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439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 dida悉尼日记之:初探歌剧院 - 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3-11-2003 18:4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2002年6月29日,多云<br>
<br>
不知是否与这几天来的乳酪、香水和Opera House Virtual Tour里的广角镜头有关,早上出去看房,一上汽车就觉得胃口不舒服,一个劲儿地犯恶心。回来后犹豫了一下要不要找点咸菜什么的吃吃,可是时间太紧张,随便吞下几粒霍香正气就又奔赴火车站了。<br>
<br>
悉尼的冬天,最怕没有阳光,虽然时间已近中午,走在街上还是感到寒气袭人,索性迈开大步疾走起来。<br>
<br>
尽管出发前仔细看过时刻表,设计了两套方案,也留出了很多机动时间,可心里总还是有些担心。说起来这里的铁路系统实在让我气愤,路线虽多,倒还不算太复杂,只是每趟列车经停的车站全都不一样(后来才发现,由于其主要运行路线不同,分为Express、Limited Stop、All Stations三种),每次出门都要手捧时刻表研究半天。特别是刚来的时候,上车前担心的是进错月台搭错车,眼睛总得使劲盯住显示屏上滚动的字幕;上了车又生怕坐过了站,手里战战兢兢举着时刻表,时刻准备核对窗外一闪而过的站名,每次都是自己把自己搞得心惊肉跳,还好,倒也有惊无险,慢慢也就习惯了。可怜我在国内最怕的就是记地名,离家几百米远的路名便记不清了,现在要记住这么一连串莫名其妙的英文站名,当真是天亡我也!<br>
<br>
还好今天设计的方案不错,到了Central,一跳下车,对门停着的,赫然便是一列去Circular Quay的!穿过地道不久,波光粼粼的Sydney Cove便徐徐出现在面前。算上今天,我已经是第三次见到Opera House了,可是心里仍然和第一天一样,说不出的“喜乐平安”!<br>
<br>
为了赶时间,皱着眉头咽下最讨厌的快餐,便直奔“大贝壳”而去。买票的时候,顺便问了问Program,果然是要另外花钱的,想想这是我的“第一次”,也罢!咬咬牙还是生挨了15“刀”。<br>
<br>
坐在入场的小门外等着放人,渐渐发现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观众百分之九十都是老年人。难道歌剧在这里的命运也是如此不济?<br>
<br>
终于可以入场了,怎么?好象没有人检票?门外走廊里一位大姐姐笑容可掬地为一群大爷大妈排忧解难,门里面则是一位老先生无比热情地递上一张简式节目单。我习惯性伸出去的戏票,根本没人看!不知是澳洲民风淳朴还是工作人员礼貌过头?要知道作为著名旅游景点,歌剧院可是可以随便出入的呀!<br>
<br>
进来得太早,大厅里大部份座位都是空着的,我这张87刀的最廉票,位置虽是前数第六排(F排)最靠右边第一个座位(F6--却不知F1-5都在哪里?),可是角度却比我想象的好很多,既能俯视乐池,又能饱览看来不大的舞台。话虽这样说,心里毕竟还是暗暗地琢磨:等一会儿看看人来得确实少,就换到更好一点的位子上去。问了问发“传单”的那位老伯,回答竟是一连串的“Absolutely”!哈哈!今天赚翻了!<br>
<br>
过了一会儿才发觉高兴得太早,原来各位大爷大妈腿脚都不太利索,甚至有好多人是坐轮椅来的(有给他们的特殊位置),入场较慢,这才一时造成了人少的假象。等到快开演的时候,整个大厅几乎“爆满”!忍不住问问身边F7的老大爷,怎么演了这么多天还有这么多人来看?而且几乎全都是senior?回答是:这是Lady Macbeth Of Mtsensk在全澳洲的首演,不容错过,而且全session就这么一场matinee,老人家眼神不好,散了场开车方便一些,至于年轻人吗,他们当然爱看晚场喽。(他更追忆起多少年前在Covent Garden看过一场,如何如何,按下不表......)<br>
<br>
原来如彼。<br>
<br>
好在F8F9还是空座,于是鼓动起老大爷,我们又都向里面坐了坐。<br>
<br>
演出开始了。<br>
<br>
虽然我知道这出歌剧是出了名的black,但幕布一拉,看到那么一间破败的房间还是吃了一惊。舞美设计人员把Ismailov(好歹也算个小业主吧?)家里里外外设计得简直跟小城市的旧公厕一样。<br>
<br>
还有就是舞台真的和传说中的一样狭小局促。澳大利亚出生的Elizabeth Whitehouse女士身着很暴露的睡衣躺在离我鼻尖二十米开外的破沙发床上辗转反侧,把我弄得怪不好意思的。可是她的嗓音真的很不错(事先在节目单上看过演员阵容,几乎个个唱过Wagner),第一印象就十分抓人,后来的几段重头戏更是听得我发根倒竖,忘记呼吸。<br>
<br>
随后各路人马纷纷亮相,饰演公公Boris的演员临场换将,原定的Donald Shanks更换成了同为Wagner大家的Bruce Martin,我一下子就被他那极富磁性的声音迷住了,很多年没听过这么好的男低音了,真希望哪一天在澳版的Wagner剧中再听到他的声音!强烈推荐!!<br>
<br>
相比之下,饰演情夫Sergei的Kurt Schreibmayer表现平平,说他只肯在床上卖力也许太过刻薄――Lixinovich兄关心的各种场面应有尽有,澳洲演员台风大胆,我今天算是领教了! ^_^0 另外工作人员不断堂而皇之地冲上台来移动布景,亦令我大跌眼镜――中肯一点说,是不好也不坏。<br>
<br>
而其他一些小配角倒是可圈可点,如扮演神父的Malcolm Donnelly,扮演警察局长的Michael Saunders等等,肯定也不是一般人物。对了还有最后那个独唱男囚犯Greg Scott,何止精彩,简直是完美无瑕,此人一定大有前途!<br>
<br>
说起这最后一幕,舞台设计很有意思。一开头,一张大幕遮住舞台,画的是贫瘠荒芜的西伯利亚冻土,一条小路通向毫无希望的远方。随着间奏曲音乐的进行,幕后的灯光逐渐亮起,显露出众囚徒的绰绰身影,透明的幕布给藏在后面的舞台笼罩上一片沉沉暮气,人造的雪花纷纷扬扬,洒落在绝望麻木的众囚徒头上,男囚犯独唱响起......然后是众囚徒合唱响起......"他们看不见我们的痛"......效果很棒。(类似的设计,我以前只在一部《莱茵的黄金》的开头见过,是谁导的来着?)<br>
<br>
再说乐队。指挥Richard Hickox功夫了得,张弛有度,收控自如,Australian Opera And Ballet Orchestra反应敏捷,表情丰富,声音干净利索,那些或优雅或哀婉的段落,听起来格外的过瘾。弱奏水平绝对一流,还有几段独奏部份,无论是小提琴,还是大提琴(离我最近)都是精妙绝伦,沁人心脾。只是在某些高亢激昂的地方,与澳大利亚人“Crazy”的名声似乎颇有不符,灿烂有余而疯狂不足,更容易让我联想到《黄金时代》,估计演绎起此部作品来当会同样精彩。<br>
<br>
插进两个与本场音乐无关的话题:<br>
<br>
中场休息时间很长(20分钟以上),观众蜂拥而出,又吃又喝,大块朵颐,我一个穷鬼,只有看着的份,在身穿礼服,手持高脚杯的白种人中间徐徐穿行(耳边不时传来“你们俄语里‘Cheers’怎么说?”之类的“高雅”谈吐),蹭到观景台前望着Harbour Bridge两眼一个劲儿地发直(可能是看别人吃东西看饿了)。突然想起来摸摸胃口,已经一点不适都没有了。想想今天晚上还有一顿饭可蹭,不由得憧憬起来......<br>
<br>
中场休息结束,临座回来时,我和他搭讪,不出所料,果然是个Wagner迷,他向我介绍起澳大利亚一位著名的女指挥Simone Young,对她的Wagner大加褒赞,同时抱怨Opera House徒有其表,里面却是如此狭小,怎么能演Wagner?<br>
<br>
演出结束,大家照例是疯狂鼓掌,尤以献给Bruce Martin的最为猛烈,拍得我手都疼了,Bravo之声此起彼伏。<br>
<br>
散场之后,跑到Information打听Simone Young的演出,沮丧地发现原本想买、后因改买这一场而毅然取消的Cavalleria Rusticana/ Pagliacci正是由她指挥的!怎么办?我可没钱再看一次了!要不...干脆周末打份小工?好在从宣传资料上看,似乎明年二月有一场由Opera House头牌赞助商“ 7 ”(电视 7 台)赞助的免费(!)“La Traviata”由她指挥,期待ing......<br>
<br>
冬天的黄昏来得就是早,出得大厅,整个港湾已是一片金黄。沐浴着温暖的夕阳、和缓的海风,夹杂在兴奋的人群中,一个人慢慢向车站走去。偶尔忍不住回头仰望“大贝壳”柔和的曲线,漫天飞翔的海鸥,和一团光晕中、Harbour Bridge上迎风飘扬的澳大利亚国旗,心里暖暖地有一团朦胧的感动。<br>
<br>
在Circular Quay等车,照例又是一番慌乱,随后搭讪上一位手中持有节目单的老太太,又大聊特聊了一番。陪她上车,一路聊到Central,险些误了下车。其间谈起中国(她78年到过中国),发现这位在优美洁净的澳洲国土上享受幸福生活的善良的老太太,至今还为那时候在北京“见识”过的空气中的“灰尘”担忧。想想现如今的沙尘暴,我眼泪都差点儿下来了,那片至亲的土地!<br>
<br>
到Central顺利转乘西线列车,晃晃悠悠追随落日前行。身后一群Teenager兴奋地谈论着他们最感兴趣的问题:Sex,其绘声绘色,激动不已的语气令我暗暗好笑。可是转念一想,我所类属的这一嗜血成癖的歌剧族群,终日沉浸在情欲与仇杀的世界里,在对精神满足感的追求上,与这些小孩子的区别,究竟是层次问题,还是域限问题呢?<br>
<br>
<br>
总结:<br>
今天通过一天的活动,获得三条经验:<br>
1、恶心呕吐有偏方:听歌剧----比涪陵榨菜还灵<br>
2、下次鼓掌前务必摘下手表:差点儿坏掉<br>
3、原来传呼和手机并不是音乐厅里必备的常规乐器!耶!!<br>
<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14-11-2003 10:26:16 | 只看该作者

Re:dida悉尼日记之:初探歌剧院 - 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

OPERA HOUSE走近看 也很一般 旧了 就是轮廓漂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14-11-2003 09:30:10 | 只看该作者

Re:dida悉尼日记之:初探歌剧院 - 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

认真地为dida的每一篇热烈鼓掌,不怕手套坏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3-11-2003 19:41:05 |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不错,率先捧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3-11-2005 23:34:21 | 只看该作者

Re:dida悉尼日记之:初探歌剧院 - 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

又看到dida的久文了,希望下个月到悉尼能碰到好的演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3-11-2005 23:32:10 | 只看该作者

Re:dida悉尼日记之:初探歌剧院 - 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

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16-2-2025 22:34 , Processed in 0.01511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