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17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书论文] 《战争与和平》-Pierre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4-3-2017 21:1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柳岩 于 4-3-2017 21:19 编辑
"Still the same," she said to her husband.
Prince Vasili frowned, twisting his mouth, his cheeks quivered and his face assumed the coarse, unpleasant expression peculiar to him. Shaking himself, he rose, threw back his head, and with resolute steps went past the ladies into the little drawing room. With quick steps he went joyfully up to Pierre. His face was so unusually triumphant that Pierre rose in alarm on seeing it.
"Thank God!" said Prince Vasili. "My wife has told me everything!" (He put one arm around Pierre and the other around his daughter.)—"My dear boy... Lelya... I am very pleased." (His voice trembled.) "I loved your father... and she will make you a good wife... God bless you!..."

"It is too late now, it's done; besides I love her," thought Pierre.
"Je vous aime!" * he said, remembering what has to be said at such moments: but his words sounded so weak that he felt ashamed of himself.
* "I love you."


这就是Pierre如何在Helen父亲的操纵下结婚的,这位普遍被认为是托尔斯泰自己在《战争与和平》的影子,以及该作的第一男主角,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几乎都和这件事是一个模式。Pierre是一位典型的俄国贵族,作为一个私生子,从小便被送往法国留学,深受欧洲文明的熏陶。然而骨子里,正如他不同寻常健硕,高大的身材所无法掩盖的,作为战斗民族,Mother Russian,蒙古血脉的后裔,拥有者“蛮族”的直率和天真。

我会去看《战争与和平》,也是结缘Pierre这个角色。记得在我最喜欢的导演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从台北避难到台南的小公园一代霸主,Honey回来的时候,讲述自己在台南的生活
在南面实在是太无聊,每天没有事干,就是一本一本的看武侠小说。看了多少都不记得了,唯有一本。说一个老豆,法国人来了,全莫斯科的人都在逃跑,只有他,一个人要去堵拿破仑。书名叫做《战争与和平》


Pierre就是其中的老豆,此话由看似没有读过什么书的小混混头子Honey说来,让我印象极为深刻,也就是那时,埋下了我一定要去读读《战争与和平》的种子。如今,果然没有让我失望,然而Pierre的部分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壮怀激烈。Pierre最后想要刺杀拿破仑,也正如这段被安排的婚姻一样,他自我内心的驱动是不明显的,模糊的,甚至有用名字笔画的数字游戏,来确认自己和拿破仑有一定的宿命关系。这一切背后,其实有一个巨大的主题,那就是人类寻求自我不断尝试。

Pierre和很多年轻人一样,一开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也难以抽离世俗玩乐,虽然总有本能的人生空虚感,但这些只在酒足饭饱之后的空闲时间一闪而过。甚至他继承父亲巨额遗产的过程,也是他那临死依然清醒,没有正面具体描写,却依然能从各种细节中推断出是一位精明,睿智,充满人生阅历的商人父亲所做的最后安排,他自己在那场暴风雨聚集的遗产继承阴谋中并没有起到任何自我保护的作用。

一切过于顺利的Pierre很快和Andrew一样,体会到了婚姻的疲惫。与参军的Andrew不同,Pierre没有立刻选择与法国作战。一方面他深受法国大革命精神影响,也希望解放俄国农民,甚至率先在自己的领地,倡导自由农民的理念。这也是俄国能够实现二月革命,贵族,沙皇不流血的交出政权的原因。实际上,上流社会因为百年来受欧洲,法国文明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抵制革命。另一方面,战争早期,法国和俄国还没有直接敌对,拿破仑主要针对的是俄国的传统东欧盟国。

Pierre在逃离婚姻的路途中,遇上了FreeMason的成员,并由此展开了信仰方向上的自我解放。这是托尔斯泰的最典型标志,他自己就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无法和妻子离婚的他,甚至闹出80岁高龄离家出走的笑话,实在对不起文泰豪侠的身份啊。

当战争展开到后期,拿破仑直接威胁到俄国,莫斯科时,Pierre作为俄国人骨子里的精神又被激发出来,他出巨资赞助军队,由自己的领地出人组建民兵团,武装每一位自己的士兵,提供衣服,物资。这和传统中国的地方乡绅也是一样的做法。政府被打得没钱了,巨贾富商,各地乡绅就出来捐钱。Pierre自己也亲自到前线,笨拙,不自觉的参与了一场真正的战斗,他没有像Andrew那样丧命,只能说是托尔斯泰的对他另有安排。

Pierre在经历了战都,和一群普通士兵的接触中突然领悟了人生的真意,那种领悟是FreeMason式的信仰也不能完全给予的。这是俄国人特有的领悟,来源于游牧民族后裔的简单。这也推动了他最终决定刺杀拿破仑的想法。虽然刺杀行动可以说自始自终只存在于Pierre脑中,尚未开始,就已经被扼杀。这位依然有些盲目和冲动的俄国贵族,莫斯科当时情况下可能是地位最高的人,由于想要保护一位亚美尼亚美人,而被捕。开始了一段监狱生活。这段生活并未引起我的太多注意,Pierre被设计为一个需要继续生存下去的角色,与Andrew不同,展现了人生的另一条道路。最终Pierre获得了自由,Helen在一段荒谬的婚外情中,由于在两名爱人间无法抉择,而服用过多有副作用的药物,被托尔斯泰写死。而同样钟情与Natasha的Pierre,则比Andrew幸运得多,最后迎娶了变成熟的爱之天使。为读者展现了公主与王子从此以后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的童话式结局。

Pierre是人生赢家,其故事并没有Andrew那么深刻,高远。令人佩服的恰恰是Pierre身上那种典型俄国人的特征,身材强壮,直率,天真,在深受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文明影响,所演绎出来的一些俄国特有的性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14-2-2025 17:00 , Processed in 0.01591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