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楼主: 幸福妈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历分享] 我们共同的标签:50后 60后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发表于 21-1-2014 17:00: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幸福妈妈 于 23-1-2014 16:23 编辑

继续讲故事

羽是家里最小的闺女,

上面有大好几岁的大哥和大姐,

1977年恢复高考,三兄妹同时以优异成绩被大学录取。

大哥考入华师大生物系,后入北大攻读生物学博士后学位,再后来被美国某知名大学聘请为终生教授。(后结婚,又离婚,现在 独居美国)

姐姐考入某省医学院,后来在省立妇幼医院任副院长,在派往哈弗攻读博士学位那年认识了现在的老公,从此留在了美国。(生活幸福)

羽不如姐姐哥哥们“优秀”,但也考上了省里最好的师范大学,学习英文专业。

大学毕业那年,羽毅然决定要去美国继续学业,

因为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仅给她预备了200美金,

1986年,辞去了中学教师的工作,羽独自一人登上了飞往旧金山的航班,所有行李就是一个随身手提箱和200美金......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chxq89 + 50 可怜的小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22#
发表于 21-1-2014 17:21:26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幸福妈妈写的东西,因为我写不出来。从中我看到了激情、真、还有爱。不少年轻人有激情,但却不大懂爱,或只知道爱自己,而且一些人还很偏激。我们这样子的50后,早被不断的政治折腾磨灭了激情,很多人都习惯戴着面具示人。感激幸福妈妈经常地让我们分享来自她文字中的激情、真、还有爱。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0 收起 理由
荷塘月色 + 20 谢谢分享!
幸福妈妈 + 50 看到老朋友,心里很缓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23#
 楼主| 发表于 21-1-2014 17:57: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幸福妈妈 于 23-1-2014 16:23 编辑

羽是一个扔在大街上都不会有太多回头率的女孩子,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却被一个叫铁的男孩看中了。

铁是个山区县城的孩子,高高大大,憨憨厚厚的样子,

他是羽的学长,一直偷偷喜欢羽,

当铁知道羽去了美国,彻夜不眠,

第二天一大早,赶了早班火车去了省城,直奔羽家,

毛头小伙子见到了羽的爸爸妈妈,

铁:“伯父伯母,我喜欢羽,我想娶她!”

羽的父母:“真心爱她,就去美国找她吧!”

山沟沟里的铁,真的铁了心,迅速通过托福考试,拿到大学入学通知书,买了去美国的机票,带上所有学习资料踏上了寻找羽的行程。

回复  

举报

124#
发表于 21-1-2014 18:11:03 | 只看该作者
每每看到父母白发渐多却又不能常在身边尽孝,心中酸楚不已。父母均生于50年代末,经历了3年自然灾害,文革,计划生育,企业倒闭下岗等等,不敢想象自己如果遇到这些是否依然会对生活充满热情。现在自己能做的就是一有时间就多跑家里,多陪伴他们,千万不要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后悔不已。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20 收起 理由
幸福妈妈 + 50 父母也一定很牵挂你
Njydxy + 50 我很赞同!
荷塘月色 + 20 你的父母不容易~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25#
发表于 21-1-2014 19:59:13 | 只看该作者

对的,50年代到60年初的而没有搭上高考头班车的一代大部分经历全部不幸------挨饿、下乡、下岗、竭尽全力支撑独生子女上学结婚等。
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中后期应该是相对幸运的一代。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0 收起 理由
幸福妈妈 + 50 50-55比较悲催
荷塘月色 + 20 确实50后是最悲催的一代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26#
发表于 21-1-2014 20:32:15 | 只看该作者
Njydxy 发表于 21-1-2014 20:59
对的,50年代到60年初的而没有搭上高考头班车的一代大部分经历全部不幸------挨饿、下乡、下岗、竭尽全力 ...

没错!其他的不说,挨饿太难受!七零初确实比较幸运,这个幸运是一方面吃的稍微不那么紧张了,二来比较全面的经历感受了时代的变化,既有懵懂里去公社给“领袖”默哀的经历,又有邓丽君及时送来路边的野花。学校腐败还没像现在这么普及这么严重。爹也拼,但还有一丝空隙让小草生长。最难得的是小时候污染还没现在这么严重。古人老话真是佩服:三十年河西。跑这儿来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0 收起 理由
幸福妈妈 + 50 越后来,物质生活越丰富,但精神生活就不大.
Njydxy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27#
发表于 21-1-2014 20:37:36 | 只看该作者
我也赞同60年代后期的那批人比较幸运,无论在上学还是就业,机会不错。

现在让我回想起来,尽管我那时高考前随父母从辽宁调到浙江,高考失利。但是从其它方面,比如进入了一个沿海开放城市,它的机遇不只是对一个必须有大学文凭的人。有多少外地和山区的孩子拼命读书,靠升学改变他们的命运,因为当时一张大学毕业文凭能使他们拿到这个城市的户口。

在2002年,我亲眼目睹了国企一批50年代的员工正逢‘国企改制、减员增效’,还只有40多岁就被迫下岗。但我们这边是沿海开放城市,他们中的不少人只要愿意找工作都实现了再就业。而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城市的下岗工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90 收起 理由
幸福妈妈 + 50 突然想起那个年代好动荡啊,好多新鲜事物发.
chu4 + 20 谢谢分享!
Njydxy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28#
发表于 21-1-2014 21:21:24 | 只看该作者
妮南 发表于 21-1-2014 21:37
我也赞同60年代后期的那批人比较幸运,无论在上学还是就业,机会不错。

现在让我回想起来,尽管我那时高 ...

确实地域也很重要,所以我们来了。真的很幸运!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幸福妈妈 + 50 早年出来的50 60后,都太幸运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29#
发表于 21-1-2014 21:43:41 | 只看该作者
妮南 发表于 21-1-2014 21:37
我也赞同60年代后期的那批人比较幸运,无论在上学还是就业,机会不错。

现在让我回想起来,尽管我那时高 ...

坑了一批批的人。同行业成都大工厂的工人也是大批下岗,哎。中国工人太老实。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幸福妈妈 + 50 下岗那会儿,都少人不理解,一夜间没了饭碗.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30#
发表于 21-1-2014 21:56:21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头一次听到评论60后无知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幸福妈妈 + 50 我经常听到,觉得郁闷。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31#
发表于 21-1-2014 23:08:17 | 只看该作者
记得第一课内容是“毛主席万岁!第二课xxx万岁!我们在农村什么没学到。斗私批修,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等等,当时懵懂,不只所云,上课就是这些内容。领袖国丧,泪流满面。我是家里第一孩子,学校就在村边上,上学早,虽吃不饱,还一天到晚跟着学校斗地主后代,唱儿歌,跟运动,告宣传...... 听老师话做好孩子。傻呀!一直到今还感觉自己不透气。适应不了这个社会。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0 收起 理由
幸福妈妈 + 50 那个年代大家都傻乎乎的。
chu4 + 20 写照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32#
发表于 22-1-2014 04:54:51 | 只看该作者
Njydxy 发表于 21-1-2014 20:59
对的,50年代到60年初的而没有搭上高考头班车的一代大部分经历全部不幸------挨饿、下乡、下岗、竭尽全力 ...

这一段看得我眼泪都要下来了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幸福妈妈 + 50 不多当年真在其中倒也不觉得特别苦。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33#
发表于 22-1-2014 05:09:3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除了50后,65前~40末尾出生的人也挺悲催的~
三年困难时期正是发育阶段没得吃~
好不容易读到高中该考大学了~遇上文革耽误几年直接上山下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幸福妈妈 + 50 40后很多是右派和反革命,精神上很悲催。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34#
 楼主| 发表于 22-1-2014 09:59: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幸福妈妈 于 22-1-2014 11:02 编辑
magict1982 发表于 21-1-2014 19:11
每每看到父母白发渐多却又不能常在身边尽孝,心中酸楚不已。父母均生于50年代末,经历了3年自然灾害,文革, ...


看了回复,眼眶湿润了。

很想安慰你,

其实只要你能生活的幸福,父母身体健康,就好!

不要因为一时远离父母而内心过分内疚。

家人分离,两头牵着的都是牵挂,

作为父母,可能更愿意孩子不要牵挂自己,好好生活,这是我的经验。

说句不一定很科学的话:我们这代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父母亲的所有付出都是为了:孩子们一定要幸福!

回复  

举报

135#
发表于 22-1-2014 13:06:47 | 只看该作者
妮南 发表于 21-1-2014 21:37
我也赞同60年代后期的那批人比较幸运,无论在上学还是就业,机会不错。

现在让我回想起来,尽管我那时高 ...

有幸跟跟妮南姐同处一个城市。NB最近几年仍是大兴土木,这也代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之路吧,基本一年一变样,不知道妮南姐最近是什么时候回NB的,现在的NB那种江南小镇的感觉也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钢筋水泥了。或许城市发展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吧,但记忆中的童年和乡韵依然是挥之不去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幸福妈妈 + 50 中国的城市发展受人口和决策者智商所限,不.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36#
发表于 22-1-2014 13:08:21 | 只看该作者
我是不是歪楼了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幸福妈妈 + 50 这楼本来就不怎么正,哈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37#
发表于 22-1-2014 17:31:48 | 只看该作者
magict1982 发表于 22-1-2014 13:08
我是不是歪楼了啊

我到宁波的时候你还只有4、5岁。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幸福妈妈 + 50 妮南也是过来人,难怪文字都饱经经历,好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38#
发表于 22-1-2014 19:28:49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妈妈 发表于 22-1-2014 10:59
看了回复,眼眶湿润了。

很想安慰你,

“父母亲的所有付出都是为了:孩子们一定要幸福!”但父母亲经常做错了却浑然不知!特别是心理方面。我至今一直无法原谅母亲,但家里不是讲道理的地方。父亲已88岁、母亲已84岁高龄,身体都非常健康,我非常欣慰,就是还处处干扰我的行为。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90 收起 理由
荷塘月色 + 20 他们说他们的,你做你的~我想你不会干涉你的.
chu4 + 20 哈哈,没错儿
幸福妈妈 + 50 很多父母都这样,可以听,但执行时可以按照.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39#
 楼主| 发表于 22-1-2014 20:23:02 | 只看该作者
摄郎 发表于 22-1-2014 20:28
“父母亲的所有付出都是为了:孩子们一定要幸福!”但父母亲经常做错了却浑然不知!特别是心理方面。我至 ...

老了都变小孩了

我们家也是啊,不过我妈现在已经拿我们没办法了,都听得很认真,做起来坚决不执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chu4 + 20 那是没赶上检查工作的父母。。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40#
 楼主| 发表于 22-1-2014 20:27:24 | 只看该作者
Njydxy 发表于 21-1-2014 20:59
对的,50年代到60年初的而没有搭上高考头班车的一代大部分经历全部不幸------挨饿、下乡、下岗、竭尽全力 ...

突然想起20后  30后也悲催,好多右派,蹲牛棚的反革命,家破人亡的。

比如我妈妈都还曾经因为日本鬼子进村而四处逃亡,妈妈的姐姐们和母亲们逃亡路上都在脸上抹了锅底黑灰,打扮成男人的模样。

比比她们,我觉得我们算幸运的了。

回复  

举报

141#
 楼主| 发表于 22-1-2014 20:33:43 | 只看该作者
chu4 发表于 21-1-2014 21:32
没错!其他的不说,挨饿太难受!七零初确实比较幸运,这个幸运是一方面吃的稍微不那么紧张了,二来比较全 ...

我亲弟弟是70后,大学毕业后就在体制内工作,管城市建设审批的。

每天晚上都有应酬,每餐都是数万元的招待标准。

因为他们管审批,只要他们大印不落,建筑商的楼房就不能动工或者封顶。

吃出了一身病,还总觉得生活啥都好,不知道体制外年轻人奋斗的辛苦。

我有时问自己:如果“精神丰富”和“物质丰富”两个选择放在面前,多数人应该会选择“物质丰富”

但我们那个没有物质诱惑的年代,却也造就了一批没有贪婪的人。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20 收起 理由
摄郎 + 50 物质、精神不同步,畸形社会。
tingnishuo + 50 呵呵呵,这就是差别啊!
chu4 + 20 没错儿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42#
 楼主| 发表于 22-1-2014 20:41: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幸福妈妈 于 23-1-2014 16:24 编辑

羽走出旧金山机场

举目无亲,心情很紧张。

一切都是那么的不一样,

这就是资本主义国家吗?

好奇地东张西望,

不一会就等到了来接机的人,

那是一个高高大大的黑人,

羽站在司机身边,显得那么娇小。

因为经济非常困难,

羽在出国前就让朋友找到了一个需要保姆的家庭,

羽在美国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保姆。

羽在这个德国人家里做了两年保姆,

什么活都要干,而最难的就是要抱着特别巨型的宝宝逛街。

羽说:这辈子都不会忘记抱小孩有多辛苦

两年里,羽一点都不知道铁对她的爱恋,也不知道铁已经登上了寻找她的旅途。


回复  

举报

143#
 楼主| 发表于 22-1-2014 20:55: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幸福妈妈 于 23-1-2014 16:24 编辑

见到铁的那天,坚强的羽不停地落泪,感到幸福,也感到心酸。

二话不说,铁拉着羽去找德国雇主,把羽的保姆工作辞掉了。

铁:“从此刻开始,我就是你的劳力,你不需要这么辛苦了!”

有些男人恋爱时啥好听的都不吝啬,结婚后就啥都好像没承诺过一样。

可铁真的做到的,这个劳力一做就是几十年,而几十年如一日。

铁除了学习,还要兼职很多临工,维持生活和羽的学费。

当然羽绝不是那种躺在老公身上享福的女人,

羽偷偷跑出去做工,给铁买营养好的食品。

那年代,出国留学拼的不是爹,而是毅力和能力。

突然想到《北京人在纽约》,真心艰难!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80 收起 理由
duhaha + 50 谢谢分享!
tingnishuo + 50 谢谢分享!
牧马人 + 30 谢谢分享!
荷塘月色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44#
发表于 22-1-2014 21:12:25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妈妈 发表于 22-1-2014 21:55
见到铁的那天,坚强的羽不停地落泪,感到幸福,也感到心酸。

二话不说,铁拉着羽去找德国雇主,把羽的保 ...

您这个岁数一定看过张贤亮的作品。那老爷子经历丰富。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幸福妈妈 + 50 张贤亮的看的不全,但很受影响。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45#
发表于 22-1-2014 22:01:27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妈妈 发表于 22-1-2014 21:23
老了都变小孩了

我们家也是啊,不过我妈现在已经拿我们没办法了,都听得很认真,做起来坚决不执行。 ...

老人家一辈子为儿女操心,已然习惯了~让他们改是不可能的了~你们不执行,他们不生气就好~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0 收起 理由
幸福妈妈 + 50 他们会生气,很难全。
tingnishuo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46#
发表于 23-1-2014 10:42:19 | 只看该作者
说到物质和精神,我觉得这是和大环境紧密相连的。

大多数人都是从众的。如果处在一个有钱不捞是非笨即傻、且不畏神明的社会里,要做到不湿鞋,那内心世界不是一般地强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幸福妈妈 + 50 说的极是,环境造就人性!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47#
发表于 23-1-2014 11:09:24 | 只看该作者
tingnishuo 发表于 23-1-2014 11:42
说到物质和精神,我觉得这是和大环境紧密相连的。

大多数人都是从众的。如果处在一个有钱不捞是非笨即傻 ...

到底是非笨即傻、还是内心世界不是一般地强大?有褒有贬?感恩神救了我。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0 收起 理由
幸福妈妈 + 50 感谢主!
tingnishuo + 50 我们都被神眷顾!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48#
发表于 23-1-2014 11:40:33 | 只看该作者
摄郎 发表于 23-1-2014 12:09
到底是非笨即傻、还是内心世界不是一般地强大?有褒有贬?感恩神救了我。

这种内心的强大,是自以为能胜天,嘻嘻!

无知者无畏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幸福妈妈 + 50 人哪能胜天,胜了自己就不错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49#
发表于 23-1-2014 11:49:2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改了标题啊? 加进来50后,呵呵!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幸福妈妈 + 50 有朋友要求,我觉得有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150#
发表于 23-1-2014 11:53:3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有句古话:没不是的父母。

我觉得,作为晚辈,要谨记这句话,以使自己能宽待父母。

而作为长辈,却不能以这句话为由头来纵容自己。

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无论在什么年纪都要努力地学习,提高修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荷塘月色 + 50 说的极是~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18-4-2025 05:07 , Processed in 0.067862 second(s), 4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