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OZ论坛

标题: 永远的骑士——红男爵 [打印本页]

作者: 坏熊猫    时间: 8-9-2018 21:22
标题: 永远的骑士——红男爵
本帖最后由 topguner 于 8-9-2018 20:23 编辑

            
[attach]433487[/attach]
导演:罗杰•考曼 Roger Corman
主演:约翰•菲利普•劳  John Phillip Law
      丹•斯托德 Don Stroud   
巴里•普赖默斯  Barry Primus
赫德•哈特菲尔德 Hurd Hatfield
斯蒂芬•麦克海蒂   Stephen McHattie
出品  美国联艺公司(United Artists)

                                                                                   故事
        
欧洲某地。随着活塞式发动机的阵阵轰鸣,一架涂有帝国陆军空勤团铁十字标志的普法兹D3双翼战斗机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飞机时而翱翔在蓝天中,时而擦着树梢快速掠过茂密的森林。驾驭这架普法兹D3的是男爵、德军青年军官冯•里奇特霍芬。对雄心勃勃的里奇特霍芬来说,与对手在空中展开较量是一种充满刺激的冒险,虽然危险却值得一拼。里奇特霍芬刚强的个性及独特的气质使他成为军官俱乐部内的亮点,但也招来同僚赫尔曼•戈林的嫉妒。与保持着传统骑士精神的里奇特霍芬不同,戈林是个心胸狭窄的小人,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里奇特霍芬是半路出家的飞行员,因此无论在飞行技术和战术上都缺乏经验。幸运的是,他碰到了第2战斗机联队指挥官奥斯瓦尔德•波尔克少校,并成为其下属。波尔克是当时德国飞行员最崇拜的偶像,一战中最著名的飞行英雄之一。波尔克非常看好里奇特霍芬,将自己毕生积累的飞行经验全部传授给这个毛头小伙子。不久,初出茅庐的里奇特霍芬随队友升空作战。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一架协约国的“纽波特”战斗机被里奇特霍芬击伤,拖着浓烟跌跌撞撞地降落了。里奇特霍芬驾机赶到敌机迫降的地点后,发现对手已经阵亡在座舱内。这是里奇特霍芬取得的第一个战果。然而,胜利的喜悦很快就被前方传来的噩耗冲淡:联队长波尔克在空中缠斗中因座机与友机相撞而丧生。波尔克的死使里奇特霍芬一度消沉,但战斗的欲望驱散了心中的阴霾。不久,里奇特霍芬驾机重返蓝天,与协约国的飞行员们展开厮杀,将一架架敌机送入了地狱。惨烈的战斗使他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一个晴朗的冬日上午,在庄严的军乐声中,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为里奇特霍芬举行了隆重的授勋仪式,亲自为他挂上了代表德国军人最高荣誉的功勋勋章(即“蓝色马克斯”勋章)。作战勇猛的里奇特霍芬不但为自己挣来了梦寐以求的蓝色马克斯勋章,还顺利地成为中队指挥官。不久,他将座机漆成了醒目的大红色。在他的影响下,整个中队的战斗机都换上了艳丽的彩装。里奇特霍芬的中队因此得到了“飞行马戏团”的绰号。拥有男爵爵位的里奇特霍芬也因驾驶红色战机作战而被称为“红男爵”。他的红色战机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焰,滚过欧洲的天际,为协约国的同行们带来痛苦和惊恐。在一次空战中,年轻的菜鸟飞行员、加拿大人布朗不幸成为里奇特霍芬的猎物。布朗迫降后刚刚爬出座舱,飞机便爆炸了。布朗悲愤地望着座机的残骸,发誓要打下不可一世的“红男爵”。
      
血腥的空中角斗日复一日地进行,第1战斗机联队的飞行员们相继阵亡。一天,一架德军战斗机拖着滚滚浓烟飞回基地,飞行员挣扎着爬出座舱便倒地而亡。里奇特霍芬马上认出这名飞行员就是他最亲密的战友沃斯。沃斯之死让“红男爵”不胜唏嘘,感叹生命的短暂和脆弱。几个月后,里奇特霍芬驾驶心爱的红色福克Dr1战斗机率5名队员执行巡逻任务,与协约国军队的战斗机编队不期而遇。而“红男爵”的对手中就包括死里逃生的加拿大飞行员布朗。
求胜心切的里奇特霍芬对一架战斗机穷追猛打,一路追到澳大利亚炮兵阵地上空,遭到机枪手的猛烈射击。就在里奇特霍芬聚精会神追歼敌机的时候,竟然从其后方钻出一架英军战斗机,驾驶这架飞机的就是布朗。激战中,一颗子弹从后面射进了里奇特霍芬的身体……   
“红男爵”那架著名的福克战斗机无奈地坠落在一片田野中。当协约国士兵赶到坠机地点时,曾不可一世的“红男爵”已经失去昔日的风采,倒在血泊之中。
在这个阴郁的春日,一颗小小的子弹终结了“红男爵”的传奇,那架令人生畏的红色战斗机永远从天空中消失了。
                                                                                          
                                                                                         幕后花絮
       由于《红男爵》是一部30多年前拍摄的老电影,因此不少人都认为片中那些精彩的空战场面肯定都是模型特技的功劳。事实上,剧组的确使用了不少模型道具,但也找来了若干货真价实的老式战斗机。由于在西方有许多人都有收藏军品的嗜好,因此找到几架处于堪飞状态的老旧战机并非难事。银幕上出现的几架德军普法兹D3双翼战斗机、福克D7战斗机以及英军SE5战斗机都是剧组在欧洲“征用”的。
值得一提的是,片尾空中缠斗一场戏本应是全片的高潮,却非常突兀地收场,给人以虎头蛇尾的感觉。其实,这不是导演的错,而是一次事故惹的祸。《红男爵》剧组在爱尔兰拍摄外景时曾向美国侨民、战机收藏家威廉姆斯租借过几架一战中遗留的战斗机。威廉姆斯看完导演考曼拍戏后感觉很刺激,决定用自己的藏品拍摄一部题材相似的空战电影。结果,这位老兄和两名特技飞行员因飞行事故而全部丧生。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爱尔兰政府禁止拍摄一切飞行镜头,而保险公司也取消了剧组的保单。有意思的是,除动用当年的老旧战机和遥控模型外,本片还借用了同时期拍摄的空战电影《蓝色马克斯勋章》(The Blue Max)的部分镜头。
      
作为一部表现“红男爵”里奇特霍芬传奇经历的影片,《红男爵》的故事情节基本尊重史实,但也有非常离谱的地方。按照本片的描述,后来成为纳粹德国空军司令的赫尔曼•戈林曾和里奇特霍芬共同作战,还违反国际法空袭了协约国军队的野战医院,向平民疯狂扫射。事实上,赫尔曼•戈林在里奇特霍芬战死后一段时间才被派到第1战斗机联队工作,也没有屠杀协约国的医务人员和平民。
     
作为一部低成本电影,《红男爵》在很多地方还不尽人意,但我们仍要感谢这部影片的创作人员,正是他们将“红男爵”里奇特霍芬的传奇故事搬上银幕,真实再现了一战中惊心动魄的空战场面。

                                                     红男爵”传奇  

1892年5月2日,一个男婴在德国布列斯劳(现波兰沃洛克劳市)市呱呱坠地。他,就是多年后德国的头号王牌飞行员“红男爵”里奇特霍芬。里奇特霍芬全名曼弗雷德•冯•里奇特霍芬(Manfred von Richthofen),其父为普鲁士贵族阿尔贝里希•冯•里奇特霍芬少校。里奇特霍芬这个姓为一个多世纪前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奥波德一世所赐,德文为公正廉洁之意。                  

1903年,里奇特霍芬被父亲送进位于霍尔施泰特的少年军校。由于成绩优良,他后来又进入陆军学院深造。里奇特霍芬很快就在军校内崭露头角,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马术精湛。1911年4月,里奇特霍芬顺利毕业,被分配到德国陆军最精锐的部队——第1枪骑兵团(即“亚历山大三世”团)。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20世纪的这场战争中,骑兵几乎失去了用武之地。与此同时,航空工业的发展将广袤无垠的蓝天变为血腥的杀戮战场。血液中流淌着冒险精神的里奇特霍芬自然没有放过这个成为飞行骑士的机会。1915年,他加入了帝国陆军空勤团。起初,由于缺乏训练,他只能担任观察员,坐在飞行员舱后方观测敌情。这种枯燥无味的工作让里奇特霍芬非常郁闷。1915年9月,担任后舱观测员的里奇特霍芬曾和一架法国飞机交火,并将其击落,然而,但由于法国战机掉在协约国控制地区,因此无法确认战果。不久,里奇特霍芬见到了德国年轻飞行员的偶像——奥斯瓦尔德•波尔克。与波尔克的谈话结束后,里奇特霍芬发誓要成为一名飞行员

在好友乔格•祖默的帮助下,里奇特霍芬仅仅接受了24个小时的战斗飞行训练便首次放了单飞。1915年10月10日,随着发动机的轰鸣,里奇特霍芬驾机腾空而起,在碧空中自由翱翔。尽管着陆时摔了飞机,但他的总体表现还算不错。1916年4月24日,里奇特霍芬初战告捷,揍下了一架法军纽波特17战斗机。然而,这次敌机还是坠落在协约国军队的地盘内,战果没有得到承认。
9月1日,里奇特霍芬应波尔克之邀到西线报到,加入了波尔克指挥的第2战斗机联队。这位飞行骑士的坐骑是阿尔巴特罗D2双翼战斗机。后来,人们因那架著名的红色福克Dr1三翼战斗机而记住了里奇特霍芬。事实上,阿尔巴特罗D2/D3才是陪伴他时间最长的搭档。他在阿尔巴特罗战斗机上度过了大部分飞行时间,多数战果也是靠这种相对落后的双翼战斗机取得的。

阿尔巴特罗D2/D3战斗机的外观比较独特:一台直列6缸液冷发动机深埋在机头内;发动机排气管位于发动机舱上方;机鼻处装有一个粗大的半球形桨毂罩。阿尔巴特罗D2/D3性能优良,但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机翼强度不够。进行大过载飞行时,机翼大梁经常折断,导致下层机翼失落。1917年1月24日,里奇特霍芬驾驶阿尔巴特罗D3战斗机执行任务,结果下机翼突然折断。2个多月后,又有一架阿尔巴特罗折断了下机翼。气愤之极的里奇特霍芬向柏林有关部门寄了一封充满火药味的投诉信。当时正在为德国工作的荷兰飞机设计师安东尼•福克认真阅读了这封信,并赴前线查看了损坏的飞机。很快,福克就设计出著名的福克Dr1三翼战斗机。

1916年2月21日,旷日持久的凡尔登战役拉开了序幕。协约国的空中力量在数量上占了优势,但德军飞行员依靠精湛的飞行技术和作战经验掌握了空战的主动权。1916年9月17日,里奇特霍芬将一架敌机击落在同盟国防区内,首次取得被德军官僚们正式承认的战果。同年10月,里奇特霍芬遭到了重大打击:他的偶像、导师波尔克在一次近距空中缠斗中与友机相撞身亡。11月23日,重新振作起来的里奇特霍芬取得了第11个战果。这次,他将英国王牌飞行员兰诺•霍克少校送进了地狱。

1917年1月4日,里奇特霍芬击落了第16架敌机,其战绩在当时在世的德军飞行员中名列榜首。1月12日,曼弗雷德•冯•里奇特霍芬迎来了一生中最珍贵的礼物——一枚由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亲自授予的功勋勋章。功勋勋章又称“蓝色马克斯”勋章(Blue Max)是当时德国军人获得的级别最高的勋章。在纳粹德国颁发“大铁十字勋章”之前,蓝色的功勋勋章一直是德国最高级别的军功勋章。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人从来不用德文拼写功勋勋章,而是使用法文“Pour le Mérite”。这是因为功勋勋章源于17世纪的普鲁士,所以便采用当时的宫廷语言——法文进行拼写,并一直沿用至今。一战中,除里奇特霍芬外,赫尔曼•戈林(后成为纳粹德国空军司令)和隆美尔(即日后名震北非的隆美尔元帅)也获得过功勋勋章。

获得功勋勋章后不久,里奇特霍芬晋升为第11战斗机中队的中队长。接管第11战斗机中队后,里奇特霍芬将自己的阿尔巴特罗D3战斗机的机鼻、机翼、垂尾及平尾涂成了鲜艳的红色。他认为,这样便于地面上的友军识别,避免误伤。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里奇特霍芬是为了纪念第1枪骑兵团才使用了和该团符号颜色一致的红色。由于出身贵族家庭的里奇特霍芬继承了男爵爵位且所驾战机采用红色涂装,因此得到了“红男爵”的绰号。后来,一些英国飞行员也将座机机鼻涂成红色,表明要打下红男爵的意图。除里奇特霍芬外,中队其他成员也将各自的战机涂上各种鲜艳的颜色。里奇特霍芬升任第1战斗机联队的联队长后,他的部队依然保持了这一传统。每个中队的涂装方案都不一样。第11中队主要使用“红男爵”喜爱的红色,第10中队则偏好黄色,每4、第6中队则采用白色与黑色相间的螺旋或几何图案。当然,每架飞机的涂装方案与个人偏好也有关系。不少德国飞行员还喜欢在座机上涂上独具特色的个性化标志。这些战斗机编队飞行时,五颜六色的鲜艳涂装掩盖了战斗打响前的肃杀之气,好像它们正准备排练一场精彩的马戏。因此,里奇特霍芬的部队被戏称为“飞行马戏团”(Flying Circus)。

1917年3月9日,“红男爵”里奇特霍芬在奥佩(Oppy)上空被击落,但在当天再次升空作战。4月7日,里奇特霍芬晋升为骑兵上尉。1917年4月,阿拉斯战役开始,德国飞行员们奋勇出击,与协约国同行们展开了前所未有的空中厮杀。英国空军在4月份一个月内便损失了912名飞行员及观测员。第11战斗机中队共击落敌机89架,“红男爵”个人则击落了21架敌机。仅仅在4月29日,“红男爵”便击落了4架敌机,创造了个人历史上一天内的最佳战绩。在阿拉斯战役中取得的成绩使“红男爵”一举成名。由于损失惨重,英国人将1917年4月称为“血腥的4月”。
6月24日,年仅25岁的里奇特霍芬被任命为新组建的第1战斗机联队的联队长。7月,这位新任联队长在一次编队飞行时遭到英军攻击。英国第20战斗机中队的道格拉斯•康奈尔上尉和阿尔伯特•伍德布里基少尉轮番上阵,试图一举击落“红男爵”。最后,里奇特霍芬在275米的飞行高度被子弹击中头部。失去知觉后,他的座机径直扑向了大地。当飞机冲到距地面150米处时,里奇特霍芬终于恢复了意识,勉强驾机在法国与比利的交界地带降落。严重的脑伤使他在医院休息了好几个月才重返蓝天。

考虑到“红男爵”的宣传价值,德军的头头们开始有意识地对里奇特霍芬进行保护。开始,那些高层长官劝他不要再参加战斗。后来,头头们又下了死命令,规定若非情况危急,联队长不准升空作战。尽管如此,里奇特霍芬总是以各种理由偷偷跑进基地驾机作战。最后,他终于恢复了当一名“全职飞行员”的习惯。当德军高层意识到无法阻挠里奇特霍芬的活动后,他们也就撒手不管了。1917年9月初,里奇特霍芬驾驶着新搭档——福克Dr1三翼战斗机击落了一架敌机。后来,专门配发里奇特霍芬使用的另一架福克Dr1被从头到尾全部涂成了艳丽的红色,看上去更符合“红男爵”的形象。
1918年4月21日,里奇特霍芬驾驶425/17号福克Dr1战斗机腾空而起,融入蓝天之中。谁也没有想到,这是“红男爵”的最后一次飞行。起飞后不久,德军战斗机就遭遇了协约国的机群。英军第209中队飞行员威尔弗莱德•梅驾驶的“骆驼”战斗机因机枪故障而被里奇特霍芬死死咬住。“骆驼”一路狂奔,里希特霍芬则驾机在超低空沿索谬尔河向西飞去。亢奋中的里希特霍芬很可能忘了当时空战的原则:千万不要在敌人防区内低空飞行,以防被防空炮火击落。在索姆河谷中追逐了大约5公里后,两架战机在沃克斯以西的山脊上爬升,结果完全暴露在澳大利亚军队的枪口下。澳大利亚人早已发现了他们,于是对准涂装方案与众不同的红色福克Dr1战斗机猛烈开火。

里奇特霍芬只顾盯着在前面晃晃悠悠逃命的“骆驼”,没有注意后面的情况。事实上,赶来援助梅的英军飞行员、加拿大人亚瑟•布朗的“骆驼”战斗机当时就位于里奇特霍芬的后方。里奇特霍芬聚精会神捕捉猎物的时候,一颗子弹突然从后方射来,斜穿过他的身体,之后从胸部飞出。
根据电影《红男爵》的描述,是布朗的攻击直接夺去了里奇特霍芬的性命。事实上,致“红男爵”于死地的那颗子弹究竟来自何方至今还是个谜。一种观点认为是布朗射中了里奇特霍芬。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功劳应属于英军阵地上的澳大利亚机枪射手R.H.巴伦。
“红男爵”的座机坠落在科比-布雷公路旁边田野中。这次,命运女神不再眷顾应里奇特霍芬。当协约国士兵赶到坠机现场时,里奇特霍芬已经停止了呼吸。他的脸被7,9毫米航空机枪的握把撞破,鼻梁骨折,嘴唇撕裂,颈部也在飞机降落受到冲击而淤血。检查发现,里奇特霍芬因一颗子弹穿透肺部后内脏大出血而死亡。

“红男爵”最终的战绩是80架飞机。当“红男爵”阵亡的消息四处传开后,无论是战友还是对手都不相信这个事实。在人们心中,“红男爵”创造了空战神话,他怎么可能战死呢?里奇特霍芬的名气太大了,因此协约国的军人纷纷将那架其座机上的东西瓜分一空,留作纪念品。今天,在西方一些军事博物馆中还保存有当年从“红男爵”那架425/17号福克Dr1战斗机机翼上撕下的红色蒙布及其他物品。  
    
1918年4月22日下午4时,协约国军队为这位伟大的对手举行了隆重的全套军事葬礼。为对应里奇特霍芬的军衔,英军挑选了6名协约国上尉抬送灵柩。在一位神职人员的引导下,6名抬棺的上尉缓缓行进,走向鲜花簇拥的墓地。棺木放入墓穴后,在两旁肃立的澳大利亚士兵便朝天鸣枪3次,表达他们对伟大对手的崇高敬意。这是一种在职业军人中才会有的超越国界和仇恨的尊敬。在“红男爵”的墓前,还有一个用其座机螺旋桨制成的十字架。葬礼结束后不久,一架协约国飞机将“红男爵”墓地的照片和讣告一起空投到德军阵地上。
战争结束后,里奇特霍芬的灵柩回到德国,葬在柏林殷沃里登公墓。柏林墙建成后,由于该公墓位于东德一侧,因此里奇特霍芬家族多次要求政府将灵柩迁移。1975年,里奇特霍芬终于回家了。他的灵柩被永久安葬在位于威斯巴登地区的西弗瑞霍夫墓地,与父亲和兄弟长眠在一起。
  

作者: huanged    时间: 8-9-2018 22:19
翻拍的话,效果应该不错
作者: 坏熊猫    时间: 8-9-2018 22:39
huanged 发表于 8-9-2018 21:19
翻拍的话,效果应该不错

已经翻拍过两次了
作者: Earlgrey    时间: 9-9-2018 00:18
一战和二战西线的空战都是比较讲骑士精神的。

其实抗战中中国空军的表现也是极其可歌可泣。以前有过相关的纪实文学不是楼主写的吧。
作者: 坏熊猫    时间: 9-9-2018 06:54
Earlgrey 发表于 8-9-2018 23:18
一战和二战西线的空战都是比较讲骑士精神的。

其实抗战中中国空军的表现也是极其可歌可泣。以前有过相关 ...

我没写过抗战的

作者: 老毒物    时间: 9-9-2018 14:23
不错的分享




欢迎光临 FreeOZ论坛 (https://www.freeoz.org/i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