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人间词话》
本帖最后由 OZCherry 于 21-10-2018 23:30 编辑最近友人赠了一本《人间词话》,我这个“文学”小白今晚就开始了俺们研读扫盲的历程。打算每天一点点,慢慢熏陶,不着急不着慌,要小火慢炖,炖到火候到了,自然骨酥肉烂。
从序言看起,对王国维的为人和生平有了兴趣,找来下面这个全套15集的王国维纪录片,打算慢慢看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8966313/
除去序言,今天只看了里面的第一句“有境格自高”,感觉特别好,豁然开朗。“文学即人学”,原来文字透露出来的是心灵,是一个人的人生境界。看到这里我想拍案叫绝,一向对文学不开窍,没有赏析能力的我突然醍醐灌顶了。文学其实不只是词句美妙,原来可以反应人生境界了。
看了书里的解释,有找了喜马拉雅FM里不同版本的解读来听听,另有所悟
http://xima.tv/2L9O1a?from=message
喜马拉雅听起来~~ 我感觉可以当我的睡前节目~~ 欢迎入坑……
一入文学深似海
从此书山同登攀 春浅 发表于 20-10-2018 09:44
欢迎入坑……
一入文学深似海
从此书山同登攀
跟你们这些大侠同攀登,太幸福了:yct_2
有人可以给指点,我还有榜样可以学习:loveliness: 本帖最后由 OZCherry 于 20-10-2018 23:35 编辑
今天是第二日,本来已经很瞌睡了,可是想想昨天才信誓旦旦说的要每日读一点的,不可第二日便打了自己的脸。继续,读了一点点,第二句“真假无须辨”。这里就是说的理想和现实的写法,一个是对现实真实的反映,另一个是作者反应了现实的理想写法。因为本来也没有绝对的真实,所以对这两种写法也毋需分别太清楚。
再来听一遍喜马拉雅里的解读
http://xima.tv/WKc16Q?from=message
本帖最后由 MICHELLE07 于 21-10-2018 02:00 编辑
亮点:” 友人赠了一本书“ --- 很雅趣。以后咱们要是见面,也彼此赠书吧!
谦虚说自己“文学”小白,但看到好的句子会拍案,这是你内心的文学细胞被叫醒。我总觉得读书不仅是“输入”,其实也是“遇见”
作者和读者一见如故,虽然是单向的。论坛就比较好,是双向的,哈哈哈。
每天一点点,慢慢熏陶,不着急不着慌,要小火慢炖,炖到火候到了,自然骨酥肉烂。-- 这句好文艺。 文艺MM你好。:lol
从序言看起,对王国维的为人和生平有了兴趣,找来下面这个全套15集的王国维纪录片,打算慢慢看了。-- 这个就是治学精神了。也可爱。
我怎么没看到你说的 “真假无须辩”? 想看看原文,对照下你的读后感。
为了不让你打脸,我会和你一起读。(希望我不会打自己脸)
不知你手上是哪个版本?我的是这样: 本帖最后由 MICHELLE07 于 21-10-2018 11:25 编辑
关于境界,真是怎么都说不够
PAGE 13, 第八章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和 宝帘闲挂小银钩 是小境界,清丽,婉约,体现作者无边丝雨般的轻梦闲愁。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是大境界,苍茫,宏壮,人被物吸引,达到宁静。
未必前者就不如后者。不同的审美需求。
我特别喜欢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这两句,原文如下:
(我一般都在古诗文网上看。手上有几本词选,只是翻着玩,还是网上资料最全。
可以撇下别人的高见,自己品味原文。好比试衣服,求一点乐趣和随性,设置标准答案就没劲了。。。)
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e4e857b69f7b.aspx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代: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鱼传尺素,很美的说法,典故是这样的: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另外,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这里也表示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
蔡邕(yōng)是谁?东汉大才女蔡文姬的父亲也。蔡文姬和曹操有过一段情缘。
秦观,山抹微云君,我很喜欢,以前写过帖子。节约版面,不复制了,链接在此:
https://freeoz.org/i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50227&page=1#pid5267578
本帖最后由 MICHELLE07 于 21-10-2018 03:05 编辑
布里斯班的May说王国维误解周济,我找出了原文(P25)。诗词组MM说得到位,厉害。
周济是词评家,王国维等于是评论别人的评论,他说周济黑白颠倒,不应将李煜置于温庭筠,韦庄之后。
其实周济并没有低看李煜,对三者都是肯定,甚至我觉得他也最推崇李煜。试想,一个美人,不上妆,粗服乱头也难掩丽质,是最高层次的美。
王国维觉得李后主词最高。他认为温韦词是伶工之词,不如李煜“士大夫之词”情感真挚,格调清雅庄重。
引起误解的周济评说如下:
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浓妆佳,淡妆佳,粗服乱头亦不掩国色。飞卿浓妆也,端已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
李煜的词好,我赞叹过很多次。他的境遇也为大家熟知。好词是否与坏境遇相关联?
分别贴温韦词一首,看看是否如周济所说的浓妆淡妆?
温庭筠两首望江南我都很喜欢:
(一)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二)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不觉得很“花间”,第三句都是神来之笔,有几分高致。反正我个人很喜欢。
(和鱼玄机的八卦对赏词本身没有帮助。对增长兴趣有帮助吗?至少串人名我觉得蛮好玩的)
韦庄的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借逃难妇女之口描述唐末黄巢起义时的社会乱象,艺术水准堪比《长恨歌》。
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895874eb5568.aspx
全文太长,选几句看看:
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日轮西下寒光白,上帝无言空脉脉(哈哈此上帝肯定非彼GOD)。。。。
旋梳蝉鬓逐军行,强展蛾眉出门去。旧里从兹不得归,六亲自此无寻处。一从陷贼经三载,终日惊忧心胆碎。夜卧千重剑戟围,朝餐一味人肝脍。
。。。。一身苦兮何足嗟,山中更有千万家,朝饥山上寻蓬子,夜宿霜中卧荻花!。。。。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自从大寇犯中原,戎马不曾生四鄙。。。。
叙事,主题又那么沉重,文字确实如传说中的那般清丽。 看了你的链接
不单王国维纪录片不止一部,而人间词话的讲解也是不止一部
看完如做笔记,那关于王国维和人间词话的内容就得其大概了
这个坑已然很深很大......
我在想该怎么更我自己的帖子......:yl: MICHELLE07 发表于 21-10-2018 01:58
关于境界,真是怎么都说不够
PAGE 13, 第八章
订正错别字:
“落日照大旗”
米版读书方式值得学习~ MICHELLE07 发表于 21-10-2018 02:59
布里斯班的May说王国维误解周济,我找出了原文(P25)。诗词组MM说得到位,厉害。
周济是词评家,王国维 ...
赞同May的意见
周济的比喻很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王国维之所以贬周济,还是与人间词话书写的背景有关,他可能就是要这么充满偏见,立意鲜明,引起争论。
每个词人都有好的和不那么好的作品
花间词鼻祖温庭筠承上启下,不愧为一宗
后面学他的,得其形而已
MICHELLE07 发表于 21-10-2018 01:30
亮点:” 友人赠了一本书“ --- 很雅趣。以后咱们要是见面,也彼此赠书吧!
谦虚说自己“文学”小白,但 ...
一句一句地点评,说得真好:zan
互相赠书想想都是很美好的事啊~:happy:
我是试图“文艺”来着;P 尽量向你靠拢吧:loveliness:
版本果然不同,我的那个书也补了个照片在上面。 MICHELLE07 发表于 21-10-2018 01:58
关于境界,真是怎么都说不够
PAGE 13, 第八章
看了你这一段对于“境界”我又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你上面引用的一个婉约一个大气,真的把境界诠释得很生动。“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和“鱼传尺素”听起来极是雅致,我很喜欢:good 多读读诗词,以后随口能够用上这样的字句的话,那就太美好了:good 我的梦想啊~ MICHELLE07 发表于 21-10-2018 02:59
布里斯班的May说王国维误解周济,我找出了原文(P25)。诗词组MM说得到位,厉害。
周济是词评家,王国维 ...
这一段比我的进度快太多,我现在还插不上嘴,等我看到了再来评论:D 今天读到“3.物我两忘”,说的是写诗既可以写“有我”之境,也可写“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这里前一句是明白了,有我之境的词里面描述的景物都渲染了作者的情绪。后面一半说的“以物观物”倒还有些糊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说的是“无我”之境,可是若把主语加上,那必定是“我”采菊东篱下,“我”悠然见南山,又怎么是“无我”了呢:dizzy:
说的是这个《人间词话》有许多的版本,不同人来试图诠释,那我觉着我在读的这个版本似乎解释的有些欠缺,没有解释开。喜马拉雅里那个版本就更详细些,利于理解。我再听听去。
P.S. 我发现开这么一个帖子可以很好地督促自己坚持每天读一点儿。而不好的地方是,每天越睡越晚,睡眠不足啊:yl:
OZCherry 发表于 22-10-2018 00:36
今天读到“3.物我两忘”,说的是写诗既可以写“有我”之境,也可写“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 ...
是的,我的版本是中华书局的~
图片没有,书未带在身边
简要来说,分三个部分:
一,就是最初发表时刊登的那些,大约64则;
二,未刊登的,大约47则;
三,其他补遗;
春浅 发表于 22-10-2018 13:42
是的,我的版本是中华书局的~
图片没有,书未带在身边
简要来说,分三个部分:
谢谢分享。我说的“缺失”是解释不足,整体内容应该是不少。我这几日每天看了书之后再听一遍喜马拉雅里讲的,基本就能理解个大概了。喜马拉雅里那个版本是苏缨译注,感觉解释很是详实。 对第二句和第三句的理解再补充一下:
“真假无须辨” -- 这句基本上解释了fiction类作品的意义。我一直是喜欢读non-fiction类书,对fiction类一直不是很理解阅读它们有什么意义。根据这一句就可以说fiction类作品虽然不是直接描写的事实,但是确实作者脑子里对现实的总结,其实也是反映了现实的。
“物我两忘” -- 无我之境其实就是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虽然我仍然在词中,但是却是不带着emotion的,很平和地客观地进行描述,这乃是高于“有我”之境的写法,虽然这种写法比较罕见。
OZCherry 发表于 22-10-2018 00:36
今天读到“3.物我两忘”,说的是写诗既可以写“有我”之境,也可写“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 ...
是的是的,系统地写帖,很多碎片就联系起来了
关于“忘” 有不少新的理解
我晚上来看
谢谢你的照片(一楼的书封面)
昨天的现场照片真美
本帖最后由 MICHELLE07 于 22-10-2018 22:33 编辑
OZCherry 发表于 22-10-2018 00:36
今天读到“3.物我两忘”,说的是写诗既可以写“有我”之境,也可写“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 ...
是有点绕。。。一起看看书中的例子吧:
有我之境:“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这里有桩公案,该词到底出自欧阳修的《蝶恋花》还是冯延巳的《鹊踏枝》?有争议。)
我感觉这首词是借物抒情,表达了深闺女子的惆怅哀愁,隐含着希望得到同情和怜惜的目的。虽然美,却不那么纯粹。
无我之境:
《颍亭留别》金.元好问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我觉得这首词里也有“我”,物理意义上的“我", 否则哪只眼睛观景,哪只手作词?词中流露出作者淡泊、自然、达观的心性,不渲染自我。
注解说是自我和外物合为一体,我理解是纯粹欣赏自然界景象之美,不怀宣泄个人情绪的目的。
有些人很伟大,很有才华,但把自己看得过重。执念自我,怀圣母心,抒情、救世,但终究困于情,或名,或成就感。
”忘我“的境界似乎没法刻意修炼。也许经历过后,发觉”不过如此“,就淡了,无求了。
说半天,依然糊涂。。。:lol
把原书贴一段出来。 MICHELLE07 发表于 22-10-2018 22:28
是有点绕。。。一起看看书中的例子吧:
有我之境:“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 ...
你这个治学态度我十分佩服。
我每天就是交作业一样,挤出来一点点儿的内容:L。而你本来说是陪读的,其实读起来比我要认真得多了:good 今天读到
“贵在静中得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境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可以说是解释没看明白啥,等我再听一遍,明天补上我的理解。 OZCherry 发表于 23-10-2018 00:03
你这个治学态度我十分佩服。
我每天就是交作业一样,挤出来一点点儿的内容。而你本来说是陪读的,其实 ...
慢慢来吧,我也是慢读派的,慢有慢的味道,反正迟早也能走到那个地方的 春浅 发表于 26-10-2018 09:01
慢慢来吧,我也是慢读派的,慢有慢的味道,反正迟早也能走到那个地方的
:handshake慢读,慢读:D 很不好意思,两天都没有来更贴了。其实我这两天都有接着每天读一句,读书+听书。这是这两天听读的结果理解感觉并不深,我想我是不应该着急。另外有找来宋词三百首,诵读+听,感觉果然大部分都是“有我”在其中的。
新近入了kindle的坑,在kindle上也下载了一个《人间词话》又是另外一个不同的版本。本来在网上搜索版本,发现有100多个版本的《人间词话》,而有一个《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算是比较公认的最好版本,但是没有找到电子书。
豆瓣上108个版本的人间词话
OZCherry 发表于 23-10-2018 00:10
今天读到
“贵在静中得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境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
哈哈我有点喧宾夺主了,是不是可以趁机偷懒了呢。。。
这个无我/静/优美 和 有我/动/壮美 的说法,我书上的注解是看是否有利害关系。
优美是忘利害,壮美是在利害冲突中达到和谐。王国维非常重视一个“静”字。老庄的“致虚极,守静笃”
不是不动,而是内里弥漫着生命力
说得好啊。两种美我都喜欢。
我记得你的KINDLE里有老庄。我估计泛读到一定程度,最后就慢慢地互通了。 MICHELLE07 发表于 26-10-2018 22:12
哈哈我有点喧宾夺主了,是不是可以趁机偷懒了呢。。。
这个无我/静/优美 和 有我/动/壮美 的说法,我 ...
你的解读好好啊,字里行间看得出来你把这段完全吃透了,而且还融会贯通,联想到老庄了。信息量对我来说有点儿大,我觉得我得慢慢积累了,然后再回来读可能会能消化得了。
有的有的,Kindle里有《老子》。我现在怀疑你有过目不忘的本领:good 老庄我很喜欢,只是好像还没有找到入门的途径。有什么推荐吗?直接读原文是理解不了的:L OZCherry 发表于 27-10-2018 00:42
你的解读好好啊,字里行间看得出来你把这段完全吃透了,而且还融会贯通,联想到老庄了。信息量对我来说有 ...
我也没有懂,只是不怎么“怕”它们了。用傻办法,重复重复重复
逍遥游,读大概五到十遍?如果我有耐心读20遍,也许会好一些。
我古文不好,只学过普通语文课本知识,需要依赖注释
有一点,这些年,很投入地生活,那种疲倦让我渴望进入文字的宁静致远。
只是,且在迷雾中。You're not alone .... :lol MICHELLE07 发表于 27-10-2018 00:48
我也没有懂,只是不怎么“怕”它们了。用傻办法,重复重复重复
逍遥游,读大概五到十遍?如果我有耐心读 ...
说明语文学得好
课本知识学得好就已经很好的了
要求别太高,慢慢就上道
本帖最后由 MICHELLE07 于 3-11-2018 20:31 编辑
永叔“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
《玉楼春》北宋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要说读书的乐趣,其中之一就是自由,不为了任何目的,考试,演讲,社交,一概不需要才好。赏读诗词这么美好的事,上学时期要背原文、词义和作者生平,实在无趣。欧阳修固然好,《醉翁亭记》固然妙 ------ 不用背诵的话。
欧阳修词豪放,行为品性也大气,伯乐精神让人赞,一生桃李满天下,提携过的人包括 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他还有桩“风流”事:有一次与文友相聚,欧阳修想到一出罚酒令,每人写两句渴望犯罪的诗句,越坏越好,有人说“持刀哄寡妇,下海劫人船”,有人说“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等。欧阳修呢,他的是:“酒黏衫袖重,花压帽檐低”。美啊!!
玉楼春写的是离情,读来有几分洒脱。风月本无情,是人多了心,看破,却掌握。春风得意时,一日看尽长安花。既然一切都将消逝,更应当尽情!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