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日本著名音乐家坂本龍一去世的新闻。 我没有系统听过坂本龍一的音乐,但是Kanopy上有一部我很喜欢的影片是由坂本龍一谱曲并参加演出主要角色——《战场上的快乐圣诞》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中国人更熟悉的是著名的合拍片《末代皇帝》的配乐是由坂本龍一完成的。《战场上的快乐圣诞》是一部在文化和情欲冲突中凸显反战主题的影史经典,在我所看过的导演大岛渚的作品中属于印象特别深刻的一部。除了导演大岛渚和坂本龍一,影片的另两位主要角色也是世界巨星级的人物,David Bowie和北野武。北野武当年还只是一名籍籍无名但看得出很努力的配角,如今则已经是凭着自己执导的电影成为一代大师级的人物,也是现在这四位中硕果仅存还在世的了。
今年SBS上架了不少法国新浪潮电影时期的名作。从导演上,我看到主要集中在三位代表人物: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戈达尔(Jean-Luc Godard)和瓦尔达(Agnes Varda)。戈达尔和瓦尔达是最近几年中去世的,其中戈达尔是在去年以活够了的理由使用了安乐死的方式,其离世的方式也和作品一样独树一帜。特吕弗则在80年代就因脑瘤去世,以电影导演的创作生涯来说,他绝对属于英年早逝的行列。特吕弗早年和戈达尔一样属于从影评人转型做导演,正所谓看不惯现状就直接去改变它,You Can You Up的身体力行者。两人早年是挚友,相互帮衬,但是随着艺术理念出现越来越大的分歧而终于分道扬镳,甚至到达水火不容相互攻击的境地。相对来说,特吕弗的很多作品更加容易接受,即使抛开其中的哲思和指涉不谈,也是充满趣味的故事。
《四百击》和《偷吻》
特吕弗以虚构人物安托万(Antoine Doinel)作为主角创作了四部长片和一部短片,时间跨度20年,从Antoine的青春期一直拍摄到中年,演员Jean-Pierre Léaud也因为饰演Antoine Doinel而成为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一个著名符号。这些影片现在被集合在《安托万的冒险》(The adventures of Antoine Doinel)这个系列名称下。Antoine Doinel虽为虚构,但很明显是特吕弗半自传式的形象投射。从青春期的懵懂和叛逆,到中年的疲劳和琐碎,不变的是20年间始终无法被生活彻底磨平的不合时宜的棱角。《四百击》和《偷吻》是这个系列的头两部长片,主题分别是青春期对各种禁锢的反抗(法文四百击是胡作非为的意思)和青年时期的恋爱经历。第三部长片《婚姻生活》(Bed and Board)我记得SBS也曾经上架过,第四部《飞逝的爱情》我没有在SBS上注意到。《四百击》作为特吕弗的处女作在当年横空出世,成为刻画青春期主角人物的影史经典,至今仍然是特吕弗最为人熟知和评价最高的作品之一,当然也是这个系列中最出名的。
几周前是今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可以说是全球最负盛名的电影节,其运作逻辑是褒奖在艺术上有相当成就的电影,同时也是促进世界各国商业电影交流的一个大市场。最重要的两个奖项是金棕榈奖(Palme d'Or)和评审团大奖(Grand Prix),其它当然还有最佳导演、编剧、演员和评审团奖(Prix du Jury,和评审团大奖不同)。很多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比较重要奖项的影片通常还会继续在世界各地取得更多其它荣誉,也会在影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只要看看我们相对熟悉的过往获奖华语影片就可以感受到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权威性:陈凯歌的《霸王别姬》(金棕榈奖)、张艺谋的《活着》和姜文的《鬼子来了》(评审团大奖)、侯孝贤的《戏梦人生》和王小帅的《青红》(评审团奖)、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最佳导演,SBS On Demand 和 Kanopy 上都能看到)、另外还有像葛优和梁朝伟获得的最佳男演员、梅峰和贾樟柯(天注定[SBS On Demand])获得的最佳编剧。
顺便说一下另一部题材相近的影片《困在时间里的父亲》(The Father),2020年的影片,在 SBS On Demand 和 Kanopy 也都可以看。这部影片在国内公映过,好评如潮。我也同意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影片,Anthony Hopkins的演技无懈可击。不过从情感冲击力上来说,我个人觉得不及《爱》。另外要吐槽一下这个中文译名,悬疑感是这部影片的一个关键要素,结果还没看片这个中文译名就已经剧透了。
另外再说一部关注主题相近的影片福尔摩斯先生(Mr Holmes),由另一位著名老戏骨Ian McKellen(甘道夫、万磁王)主演,在 SBS On Demand 和 Kanopy 也都有。虽然依然是英国人反复榨取福尔摩斯这个大IP,但是关注角度比较独特,塑造的是一个力衰智穷的老人最终与自己和解并将希望寄托给年轻人,所以也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