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真的很想, 把所有海运和随身带来的衣服被褥,
都清洗暴晒一遍.
虽然暂时有碍观瞻,但是对家人更健康一些.
现在住在朋友家不方便,等到将来搬出去,
趁不下雨的时候----虽然这个时间不太好把握,呵呵,
分批清洁和外晒.
昨天听LG说,明天有个朋友的PARTY, 问我去不去,
我说,去阿! 呵呵,不是我爱凑热闹哈,
在上海的时候,偶是很典型的宅女,除了周末带宝贝去公园阿\科技馆阿,
一般都呆在家里找空子睡觉,呵呵.
之所以这么积极的参与公众活动,
是因为借鉴婆婆的一个好朋友的经历,
这位阿姨也是我和LG在上海的太极拳老师.
她是上一辈中的老研究生,这种学历在那个年代不太常见,
气质和谈吐也自然和一般人不同, 格外优雅和亲切,
属于那种”我希望成为”的人,呵呵 .
她的儿子也非常优秀,不但是清华热门专业的学生,
还在全系中排名前20, 几年前去米国读书,
今年, 这位阿姨和她老公去看儿子.
他老公因为国内的工作繁忙,先回国了,她则在米国待了4个月.
说起这4个月,这位阿姨很开心,说她出发之前,曾在华尔街英语学了一段时间英文,
但是还没有学完,只会非常简单的对话,但是她很敢说,
学校的老师也总是让她这个全班年纪最大的”阿姨”发言,呵呵,
到了美国,儿子在实验室工作,总不在家,老公又回国了,
于是,通过介绍,找到当地比较好的教会, 和他们一起活动,
也不管听不听得懂, “反正尽力交流”.
幸好那个教会都是一些律师\医生\建筑师什么的,风度都很好,
阿姨又会太极拳,所以,彼此相互指教.
每次有活动,这些人都会绕很远的路,来接不会开车的阿姨,
连续3个月,风雨无阻.
阿姨说,我因为在那边更积极地交朋友, 练习口语,
所以比起那些在家里的妈妈们,快乐得多.
她还很调皮的跟我和LG说:以后我可能一半时间在国内,一半时间在那边了,
这一次,我挺不想回来的,哈哈哈!
我在旁边跟着笑,也默默地希望,自己和阿姨一样, 多交流多学习,
扩大朋友圈,生活才会更充实和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