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8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记者谈战地生活:刚才聊天的记者转眼被炸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5-2017 09:0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近日,英国主流纸媒《卫报》以《中国新一代战地记者涌入前哨》为题,长文报道了85后记者陈序在战乱地区的生活,并以此凸显近年来中国记者在热点地区越来越强的存在感和话语权。
  《卫报》报道想寻访一个答案:充满危险的环境、家庭的牵挂,为何中国新一代记者还要义无反顾赶赴战地?文章还如实记录了陈序对战地与亲情的感悟。
  报道中的主人公陈序,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为此,钱报记者昨日连线了正身处波兰华沙的陈序,请他讲讲当战地记者这些年的事。
  一次暑期实习
  学阿拉伯语的他爱上记者行业
  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陈序一直都在“学军”度过。如没有特殊情况,英语成绩突出的他,说自己其实更希望去北外学习西班牙语。
  但机缘巧合,他最终在填报提前批志愿时,选择了北外的阿语系。
  “当时北外来学军招生,小语种的选择只有韩语和阿拉伯语。”陈序曾和家人商量到底念哪个语种,他笑说其实做最后决定时想法还是挺直接的——使用阿拉伯语的国家有20多个,并且在未来,中东地区国家和中国的合作会越来越多,自己也能发挥更大的个人价值。”于是陈序进入了北外阿语系。他坦言,直到大三结束前,对于未来要从事什么职业,他并没想太多,更别提当记者了。
  转折起始于大三暑假——他进入新华网实习。陈序开始在真正意义上了解新闻这个行业。
  实习结束后,与绝大部分同学一样,陈序也经历了为找工作而“海投”简历的过程。他还报考外交部并且通过了考试。能拥有进入外交部工作的机会,是很多人所梦寐以求的。但新华网的实习经历,让陈序逐渐意识到,或许当一名记者,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巧的是,当年新华社在招聘时也注意到了陈序和另外几名阿语系应届生,最终陈序顺利进入新华社。
  入社后,他和同学先去了宁夏分社,但很快,他又被召回总社,并确认被派往位于埃及开罗的中东总分社当编辑。然而对于陈序而言,当记者才是他想要追求的目标,因而在和总社沟通请求后,2011年初,他被派往了当时正处于激烈冲突的加沙分社。从那一刻起,陈序开启了战地记者生活。
  在战地生活
  只要出门就有生命危险
  如同外界所知,战地生活充满各种危险。但对于年轻的陈序而言,来到加沙分社工作,更多的还有新鲜。
  “其实那时我的拍照水平就像普通的路人甲一般。”陈序记得,抵达加沙分社后,他发现有现成的相机可用,当时已稍有摄影基础的他,毫不犹豫地拿起了相机,开始和美联社、路透社等国际知名媒体记者们一起并肩角逐。
  一开始,陈序无论是采访还是摄影都不占优势,但他发现其实这很锻炼人,为了尽快提升自己的能力,他每天都会在完成任务后,将同行们的作品找出来细致学习,“因为都是在同时同地点工作,学习他们的操作手法,对我的业务提升很有帮助。”长期坚持换来了卓越成果,就在当年年末,他已经能很好地掌握冲突现场报道和战乱地区的深度报道。
  与此同时,他显得更为努力,或者可以说更具冒险精神。特别是在2012年末以色列对加沙发动“防卫之柱”行动时,他是为数不多的依旧前往与死神相邻的加沙地区进行新闻报道的记者之一,也是进入加沙地带的唯一中国媒体的记者。陈序指出,“最初进入加沙地带前,就在以色列的一个检查站签下免责文件,类似于一个‘生死状’。”
  勇敢敏锐和卓越的业务水平,让陈序很快被同在战乱地区的国际知名媒体记者们所认可,然而这也意味着他的处境更为危险。
  “在战乱地区,只要出门就有生命危险。”这句话并不夸张,陈序至今都清晰记得,在加沙的一个普通采访日里,一场意外的见证让他终身难忘,甚至永远改变了他的世界观。
  “当时是去一家清真寺外采访。”陈序说,巴勒斯坦当地有一些民众死在了以军的炮火下,下葬前,当地人会带着死者遗体去清真寺做礼拜,当时死者是两名幼儿和他们的父亲。为了不影响当地人的习俗,陈序在清真寺外等候,与同样等在门外的两名巴勒斯坦记者闲聊,“我们聊得很开心,没多会儿,他们先提前去了另一个采访点。”
  等拍完清真寺这边的照片,陈序乘车前往刚刚两名巴勒斯坦记者所去的采访点。半路上,他看见一辆被以军定点清除的小轿车,他下去查看,“死者已被烧得面目全非,烧焦的手指深深嵌入方向盘,事后我才得知,原来就是之前和我聊天的那两名记者。”
  其实危险不光是在这些战事激烈的地区,有时即便是在拍摄巴以间的小冲突时,也还会遭遇一些来自以色列军警的特殊“袭击”,“比如他们会用一些带有化学成分的水通过高压水枪射你,然后浑身的臭味一周都洗不掉。”更甚至于,遭遇分社办公室被轰炸或者被以军发射的催泪瓦斯、“音爆弹”等袭击,导致陈序短暂昏厥或短暂失去听觉……
  战地报道
    涌现越来越多的中国脸庞
  2013年春节,回到杭州过节的陈序,在即将结束假期返回巴勒斯坦时,发现妻子已经怀孕了。为了照顾家人,他选择申请回国。数月后,陈序的女儿降生。
  可没多久,选择再度摆在他面前——2014年,IS肆虐伊拉克,很快攻下了摩苏尔,并以每天一百公里的速度剑指巴格达,世界的聚光灯由此再度汇聚到这个饱受战乱、四处都充满危机的国度。
  “其实学阿拉伯语的人,都希望去一次伊拉克,那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作为阿拉伯语专业出身的陈序,火线救急接受任务前往伊拉克。
  2014年9月,陈序告别未满周岁的女儿,踏上了伊拉克的土地。彼时,一名外国记者被IS斩首的消息震惊国际。
  “去之前我为了让妻子放心,就告诉她到巴格达后就呆在酒店里哪儿都不去。”陈序笑着说,但真到了怎么可能不出去?“一旦发生事情,第一时间就是想赶到现场,到达是记者天职。”
  其实在加沙的那两年,父母虽然很支持他的工作,但也非常担忧。为了分解这份忧虑,陈序曾把二老接到自己工作的地方,让父母看到自己是安全的,好让家人放心,“那时就是有事先打哈哈,不说,等从危险区域回来了再跟他们讲。”
  而今已为人父的他,在采访中也会更为小心谨慎。结束了两年的伊拉克任职后,陈序申请前往波兰华沙分社驻站,和在波兰读博的妻子团聚。
  事实上,不仅是陈序,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记者面孔,正不断出现在世界上诸多一线战乱地区。同样经受过战火洗礼的杭州籍新华社前驻阿富汗记者陈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记者在国际热点地区的存在日益增多,并且也呈现年轻化趋势。英国《卫报》的文章中也提及,在“战地报道”这块最考验国际性大媒体综合实力的竞技场,中国记者已逐渐形成一股新崛起的力量,存在感和话语权越来越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10-11-2024 21:03 , Processed in 0.02293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