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376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书会友] 人生之苦(16)——From布村书群Maggie(番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30-5-2021 21:3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5月30日,六位书友约到一起聊天,聊第二种选择,聊人生是苦,是以为记!


01



基本态度


这个月谈了死亡,中国人不喜欢谈论死亡,我没有什么研究,也不太往这个方面想。人生充满了种种变数和意外,还有很多的烦恼和痛苦,难以掌握和控制,就像是失业,生病,这些事很难去做计划和打算,就算做了准备工作,也不一定要按照你的计划来实现,没有必要为未来的事庸人自扰,额外烦恼。


但是到了中年人的这个时候,我觉得应该会有一个基本的死亡态度。比如说万一身体失去了意识控制的时候,你是希望子女怎么处理你的事情,他会认可我的痛苦吗?会继续救治我吗?我的个人材料怎么样处理,我的网络空间和心得该交付何处?我想应该是时候有一段对话,告诉孩子我的想法,同时我也愿意信任孩子对未来大方向的掌控。


对于痛苦和挫折,我感觉可以重新审视一下《豌豆公主》这个经典故事。人生的痛苦,有时来自于狂风暴雨,也有可能是一粒豌豆。公主可以在狂风暴雨中生存下来,也会为一粒豌豆夜不能寐。如果你对自己的基本状态有一个总体正面的评价的话,那么就尽量的把一些烦恼和痛苦当成是豌豆,尽量的忽略掉吧。至于真的面临狂风暴雨,那就只有相信自己的本能了,能活下来的。


02



看淡看开


我们在学习接受死亡的过程中尽量做到看淡看开。这个月我分享了几篇很久之前写的文章,包括我失去太太之后的心路历程。我和太太很早之前就修习佛法,佛法里有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修习佛法的时候听师傅说,身体不是我,身体如衣服,这一世到头就像换了衣服。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各种痛苦。本来以为对生死会看淡,已经无所畏惧,可是当太太遭受身体的痛苦,住在医院感受到有限的自由和得到很有限的尊重时,失去对自我生命的全面掌控,那种痛苦还真的很痛,太太身体痛,我也心里难过。不过还好有了佛法的基础,对于生死看得比较清楚,对于死亡稍有准备,不然亲人的离世只有更深的痛,和更加难以面对。


这几年我一直在替老人送饭,亲眼目睹了澳洲老人的生活环境,再加上之前知道的台湾的老人生活,一个最直观的比较就是在生命的最后历程,台湾老人卧床不起依靠别人的历程有可能是一到两年,而澳洲却只有一到两周。也就是说,同样情形的老人,在台湾可能因为子女的经济尚可,他们帮你雇佣外佣来照顾你卧床起居。而在澳洲,由政府和护工的帮助下,大部分的后期老人还可以自我居住,自我照顾,购物,吃饭,社交方面的老年生活都是质量比较高的,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两周之前。


人生走到后段,从RETIREMENT VILLIAGE退休村,到NURSING HOME养老院的LOW CARE 低看护要求到HIGH CARE高看护要求,很多的澳洲老人尽量做到自我生活自我打理,让自我的身体心灵好受一点,也尽量少给子女找麻烦。子女们也有很多灵活的方式来照顾老年人,可以和父母居住在较近的区域每周探访,也可以在后院建造granny flat老人房。我们为了不给子女制造麻烦,注意早睡觉,生活要节制,少享乐少大吃大喝。


修习佛法对我和太太的心灵有益,尽管太太已经往生,我们在学习接受死亡的过程中尽量做到看开看淡,接受和照顾自己的身体、心灵。



03



向死而生



有时候想一想,人生充满了幻象,包括喜乐,也包括人生之苦。这地球上几十亿人,每天发生了太多的故事,管他成功还是失败,就算是苦难,也是一瞬间就成了过去,进入了历史。过去的一周里发生了很多事,在我们认知的世界上,两位90岁以上的院士一生功勋卓著,他们离开了。甘肃越野赛,21个大神一样的户外精英也离开了,甚至还有报复社会一车撞死5条人命的。消息来临的时候,我们刷屏,我们感叹。消息过后,时间的流逝,带走了热点。这些生命很难评判谁轻谁重,哪个的生命重于泰山?泰山也只是宇宙的一颗粒子。哪个的生命轻于鸿毛?鸿毛也有它存在的意义也有价值。


从一个角度来看,个人生命只是沧海之一粟,对宇宙没有重量也没有意义。可对于这个个体而言,生命就是宇宙的中心,因为如果没有这个生命,那对宇宙的感知和互动毫无意义。前段时间看了李开复的《向死而生》,很有感触。个人尽量要避免对他人的道德评判,如果自己日子过得开心,也不要因为他人的评论而郁郁寡欢。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独特的体验,有的人逃避死亡,他们因为恐惧死亡从而对金钱对势力渴望,希望金钱和能力能够换来更长的生命体验,如果生命的意义在于暂时逃离死神的魔爪,那逃亡总有结束的时候,被死神抓住的那一瞬间体验并不美好。而有的人有迎接死亡的心理准备,他们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追求最终境界。《琅琊榜》的电视剧里,当人物有了他自己的人生追求,生命可以在所不惜,其他人的生命也可能成为他达到目的的垫脚石。人性的自私还是高尚?到最后也许只是梦一场。


04



SELF COMPASSION



Option B 这本书我听了喜马拉雅,因为作者有两位,风格角度完全不同,所以听的时候会有一些转换的突兀感。除了各位刚才提到的生死意义等,我对以下几点印象尤为深刻。第一点是3P理论,尤其是个人化(personalization)这一块感触很深。以前的自己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总是先要在自己身上审视一遍看是不是自己做了什么错事,其实客观地看不应该归咎与我。第二点启示是对自身的忽视,SELF COMPASSION 自我关爱,自我认可,自我谅解这部分,我感觉做的不够。我希望以后能够多点认可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多关爱自己,也给孩子们做好榜样,让他们爱自己,有自信。第三点感受是关于友谊,平日的我愿意帮助我的朋友们,但对向朋友们求助这种行为有着天然的抗拒。也许是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感太明确了也封锁了自己,现在我愿意尝试着与朋友们有来有往,乐意接受她们无私的心灵安慰,尝试一种更主动的友谊方向。


关于生死,总要面对,我们看了别人的事,想了想自己的安排,大脑对于这样的压力测试就具有了一定抗压能力。想到自己的外婆,她70多岁患过癌症,经历了手术,而后一直独自自立生活,主动地和她的子女沟通自己的感受和期望,把自己的身后事安排地井井有条,98岁终老圆满,这样的身边人身边事影响着我们对于生死的感受。



05



SELF COMPASSION



几年前,父亲得了癌症,是三期。父亲是一个温文尔雅的读书人,每年在国内都有单位安排的体检,除了有一年过来澳洲照顾我刚生孩子,“耽搁”了一年之后再做体检就已经是癌症三期了。得知消息的时候,我们很难过,压力很大。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关注这个方面的书和资料,想要多了解一些,增加心理建设,包括这本OPTION B。


每个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大不相同。我的爷爷是一个想得开看得开的人,他曾经有一位朋友在打麻将时候突然撒手人寰,他对此非常羡慕,觉得这是一种不痛苦不拖拉的离开方式,不需要住院治疗,不会让家人身心疲惫,免除了经济还有心理上的压力。而最终他居然也像这位老朋友一样,以同样的方式离开了我们,也许这真是心诚则灵吧。


而父亲几年前对于癌症的反应,有未知的恐惧,有对生的渴望。他不懂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是现在?我的生命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们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生命结束之后我去了哪里?
目前父亲做了手术恢复中,可这哲学界的三大终极问题一直没有解开,我也在思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0 收起 理由
春浅 + 10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31-5-2021 08:37:26 | 只看该作者
02是老楊吧?和我想的比較像,為作義工的人鼓掌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确实是,推理能力很强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31-5-2021 10:13:34 | 只看该作者
死人是没有痛苦的,所以说人生之苦是荒谬。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非常有用!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7-1-2025 19:45 , Processed in 0.02294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