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OZ论坛

标题: 狗熊的投资哲学 [打印本页]

作者: 电视机    时间: 6-11-2011 15:57
标题: 狗熊的投资哲学
狗熊在中国打工多年,收入虽然微薄但能糊口还略有剩余,这些年来用节余做过一些小本经营,赚的也差强人意。狗熊钱不多却一直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概是因为狗熊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这一整套的思路便是本熊的投资哲学了。本帖只谈理论不谈操作,对大多数人来说实用性不高,狗熊自得其乐罢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芸芸众生大多一生在为钱所困,为利益所驱使。不为利所动视钱财如粪土的高人雅士是有的,但数量少之又少说是沧海一粟也毫不夸张,尤其在商业社会的竞争规则下这类雅士更是一步步趋于淘汰殆尽。只可惜这世上并没有一门专门教人如何赚钱的学问,如果有,世人便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了。不是富人吝啬不肯授之以渔,实在是世上不可能存在一套能让大多数人致富的理论,龙生九子尚且个个不同,何况寻常人乎,每个人如何致富只能靠自己,别人基本帮不上忙。经济学只是试图解释人类的行为而已,对创造财富而言是无关宏旨的,诚如一经济学博士所言,学经济学让我知道自己为什么穷,却不能告诉我如何才能富。可见仅有经济学是远远不够的,有道是思路决定出路,在经济学的基础上融入财务、营销、专业知识及行业经验形成自己的投资哲学,才是一个人创造财富能力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1.竞争规则——人类个体间能与耐的较量

2.财务自由——个人能力与欲望的折衷

3.投资模式——如何有效利用复利的威力

4.成本核算——思想到行动的唯一切入点

(未完)
作者: 四香油饼    时间: 6-11-2011 17:45
沙发
作者: joy55    时间: 6-11-2011 20:18
板凳,狗熊呢?掰玉米去了?
作者: 电视机    时间: 7-11-2011 01:52
1.竞争规则——人类个体间能与耐的较量

经济学开宗明义——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必须通过竞争获得资源的使用权。丛林时代人类通过武力来决定资源的归属,而在现代商业社会暴力已不是获取资源的主要手段,但竞争仍是你死我活的,人类无法绕过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商业社会中适者生存的竞争准则就是“能”与“耐”——能:千方百计吸引别人的消费;耐:抵制自己的消费冲动。

关于商业社会的竞争,经济学教材从来只说“能”(效率),而不提“耐”(忍耐)。事实上,能和耐是硬币的两面——商业精英的赚钱能力,是建立在消费者不能忍耐的基础上的。虽然消费者不是傻瓜,每花一分钱都仔细掂量值不值,但商业精英总有办法改进产品让你心甘情愿把钱交给他。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总觉得钱难赚、钱不够花的原因——搞不清楚能与耐的竞争规则,在商业社会的竞争中就处处陷于被动。

几种情形:

(1)能且耐——巴菲特。身家几百亿仍然跟普通人一样穿几块钱的T恤,喝廉价的可口可乐,几百亿永远都花不完。在商业社会的竞争规则下,既能又耐的人是无敌的。

(2)能但不耐——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果你能一直保持高收入,花天酒地也没什么问题。

(3)不能但耐——拾破烂捐助他人的老头。如果你没有欲望,巴菲特也赚不了你的钱,整个世界也不会纷争四起。

(4)不能也不耐——占领华尔街的人士。一无长处你死定了,占领华尔街有个屁用,小贩把你的钱赚光以后你还不是只有乖乖去乞求工作。

前3类算得上是天赋异禀,大多数人恐怕得归入第四类——不能也不耐,既抵制不住琳琅满目商品的诱惑,也不知道如何吸引别人的消费。更要命的是信用货币的使用掩盖了这种竞争规则,国家发行纸币使得每一个人似乎都有了“盈余”——谁手头上没几块大洋呢?这样就造成人们富有的幻觉刺激了消费,却掩盖了每个人的负债——哪怕你一分钱不花,政府公债都有一份需要你来偿还,要么明着收你的税,要么暗税(通胀),无论如何你是跑不掉的。因此这个社会总是充满廉价的劳动力,大多数人每天忙得晕头转向却不知自己为何而忙碌,也不知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态。人类进入商业社会好几百年了,花花世界越来越繁荣昌盛,却改变不了欲望奴隶们的艰难处境。
作者: Owen_LIU    时间: 7-11-2011 02:34
好贴留名,顺便顶LZ~
作者: 妮南    时间: 7-11-2011 11:38
天赋、理念、性格、运气……
作者: 金鱼和农夫    时间: 24-11-2011 08:31
有趣,很有趣

劳驾你赶紧往下写,别光惦记玉米啦。

[ 本帖最后由 金鱼和农夫 于 24-11-2011 08:33 编辑 ]
作者: 周星星1832    时间: 24-11-2011 08:46
期待下文
作者: johnsa    时间: 24-11-2011 09:17
等待楼主的下一个玉米棒子
作者: 电视机    时间: 24-11-2011 21:45
谢谢关注。不过这个不太好写,我都后悔开这个贴了,还是不写了吧,都是抄《穷爸爸富爸爸》的。
作者: y2kgo    时间: 24-11-2011 21:53
楼主加油写
大家都等着看呐

作者: 周星星1832    时间: 24-11-2011 21:59
原帖由 nnzdwxjy 于 24-11-2011 21:45 发表
谢谢关注。不过这个不太好写,我都后悔开这个贴了,还是不写了吧,都是抄《穷爸爸富爸爸》的。

耍大家哪是吧
作者: coredump    时间: 24-11-2011 22:14
原帖由 nnzdwxjy 于 24-11-2011 20:45 发表
谢谢关注。不过这个不太好写,我都后悔开这个贴了,还是不写了吧,都是抄《穷爸爸富爸爸》的。

前面写得不错的啊, 不要谦虚啊
作者: 金鱼和农夫    时间: 25-11-2011 00:57
根据我的观察,大熊是在耍滑头,哪有才写了两段就后悔的啊,人家至少要到一半了,连提纲都没有了才后悔,你这个拟好的提纲都没填上,不可能写不下去。结合熊一贯的表现,肯定是想骗我们多加分多鼓掌呢
作者: 电视机    时间: 25-11-2011 01:34
这个提纲我没仔细推敲过,后来才发现不改提纲写不下去。

比如:2.财务自由——个人能力与欲望的折衷。这个怎么写啊?能力与欲望的折衷是财务安全,财务安全跟财务自由很大程度上是冲突的,自由的代价就是与风险为伴,如果在实现财务自由之前选择了财务安全,很可能意味着永远实现不了财务自由。

sorry,我真没法写了,弃楼了
作者: 电视机    时间: 25-11-2011 01:50
发这个帖子的初衷仅仅是想在每一个板块都留下一个帖子。。。

比如在情感版我也发了一个贴,再不会去写第二个。。。

都30好几了还学高中生卿卿我我,说出来丢死人
作者: 周星星1832    时间: 25-11-2011 08:41
原帖由 nnzdwxjy 于 25-11-2011 01:50 发表
发这个帖子的初衷仅仅是想在每一个板块都留下一个帖子。。。

比如在情感版我也发了一个贴,再不会去写第二个。。。

都30好几了还学高中生卿卿我我,说出来丢死人

你说我呢,是吗
作者: kingsking    时间: 25-11-2011 16:32
能。供给
耐:需求。。

开源节流是理财长期不变的关键,似乎是这样。。呵呵。。:)
作者: Albert    时间: 25-11-2011 17:20
标题: Me me me
原帖由 nnzdwxjy 于 6-11-2011 15:57 发表
狗熊在中国打工多年,收入虽然微薄但能糊口还略有剩余,这些年来用节余做过一些小本经营,赚的也差强人意。狗熊钱不多却一直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概是因为狗熊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这一整 ...


板凳
作者: nowaybutgo    时间: 25-11-2011 17:32
原帖由 Albert 于 25-11-2011 17:20 发表


板凳


IT行业老板来了,欢迎!
作者: 电视机    时间: 3-12-2011 18:41
2.财务自由——个人能力与欲望的折衷

既然商业社会的竞争规则是能与耐的较量,那么要在商业竞争中胜出只有一个办法——努力抵制自己的消费冲动,使劲省钱、省钱、再省钱,把省下来的钱投资、投资、再投资,千方百计去勾引别人的欲望。

问题来了——人赚钱不就是为了消费吗,不消费你赚那么多钱做什么?这是个价值观的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我的答案是——为了自由。自由是我最大的欲望,为了自由,其他欲望统统都得靠边站。自由,就是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如果不想像头牛一样被驱使,不想从周一恐惧到周五,就得主动承担风险,放弃享受,争取早日实现财务上自由。自由主义,是先苦后甜、一味追求能力提高的极端。

然而不是今天省下钱来投资明天就一定能收获更多的,今天放弃锦衣玉食买进股票,很可能明天竹篮打水一场空,最后什么都得不到。于是享乐主义者给出了另一种答案——不停省钱投资的人生我无法接受,一鸟在手胜于两鸟在林,人生得意须尽欢。雇主们也很够意思——把劳动力卖给我吧,我给你固定的薪酬你就能每月支付房贷、水电、食物、衣服、娱乐等等各种各样的费用了。于是人们纷纷出售自由,换来看似五彩缤纷的生活。享乐主义,是注重享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极端。

由于每个人对自由的定价不尽相同,于是在吃苦还是享乐的问题上,就有了无数种折衷的方案。享乐主义给出的答案:售出自由——获取固定薪酬——满足各种各样的欲望——人生丰富多彩,看起来是个不错的选择。可这种生活方式却有致命的漏洞,在商业竞争规则下一定会输,具体留到下一篇投资模式里再解释。
作者: freshfish    时间: 3-12-2011 21:08
写得不错,小伙子不是狗熊是猫熊
作者: 金鱼和农夫    时间: 5-12-2011 18:27
果然又开始了啊,加油!
作者: czy0058    时间: 5-12-2011 21:31
原帖由 nnzdwxjy 于 25-11-2011 01:34 发表
这个提纲我没仔细推敲过,后来才发现不改提纲写不下去。

比如:2.财务自由——个人能力与欲望的折衷。这个怎么写啊?能力与欲望的折衷是财务安全,财务安全跟财务自由很大程度上是冲突的,自由的代价就是与风险为 ...

很有道理啊
作者: 电视机    时间: 6-12-2011 03:27
3.投资模式——如何有效利用复利的威力

我对模式的定义是:具有相同生命周期的交易系统,即可归类为同一种模式。

1.工资系统的例子。A是IT白领,每天朝9晚5,月薪1万元。B是菜贩,每天凌晨4点到郊区收菜,6点准时到批发市场批发,11点处理完尾货准时收档,每个月净入2万元。A和B行业不同,却是同一收入模式,本质上他们都是领工资的。工资系统的特点是没有复利(指数增长)期。

2.复利系统的例子。C投资了一片山地种竹笋,第一年购买工具整理土地,第二第三年陆续种下竹鞭联系加工厂,第四年实现盈亏平衡,第五年产销量达到顶峰。D投资一家塑料制品厂,第一年建厂房买设备,第二年新产品投产,第三第四年销量快速增长,第五年达到销量稳定。C和D行业不同,却是相同的投资模式——具有相同的建设期1-2年、高速增长期2-3年、第5年失去成长性蜕变为工资系统。

工资比不上复利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表面上看不能取得指数式增长收益的事情不值得做。然而却总有大把的人挤爆头要给别人打工,原因就在于复利系统的高风险性,并且指数增长期一般很短,由于竞争的存在复利很快会碰到天花板。

所以结论自然是,只有善于管理风险的人才有机会创造复利系统。关于风险管理的文章如山似海,但我认为两个词足够概括了,一是抽象,二是选择。如何抽象和选择,是下一篇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好意思,上篇说的为什么享乐主义一定会输这篇好像没解释,一并留到下篇。
作者: bryanremovals    时间: 8-12-2011 12:26
看看,继续关注.
作者: 12qw    时间: 21-12-2011 19:08
真TMD人才啊。。。
作者: 申华    时间: 25-12-2011 15:10
楼主写的很好,继续啊
作者: Maobama    时间: 25-12-2011 19:24
在现在这个世道不要太指望复利了,还是专注于美金(我自己的解释:美元和黄金)为王吧。
作者: 淡定    时间: 26-12-2011 01:07
相当滴有才!
作者: 淡定    时间: 26-12-2011 01:10
原帖由 Maobama 于 25-12-2011 19:24 发表
在现在这个世道不要太指望复利了,还是专注于美金(我自己的解释:美元和黄金)为王吧。

此复利非彼复利
作者: bryanremovals    时间: 4-1-2012 13:36
看看.
看看.
作者: Greenhouse    时间: 4-1-2012 14:13
大熊不是一般的有才啊!
作者: 电视机    时间: 8-1-2012 02:14
4.成本核算——思想到行动的唯一切入点


当我从僻静的乡下来到流光溢彩的城市街头,站在天桥看头上高楼林立脚下车水马龙,立即感觉自己无比渺小,一个最为现实的问题浮上心头——我如何才能在这色彩斑斓的花花世界立足?其实不止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就连原汁原味的都市人也会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我到底怎么做才能赚到钱?大多数人找不到答案,所以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去找工作,让老板指挥自己赚钱。

大多数人必须通过打工赚钱很奇怪吗?一点都不奇怪。正常状态下,一个普通人从事任何行业都赚不到钱是合理的——先行者们已经耗下无数心血把各行各业的产品价格远远降到了公开技术的生产成本之下,作为后生末进你是无法利用公开技术跟行业的领跑者竞争的。然而转变一下思路,从相反的角度看,一个人从事任何行业都是有机会的——只要设计一个新的模式把现有公开技术的生产成本降下来,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就会有你的立足之地。

公开技术就是前人的肩膀,站上前人肩膀的唯一途径是进行商业设计。为什么95%的企业在5年内倒闭?为什么股市里永远是7亏2平1盈?因为赢家的商业逻辑是经过严密设计的,换句话说,就是输家被设计了。大多数商品的周期是1年赚2年亏2年平,究其原因是低成本的行家在亏年和平年把高成本的外行给耗死了,少量幸存者就能独享大赚的1年。只有优秀的商业设计者,才能领略商业竞争的魅力所在。

商业设计的前提是抽象。抽象的目的是复用——在商业逻辑的设计中复用成功的经验,同时避免落入相同的陷阱。曾经跟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菜贩聊天,他向我抱怨,自从来到这个城市的那天起,20多年来他一共从事过15个行业,直到今天依然贫穷,自己和同行显然已经尽力了,辛苦劳作而收入不高说明社会对劳动者不公。我不忍心告诉他,换了很多行业而没有赚到钱的根本原因是你不会对商业行为进行抽象,多年来你向市场提供的不过是比较raw的劳动力,从事再多的行业也不会对你下一份工作有所帮助。如果老菜贩能对自己的商业行为进行抽象,最多换了3个行业之后,剩下12个行业的简单重复工作就没必要去试了。非要跳完12个坑还不知悔改,决策错误的结果就是越勤劳反而越贫穷。

只有站在前人肩膀上的事才值得做。抽象的技术、方法、流程等作为商业设计的素材,将各种素材进行搭配后形成的商业计划跟采用公开技术的收益率相比较,有机会大大高于公开技术的收益率就设法实施,否则就老老实实打工。具体设计过程几本书都写不完,这方面的书各大书店均有销售,不再赘述。(The End,这次是真的 了)
作者: ubuntuhk    时间: 8-1-2012 02:43
标题: 回复 #34 nnzdwxjy 的帖子
上面这些话很深刻,不过这些道理也只有少数人能够看透并且深入指导自己的社会行为,大熊是其中一个,并且还能把它总结出来,大熊的自动加分机是个活生生的验证例子,佩服一下
作者: Maobama    时间: 8-1-2012 04:32
想不到在这篇东西上看到了真正地闪耀着真知卓见的才华,非常精确的商业逻辑能力和尚待证明的实践经验,很有启发和拓展余力的精辟之作,水熊是有才华的人,有逻辑的人,有分享精神的人,这是论坛上我目前为止看到的最有见地的文章,没有之一,我收藏了。
作者: Dow    时间: 8-1-2012 20:34
有才!
作者: NEUTRAL    时间: 9-1-2012 13:06
谢谢狗熊
得找本穷爸爸富爸爸看看




欢迎光临 FreeOZ论坛 (https://www.freeoz.org/i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