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1891|回复: 0

[以书会友] 《根,道,果》(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5-2-2021 20: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2021-02-22

如何禅修?
前面介绍了禅修的种种益处,那么如何进行禅修呢?很多人会认为禅修很难。从我个人经验来看,禅修确实不容易,我练习内观十年多,几乎每天投入两个小时,但感觉还没怎么入门,似乎真的很难。

但明就仁波切讲述的禅修则非常容易。按照他的介绍,禅修并非是一动不动如同佛像一般几个小时端坐在那里打坐冥想。

禅修就是保持对当下的觉知。当下无论你在做什么,如果你能够觉知自己在做什么就是在进行禅修。

比如说你在走路,你知道你在走路。如果你走路时脑子还在思考一个问题,你知觉你在思考这个问题。总之,无论四肢在做什么,脑子在思索什么,身体有什么感受,这一时刻,如果你能保持对这些的知觉,那就是处于禅修状态。注意这里只要求觉知,而不要求判断和控制。

这样的禅修是不是特别容易,的确非常容易,容易的如同散步一样,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进行。然而尽管散步非常容易,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散步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禅修虽然容易,关键是能够时常记起。每次禅修时间不用很长,几十秒到一两分钟就可以,关键是要每日多次。

无所缘禅修
禅修的方法有许多种,最基本的有无所缘禅修和有所缘禅修两类。

所谓无所缘禅修就是保持觉知,这个觉知觉察周遭的一切,但并不把注意力特意集中到某一对象上。如同人望眼天空,但并不特别关注一片云,一个天体或天上的飞鸟。但这一切似乎又都在视野之内。

进行无所缘禅修时要身心放松,不去特意思索一件事情,但如果有念头冒出来,既不特意压制念头,也不随念头跑去。

身心的放松就如同做完一天的工作终于可以轻松休息一下,心中没有任何特别牵挂,只是保持觉知。

进行禅修时,如果有可能要把身体坐直。如果能盘腿,就盘腿,不能盘腿正常坐在椅子上也可以。我以前学习内观,老师要求闭上眼睛,但藏传佛教似乎主张张开眼睛,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持觉醒。至于究竟闭眼好还是睁眼好,大家可以自己体会。总之要能保持觉醒,觉知,和放松。

仁波切解释这种无所缘禅修又称为“止”,与之对应的有所缘禅修则是“观”。我读《圆觉经》时,里面解释的21种不同修行道路其实都是“止观禅”三种方法的各种排列组合。虽然《圆觉经》读了很多遍,但对这三种方法的具体差异还是不特别明确。阅读这本书后,我对“止”和“观”之间的区别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

有所缘禅修
相对于无所缘禅修只是单纯的觉知,有所缘禅修就是有一个特别的关注点。当我学习内观时,开始的观息法就是观察呼吸和人中附近的感受。后来练习内观法,观察的对象则是从头顶到脚趾全身每一处的感受。虽然观察的方法有变化,有时是一小块区域一小块区域的缓慢推进的方式观察,有时则是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快速扫描地观察。但无论具体方法有什么不同,总之是有一个特定的观察对象。

内观的观察主要依靠触觉,观察的对象是身体各部分的感觉,比如冷热酸麻疼肿胀等等。但有所缘禅修不一定局限于触觉对象。视觉对象,听觉对象,味觉,嗅觉和思维情绪都可以是观察对象。比如禅修过程中传来鸟叫声,这时就可以把全部注意力放在聆听鸟叫上,不过只是单纯地专心聆听,而不要试图进行更多的判断。同样如果听到邻居除草的声音,也可以把注意力只放到听打草机发出的噪音上。但要尽量保持不产生情绪反应,比如烦杂不安等。

有所缘禅修也可以观察内心的情绪,比如听到噪音而产生的烦躁上,也可以观察念头,心中产生什么念头,都可以静静地去观察。然而通常当你观察一个念头时,这个念头很快就会如同跳出水面的鱼,一下又钻入水中消失了。

有所缘禅修大概就禅修方法中的“观”,“止”和“观”这两种方法可以交替进行。每次禅修,先修一分钟左右的“止”,再修两到三分钟的“观”,开始禅修,每次时间不要超过五分钟,但每天一有机会想起来就可以修。甚至走路,开车的时候都可以。这样积少成多,慢慢就会越来越熟练。

禅修中的美好感受
“止观”禅修行时间长了,慢慢大脑中各种纷乱念头就会逐渐越来越少,最后达到念头之间有明显的空挡。在那个空档期,人就可以体验到一种无思维但有觉知的“清明”状态。不过不要特意追求那种状态,只是察觉就好了。

禅修一段时间,在禅修过程中可能有三种美好感受,一种是发自内心的喜悦感,一种是思维的敏锐,还有就是偶尔出现的超越感。这些都属于禅修的副产品,是自然而然产生的结果。但如果你要去刻意追求它们,则会让身心紧张,反而得不到这种感受,另外这种追求会让禅修步入歧途,所以切记不要刻意追求这些美好感受。

人痛苦根源之一就是贪,一种执着,如果特意追求禅修中的美好感受,非但不能让人摆脱执着,反而给人加上了一个更严重的执着。明就仁波切说,为了防止产生这种执着,他在体验到这些美好感受的时候,有时会特意终止禅修,但奇怪的是,当你特意中止禅修,那些美好的感觉似乎还会维持的更长久些。

通常老师不建议学生随便分享禅修中的美好感觉,是为了避免引起执着和贪求。但我因为修行进展缓慢,也没有经历太奇特的超越感受,所以简单分享一下我最近的一次感受。

我那时是在禅修时听葛印卡老师的唱诵。唱诵声音是从我手机传来的,声源当然是在身体外部,然而慢慢地,我突然意识到这个唱颂声是从我大脑中传出来的,而且有一个瞬间,这个唱颂声似乎是由我发出来的一样。这大概就属于“三摩地”,就是观察的主体(我)和被观察的客体(葛印卡的唱诵)合二为一。因为我修行很有限,这种感觉只是转瞬即逝,而且只出现过一次。

禅修的三个阶段
一个人刚开始禅修时,他会诧异自己脑海中有那么多的念头和情绪跑来跑去,想去观察或追踪一个念头或情绪似乎不可能,因为它们产生得太快,而且数量太多,所以难以一一追踪。这个阶段被比喻为瀑布阶段。

明就仁波切观察开始禅修的人几乎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突然发现脑海中思绪繁多。当然并不是禅修让一个思绪增多,而是禅修让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思绪。
这一点有些像我腿部肌肉放松。为了准备铁三我每天训练,一段时间后大腿肌肉开始僵硬,但我并不感觉它们疼痛,认为没事。然而如果继续训练,不仅效果差,而且容易受伤。这时需要用泡沫轴按摩来给肌肉放松。一但开始按摩,我才意识到肌肉多么疼,里面有多少伤,其实并不是按摩造成伤痛,只是它让身体意识到这个伤,并借助按摩帮助肌肉恢复。如果每天按摩,过一段时间,伤好了,按摩就不会感觉那么疼痛了。

当人刚开始禅修时,会发现大脑中情绪和念头纷扰不停,但慢慢地,随着不断地禅修,念头和情绪会开始减少,变得不那么难以追踪,这就达到禅修的第二个阶段,称为河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一个人可以更容易体验到念头之间的空隙,感受明晰通透。

在河流阶段,人心情还会有起伏,然而继续禅修,人的心念就会变得宽广平稳,这就达到了第三阶段湖泊阶段。这种阶段一个人已经可以持续保持禅修状态,即使在睡梦中也如此。

我感觉我目前大概处于瀑布与河流交会的阶段,早上醒来时,心绪比较平稳,大概是河流状态,但晚上打坐时,因为疲劳和一天的事物,念头就不那么容易感受。但无论如何我距离湖泊阶段还很遥远,所以也难以给出确切的感受。

总结
无论对于从未接触过禅修的人,还是那些有一定禅修经验的人,《根,道,果》都是一部简单实用极有价值的禅修手册。一般学习禅修,老师都会强调传承,让学生不要接触或尝试其他方法,但《根,道,果》并没有这样的限制,反而建议每个人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甚至几种方法交替使用,不断摸索,找出对自己最有效的方法。

我在读后感中因为篇幅没能把书中的方法一一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学习。总之这部书不仅消除禅修的神秘,并用既通俗又科学的语言把禅修的理论,具体的方法和最后的结果都讲述的清清楚楚。一个人或许只需要这部书的帮助,坚持修行就可能有极大的收获。书籍推荐指数:4.5。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19-4-2024 11:34 , Processed in 0.01697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