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175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书会友] 《世界之爱》读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5-8-2020 23:5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2020-08-25
《世界之爱》是我翻译的名字,其实并不准确,原著英文名是”In Love with the World”,但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一个更好名字,将来有中文译本时,看看它们会选什么样的书名。

今年已经读(听)了不少经典著作,既有被毛姆列入十部最伟大长篇小说之列的《高老头》,《呼啸山庄》,《白鲸》等。也有佛教经典《坛经》,《维摩诘经》等,但这部书正如梦飞雪所推荐的那样,会是我今年所学习的年度之书。这部书并不长,只有二百多页,但我却读了一个月,因为它太好了,不情愿把它读完。

此书作者明就仁波切是一位已经转世七次的藏传佛教活佛,藏传佛教禅修大师。2002年他在美国一所大学心理试验中,在禅修状态下快乐指数达到百分之七百,一度让科学家误以为仪器故障,最后被时代周刊评为全世界“最快乐的人”。

明就仁波切曾患有恐慌症,后来通过禅修克服了心理疾病。作为一位转世活佛,他从小接受严格的训练,后成为西藏新生代最知名的禅修大师,在世界各地建立佛法中心,是寺庙住持,常年周游世界讲学。然而2011年,他支身出走,身上只带了少许金钱以一种近似独闯江湖的方式进行了为期四年的独特闭关修行。这部书就讲述了他这次闭关修行的故事。

作为转世活佛,明就仁波切从小就生活在虽然谈不上奢华,但却充满关爱和舒适的环境中。成年之后,更是几乎从来没有一个人独立外出过,一切世俗事物都会由他的贴身僧人帮助打理。作为禅修大师,无论在什么地方出现,都是众人瞩目的中心。时时刻刻都有许多弟子和追随者环绕四周。

然而2011年的一个深夜,他在卧室里留下一封信后,偷偷溜出修道院,进行了为期四年的闭关之旅。在信中他对在他闭关后的事物做了一些简单安排,告诫大家不要去找寻他,他闭关结束后自会返回。

离开修道院后的明就仁波切四处流浪,与印度最底层的人生活在一起,等身上的钱用完了,就只能乞讨度日,过着无家可归的生活。因为他从来都生活在别人照顾的圈子中,所以开始即使买火车票,坐火车这种最基本生活阅历对他都是陌生而新奇的体验。

开始他身上有钱,就坐车到达拘尸那,也就是佛陀涅槃的圣地。他居住最便宜的旅社,吃最简单的饭食,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佛陀涅槃纪念广场打坐。后来钱用光了,只好露宿街头,乞讨食物。后来因为饮食问题,拉肚子,几天没吃饭,几乎死掉。在他昏迷过去时,一个好心外地人把他送到医院,支付了他的住院和医疗费,并给他留下一些钱。。。经过这次濒临死亡体验后,明就仁波切的修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离开拘尸那,前往喜马拉雅山脉,在那里完成了他四年的闭关之旅。。。

我喜欢这部书,因为它是一位觉悟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解释佛法,讲述生命的意义。

一般人都追求现实生活中的舒适、财富、成就和名望。对于求道者,虽然理性知道现实生活不过是一场梦,一切属世的荣华都是过眼烟云,不应执着贪求。但这样的理解多限于理性概念范围,遇到实际问题依然会深陷其中,难免会有种种焦虑,疑惑,恐惧,贪婪,仇恨,嫉妒等等。如何能把智慧从肤浅的概念上升到真实的体悟从而在生活中可以运用出来,成为真正的觉悟者,除了打坐冥想外,还需要生命的经历和对经历的正确反思。

这部书在两方面对人有巨大的启发,一个是如何看待苦难的经历,另一个是如何面对死亡。

苦难对人的影响反映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身体上,另一个是心理上。身体上的苦难有多种多样,包括饥饿,干渴,疼痛,病患,炎热,寒冷,疲劳等等。身体上的苦也会让人产生心理上的苦。出于本能,人要逃避苦难而追求舒适。其实真正的痛苦不在肉体上,而是在精神上。当人的身体感受痛苦时,自然会产生躲避的念头,如果不能躲避痛苦,人就产生焦虑、恐惧、愤怒甚至绝望等负面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对人造成的伤害通常远大于肉体本身所受的伤害。觉悟的人接受所有的感受,既不贪求愉悦的感受,也不排斥痛苦的感受而做到心态平和。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则很难。所以每一次痛苦的经历都是一块试金石,可以测试自身觉悟的状态,同时也是一块磨刀石,可以进一步锋利自己的意念,看清一切感受的无常与虚妄不实。
死亡是常人最大的恐惧。虽然许多教导都表明肉身的死亡并非是灵魂的终点。但有多少人可以不仅坦然无惧地面对死亡,甚至可以欢迎死亡?然而如果能够正确理解和利用死亡,死亡可以成为人觉悟的最好契机。

明就仁波切拉肚子病倒在街头时,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生,他只需求任何一个路人帮助他打一个电话(基本每个人都有手机),他的弟子和朋友就会立刻找到他,把他送到医院而得救。另一个就是死,躺在围墙低下甚至没有力量去找水喝,再熬几天几夜就必然死亡。对于这样生死交关的选择,一般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生,但对明就仁波切则是一个困难的选择。

选择生的理由是不仅他的许多学生需要他的帮助,在世界各地的讲学出书一样造福许多人。选择死的理由是他现在已经非常接近涅槃,就是他自身的小光明会和真实的大光明融合。一但彻底融合,他就超越轮回,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状态。为了这一刻,他累世修行,他所受的训练清楚地把他领向那一方法。开始他为生死选择还在纠结,而最后他放下纠结全然接受,这时他体验到真理的最高状态。

对于体验真理,他用月亮做了这样一个比喻。人首先通过阅读和听人讲法知道了真理也就是月亮。通过冥想打坐,有了一定感受,这种感受和别人的描述很接近,知道这就是真理月亮,但这时只相当于看到书本上印刷的月亮。而如果人们能够在生活中进一步体验真理,就相当看到在水中反射的月亮。水中反射的月亮当然要比书本上印刷的月亮更为真实。但只有在死亡中体验真理,人就真正看到天空中的月亮,最深刻地见证了真理。

通过这次濒临死亡的经历,明就仁波切的修行达到了最高的高度,然而又因为特别的因缘,他的肉身奇迹般地被一个陌生人拯救。所以我们才有机会可以阅读到他在死亡边缘经历的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

《世界之爱》是一部神奇的书,无论你是不是信奉佛教,相信都可以从这部书中得到许多启发,增长你的智慧。推荐指数:5。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50 收起 理由
春浅 + 100 谢谢分享!
annahw + 50 我的书单又长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6-8-2020 12:13:11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这条评论

转世活佛写的书,记录了自己长达四年多的walking retreat。看在奶奶与生命作斗争之际。通篇点题之笔在于对bardo(中阴)的讨论,生与死,凡人与活佛,得到与失去……其实这些事,在我们社会科学家嘴里,不就成了后现代主义吗?我也不是信教的人,但宗教这东西真有趣,明明有些事讲得都很有理的东西,信的人极其相信,却不一定真懂;不信的人则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实证。其实活佛也和凡人一样调皮,会饿,甚至会“死”。但Mingyur Rinpoche嘴里的死,却并不是nothingness,而是emptiness。If it’s better for me to die, give me the energy to di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6-8-2020 16:36:26 | 只看该作者
annahw 发表于 26-8-2020 11:13
=========喜欢这条评论

转世活佛写的书,记录了自己长达四年多的walking retreat。看在奶奶与生命作斗争 ...

从哪里转录的,超棒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annahw + 50 豆瓣或知乎,嘿嘿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1-12-2024 06:31 , Processed in 0.01828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