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OZ论坛

标题: 请教免印花税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levenwa    时间: 26-5-2016 21:32
标题: 请教免印花税问题
免印花税的额度等问题自己都清楚,就是不知道怎么申请,请过来人指教。

通过broker申请的房贷,broker说银行会帮我申请免印花税,因为银行有资格做。我的settlement agent说过他们不帮忙申请。

broker打电话和银行确认了银行帮我申请了。

今天settlement打电话说要UIN号码 for first home owner rate of duty。 我的broker不清楚这是什么东西,银行总部放贷(东部)那边也不清楚这是什么。我今天跑到分行,接待我的banker都不知道这是UIN号码是啥,她去问了同事,结果也不清楚是什么。银行的人告诉我,你干嘛跑来这边问,直接叫你的settlement agent去和银行的settlement team联系。

settlement agent要这个号码是因为,如果有那我就不用转印花税的钱给她。如果没有就必须要叫印花税的钱给她,由她来代付印花税。

各位在西澳是怎么操作这个东西的?
作者: weige.tan    时间: 27-5-2016 01:32
我们家的都是银行和brocker 搞定的,我都没参与
作者: levenwa    时间: 27-5-2016 17:29
weige.tan 发表于 27-5-2016 00:32
我们家的都是银行和brocker 搞定的,我都没参与

非常感谢,settlement agent 没有找你要UIN号码吗?
作者: levenwa    时间: 27-5-2016 17:31
难道就没有人首次买房过吗?
作者: zlsiva    时间: 28-5-2016 02:04
我在维省买过,这个是贷款的银行处理的。首次买房他们会计算好,然后把钱交上去。
作者: levenwa    时间: 29-5-2016 15:39
zlsiva 发表于 28-5-2016 01:04
我在维省买过,这个是贷款的银行处理的。首次买房他们会计算好,然后把钱交上去。

我的理解应该也是这样,但是我的settlement agent一定要这个所谓的UIN号码,我都不清楚。贷款银行帮你申请了免印花税,你们需要签什么文件吗?我的Settlement agent说要签名一个所谓的first home owner的文件
作者: zlsiva    时间: 29-5-2016 22:21
维省的是要签一个文件的,要有护照签证之类的信息证明你是本地居民买房,然后还要多一个ID,例如驾照证明身份。这个表格里有我们的信息,房子的信息,然后过户的双方都要签字。
这个文件我是签给律师的,他会发给对方律师,给房东签字。
不过我们这里是交给维省的部门,具体的申请表格跟你们那边不同。
作者: bluceyu    时间: 29-5-2016 23:32
我也在买首套房,银行说是他们办
作者: 波斯猫梦露    时间: 7-6-2016 03:54
UIN是一个档案号,跟西澳政府申请首次购房你免印花税的,有专门的表格,银行负责你贷款的人帮你一起填写签字,然后他们提交申请,几天就下来了。但是你的银行需要是西澳政府认可的才行. https://www.finance.wa.gov.au/cm ... G/How_to_Apply.aspx
作者: 波斯猫梦露    时间: 7-6-2016 03:54
UIN是一个档案号,跟西澳政府申请首次购房你免印花税的,有专门的表格,银行负责你贷款的人帮你一起填写签字,然后他们提交申请,几天就下来了。但是你的银行需要是西澳政府认可的才行.
作者: 波斯猫梦露    时间: 7-6-2016 03:54
https://www.finance.wa.gov.au/cm ... G/How_to_Apply.aspx
作者: 西澳海豚    时间: 7-6-2016 08:46
我没找 BROKER,贷款的的银行经理帮我搞定。
作者: weige.tan    时间: 16-7-2016 01:37
levenwa 发表于 27-5-2016 16:29
非常感谢,settlement agent 没有找你要UIN号码吗?

好像有要过吧,但是都有人负责提供了,反正没让我们操什么心。具体怎么操作的,记不得了
作者: leo_hz    时间: 16-7-2016 17:26
銀行的Home Loan Manager會幫助搞定的,他們會提前要你填寫一份表格,直接在settle的時候抵扣,極少數的情況是房屋settle后才從credit你的。




欢迎光临 FreeOZ论坛 (https://www.freeoz.org/i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