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2383|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书论文] 那些远去的童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6-2009 12:1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网易上看到这么一篇:60年代,那些远去的童年
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2Q9L/ertongjie090601.html

简约了从50年代到90年代不同时期的童年,大家对照一下,是否有相同之处或特别

出生于70年代的TZ,如下:

70年代:军绿书包是孩子们的LV
样板戏是他们的流行音乐
  在70年代度过童年生活的孩子,样板戏是他们的流行音乐,《红灯记》就是他们的S.H.E.、《沙家浜》就是他们的周杰伦,《智取威虎山》就是他们的林肯公园乐队。从1970年开始,文革期间一度沉寂的“小人书”,再次形成了出版高潮,成了孩子们的精神食粮。但在80年代以前,小人书的内容基本上离不开革命的主题,如《鸡毛信》、《小骑手》、《赤胆忠心》等。  
物质依旧贫乏,但心情是快乐的
 当时的物质依旧贫乏,但孩子们的心情是快乐的。女孩跳橡皮筋、跳格格、踢毽子,男孩打弹子、拍画片、扔子弹壳……与人交往的游戏,与大自然玩耍的游戏,是70年代末与80年代中期以前,孩子们的娱乐主流。在街道上,随处可以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嬉戏的场景,他们背着军绿书包——这在当时可是最时髦的饰品,好比今日的LV;骑着28加重的自行车,或者徒步滚着铁环,呼啸而去。若在乡镇间,还可以看到儿童笑嘻嘻地追赶拖拉机,跳上车斗,或者就吊在车尾,蹭搭便车。  
馋嘴的孩子有了零食
  馋嘴的孩子们这时候开始有了“零食”。几分钱的冰棍儿、硬糖,几乎是最奢侈的享受了。看见别的孩子用夸张的动作咀嚼着糖,一些没有糖吃的孩子只有咽口水的份。儿童节到了,唯一对孩子们的犒劳是家里把小部分的米,拿到楼下去爆了米花。做爆米花的人特别受孩子的欢迎,他一只手摇着黑乎乎的铁炉,然后在黑乎乎的铁炉里放上两片小药片,后来孩子们才知道那是糖精,神奇的不得了。  
小喇叭开始广播啦
  那个时候,收音机开始进入越来越多普通中国老百姓家里。“小喇叭”节目成了很多孩子们童年最信赖的伙伴之一:“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嗒滴嗒、嗒滴嗒、嗒嘀嗒——嗒——滴——”孙进修爷爷讲的那些故事,让孩子们久久沉醉。粉碎“四人帮”后,全国提倡“爱科学,学科学”活动。城市里的孩子们开始玩航模,而农村的孩子们最多只能在广播里听到航模这两个字,他们的手中只有自己的“模型”——木头手枪。1978年以后,革命的童年至此基本终结,改革的童年即将全面铺开。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88 收起 理由
nizi + 30 风采飞扬
136mydream + 30 谢谢分享!
extreme + 28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6-2009 12:53:06 | 只看该作者
先对照说一下:70年代出生于农村

1。精神生活:没钱买小人书,小镇上有学生出租,2分钱看一回。记忆的电影有列宁在1918,小兵张嘎,少林寺。喜欢的是六一,穿白衬衣系红领巾去电影院看电影,每个人还发铅笔橡皮和糖果,开心的一天。谁家娶媳妇一般包电影,晚上打着干葵花杆火把成群结队去看露天电影

2。物质贫乏,但心情是快乐的:也捡子弹壳做响炮,滚铁环,扒拖拉机,放假去放牛打柴

3。零食:有几分零钱可以买个冰棍,卖冰棍的是自行车后绑个箱子,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吆喝。那个铁炉的爆米花,一声巨响一股黑烟,紧接着是一群包围上来的孩子

4。农村的小喇叭不是很响,记忆不深,知识上要匮乏些。动画片看的也少,记得有铁臂阿童木。街头先富起来的人买了电视,贴上彩膜成彩电了,在门口放,上海滩,霍元甲好片,初中上晚自习后,街头拥挤着看会儿电视在回家。写作文我的理想,一般都是科学家,发明家之类

不久前和同事们聊天,大家诉说童年的趣事,好像谁越苦越光荣似的

同志们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6-2009 12:58:41 | 只看该作者
对于85年后和90年后的最同情的一点是他们出生的时候自然环境已经开始遭到了大规模的破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6-2009 12:58: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print_root 于 2-6-2009 11:10 发表
小喇叭开始广播啦
  那个时候,收音机开始进入越来越多普通中国老百姓家里。“小喇叭”节目成了很多孩子们童年最信赖的伙伴之一:“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嗒滴嗒、嗒滴嗒、嗒嘀嗒——嗒——滴——”孙进修爷爷讲的那些故事,让孩子们久久沉醉。

嗯,小喇叭印象很深的

孙敬修爷爷,见过几次面,还去他家玩过,多好的老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6-2009 13:03:44 | 只看该作者

我想……

我们觉得那个时代简单美好,只是因为我们的童年落在了那个时代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6-2009 13:13:09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在老北京的胡同里长大

跳皮筋是最主流地女性运动

男孩子一般玩拍洋画

有时候谁家盖房,在胡同里堆一堆沙子,那就成了我们的娱乐场所,在上面挖陷阱,是我的拿手好戏
下雪的时候,就叫个同学,用绳子拉了马扎,坐在上面当雪橇
有时候老师发慈悲,不上课了,到公园打雪仗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6-2009 13:52:55 | 只看该作者
胡同文化!

我们也在沙子上挖陷阱,盖上松枝,引诱伙伴上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6-2009 14:18: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136mydream 于 2-6-2009 12:13 发表 男孩子一般玩拍洋画

天津叫拍毛片,还有弹球,我童年时的最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6-2009 14:27:05 | 只看该作者
还不至于到了怀旧的年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6-2009 15:27: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print_root 于 2-6-2009 12:52 发表
胡同文化!

我们也在沙子上挖陷阱,盖上松枝,引诱伙伴上当

盖松枝那技术肯定不如我啦

我的同伴们都要盖点树枝或者纸片,然后在上面盖一点沙子,不过经常都能看出痕迹

我的手艺高超,什么都不用,就用沙子一点一点覆盖起来把洞完全盖住,谁也发现不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6-2009 16:29: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ool 于 2-6-2009 13:27 发表
还不至于到了怀旧的年龄吧。


想到过这个问题,倒不是去怀旧。觉得挺有意思,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烙印共鸣
你说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6-2009 16:32: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136mydream 于 2-6-2009 14:27 发表

盖松枝那技术肯定不如我啦

我的同伴们都要盖点树枝或者纸片,然后在上面盖一点沙子,不过经常都能看出痕迹

我的手艺高超,什么都不用,就用沙子一点一点覆盖起来把洞完全盖住,谁也发现不了的



实在是高,澳洲的沙子上你又能大有作为了,那天一不小心掉进坑里了,就知道是谁干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6-2009 22:34:43 | 只看该作者
六一儿童节过去之际,祝所有的儿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3-6-2009 23:17: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136mydream 于 2-6-2009 14:27 发表

盖松枝那技术肯定不如我啦

我的同伴们都要盖点树枝或者纸片,然后在上面盖一点沙子,不过经常都能看出痕迹

我的手艺高超,什么都不用,就用沙子一点一点覆盖起来把洞完全盖住,谁也发现不了的


多么令人羡慕的童年!难怪能成为现在的您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3-6-2009 23:28:57 | 只看该作者
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5-6-2009 10:22:12 | 只看该作者
怀旧,难道意味着偶已经老了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12-12-2024 00:15 , Processed in 0.061101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