才反应过来。在考3点调头时,又因为紧张,车没有停稳就挂倒档开始做动作了.整个考试比较关键的是,有一个车流量非常大的STOP,是我从静街开入主路的一个路口,左右两边的车一直不停,考官一直在看左侧的车辆,感觉的出来他有点紧张,因为我是用自己的车考,没有付刹的.足足停了有将近一分钟的时间,才有了两边都没有车的机会,考官也不由得发了"GO!GO!"的指令.过了路口后,考官连说:"good!good!"可以明显感到在这个STOP后,他变得轻松了起来.开始和我聊天.开到一个静街时,居然左右看看无人,把自己的口香糖扔到了窗外.因为我是下午3点开始考试的.已经有些堵车了,足足考了40分钟.考到后面他已经有点不耐烦了.开始催促我开快些.我当时还想,他怎么这么轻松,看来我不是已经FAIL了,就是已经PASS了.可见在考官心里的主要考点,也就是那么几个,你只要做好了.就没问题了!考试结束开回到RTA,考官让我把车倒入停车位,等于在结束后又考了一个倒车停车。停好车后,考官笑笑说:“good parking!"进到RTA,看到他一直在我的考试表上勾勾划划的,还在算着什么,心里不由暗想:“不好不好!”直到听到了PASS,心里石头才算落地。拍照交钱,145刀,终于拿了5年的FULL牌!

  另外,由于我第一次考试的PARRAMATTA考场已经取消了。第二次约的是Beverly Hill考场。在考前没有找教练。也没有熟悉线路。感觉在考试过程中还是“宁慢勿快”。这样考官感觉比较安全。也好处理红绿灯的黄灯问题。如果是在school zone时间,则要让考官感觉到60-40-60的速度变化。

  对于持国内驾照满3年的朋友来说。最好不要对于一次通过寄予太大希望。因为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嘛。你直接拿了F牌都可以教别人开车了,所以考官自然会更严格一些。就当熟悉考试流程,增加考试经验了吧。尤其注意还是考前找教练带几个小时的好,主要是了解考试中考官的考点,和自己开车的不良习惯。花个百多块还是很有必要的。否则匆忙上阵,耽误时间,又花费用不说,对自己的信心打击是最不好的!
(转自我的BLOG)

[ 本帖最后由 老金1974 于 12-9-2008 16:2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105 收起 理由
h_gen + 5
老鼠爱上猫 + 30 谢谢分享!
Viola + 20 说得很实在!!
不想多说 + 20 谢谢分享!
我是老人 + 3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12-9-2008 12:46:08 | 只看该作者
人哪?

这个应该加精.

写的很实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12-9-2008 13:48:49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分享!

实在!清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2-9-2008 14:27:00 | 只看该作者
唉,看了楼主的文章,更郁闷了,其中提到两点,一个就是进环岛前的give way和扭头观察,我就是做得太求安全了,居然被考官老头说too cautious,给我记了这方面的3次小过,最后还让我fail掉了

就在今天早上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2-9-2008 19:12:28 | 只看该作者
比如你要左转,你就在左侧最里面车道,用不用扭头?从常理来说肯定是不用扭头的。因为不可能有车在你里侧了啊!但是,还是扭,养成习惯。


还有摩托车的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12-9-2008 19:22:46 | 只看该作者
看起来很年轻啊!

姓名和生日也要擦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16-10-2008 16:12:00 | 只看该作者
好贴,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16-10-2008 19:02:45 | 只看该作者
顶,偶也是两次路考才通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9-11-2008 21:55:5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无法发言
我来气气你~~~我一次过  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9-11-2008 22:17:04 | 只看该作者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16-8-2009 22:47:16 | 只看该作者
可惜看的太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12-9-2009 01:43:34 | 只看该作者
写的不错。我在国内也有7年驾龄,在美国,澳洲之前也都开过,但终于挨不过还是要换澳洲驾照了,怕有好多驾驶习惯一下子改不过来。楼主的文章实在值得借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23-2-2025 16:28 , Processed in 0.030052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