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OZ论坛

标题: 读后感——移还是不移? [打印本页]

作者: Sophia    时间: 10-11-2009 19:03
标题: 读后感——移还是不移?
我看了这个帖子http://www.freeoz.org/bbs/thread-868789-1-1.html,感触很深,有些读后感欢迎大家拍砖。

我认为有几种人在移民前一定要仔细好好考虑清楚:

1、对移民后的工作生活预计过于乐观的
     请一定要先看看这两篇帖子我回来了,在墨尔本3周感想很多,给大家泼点冷水!
                                               Are you ready?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建议做好最坏的打算。准备好充足的资金,锻炼过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承受好对自己英语水平的打击,以及几个月找不到专业工作的
     打击,不得已做labor的落差,可能引发的夫妻吵架等等。

2、已成家有孩子的
     我很希望那些为了孩子而移民的爸爸妈妈能反复思量下。
     请先看这篇帖子 澳洲小学真相
     a、这对孩子有可能是机遇,但也有可能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有没有想过,如果孩子无法融入其他白人小孩中间,不适应国外的生活,学英语要几年的时间,甚至可能自闭?
           我表哥一家在女儿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来到了上海,小孩因为不会说上海话,觉得和其他小孩不一样,羞于开口,自闭了很久。后来慢慢会了一点,还是很
           少说话,因为她觉得自己发音不准怕被嘲笑。(这里没有丝毫针对上海的意思,只是举例说明适应语言的现象)

     b、“给孩子减轻负担,高考地域不公…blabla…”
           我是80后的一代,所有的同学都是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厮杀出来的。我的家乡高考分数线一直是全国前几位。
           高中班是尖子班,班上有位同学是中等成绩——可以考天大这一档。他父母为了他能上清华,在北京花了很多钱买了栋房子,给他上了北京户口。结果我
           同学在高考中压力太大,脑中始终想着不能辜负父母的付出要考上清华,最后发挥失常名落孙山。而我们班其他的同学没有他家的能力弄到户口,于是都分
           外的用功,在家乡老老实实的参加高考,大家考的都很好。
           有竞争才有动力,如果孩子比较聪明又努力,完全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
           有时父母帮孩子做的选择,也未必就是对的。

           小学时被学校要求周末参加奥数班,妈妈问我愿意去么,不想去的话她去跟老师说。我说我很喜欢数学,奥数的题目很有趣,我去。
           很多同学开始学乐器学舞蹈学书法学……,妈妈问我想学么,想学什么。我说我喜欢音乐,我要学钢琴和参加合唱队。
           我跟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尊重我的意愿我自己的选择,我用业余时间去学的东西都是我选择我喜欢的,我很享受,我丝毫不认为是负担。

    c、我们不光有孩子,我们还有父母
          很多筒子都说,安顿下来把父母也移过来。但是安顿要几年的时间,如果父母不付费排队的话,又要十年。我的爸妈还没到50岁,我已经开始担心。他们只
          有我一个女儿,我不能在他们身边尽孝道,有时想想真的很难过。
          季羡林说过:“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
          边,。。。”
          请看看Xblues的帖子:我移民了父母怎么办?

    d、我们不光有孩子父母,我们还有自己
         人生短短八十年。0-10岁,懵懂孩童;10-25岁,莘莘学子;30-50岁,为了孩子;50-70岁,照顾孙子;70以后,廉颇老矣。
         这样算来,难道只有25-30间短短5年是为自己而活么?哎,这个问题我也想不清楚。

3、在国内事业有成的
      理由完全同1






我就会举例论证,各位海涵了。



其实1、2、3我都不属于,所以我决定移民的时候是毫不犹豫的。我只是挂念我的父母。
我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我想一家三口漂洋过海应该压力比较大吧。

如果你觉得哪点有道理,很好,做好准备即可。
如果哪点你并不同意,也很好,因为你又打消了一个疑虑。

决定是痛苦的,过程是艰辛的,生活是美好的,未来是光明的。

[ 本帖最后由 beautyfei 于 12-11-2009 17:17 编辑 ]
作者: zz_is_here    时间: 10-11-2009 19:15
字太多,不看了,坐个沙发就算了
作者: Sophia    时间: 10-11-2009 19:23
关于2的补充:

我们在数落中国教育的弊端时,也要考虑下是否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澳洲教育。
以下是我查到的数据:

- 私立学校
  学费昂贵。学费加上各种花费:2.5万~3万刀/年
私立学校的学制往往是从Kindergarten(小学预备班)一直到Y12(高三毕业)。上这样的学校第一要有钱,第二要排队(waiting list),在悉尼,很多有钱人为了上好的私立学校,孩子出生没多久就去报名排队了,当然如果孩子去面试时,校长认为孩子天资不够,你再有钱和再报名早也没用。

- (天主)教会学校,Catholic School。
其实这个也是Independent School里的一种。学费适中,每年2000-5000刀不等。上教会学校条件是你得是个信教的家庭,(当然很多筒子说有很多教会学校有5%的名额是给非信教的家庭的,我不是很清楚),所以有些移民为了孩子入学,自己加入教会的很多,在社会上也有些争议。

以上两种都是要钱的。
还有不要钱的-公立学校(Public School)

如果家里2个小孩上私校,一年花费至少5万刀,可想而知夫妻两人的工资要多少水平才能达到。
私校是什么?一句话,相当于我们的重点高中。

如果上不了私校,拿不到北京上海户口去高考相比,不知哪个更严重

[ 本帖最后由 beautyfei 于 10-11-2009 22:33 编辑 ]
作者: TtiGeR    时间: 10-11-2009 19:35
>>>我跟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尊重我的意愿我自己的选择,我用业余时间去学的东西都是我选择我喜欢的,我很享受,我丝毫不认为是负担。

我父母从来不逼迫我任何事情,兴趣也好爱好也好,都随便我自己,我过去也从来不觉得是负担。

来澳洲几年后,我从某种程度上很"后悔"过去如此努力。看到澳洲孩子开心的笑容,越来越觉得自己没有享受过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

从读书第一天起,就名列前茅,各种比赛奖状、证书可以堆成小山,的确有成就感。可现在我觉得,如果早就在这里,根本不需要付出那么多,不需要为了“未来”牺牲那么多。
作者: jbcheng    时间: 10-11-2009 19:43
锤子妹妹最近分外活跃
作者: Sophia    时间: 10-11-2009 19:47
原帖由 TtiGeR 于 10-11-2009 19:35 发表
>>>我跟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尊重我的意愿我自己的选择,我用业余时间去学的东西都是我选择我喜欢的,我很享受,我丝毫不认为是负担。

我父母从来不逼迫我任何事情,兴趣也好爱好也好,都随便我自己,我过去也从来不 ...


你过去不那么努力,未必能有今天的成绩

也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负担起一年20万的费用
作者: alp0505    时间: 10-11-2009 19:48
关于放弃国内不错的工作,也正是我要考虑的
也听说移了之后找到了很好的白领工作的,有吗?跳出来喉一声吧~
作者: TtiGeR    时间: 10-11-2009 19:49
我在国内念过一年本科,也算是全国前几的大学把,前三或许有争议,前十总能轮上的。

我在澳洲念了两年本科,排名,名声,或许都难以和在国内时的大学相较。但我在澳洲半年收获的,却比在国内学了一年的都多。
当然,同样的学校,同样的专业,有些人却什么也没学到。是的,这里能给你的更多,但却没人管你(大学连班级的概念都没有),全看你自己。

本想再多说说大学教育。突然觉得意兴阑珊。根本就没什么好比较的。

同届的同学,都比我晚半年毕业。我是07年12月毕业的。从08年工作至今,换了几次工作,今年5月PR拿到后,工资也涨到六位数了。同学中,算是收入最高的打工的了。

但是不开心。觉得很无趣。前二十年拼命努力学习,再四十年拼命赚钱工作。图什么?

我现在只想快乐地生活。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弥补一些小时候的遗憾。

不过终究还是庆幸来了这里。否则估计这会儿还在写思想汇报。
作者: mutoudemu    时间: 10-11-2009 19:50
又来了。。。
作者: TtiGeR    时间: 10-11-2009 19:59
原帖由 beautyfei 于 10-11-2009 19:47 发表


你过去不那么努力,未必能有今天的成绩

也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负担起一年20万的费用


呵呵 这就是中国式思维 我找的每一份工作 都没用过过去在国内的成绩,也没用过在国内的奖状证书

我认识个女孩子,10岁出头时候过来的,这孩子虽然是前几年的新州高考状元,但几乎什么都会玩,很精通,显然不是死读书的孩子,刚毕业起薪8W多了。

1986年中国出生人口有两千三百多万,2009年澳大利亚全国人口也就两千两百多万。这里一样有竞争,但我觉得更公平。

家里的确负担不起,这就是为什么我念了便宜的大学,而没有选八大。因为只要2年,因为只要念得好本科也有奖学金。但是这些成本,读书期间的打工+毕业1年工作就都收回了。
作者: kassia    时间: 10-11-2009 20:03
惭愧的说~~考虑移民最多的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父母和孩子~~~
因为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来说,在国内的压力感觉大的不行,在国内一年赚个几万老人孩子一分就没了,
在国外好歹还赚的是国外币,可能也是几万,这样,特别是在赡养父母方面就会觉得手头宽裕太多,比如现在可能一年只能给个5000rmb,以后可以给个1万rmb,呵呵
再说了,就算夫妻中一个人的收入够全家吃吃喝喝的,如果另一个不想工作想在家看孩子,估计亲戚的唾沫星子能把人给淹死,至少如果我在家不干活,公公婆婆估计没好脸,在国外,如果不想干就容易多了
anyway,移民没想太多,一方面想体验一下一种不同的生活,另一方面,国内有些事情就算自己努力上天也无法解决,想去看看国外的月亮到底有多圆
作者: xxyyzz    时间: 10-11-2009 20:05
2a,是不是现在小孩都不友善啊,我也是小学来广东,粤语完全木没问题啊。
2b,赞成,多学点没什么的。不累就好了么,从小不辛苦,以后轻松也不觉得幸福,受累反而觉得痛苦。
2c,我也有同样的concern,外加父母不愿意跑去做哑巴聋子,纠结
2d,对于我来说,2c和2d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唉
作者: TtiGeR    时间: 10-11-2009 20:05
原帖由 beautyfei 于 10-11-2009 19:03 发表
这对孩子有可能是机遇,但也有可能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有没有想过,如果孩子无法融入其他白人小孩中间,不适应国外的生活,学英语要几年的时间,甚至可能自闭?
我表哥一家在女儿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来到了上海,小孩因为不会说上海话,觉得和其他小孩不一样,羞于开口,自闭了很久。后来慢慢会了一点,还是很
少说话,因为她觉得自己发音不准怕被嘲笑。(这里没有丝毫针对上海的意思,只是举例说明适应语言的现象)


因为种种原因,我认识不少孩子在小学阶段从国内移民过来的家庭。都没有遇到你猜想的的情况。
我觉得主要的差别在于,在上海,你说的孩子可以说普通话,学校里上课也只用普通话。但在澳洲,你不说英语你没办法上学。
另一方面,父母的引导也很重要。性格上过于怯懦的孩子,即便不离开土生土长的环境,走向社会的时候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
作者: Sophia    时间: 10-11-2009 20:07
原帖由 TtiGeR 于 10-11-2009 19:59 发表


呵呵 这就是中国式思维 我找的每一份工作 都没用过过去在国内的成绩,也没用过在国内的奖状证书

我认识个女孩子,10岁出头时候过来的,这孩子虽然是前几年的新州高考状元,但几乎什么都会玩,很精通,显然不是 ...

你根本没明白我的意思

过去的努力不是指什么成绩和证书

正是过去中式教育的残酷竞争锻炼了你和那个女孩子的学习能力,如果你们是从小就在OZ长大,我不敢确定会不会取得现在的成绩。

当然这是个假设,我们永远不会知道结果
作者: TtiGeR    时间: 10-11-2009 20:10
原帖由 beautyfei 于 10-11-2009 19:03 发表
  c、我们不光有孩子,我们还有父母
          很多筒子都说,安顿下来把父母也移过来。但是安顿要几年的时间,如果父母不付费排队的话,又要十年。我的爸妈还没到50岁,我已经开始担心。他们只
          有我一个女儿,我不能在他们身边尽孝道,有时想想真的很难过。


父母真年轻。我23,父母都快55了。他们都来过,也很想来。我爸是受不了国内复杂的人际关系了,想要退休。我妈是受不了国内的空气了(她在这里的时候什么都好,一回国就呼吸道感染)。每次打电话,她都要怀念在这里的三个月。
给他们办了父母移民,付费的。明年就可以来了
作者: Sophia    时间: 10-11-2009 20:12
原帖由 TtiGeR 于 10-11-2009 20:05 发表


因为种种原因,我认识不少孩子在小学阶段从国内移民过来的家庭。都没有遇到你猜想的的情况。
我觉得主要的差别在于,在上海,你说的孩子可以说普通话,学校里上课也只用普通话。但在澳洲,你不说英语你没办法上学。
另一方面,父母的引导也很重要。性格上过于怯懦的孩子,即便不离开土生土长的环境,走向社会的时候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


在澳洲,你不说英语你没办法上学——你不觉得这对孩子的压力更大了么?刚登陆的大人尚且要适应很久才能听懂,何况孩子
父母的引导也很重要,性格上过于怯懦的孩子——这是自然的。我发这个帖子也只是让大家做好各种准备,有备无患。很多父母刚到OZ忙着找工作忙着适应生活,可能顾不上引导孩子。

我还没小孩,一切都是纸上谈兵,不过事先考虑到各种情况总是好的
作者: TtiGeR    时间: 10-11-2009 20:13
原帖由 beautyfei 于 10-11-2009 20:07 发表

你根本没明白我的意思

过去的努力不是指什么成绩和证书

正是过去中式教育的残酷竞争锻炼了你和那个女孩子的学习能力,如果你们是从小就在OZ长大,我不敢确定会不会取得现在的成绩。

当然这是个假设,我们 ...


问题是根本不需要你所谓“现在的成绩”,就能有这样的生活。我的同事都是很普通的过去,没有出色的成绩,一样拿着高工资。

我觉得我的“能力”,是在这里的第一个半年里学来的,“适应”来的。而不是你所谓“中式教育的残酷竞争”锻炼出来的。
作者: seanpro    时间: 10-11-2009 20:14
原帖由 beautyfei 于 10-11-2009 19:03 发表
     b、“给孩子减轻负担,高考地域不公…blabla…”
           我是80后的一代,所有的同学都是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厮杀出来的。我的家乡高考分数线一直是全国前几位。
           高中班是尖子班,班上有位同学是中等成绩——可以考天大这一档。他父母为了他能上清华,在北京花了很多钱买了栋房子,给他上了北京户口。结果我
           同学在高考中压力太大,脑中始终想着不能辜负父母的付出要考上清华,最后发挥失常名落孙山。而我们班其他的同学没有他家的能力弄到户口,于是都分
           外的用功,在家乡老老实实的参加高考,大家考的都很好。
           有竞争才有动力,如果孩子比较聪明又努力,完全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
           有时父母帮孩子做的选择,也未必就是对的。

对于“有竞争才有动力,如果孩子比较聪明又努力,完全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这一句不能表示同意。另外你的同学的例子恰恰说明这是高考地域不公造成的悲剧。
作者: 三点瞌睡    时间: 10-11-2009 20:16
很不错的帖子 看了深有感触
作者: Sophia    时间: 10-11-2009 20:17
原帖由 TtiGeR 于 10-11-2009 20:10 发表


父母真年轻。我23,父母都快55了。他们都来过,也很想来。我爸是受不了国内复杂的人际关系了,想要退休。我妈是受不了国内的空气了(她在这里的时候什么都好,一回国就呼吸道感染)。每次打电话,她都要怀念在这 ...


你帮父母办好了,恭喜你。希望我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
但是同时也应考虑到,父母语言不通的问题。同2a。并且父母的学习英语能力比孩子的差多了。
我和爸爸妈妈也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很矛盾。主观上不想来,说他们不想来了当聋子哑巴,而且亲戚朋友都不在身边。在国内拿着退休金可以过着小康的生活,但是同样的钱在OZ还要省吃俭用。另一方面,只有我一个孩子,晚年也很想和我一起生活。
矛盾啊

[ 本帖最后由 Sophia 于 7-11-2012 08:46 编辑 ]
作者: TtiGeR    时间: 10-11-2009 20:17
原帖由 beautyfei 于 10-11-2009 20:12 发表


在澳洲,你不说英语你没办法上学——你不觉得这对孩子的压力更大了么?刚登陆的大人尚且要适应很久才能听懂,何况孩子
父母的引导也很重要,性格上过于怯懦的孩子——这是自然的。我发这个帖子也只是让大家做好 ...


这一点你实在是过虑了。不管是所谓“研究表明”也好,还是观察结果也好,孩子学语言是本能的。年纪越大越难学。且不要忘了,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什么语言都不会的。孩子对新语言更多的是好奇,更何况现在国内从幼儿园就开始教英语了,不必太过担心
作者: kassia    时间: 10-11-2009 20:18
原帖由 seanpro 于 10-11-2009 20:14 发表

对于“有竞争才有动力,如果孩子比较聪明又努力,完全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这一句不能表示同意。另外你的同学的例子恰恰说明这是高考地域不公造成的悲剧。

这个问题估计都讨论n遍了~呵呵
这也是我们考虑移民的一个原因
作者: TtiGeR    时间: 10-11-2009 20:24
原帖由 beautyfei 于 10-11-2009 20:17 发表
老虎同学,我比你大一岁。
你帮父母办好了,恭喜你。希望我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
但是同时也应考虑到,父母语言不通的问题。同2a。并且父母的学习英语能力比孩子的差多了。
我和爸爸妈妈也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很矛盾。主观上不想来,说他们不想来了当聋子哑巴,而且亲戚朋友都不在身边。在国内拿着退休金可以过着小康的生活,但是同样的钱在OZ还要省吃俭用。另一方面,只有我一个孩子,晚年也很想和我一起生活。
矛盾啊


语言完全不是问题。我妈在这里生活了三个月,她不会说英语,除了非常简单的数字(0-9),连一百都说不清,但她过得很开心也很好。
每天都是她一个去菜场买菜,讨价还价(我也不知道怎么还价的),散步,和邻居打招呼(只会Hello Hello),种花,看电视,上网……
那会儿是我毕业前住的地方,周围还没有华人超市。像我现在住的地方,周围1km内华人餐馆不下20家,华人超市有近10家,书报亭出售的中文报纸有近10种,还有各种免费取阅的中文杂志。

当然,每个家庭都是不一样的,我父母是想要“逃离”中国的,没有什么留恋的。我从来没有劝说他们过来(相反,多少有点觉得他们来了我就没有了自由),而是他们一直就想尽快过来。
我爸爸已经55岁了,但他还是想来了找些工作,哪怕只是为了“好玩”,或是存点钱去旅游
作者: Sophia    时间: 10-11-2009 20:24
原帖由 seanpro 于 10-11-2009 20:14 发表

对于“有竞争才有动力,如果孩子比较聪明又努力,完全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这一句不能表示同意。另外你的同学的例子恰恰说明这是高考地域不公造成的悲剧。


我同学的例子,见仁见智了。
我只能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有其他通过地域优势进了清华的同学,读了一学期后完全跟不上,后来退学重新复读高考了。

我爸也常说,要是咱家有能力给你弄个北京户口,你一定能上清华。我对不起你。
但是我也满足了。虽然没能上“最优秀”的清华,但是也考上“理想”的学校。

至于未来如何,看个人造化吧。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当马牛。
作者: TtiGeR    时间: 10-11-2009 20:29
原帖由 beautyfei 于 10-11-2009 20:24 发表


我同学的例子,见仁见智了。
我只能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有其他通过地域优势进了清华的同学,读了一学期后完全跟不上,后来退学重新复读高考了。

我爸也常说,要是咱家有能力给你弄个北京户口,你 ...


我清华毕业的同班同学(初中同班+高中同班)有五六个,几乎都还在继续“深造”,国内读研的几个,去美国留学的几个。只有一个工作了的。年收入和我一个月差不多。每周工作50多小时。我每周工作37.5小时,每年还有20天年假。
说实话,他很厉害,当年进了IPhO国家集训队。但是结局不怎么美好。
作者: seanpro    时间: 10-11-2009 20:29
原帖由 beautyfei 于 10-11-2009 20:24 发表


我同学的例子,见仁见智了。
我只能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有其他通过地域优势进了清华的同学,读了一学期后完全跟不上,后来退学重新复读高考了。

我爸也常说,要是咱家有能力给你弄个北京户口,你 ...

不能老拿个例说事啊。
好吧把问题明确一下,对于智力优秀的、智力平平的、智力稍差的孩子,在中国和澳洲能接受到的教育分别做一下对比,看看孰优孰劣,这样才有比较的意义。
作者: Sophia    时间: 10-11-2009 20:36
原帖由 seanpro 于 10-11-2009 20:29 发表

不能老拿个例说事啊。
好吧把问题明确一下,对于智力优秀的、智力平平的、智力稍差的孩子,在中国和澳洲能接受到的教育分别做一下对比,看看孰优孰劣,这样才有比较的意义。


这个……我是真不知道,我没受过澳洲的教育啊

让老虎同学来解答一下吧。
作者: Sophia    时间: 10-11-2009 20:39
原帖由 seanpro 于 10-11-2009 20:29 发表

不能老拿个例说事啊。
好吧把问题明确一下,对于智力优秀的、智力平平的、智力稍差的孩子,在中国和澳洲能接受到的教育分别做一下对比,看看孰优孰劣,这样才有比较的意义。


其实呢,我说的这些个例(都是比较坏的个例)
基于我写的“1”
把最坏的情况都考虑到,就没什么不能应对的了。

我是不是太坏了

作者: TtiGeR    时间: 10-11-2009 20:41
原帖由 beautyfei 于 10-11-2009 20:36 发表


这个……我是真不知道,我没受过澳洲的教育啊

让老虎同学来解答一下吧。


我觉得本质上,很事实求是讲,中国一流大学是不差的。
区别在于,政治、军事课,学术造假,舞弊成风。

不过,不管是中国大学,还是澳洲大学,如果自己不想学,只想混及格,都是学不到什么的。两边都有很多孩子“作业抄抄抄,考前N天N夜不睡觉复习,考完全部忘光光的”
作者: 飞天雪狐    时间: 10-11-2009 20:46
锤子妹妹是单身?
号外号外!
作者: 飞天雪狐    时间: 10-11-2009 20:47
刚刚发现锤子妹妹也申请州担保了?
作者: smnox    时间: 10-11-2009 20:49
人生短短几十年,有机会出去体验一把何乐而不为呢?即使一败涂地了,也比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好吧
作者: 飞天雪狐    时间: 10-11-2009 20:51
锤子妹妹只给加1分,小气呵呵
作者: ringsun    时间: 10-11-2009 20:56
锤子妹妹真火,刚发的帖子就这么多根的。
作者: vinyhuang    时间: 10-11-2009 21:05
原帖由 TtiGeR 于 10-11-2009 20:17 发表


这一点你实在是过虑了。不管是所谓“研究表明”也好,还是观察结果也好,孩子学语言是本能的。年纪越大越难学。且不要忘了,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什么语言都不会的。孩子对新语言更多的是好奇,更何况现在国内从 ...


我同意,不要把孩子想得太弱小无能,做了妈妈我才明白,孩子其实比你想象的要能干。前两年我因为一直要出差,孩子就只能呆在父母身边,在广西柳州,今年接回上海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担心了很多,怕他不适应这里的语言,怕他不能适应这里孩子的相处方式....但是短短三个月,他让我很吃惊,第一天上幼儿园就交到了好朋友,现在已经能完全听懂上海话,还能讲上一两句。
相信孩子,相信我们自己的每一步的选择,人生本来就是一种经历,多能体验一些不一样的人生才是我们来这个世上的任务。
我感激我开明的父母,让我要趁着还年轻的时候把自己的梦想都去实践,印象最深的是我爸爸在我考大学来上海的时候说当年他考上上海交大的时候他的父亲,一个广西山区的老农。跟他说:儿子,有多远就飞多远!不要想着呆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记着有这个老爸爸就成啦!
作者: ritz    时间: 10-11-2009 21:38
移不移,大家自己心里有数
说到底还是要为自己着想,自己过得不好,你凭什么给孩子一个好的童年/成长环境?

想不清楚移不移的人还是不要移了,省得过来又要海归。重启两遍,成本很高的。
作者: icewd    时间: 11-11-2009 04:24
父亲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在越洋电话里母亲常低声泣道,医生说一般拖不过五年。我说我想回去陪你们,母亲说那年父亲把治病的钱都给我交了学费,如今回去岂不是让他更伤心一番心血都白费了?现在我挣钱了,但父亲的身体却好不了了。父亲还有一个愿望是希望我移民,就像当初他们送我出国读书只是希望我有一个相对平稳的未来一样,他们也希望我的下一代有一个更适合成长的环境,即使孩子他妈我都还不认识。

中国的父母们都把所有的心血灌注到了他们的子女身上,我想我也会重复他们的故事。这既是文明的梏梧,也是文明的骄傲。

PS1:下个月年假回国,陪伴父母
作者: adelle    时间: 11-11-2009 08:55
原帖由 icewd 于 11-11-2009 04:24 发表
父亲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在越洋电话里母亲常低声泣道,医生说一般拖不过五年。我说我想回去陪你们,母亲说那年父亲把治病的钱都给我交了学费,如今回去岂不是让他更伤心一番心血都白费了?现在我挣钱了,但父亲的身 ...



作者: stellahie    时间: 11-11-2009 09:20
原帖由 icewd 于 11-11-2009 04:24 AM 发表
父亲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在越洋电话里母亲常低声泣道,医生说一般拖不过五年。我说我想回去陪你们,母亲说那年父亲把治病的钱都给我交了学费,如今回去岂不是让他更伤心一番心血都白费了?现在我挣钱了,但父亲的身体却好不了了。父亲还有一个愿望是希望我移民,就像当初他们送我出国读书只是希望我有一个相对平稳的未来一样,他们也希望我的下一代有一个更适合成长的环境,即使孩子他妈我都还不认识。

中国的父母们都把所有的心血灌注到了他们的子女身上,我想我也会重复他们的故事。这既是文明的梏梧,也是文明的骄傲。

PS1:下个月年假回国,陪伴父母


你的父母很伟大,但拿父亲治病的钱出国这样做真的没有必要。。。不说什么了,希望令尊身体健康。。。
作者: seth_chen    时间: 11-11-2009 09:24
俺纯属开双基地,走资源流
作者: fatfish_cc    时间: 11-11-2009 10:48
美人儿fei,你的心态明显比你的年龄老,说明国内的八股教育危害不浅...

btw,我自己也是深受其害...

[ 本帖最后由 fatfish_cc 于 11-11-2009 10:50 编辑 ]
作者: thomasyue    时间: 11-11-2009 12:51
关注此贴。 这个问题是经典问题。。。。
作者: 熊猫阿三    时间: 11-11-2009 13:42
我只关心一条,澳洲天气越来越差了...
作者: MillerYang    时间: 11-11-2009 14:56
标题: 回复 #43 熊猫阿三 的帖子
不局限于OZ。。。
作者: flyday    时间: 11-11-2009 17:44
还好, 123abc 我都不中
作者: whitechocolate    时间: 11-11-2009 18:16
同xyz,对我来说2c和2d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爸妈在国内的小城市生活了大半辈子,连北京的生活都不太能适应,何况是澳洲,每次想到这个问题,都会怀疑自己移民的决定,纠结自己是否太自私,每次从老家回北京,爸妈都是万分的不舍,再过5年10年,爸妈需要你照顾的时候,该如何是好……
作者: 去澳洲打袋鼠    时间: 11-11-2009 19:04
上海上个好的小学,一年没七八万别想上
上海买个好点的公寓,没三百万你不要想
作者: 飞天雪狐    时间: 11-11-2009 19:16
这个问题已经纠结了我7,8年来呵呵
作者: Eliane    时间: 12-11-2009 23:49


[ 本帖最后由 Eliane 于 22-11-2009 13:10 编辑 ]
作者: Eliane    时间: 12-11-2009 23:50
oz的天气到底好不好嘛?
作者: 澳洲海岸    时间: 14-11-2009 17:26
还是比较客观的
作者: pydaniel    时间: 14-11-2009 20:53
顶一个,大家一起支持。
作者: verticalimit    时间: 14-11-2009 21:12
人生为了幸福都是为自己活,为了孩子其实说到底还是为自己的心里的渴望。
作者: matureman    时间: 15-11-2009 02:13
还是老话题,在国内过的好的基本没有移民必要。
退休的时候来差不多,我准备40多岁来这里养老几年,顺便带孩子读中学。
对于国内生活比较不如意的同学,移民还是值得的。不仅仅指收入低,即使收入在十多万的,如果劳动强度过大,来澳洲享受生活还是不错的。
我在换护照后继续回国发展,我很多朋友也都回国了,多数人在国内有几十到百万多左右的年入,绝对值已经明显超过澳洲中等白领5-10万的收入了,更重要的是社会价值,感觉每天都能很有成就感的生活,这的确是在澳洲很难比拟的。
从陪伴父母,可以请人做家务,国内服务水平高,朋友圈子大等优点来看,国内的确比澳洲生活要丰富和幸福。另外,澳洲的种族歧视,吸毒泛滥,华人社会地位低等缺点也有问题。但澳洲的空气质量(虽然最近有沙尘暴了,但总体还是比中国好太多),整体文明程度,食品安全,房价便宜(尤其是带地的house比国内便宜很多)等的确也适合养老需求。我感觉国内已经有点当年日本的味道了,很多人会在挣够钱以后来澳洲过清闲日子。
对于孩子,并不见得只有澳洲可以提供英语教育。国内的国际学校也能够让孩子英语没有任何问题,跟澳洲2万多的私校收费也差不多。如果收入高于澳洲,我觉得为孩子也没有必要一定要过来,在国内读国际学校以后两边都很适应。
作者: lgj    时间: 15-11-2009 02:22
老生常谈的话题
作者: insidee    时间: 15-11-2009 02:32
原帖由 beautyfei 于 10-11-2009 19:23 发表
关于2的补充:

如果家里2个小孩上私校,一年花费至少5万刀,可想而知夫妻两人的工资要多少水平才能达到。
私校是什么?一句话,相当于我们的重点高中。


我看到的帖子里面说私校就是收费高的私立学校,类似国内的贵族学校。公立学校收费很低,而且公立学校中也有好学校,只不过不是花钱就能上,要在旁边买房子(价格也比较贵),或者孩子学校很好自己考上。

但无论如何,并不是只有花钱才能上好学校的。
作者: 文华815    时间: 16-11-2009 00:23
一个移民者的归国感受 (转)
   四年半前,我来到了加拿大,我对这里感觉很一般.不过我是个走南闯北漂泊惯了人,四海为家,四海无家,也无所谓好与不好;
     前几天,回了一趟国,我这才真正感觉到了强烈的对比,出来,算是走对了.
下了飞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灰蒙蒙的天.在国内这些天几乎就没有见到过真正的蓝天,即便是在偏远的小城市.几天前开车路过颐和园西门,就和朋友进去坐了几分钟.朋友说,哟,今儿这天儿还真不错,玉泉山还看得这么真切!在国内,空气是唯一公平的.即使是身处中南海,空气也没法特供,除非天天泡在西山!
     还有就是子女教育问题.同学的孩子们年龄参差不齐,从小学到高三,但是个个面临着教育问题.如果不管孩子,将来孩子连基本生存都成问题;如果给孩子找个好学校,那整个就是摧残童年和青春.国内的教育就是填鸭,把人变成做题的机器.我侄女今年高一,每天六点起床,十二点上床;每周日十二点十分到下午六点放假; 每月有一次大假,从星期六十二点十分,放到星期日的六点.如此地努力,目的就是为了上个好大学,将来好找工作.即便大学毕业,也未必能够工作,更别提好点的工作.如果想要进一个好点的普通工业企业,至少要花十几万,大约相当于八年的收入;如果想要进政府机关,至少四五十万,如果运气好,会来事儿大约一到两年回本.这TMD都什么社会!
     再一个就是食品安全.小贩们也相互攻击,声声标榜自己卖的东西没有作料.人人心里都清楚怎么回事,可是生活在国内的人别无选择,要不什么都不能吃了.这也是一种可怕的无奈.
   
    最后感觉对比强烈的就是民生.如果说民不聊生似乎有点言过其辞,可是用古人之说:长安居大不易当不为过.原来想像回国后什么都觉得特别便宜,可实际并非如此.当年我出国时,除了吃的,什么都换算成人民币比较一下物价,如果用简单的平价购买力比较两地的物价,加元对人民应该为1:3或者1:4左右.而现在, 我到超市看看物价,实在难以置信,我把什么东西都换算成加币来比较,我感觉加币对人民币只能达到0.8:1,有的日常用品甚至能够达到或者超过加拿大的物价水平.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房价的飞涨.由于中国人的消费特点,房屋的需求近乎刚性.我离开时,一套百万元的房产近乎豪宅,而如今同样的价格只能买到偏远地段的普通住宅.还有医疗的弊端.医疗产业化,让人都黑了心,天使成了魔鬼.几块钱一支的硝酸甘油,换个名称就是一百多;一个阑尾收入就是四千多;一个搭桥就二十多万,还不算送的红包;如果遇到开颅开胸,没有点家底儿的最好买点耗子药吃,留点钱给活人.大病保险的上限三十万,随随便便就超了.一个家庭虽有百万家产,也许一场大病就会倾家荡产.
    总之,在中国生活不容易,就像在马路上一样,人跟人抢,人跟车抢,车跟人抢.谁力量大,谁胆子大谁就能领先.当我回到加拿大看着马路上慢悠悠的行人,由衷感叹:加拿大对我这种没本事没追求的人太适合了,移民的路真的是走对了.
作者: yorkmail    时间: 18-11-2009 00:31

作者: Dreamhouse    时间: 18-11-2009 00:43
我们也是如此打算

我们现在在香港,孩子上国际学校
双薪-都是所谓的专业人士
生活可以说是挺不错的

但是香港绝对不是退休养老的地方
澳洲还是心之所向


原帖由 matureman 于 14-11-2009 23:13 发表
还是老话题,在国内过的好的基本没有移民必要。
退休的时候来差不多,我准备40多岁来这里养老几年,顺便带孩子读中学。
对于国内生活比较不如意的同学,移民还是值得的。不仅仅指收入低,即使收入在十多万的,如果 ...

作者: 蒙面超人    时间: 18-11-2009 02:08
标题: 回复 #8 TtiGeR 的帖子
个十百千万十万!哇,老虎你好有米啊,嫉妒得很!
作者: longlongagoxq    时间: 20-11-2009 20:30
尘归尘,土归土,落得个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作者: ringsun    时间: 20-11-2009 23:22
原帖由 TtiGeR 于 10-11-2009 19:35 发表
>>>我跟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尊重我的意愿我自己的选择,我用业余时间去学的东西都是我选择我喜欢的,我很享受,我丝毫不认为是负担。

我父母从来不逼迫我任何事情,兴趣也好爱好也好,都随便我自己,我过去也从来不 ...

那是因为你从小好胜心太强,中国现代孩子的通病。
作者: ringsun    时间: 20-11-2009 23:25
原帖由 seth_chen 于 11-11-2009 09:24 发表
俺纯属开双基地,走资源流

你基地是双开了,关键是你两个基地都有农民采矿吗?夫妻分居?
作者: ringsun    时间: 20-11-2009 23:26
原帖由 fatfish_cc 于 11-11-2009 10:48 发表
美人儿fei,你的心态明显比你的年龄老,说明国内的八股教育危害不浅...

btw,我自己也是深受其害...

你咋知道她多大的?
作者: karl.lee.2004    时间: 11-12-2009 09:25
资料很全面,的确能让脑子发热的童鞋先冷静一下。

移民是影响一生的事情,各方面的声音都听一下,可以有更全面的评估。

谢谢lz!
作者: laysman    时间: 11-12-2009 15:36
一个不能用Yes or No回答的经典话题。
作者: sywang    时间: 13-12-2009 18:15
原帖由 kassia 于 10-11-2009 20:03 发表
惭愧的说~~考虑移民最多的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父母和孩子~~~
因为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来说,在国内的压力感觉大的不行,在国内一年赚个几万老人孩子一分就没了,
在国外好歹还赚的是国外币,可能也是几万 ...

很对很对。
我也这么想。
作者: Angela520    时间: 17-12-2009 00:36
不出去怎么能体会到lz所说的这些,出去体会到了还可以再回来,关键是,此时是否享受这个过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作者: Angela520    时间: 17-12-2009 01:51
看了这个帖子还有Dongtutu转的那个帖子,心情有点小异样,所以忍不住又来回贴,呵呵。小时候跟姐姐在外面玩,有一片堆满了沙丘的地方孩子们常在那里打闹。爬过第一个小沙丘我问大姐第二个小沙丘的背面是什么,大姐说跟这个一样。于是没有继续爬过去。后来二姐跑过去,却看到了一个掉下来的鸟窝,里面有刚孵出的几个小鸟,很稀奇。有一些人是这样,没有去过的地方就总想去看看,没体验的过的生活总想体验一下,不放过任何可能畅时的机会,其实也不是想着尝试了之后要怎样怎样,满足的就是这种一直尝试一直体验的感觉,一种类似于“在路上”的感觉。只是,到了上有老下有小时,需要去把握一个度,什么是生活的主流?什么样的尝试才不会影响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许太沉重了,就当路过吧。




欢迎光临 FreeOZ论坛 (https://www.freeoz.org/i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