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2511|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术健身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9-1-2012 11:34: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新来论坛,发一“武术健身”交流帖

本人是中华传统武术的练习者,现在中国大连。愿和大家探讨交流习武心得;广交朋友;探讨中华传统体育的健身方法;为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做点贡献。
中华传统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他内里的很多东西都离不开儒释道的思想,尤其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正如中国现代文学家鲁迅所言:中国文化的根砥全在道教。
道教讲究养生,而武术除了追求技击防卫作用丶审美表演作用,同样他还有健身养生的作用,而他的健身养生的方法很多本来就是道教里的。比如:八段锦丶太极功丶六字诀丶洗髓经等等,他们都讲究导引丶行气等。
光说不练嘴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会说会练真把式”。下面就介绍一个健身养生的一个小功法“精景按摩导引法”给本论坛的朋友们。
每日清晨卧起,当静心平气,以身正坐,先两手十指相叉,以掩颈后,昂首仰面,朝天视上,一仰一平,共做34次,使人精和血通,风气不入。继而平伸两手,尽力向左右两侧张掣,一收一伸,做36次。再宣摇头颈丶两肩丶腰身,亦36次。又以毛巾试搽颈项丶耳后,使这些部位发热。然后切摩两掌令热,以按熨双目;再由下而上,热摩脸面;又顺发摩颈,如理发一样。坚持行之,使人眼目明澈,邪气不干,形体不秽。都毕,乃调息运气,漱津咽液20次,以导内液,滋益脏腑。就练目明耳聪,面有光泽,皱斑不生......。
身康体健是技击的基础。没有强健的身体,良好的运动素质,是不可能达到技击防卫的目的的。“四两拨千斤”只是个比喻,要求在技击中追求动作的“经济”,尽量不使蛮力。
武术内里必须有技击防卫的成分,但中国武术在传承上历来不是“唯技击论”的,并且在拳谱拳论里有“不求技击之末而”,他最终讲究的是“以武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9-1-2012 13:32:0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武术的练习程序大多是:首先压腿、溜腿(踢腿)、站势(站桩,弓、马、仆、虚、歇、独立等步型)、活肩抡臂、弯腰下桥等基本功以及冲拳、架掌、顶肘......等基本动作。然后是由基本动作串联起来的组合动作练习。再后来是套路练习,并在练习中逐渐养成“眼随手动”等习惯。----这种传统练习程序大凡在国内的练武者都经历过,但其因枯燥而“吃功夫”也越来越让当今的孩子们望而却步。请有当教练的朋友来讨论一下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孩子们对习武感兴趣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9-1-2012 13:34:54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喜欢武术,在大学修过一个学期的武术体育课。如果楼主来了悉尼,希望能教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9-1-2012 20:04:18 | 只看该作者
哈哈,有机会我欢迎互相交流。在中国有一些大学不乏好的武术老师。但更多的学校却是徒有虚名。一些老教授们为中国的武术事业做了很多贡献。如:前东北师大的康绍远;沈阳体院的薛仪衡、穆秀杰;前辽师大的严广才;前北体大的张文广、门惠丰;前山西大学的陈盛甫;前西安体院的马贤达;前安徽大学的蒋浩泉;前湖北体院的温敬铭、刘玉华;前成都体院的郑怀贤、王树田等,都为中国武术事业做了卓越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9-1-2012 21:11:17 | 只看该作者
请问有什么简单可行的武术可以让两岁男孩学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9-1-2012 22:22:44 | 只看该作者
两岁的孩子还不能练武术。无论干啥都得符合规律,学习武术也一样,必须符合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小孩子大约7岁的时候才可以进行一定的武术练习,这个时候是其柔韧素质发展敏感期,此时可引导孩子进行一些柔韧素质的练习,但不能强迫,要激发引导孩子的练习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10-1-2012 11:16:25 | 只看该作者
好吧,那先让他跑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10-1-2012 20:1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11-1-2012 01:00:00 | 只看该作者
传统武术和道教是有关系的,并且都有养生的内容。中国医家和道教都认为,人体害病夭折的主要原因一是经络客邪入脏腑,是为内因;二是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伤。而最常见的是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外邪对人体内外的客犯。就外来说,表现为肢体血脉关窍郁闭壅塞,以致得病;就内来说,则使外邪由经络入脏腑,发生病变。无论内外都主要表现为外邪客入而致使人体经络气血郁闭不通。因此使用各种方法有效疏导经络,通利气血便成为治病健身之首要。古人通过实践证明导引按摩就能“理气血而调诸逆顺,察阴阳而兼诸方,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而据今陈家沟谱记载,陈王庭当年阅“黄庭”研“导引”、“技击”而创太极。所以太极拳就是一种集导引、吐纳行气等诸法的技击术,实践也证明了中国传统的太极拳有养生健身的功效。
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武术的启蒙老师程从权是一位工程师。繁重的脑力劳动使之换上了精神衰弱,整宿睡不着觉(50年代的事),到处求医。苏联的大夫曾建议他用镐头刨地,要他刨到筋疲力尽时......可以说啥法都试过就是不好使。后来在疗养院遇到了一位太极拳老师,抱着“试试看”打起了太极拳。“松静自然”、“重意不重力”“以一念代百念”......结果病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11-1-2012 20:57:49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发一帖说说太极拳桩功(无极桩)的练法。
太极拳的预备式-------无极桩
凡是运动开始之前,都必须要有所准备。
无极乃太极之始,练好无极桩可使身体内外加速放松,可培养先天浩然之气。练好无极桩内气增强了,可以疏通经络,扶助正气,调节阴阳,增强人体健康。
姿势: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掌自然下垂,掌心贴近股骨外侧,手中指指尖贴风市穴。头顶正直,舌抵上腭,两眼平视,下腭微收。体重平均在两脚,摒除杂念,全身放松。(放松如肉坠)有“虚、静、松、通、空”的感觉。传统要求“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呼吸自然。“放松”做的好、“虚静”做的好,身体就会自然有飘摆的感觉,会感觉很舒服。我们有时会形容:“飘飘欲仙”。说明此时已心无杂念,达到了入静状态。有杂念未净,是不会有这种感觉的。
这种“入静”会使大脑充分休息,有利于养生。所以太极拳不仅有动,而且还有静,动静结合,“一阴一阳为之道”。
太极拳的动作都是“循阴阳,尊五行,蹈八卦,阴阳调配,衍生克之理”,而使人体生理机制达于优化,从而祛病强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14-1-2012 12:03:39 | 只看该作者
自己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18-1-2012 10:53:45 | 只看该作者
再顶起,便于坛友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18-1-2012 21:11:41 | 只看该作者
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
武术,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武术有一百三十多个拳种流派。本人所习练过通背、八卦、太极、长拳。下面就简介一下这几个拳种。


1、通背拳,有称通臂拳的。拳术种类之一。传说由战国时白猿公所创。在历代相传中,由于套路内容和风格之不同,逐渐形成白猿通臂、五行通背、六合通臂、两翼通背等流派。其主要流传于京津、河北和辽宁省等地。流传于大连的通背拳据著名通背拳家修剑痴先生遗存的文字记载是由清代浙江人祁信、祁太昌父子传入河北的,后由许天和的弟子修剑痴传入大连。修剑痴先生在原明堂功、老拆拳、五掌单操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使之趋于完善,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的五行通背拳。其技术特点是:出手为掌,点到为拳;甩膀抖腕,立抡成圆;探腰拔背,放长击远;击拍轻快响亮;腰背发力,力点准确;冷弹柔进,坚韧交错;闪展灵活,步内含腿;猴目鹰神,气势完整。其姿势要求“手出三尖正,三折九扣护其中”。其器械主要有通背刀、通背枪和判官笔等。



2、长拳。拳术种类之一。是一种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明显、包括有窜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等动作和技术的拳术。它的特点是臂腿和身体的各关节活动幅度大,以延长“击点”。其套路结构比较复杂,不仅技术动作全面,有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等单个或组合动作,而且动作数量和趟数也比短拳多。它包括查、华、炮、洪等拳,今天武术运动员为比赛创编的自选长拳最为典型。


3、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圆活连贯的拳术。它演练时要求做到精神贯注,上下相随,虚实分明,连贯圆活,速度均匀,动作运行路线呈弧形,行若流水,连绵不断。其流派很多,较著名的有陈、杨、吴、武、孙、李、赵堡等。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委组织相关人员新编了“简化太极拳”“88式太极拳”“48式太极拳”等。无论是哪个流派都须:心静体松,中正安舒,呼吸自然,柔和缓慢、轻灵沉着等等。其内容除拳术套路,还有独特的太极推手和器械套路。


4、八卦掌。相传是清代中叶河北文安人董海川得道人传其穿掌,后结合自己经验,创此以走转运掌为主的独特拳法。基本内容有八大掌,练熟后每掌又可以化为八掌,八八共六十四掌,与八卦之变化相合故名“八卦掌”。运动时纵横交错,为四正四偶八个方位,与周易八卦图相似。其技法特点是,身捷步灵,随走随变,势势相连,避实就虚。步法讲究“行步如趟泥,前行如坐轿,蹬脚要磨胫”;手法有推、托、带、领、搬、拦、截、扣……等十六法.。器械除刀枪剑戟外,还有鸡爪锐、风火轮、判官笔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5-1-2012 15:01:41 | 只看该作者
张辉(嘉元),1964年生,大连市甘井子区泉水小学专职体育教师,大连市武术协会委员,大连市武术协会一级武术教练。自幼好武,十三岁启蒙于同乡程从权先生习练武术基本功。1983年拜师于少祁派五行通背拳明师周玉新先生门下。在从师学拳的十余年中,精心揣摩,较系统地掌握了师传的通背拳技。 1989年调任学校体育教师始,即在学生中传授武术,其所教学生多次在省市等各级比赛中获奖。今年“五 一”,在大连市第二届武术节上,其学生共获三金、六银、六铜,并获得团体一等奖。于2001年9月 又成为辽宁师范大学体育系教授,著名武术教育家,有“铁臂张”之称的张奇先生的弟子,并随师兄郑长林学习“武当三丰自然派”武术。在多年的习武过程中,还得到过一代丹功大师武当太乙铁松派传人刘铁成先生的指教。其所掌握的拳械有:修系通背拳、通背刀的部分操法、燕青小花刀、杨式太极拳剑、内功(以上是周师所传)龙形八卦掌(张师所传)形意连环四把、太极推手、武当十三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5-1-2012 16:39: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anada 于 25-1-2012 15:01 发表
张辉(嘉元),1964年生,大连市甘井子区泉水小学专职体育教师,大连市武术协会委员,大连市武术协会一级武术教练。自幼好武,十三岁启蒙于同乡程从权先生习练武术基本功。1983年拜师于少祁派五行通背拳明师周玉新先生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5-2-2012 15:05:01 | 只看该作者
开学前再发一帖,祝斑竹、坛友们身体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4-2-2025 09:02 , Processed in 0.025203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