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OZ论坛
标题:
美国背后操控 普京绞杀战拉开帷幕
[打印本页]
作者:
chubbycat
时间:
20-12-2014 05:53
标题:
美国背后操控 普京绞杀战拉开帷幕
美国背后操控 普京绞杀战拉开帷幕
http://www.creaders.net
2014-12-19 10:18:22 多维 [0条评论,查看/发表评论]
年中以来,国际原油市场利空消息不断,油价呈一泻千里之态。众多舆论认为,油价暴跌背后是美国阳谋与沙特阴谋。但事实上,这些“阴谋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硬伤”。石油战争,或许并非蓄谋已久。货币战才是这场针对普京发起的“颜色革命”的真凶,而这招美国屡试不爽。
政治阴谋——美沙联手作死俄罗斯
先说第一个“阴谋论”——美国联手沙特操纵原油价格打压俄罗斯。“阴谋论”者的逻辑环环相扣: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所为让美欧必欲制之而后快。但欧盟油气进口高度依赖俄罗斯,因而对实施制裁投鼠忌器。于是,美国联手其传统盟友、“中东油库”沙特采取行动。前者调动资源在金融市场打压油价;后者坚持维持产量,确保供应,使得油价不至因为供应收紧而回升。俄罗斯预算近70%来自油气出口,一旦油价下跌,收入势必缩水,俄罗斯经济前景黯淡,资本外流,卢布贬值,损失自然惨重,最终必然向美国妥协。
有心人甚至回顾了上世纪80年代那一轮油价下跌,认为此番油价下跌与上一次有诸多相似之处。80年代,美、欧原油消费低迷,而同期北海油田的发现又给市场带来了大量新的资源;这一次,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亚洲等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经济状况欠佳,导致需求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此前,正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对能源的大量需求,启动了上一轮油价快速上涨。此外,美国页岩油等非常规资源的成功开发,给市场带来了大量新的资源,全球原油市场可能面临为期数年的供应过剩,这是本世纪初以来沙特和OPEC都不曾遭遇的局面。
面对类似局面,上一次,沙特的做法是将其日产量由1980年的1,000万桶,调低至1985、1986年的250万桶,试图通过削减市场供应来维持油价。而这一次,沙特非但无意削减产量,还主动降低官方报价来保住市场份额。沙特一反常态,坚持不削减产量,让阴谋论者确信其必然参与了某种幕后交易。
近来卢布的走势似印证了这个阴谋。12月16日纽约盘中,俄罗斯货币卢布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不仅首次突破60大关,盘中还一度跌至67.27,创下1998年来最大单日跌幅。次日凌晨,俄罗斯央行火线开会,决定将基准利率从10.5%上调至17%。2014年以来,俄罗斯已经六次加息,之前投入超过800亿美元外汇储备也未能阻止卢布贬值49%。
这些情节让人想起美国学者丹尼尔·耶金写的那本《石油大博弈》。他在书中展示了石油在整个20世纪的发展进程,越读下去越会感到恐慌——人们对石油的操控就越像控制核按钮一样危险。当掌控者从某个国家那里感到了对自己的威胁,或者需要更多的资源时,它会利用这个按钮制造恐慌,使对手的社会生活崩溃。
商业阴谋——江湖大佬提防新贵篡位
再说第二个“阴谋论”,整个逻辑顺序是这样的:美国页岩革命如火如荼,接下来是后知后觉的OPEC终于感到了威胁,再接下来是OPEC当中还有能力出大招的沙特肩负起了维护原油市场秩序的使命,通过打压价格拖垮玩新技术的美国石油商。由于加拿大油砂、北极油气、深海石油和美国页岩油的开采成本都超过65美元/桶,如果国际油价降至其成本之下,对于非常规油气企业将产生巨大打击,他们的项目将难以募集资金。
数据显示,2009年以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每年的进口量达到5亿吨,占美国原油消费量的60%以上,巨大的石油进口量给包括OPEC在内的所有产油国留下巨额的美元储备,美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然而,页岩气革命后,在高油价的推动下,美国原油产量开始暴涨,美国的进口量开始大幅降低,甚至开始向韩国、日本出口石油了。2014年美国石油产量大幅上升,达到日产895万桶,为近30年来最高水平。同时,进口原油占美国国内消费比重从2005年的60%大幅下降至当前的30%。而按照国际能源署(IEA)的估计,到2020年美国会超过沙特,成为全球最大的产油国。
对于沙特来说,当世界不再像过去数十年那般依赖中东的“黑色黄金”,沙特还能靠什么吸引世界的关注,并保持其作为中东大国的显耀地位?所以,市场份额的不断下滑,远比油价的下跌更恐怖。因此沙特必须为份额而战,哪怕是困兽犹斗,也必须如此。
OPEC先是迟迟没有作为,一直到10月沙特突然宣布降低出口到美国的原油价格,使得对美国市场的石油供应价格低于其输往远东的价格;而后,OPEC于11月27日在维也纳总部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不减产,不惜以此举继续压低原油价格,这一系列行为都被视作针对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发动的一场新的“石油战争”。
阴谋论的想象
上述两种猜测都扣人心弦,令人浮想联翩。但冷静下来看,两个版本的“阴谋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硬伤”。
从现实层面来说,油价重挫对俄罗斯经济造成沉重打击不假,但是不是美国蓄意为之还不好随便下定论。即便美国有此居心,但沙特在根本利益面前也不可能义无反顾地帮助美国打压油价。尽管美国通过为沙特提供安全保护以换取安全、可靠和合理价位的原油供应的说法一直以来颇有市场,美国与沙特之间的传统友好关系也确实存在,但这种关系对油价的作用却很难画上等号。
事实上,恰恰是比照上世纪80年代的经历,就不难理解沙特今天的决定。80年代沙特削减产量的做法,其实并未获得预期的效果。当时的其他产油国,包括OPEC成员国和英国、挪威等非欧佩克成员国并未跟随减产,减产成为沙特的独角戏。油价非但没有回升,反而持续数年跌势,导致沙特连续16年深陷预算赤字之中,国家债务深重。直到1985年,沙特改弦更张,逐步提升产量——尽管其产量的提升再一次导致了油价的大幅下挫,但却为最终的回升铺平了道路。市场在检讨沙特当年的做法时认为,其错误在于希望通过减产来支撑价格,但价格终归还是持续下行。相反,他们应该降低对价格的关注,持续生产,以此来保住市场份额,让那些成本高的产量在价格低迷时退出市场。这一次,沙特从一开始就采取了这一策略。所以,阴谋论者其实是看到了开头,却忽视了结尾。
回到美国本身,打压油价以重创俄罗斯其实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要知道,已成为美国支柱性产业、并承载着“美国复兴希望”的页岩油气产业,势必在这次的油价下调中同样受伤颇多。页岩油每桶60美元的生产成本,要高出传统开采方式(不超过20美元每桶)很多,油价下调首先威胁的是页岩油的利润空间。而且由于美国并没有开放页岩气的出口,美国天然气的价格4美元/mmbtu已经让页岩气开采者无利可图。如果美国再主动强压油价,则页岩油气产业有崩溃的危险。这还不单单是一个行业的问题。要知道,页岩气是美国所谓“再工业化”的三块基石之一(另两块基石为3D打印、制造业自动化),如果这次能源革命被扼杀在摇篮中,美国的“再工业化”也会缺失掉一个基础。
而另一个更加紧迫的问题是,这些油气企业的融资是来源于金融业的。如果他们出现问题,就会成为银行的坏账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垃圾资产。根据美国惠誉评级(Fitch Ratings)的数据,美国能源企业发行的评级低于B-的高收益债卷,也就是垃圾债,其规模已经达到750亿美元。这些垃圾债是谁在持有?会有什么后果?回想一下次贷危机是怎么来的吧。这750亿美元的垃圾债券,就是金融机构手中的毒瘤,而且随着油价走低还会不断扩大。一旦毒性爆发,不仅是页岩油气企业会破产,金融业会因为收不回贷款而蒙受巨额损失。而且损害还会被金融杠杆放大,到时候会有很多人日子不好过。
至于第二个“阴谋论”,从理论上似乎是可行的,但那些阴谋论的爱好者们没有考虑到一个简单的问题:美国的页岩油气生产商到底状况如何?假如沙特人玩起这一危险的价格游戏,他们可能既未摆脱竞争对手的纠缠,还白白丢了大把利润。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2014年油价要达到每桶86.1美元,才能确保原油出口依存度很深的沙特财政不会出现赤字。而目前价格低于该水平一大截,如此打价格战,不知道谁会率先败下阵来。如此孤注一掷,对于沙特这样体量的国家来说,不应是上选。
换一个角度看,沙特被称之为国际原油市场的生产调节者,也有夸大之嫌。根据BP能源统计,沙特的原油产量90年代中期以来,基本稳定在全球石油产量的12%-13%、OPEC产量的30%-35%左右。有观察者认为,沙特填补了伊朗遭到制裁后以及利比亚、苏丹、叙利亚等动乱地区的减产的原油,但2011年以来,沙特的原油出口基本稳定在一个水平。真正填补缺口的是美国的页岩油。此外,沙特还经常会被视为世界原油市场的“央行”,通过增加供应或削减供应来控制油价。这也同样有夸大之嫌。短期来看,沙特及其中东的盟友,甚至OPEC所有成员国共同行动,也只可能对油价波动产生微弱影响。过去30年的油价变动,多是来自OPEC之外的因素,更别提沙特一个国家了。
顺水推舟 油穷“币”现
并不是否定类似“阴谋论”的政治因素的存在,它们只是放大了边际乘数。基本面上,能源市场的供大于求,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价格起到打压作用,都是影响国际油价涨跌的重要砝码。
或许,油价下跌并非某一国或者几国的蓄意谋划,但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美国开始了腹黑的计划。由于乌克兰问题而引发的欧美对俄罗斯展开一轮轮的经济制裁、金融封锁,俄罗斯的经济压力本就已经越来越大。俄罗斯不但难以再从西方市场获得资金,还有更大规模的西方资本从俄罗斯撤离。
这个时候,投机力量成为左右国际油价涨跌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大家都别忘了,在2008年行情中四大投行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是石油期货交易的四大玩家,正是他们在原油期货市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油价涨落。
来自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纽约市场WTI原油期货合约交易中,大型投机商多头的持仓已经下降了25%,而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合约上代表投机者的管理基金净多头则锐减了近70%。而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最新公布的周度持仓报告显示,在国际油价持续走弱的背景下,截至11月11日当周,对冲基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看淡原油的情绪继续升温,其持有的NYMEX及ICE原油净多头较前一周再度减少15,242手期货与期权合约,至173,423手合约。
美国资本在做空油价时,还在顺势做空卢布,并不断加压。如今,在巨大的做空压力下,国际油价越跌越快,与此同时做空卢布的力量也在不断增加。于是,看到最近两天随着油价不断下跌,俄罗斯卢布和股市崩盘的场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场西方由国家层面到资本层面,各方利益针对俄罗斯的一场经济绞杀,是一场赤裸裸的货币战争。
货币战是美国最拿手的,上世纪80年代针对苏联,上世纪90年代初针对日本,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针对东南亚国家,1998年针对即将“出生”的欧元……如今,这把刀子对准俄罗斯猛捅。这是一场针对普京发起的“颜色革命”。
- See more at:
http://news.creaders.net/world/2 ... thash.1vH6OyDY.dpuf
作者:
周星星1832
时间:
20-12-2014 07:13
欢迎光临 FreeOZ论坛 (https://www.freeoz.org/i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