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216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书会友] 《哲学的故事》(II) –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30-11-2020 23:1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2020-11-29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在西方哲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后代许多哲学家都深受它的影响。

《伦理学》虽然只有二百多页,但却不容易学习,因为它是按照几何学的方式编写,用定义,公理,命题,定理和推论的方式展开论述。所以《哲》称《伦理学》不是拿来读,而是要如同对待数学一样,慢慢研读,不然根本无法理解。

我并没有读过《伦理学》,但把《哲学的故事》中关于《伦理学》这一章听了至少五遍,终于抓住了斯宾诺莎的一些观点。

斯宾诺莎的上帝
斯宾诺莎是一位非常聪慧博学的犹太人,犹太教的上帝耶和华和基督教的三位一体上帝是同一位,被认为是至高至善全能的造物主,拥有类似人的品性。比如祂给人类制定律法,创造完成时会感觉满意,在犹太人背弃祂而去拜其他神时会妒忌和发怒。另外祂在世纪末还要根据人生前的行为审判人。

斯宾诺莎也谈上帝,但他定义的上帝却不带人的属性。他认为宇宙万物以及它们运动发展所遵从的规律统称为上帝。世界不是上帝所创造,而是上帝的一个方面。人不过是整个上帝的一小部分,并没有什么特殊性。他说到,如果三角会说话,三角会说上帝是一个完美的三角,同样,如果圆会说话,圆会说上帝是个至高无上的圆。总之,人们所描述的上帝拟人的属性不过是人的臆想而已。

斯宾诺莎对上帝的定义拥有很强的理性甚至唯物主意色彩,接近自然神论和泛神论,现在这个观点并不特别,但在17世纪教会势力强劲,这种观点大逆不道,所以遭受基督教和犹太教的排斥,以至于斯宾诺莎被犹太教会驱逐。然而现在这种观点已经被许多科学家所接受。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斯宾诺莎的理论虽被许多人认为更偏重唯物性,实际他是期望走中间道路,也就是唯物和唯心的融合。他认为任何一个存在从外面看是物质,从内在观察则是精神。物质是精神的外在形式,而精神则是物质的内在实质。

另外他提出实体,属性,样式三个概念。所谓样式就是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比如星球,国家,人,思想活动等等一切可以研究并且拥有特定属性的事物。而实体则是这些样式背后的本质。注意这个本质并非组成材料,比如桌子是一个样式,但实体并非是木头,而是更根本的可以让桌子呈现的基础。

我感觉斯宾诺莎的这几个概念和佛教中的一些基本概念非常相似。样式相当于佛教中的“色”,而实体则对应于佛教中的“空”。所谓属性可以对应于佛教的“相”。我们所认识的万物都是色,而它们的属性“相”变化无常,而所有“色”都是“空”性的演化。同样,无论是物质性的身体,抑或精神性的思想,都属于色和相的范畴,都脱离不了空性。

三种道德体系和自我
斯宾诺莎讨论了三种道德体系。一种是来自佛陀和基督的柔顺派,这一道德体系讲究爱人舍己,提倡利他行为,推崇博爱和平等心。第二种是利己主义道德体系,提倡生存竞争;弱肉强食,丛林法则是这一体系的纲领,尼采应该是这一道德体系近代代表人物。但这种道德体系自古有之,目前依然普遍被人们所接受。第三种道德体系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国家主义。他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苏格拉底之口推崇的一种道德体系。它主张道德应以国家利益为重,推出一系列所谓理性化的生活和社会准则让社会精英掌管社会权力,反对个人财富从而维系最为强大和稳定的国家政权。

斯宾诺莎试图融和这三种貌似相互对立的道德体系。认为所有道德都出于以保护自我为目的。利己主义道德体系很容易理解,本身就以个人利益为核心。而利他的道德体系则来自于更加长远的利己效果,它促进合作,从而也保护自我。至于理性化的道德体系也是把个人利益融于更为强大的集体之中,从而也更好地保护自己。于是斯宾诺莎认为所有道德都出于个体为保持自我生存的一种本能。

对于自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因而会造就不同的道德观。一个把肉体生命看成自我的人,会为了保存自己生命不择手段,他们不会为了虚名和理想而放弃生命。但爱惜名声的人,把自己的名声看成自我,从而会为了声誉而不顾惜自己性命。

斯宾诺莎的道德理论虽然有相当洞见,它可以解释几种表面相互矛盾的道德体系并给出自洽的解释。但斯宾诺莎并未能真正体悟自我的虚妄不实。根据佛教,自我是一种虚妄,一个人由五蕴组成,而五蕴都没有真实自性,所以必然会毁坏消失。在这种认识下建立的平等和一体概念可以让人不必固守任何僵化的道德体系,而生活在自然和谐的状态中。

本能,思想和自由意识
斯宾诺莎认为依据本能生活的人没有自由意识,因为所谓的自由意识不过是一种错觉。只有当人有了理性思维,产生了思想,人才可以摆脱本能的束缚,从而拥有真正的自由。在这里,斯宾诺莎用一种颇为诗意的语言表达这种思想。他说没有理性的激情是盲目的,没有激情的理性死亡的。

然而什么是激情,什么是理性,什么是本能,什么是思想。现代生理学研究或许对这些概念有了更为明晰的定义。人的大脑粗分可以有三层。最里层的脑干,是动物进化到爬行动物时就拥有的。脑干相当于简单的条件反射机,它没有感情,只是依据刺激而产生简单反应。比如见到危险会逃避,见到猎物会争抢等。爬行动物没有情感,所以没有父母爱抚培育子女的行为。当生物进化到哺乳动物时,大脑发展了负责情感的边缘层和负责理性思维的大脑皮层。

热衷理性思维的人会更多地使用大脑皮层进行思考,而只遵从本能的所谓冷血之人多只依靠脑干来决定行为。更为普遍的人则有限地使用大脑皮层,主要依靠感情和情绪来行事。有人把大脑情绪部分比喻为大象,而理性思维部分为骑象人。顺服的大象听从骑象人的指挥,但狂野的大象则可能把骑象人踩在脚下。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推崇大脑各部分功能的协调一致,所以强调激情和理性,也就是思想和本能的统一。只有这样才可以过上平静和谐并快乐的生活,也就获得超越本能的自由。

小结
斯宾诺莎注重理性思维,在一个依然由僵化神权统治的社会环境中,以理性为工具,开创了一套更为包容的哲学体系。更是在《伦理学》这部书中,采用几何学推理方法,探讨了形而上学,神学,伦理学,心理学中的一系列重大主题。其成就让他成为近代哲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然而,当我们用佛教的理论来审视斯宾诺莎的贡献时,就会发现他依靠理性进行探索,虽然取得许多令人佩服的结论,然而终究在一些终极问题上有所局限。其结果比起佛教中除了理性,还依靠超理性进行实证体悟所得到的结论要逊色一筹。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就否认理性思维成果的重要性。毕竟超理性能力不如理性能力那样普遍。而且超理性还时常和前理性混在一起,从而让宗教经常陷入愚昧和迷信之中,而成为更大的禁锢。

最后说明一点,我只是通过《哲》一书来理解斯宾诺莎的伦理学,我的认识因而很可能不仅片面甚至完全错误,所以将来亲自研究《伦理学》一书后,应该会有更多的收获。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50 收起 理由
annahw + 50 谢谢分享!
春浅 + 10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1-12-2020 13:24:22 | 只看该作者
感觉楼主觉得什么都不如佛经啊。论讲道理,只服佛经即视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12-2020 15:40:27 | 只看该作者
annahw 发表于 1-12-2020 13:24
感觉楼主觉得什么都不如佛经啊。论讲道理,只服佛经即视感

每一套系统都是一种工具,也可以说是一种语言。如果说基督教是我的母语,那么佛教就是我的第一外语。而其他哲学体系就是其他外语。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学习更多外语时,第一外语会比母语的影响还要大,所以我会不由自主地和佛教理论相比对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annahw + 50 你太可爱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24-1-2025 05:43 , Processed in 0.01559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