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楼主 |
发表于 2-7-2007 06:01:58
|
只看该作者
老路评车(四): 对最近很多文章中日韩车所谓美誉度高的分析
作者: 北京米贵 发表日期: 2006-07-21 21:10 复制链接
作者: 老路
最近国内纷纷转载美国JDPOWER和国外的一些杂志评比的关于可靠性, 质量, 美誉度等文章….目前来说日本车, 韩国车都排到了前列, 欧洲车, 德国车, 尤其是豪华车, 排名都在后边…除了传统的意大利车排在后边, 连公认不错的瑞典车和BMW都开始排在日韩车后边了.
看了这些文章, 除了感觉到日韩车厂在质量管理的成效外, 另外就是日本汽车工业公司在中国的公关活动作的不错, 加上日本车厂通过多年的积累, 廉价经济实惠这些名声, 渐渐被”精细, 时尚, 故障少, 空间大”等新的词汇代替了…和中国人目前阶段的消费观念不谋而合, 所以日本人尽量把自己在中国市场包装成高级轿车就是顺水推舟了.
我呢, 因为工作的关系, 对汽车质量这个大词的认识更充分一些, 所以就在这里给大家写写, 争取给大家一个客观的看法.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早早就在北京有了代表处, 而欧洲汽车协会的代表处才刚刚开张….对中国从唐朝就开始玩命了解的日本人肯定知道什么是公关, 汽车娱乐记者们不知道收了钱没有…现在出席个发布会, 亮出记者证, 都有红包….买车都有折扣, 靠……..
首先, 全世界都一样, 这些调查都是一些问卷, 让不同车辆的消费者来填写, 通过广泛的数量基础, 得到一定的结论.
这也就是象我住的小区的那家著名的物业管理公司, 委托一些调查公司到您家作的调查一样, 是一些问卷了. 想必大家的答复都不会很好, 噪音, 漏水, 水质, 临时电, 班车, 车位, 幼儿园等等都是问题, 真是气不打一处 来……从我这里肯定得到了一个糟糕的结果……靠….希望他们整改…..
调查的人走了…..突然想起原来住在一个方方面面都不如现在的小区里的时候, 碰到同样的调查, 我都没有机会想这些问题, 而是安全(有邻居被偷了), 还是安全(有车被划了), 别停水(有人家不交水费, 自来水威胁停水)…其它的来不及想……但是小区还可以吧, 房子质量相对价格还是不错, 墙有点裂缝, 少电源自己买点插座, 偶尔下水道堵一下, 反正半年一次吧, 物业管理费便宜呀…..想着这些, 竟然了笑了, 这家著名物业公司够冤枉, 我给的分估计还不如我原来的小区, 虽然原来的小区和现在的业管理绝对不是一个级别的…没办法, 高标准高要求了…咱们对中华车也应该这个态度, 高标准高要求….
想到汽车, 看到质量统计报告里提到的日韩车排名的靠前, 突然也笑了…..如果早期的中华给中华品牌造成不好的口碑不冤枉的话, 欧洲的汽车也不冤枉…
关于这些可靠性, 质量, 美誉度的文章, 首先发现中国媒体转载过来, 往往翻译的很有问题, 往往说是可靠性, 质量, 美誉度….但这些词都是不恰当的翻译. 恰当的翻译应该是Trouble Rate(故障率). 也就是说你买来一个品牌的新车后, 遇到过多少的故障和需要返修的地方….
而质量和可靠性在普通人看来, 却涉及车辆的方方面面, 如安全, 动力, 舒适, 满意等等….而美誉度这个词就更有意思了, 如果说是丰田佳美的美誉度最高, SONATA第二, 而奔驰S系列最低的话, 你心目中哪辆车的美誉度高呢?
我记得很早的时候看见过一项调查, 类似汽车对可靠性, 质量, 美誉度的调查, 所有旅客对北京的酒店最满意的是三星级的….那就可以有结论说可靠性, 质量, 美誉度等, 三星级的就比四星级的酒店, 比五星级的酒店好了….按照质量等标准, 丰田花冠足够了, 可惜还是有朋友去买AUDI A4吧…AUDI A4的故障率在统计中比花冠高不少吧…
继续继续,还有安全
在你住三星酒店的时候, 地毯脏一点就脏一点点了…无所谓了….但是如果你入住五星级酒店, 地毯稍微老一点, 你就可能撇嘴了, 观察家同志, 是不是呀? 如果三星级的酒店没有宽带, 觉得就正常了, 外边找个网吧就完了, 可五星级的酒店网的速度慢一点, 或上网麻烦一点, 你就愤怒地投诉了….
记得有一期JD POWER的统计是排在第一名的丰田佳美, 新车出厂的Trouble Rate 是118个/100辆车, 因为对中华车的好奇驱使, 我买了中华, 买的时候也做好了心理准备, 肯定要有不少Trouble 的…可是我的这辆中华新车可以说只有一个Trouble (后保险杠防刮条的胶条开胶了…), 可以说只有一个问题, 要低于美国市场的丰田佳美哪!!!!当然, 主要是心理预期和花了这么少的钱就买了这么一部大车….换句话说, 我要是买的奥迪, 观点又会变, 过坑哇路面时某个塑料件响一下, 我都会认为是一个问题, 启动时油泵的声音大一点, 我也可能去维修站去看看….
广东的一朋友, 买了个奔驰ML320, 可以说开口大骂, 什么后边的备胎在颠簸路偶尔异响, 有一次打火没打着(我看其实可能是油品问题..)…当时给他吓坏了…还有一次气囊的显示灯没有熄灭, 到了维修站用检测电脑排除故障码后才熄灭….我问他, 那如果这些事情发生在你的走私的丰田佳美身上, 你会怎么想?他想了想说, 那就无所谓啦~~~, 但一个奔驰可以买三个佳美呢~~~~我问他, 那用三个佳美来换这奔驰, 你就继续开佳美吧……..他笑了…..
当然, 这只是举了些例证….也就是说实际上真正的故障问题是因人, 因车而异的, 有些车用了更多的新的电子装置, 其问题当然要比用的少的好…我的老捷达王五年十万公里中就换了个点火开关, 一个门把手….但ABS, 气囊什么都没有…更是没有什么特殊的结构来降低噪音和震动, 当然不能和各种装备武装到牙齿的宝来相比较….复杂的车东西多了, 出问题的概率也自然要大一些….(看看车里有几百个传感器的奔驰吧…)
当然, 尽量减少鼓掌率是车厂的职责….无论是德国人, 日本人, 中国人.
当然, 这中统计和打分还是客观反映了日本车, 韩国车在装配和零件选择上的优势, 或者说是对企业的日常管理更到位. 因为美国市场上的汽车基本都是在美国生产的, 劳动力应该基本是一样的….这些统计当然是有其根据的, 这里只是让大家知道的多一些…
但是, 问题总有相反的一个方面, 我有时经常可以看到的另外的一个统计就是关于汽车安全性的统计….这个统计是个实实在在的统计, 是每万辆汽车中受伤或死亡的人数, 如果丰田在美国销售了一百万辆车, 因为各种交通事故死伤了100人, 这个统计就是万分之一, 大众如果在美国销售了十万辆车, 因为各种交通事故死伤了10人, 这个统计也是万分之一, 所以和销售量及市场占用率没有关系…
这种统计有两个来源, 一个是政府机构的, 另外一个是商业保险公司的, 保险公司计算这些当然是为了精算师来计算保险费率了….这个统计要比可靠性的数据分析更准确. 按标准受伤了就是受伤了, 很故障问题很多靠感觉没关系.
在这个统计中, 如果单纯的看, 在美国这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中, 价格越贵的车, 事故受伤率越低…..价格不菲的奔驰BMW等的基本是排在最好的位置, 奥迪, 北欧车的SAAB, VOLVO等, 大众等都有非常好的数据, 美国车的情况也不错, 而那些在可靠性排的非常靠前的日本车和韩国车, 基本就是比较糟糕了.(当然, 现在的日本车也表现的越来越好, 如日本的豪华车林芝等)
当然, 这种统计中也有它不公平的地方, 如奔驰, 很多都是由专业司机驾驶, 当然情况要好一些, 开BMW的人可能更有钱, 更重视生命的安全, 驾驶习惯跟好一些…
而价廉物美的日本车和韩国车的购买者本身的驾驶习惯和安全习惯就差一点….
无论如何, 这种统计证明了一个问题, 欧洲车既然在这种故障率的调查中表现如此之差, 却在高度发达的美国市场, 售价却非常贵, 通过对交通事故死伤率的调查, 显示欧洲车卖的贵, 显然是有其理由的, 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全性….当然, 很多人也是为自己的身份地位或者对外形, 血统买单.
所以买贵一些车的人肯定有其理由, 交通安全在中国还不是那么被重视, 但您在选择车辆的时候, 还是希望除了价格以外, 大家还是尽量选择安全的车, 为了家人, 为了朋友…其实车的价格在买回来以后, 发现为了省一两万, 而选择便宜的, 完全没有必要.
在中国, 就是另外的一回事情, 很多安全性并不高的老款车依然是市场的主流, 而那些安全性出众, 因为价格的问题, 却只能勉强留在市场中成为少数人的选择(如POLO). 中国的市场在我们来看, 真的很残酷…
日本车在中国市场当然有其的好处, 基本都是与时具进的车….只不过少点安全配置.
大众的德国人老想避免全新款车对中国油品, 环境, 道路状况的不适应性…..总搞些90年代末设计的, 故障率稳定下来的车型….可惜这些车安全性是不错, 故障率好象搞的还是不好, 还背了个不拿来最好东西的骂名…
除了老点的尼桑, 马自达两家公司, 但被合并后重新有了资金, 很快把新款的车拿过来…虽然维修站少点, 但足以反映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小心翼翼地保持低故障率的口碑,,,,,而德国人拿了半天, 却发现新拿过来的都不好卖, 好东西都在里边了…….一看还是老桑, 老捷达等卖的好….老捷达现在的销售量排在第一….可能市场验证了德国人八十年代初设计的车在中国综合起来还是依然够用吧….90年代末设计的帕萨特, GOLF/BORA安全性到是好了, 原来以为经历了几年的考验, 拿到中国应该没问题, 可惜合资厂的质量控制能力有限呀, 降成本就要有代价呀.
地沟油炒的菜便宜, 其实吃起来也觉不出什么, 更别说用肉眼看出来….但万一…. 可惜的是, 大家对饭馆的价格还是最敏感的, 而不是饭菜是用什么油炒的….
我也盼着有严格的安全法规, 把那些安全性差的车淘汰掉, 或者起码让大家知道每款车的安全性, 否则, 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倒退, 安全性差的车畅销, 逼迫那些安全性好的车, 为了降低成本去降低质量标准, 老路也快失业了, 呵呵…
需要补充的是, 车的安全性并不是多少个气囊能够决定的, 而是车身设计, 制造工艺等等全方位综合在一起的结果. 很多碰撞实验, 只是反映了被动安全的一个方面, 而更重要的主动安全性, 这个和底盘的路感, 方向盘的路感, 操控性, 刹车感觉, 前后, 上下的配重, 包括视野, 反光镜的设计, 灯光的设计等等, 都有非常大的关系.
打住吧, 再写, 估计~没完没了~了…文章是北京大雾时在深圳机场写下...下篇关于汽车安全性的文章需要润色, 更加生动地上传...需要些时间.
需要指出的是
在我们小区的社区网, 以LUF2000的名字经过对本文改编, 同时上传...老路和LUF2000为同一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