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OZ论坛
标题:
刮痧治疗各型感冒
[打印本页]
作者:
鹰扬天下
时间:
23-6-2012 14:33
标题:
刮痧治疗各型感冒
感冒一年四季皆可发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由于外感病邪不同,感冒有风寒和风热之分。刮痧对感冒有效,特别对发热、鼻塞、咽喉疼痛、头痛症状的改善明显。刮痧后,应多饮热水,以助发汗退热。
以下是刮痧治疗各型感冒具体操作方法:
风寒感冒
(一)症状
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流清涕、痰稀白、口不渴、舌苔薄白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风池、大椎、风门、肺俞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放痧穴:少商、大椎。
(2)定位
风池:在头后项部,头枕骨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3)刮拭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及背部肺俞、肩胛部,然后刮中府及前胸,放痧少商,最后刮拭足三里。
(4)刮拭方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由于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从风池穴一直到肩髑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胸部正中线,从天突穴经膻中穴向下刮至鸠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少商、大椎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风热感冒
(一)症状
以恶寒轻、发热重、头痛、有汗、流浊涕、痰黄稠、口渴、舌苔薄黄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大椎、合谷、曲池、尺泽、外关、风池。
(2)定位
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合谷:第一、第二掌骨问,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外关:在前臂背侧,在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3)刮拭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然后刮拭上肢内侧曲池、尺泽,最后刮外关、合谷。
(4)刮拭方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从风池穴直向下刮3寸,中间不要停顿,用力不宜过重。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上肢内侧部2穴,由上向下刮,尺泽穴可重刮。刮拭上肢外侧部2穴,由上向下刮。
作者:
鹰扬天下
时间:
23-6-2012 14:41
孩子,对于每个家庭都是宝,家里的一切自从有了孩子的那一刻而不断改变和围绕,所以孩子的健康问题也自然而然成了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小孩子身体弱、抵抗力低,冷热不规律和饮食不适当常常会使孩子们腹泻不止,争对这个问题家长们曾经多次问过刮痧治疗的办法,下面吕教授就为大家讲解一下刮痧治疗小儿腹泻的方法。
一、了解小儿腹泻发病的原因和症状
1、小儿腹泻又称小儿消化不良,是以腹泻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病。本病四季可发,尤以夏秋两季多见。本病长期不癒可影响小儿营养、生长和发育,严重者可产生脱水、酸中毒等,甚至危及生命。
引起小儿腹泻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饮食,致病性大肠桿菌、病毒其它感染,免疫因素,气候突变及不良卫生习惯等有关。
2、中国医学认为,本病多与感受外邪,内伤乳食及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
(1)感受外邪
外感寒、湿、暑、热之邪,皆可引起腹泻。因寒湿所致腹泻,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小便清长,舌苔白腻,脉濡,指纹色红;因湿热所致腹泻,主要表现为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口渴,尿少色黄,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
(2)内伤乳食
由于餵养不当,飢饱无度,或突然改变食物性质,或过食生冷、甘肥、油腻食物,或饮食不洁食物所致。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口臭,厌食,或伴呕吐不消化食物,苔厚腻,脉滑。
(3)脾胃虚弱
由于小儿臟腑娇嫩,脾胃不足,久大丙或其它外来因素,使脾胃虚弱,肾阳受损,不能温运水谷,水湿滞熘,下注肠道所致。其主要表现为久泻不癒,或经常反覆发作,面色苍白,食欲不振,便稀夹有奶块及食物残渣,或每于食后即泻,厌食,神疲肢倦,面色萎黄,甚则四肢厥冷,睡后露睛,舌淡,苔白,脉细缓。
二、小儿腹泻的刮痧治疗方法:
(1)刮督脉:由大椎穴处沿嵴柱正中向下,经身柱、至阳等穴,刮至命门穴处;刮足太阳膀胱经:由大杼穴处沿嵴柱两侧经风门、肺俞、厥俞、肝俞、脾俞、胃俞等穴,刮至肾俞穴处。
(2)刮任脉:由膻中穴处沿前正中线向下,经巨阙、中脘、气海等穴,刮至关元穴处;刮腹部诸穴:天枢、章门等穴
(3)刮足阳明胃经:由足叁里穴处沿小腿外侧向下,经上巨墟、下巨墟等穴,刮至丰隆穴处;刮手阳明大肠经之塬穴合谷处(见图3示);刮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内关处。
(4)刮足太阴脾经:由阴陵泉穴处沿小腿内侧向下,经地机、叁阴交等穴,刮至公孙穴处。
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宜吃易消化食物;平时应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尤其要注意小儿腹部的保暖。
(2)刮痧治疗本病,手法宜轻,同时可配合捏嵴、推拿、中药贴脐、热煨腹部等方法,以提高疗效;病情严重出现高热、神昏、脱水、酸中毒等症状者,应及时採用中西药物对症治疗,以儘快控制病情。
作者:
鹰扬天下
时间:
23-6-2012 14:41
小儿高热是指小儿体温超过38.5℃,四季均可发病。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为38.1~39℃,高热为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
一、刮痧治疗
(一)症状
小儿体温超过38.5℃,怕冷,发热,周身不适,食欲不振,咳嗽,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严重的体温可达40℃以上,患儿烦躁不安或嗜睡,鼻咽部红肿,可有扁桃体和颈部淋巴结肿大,有的可伴呕吐或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曲池、风门、前胸、合谷及前臂、印堂、复溜。
放痧:大椎。(见图8-1-1、图8-1-2、图8-1-3、图8-1-4)
(2)定位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风门: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问,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印堂: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复溜:位于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
(3)刮拭顺序 挤按印堂,先放痧颈部大椎,然后刮风门,刮前胸,再刮曲池、前臂及合谷,最后刮下肢复溜。
(4)刮拭方法 泻法。大椎放痧。先以棉签蘸润滑油涂在施治区上,以刮板侧缘在治疗区自上向下刮,边刮边涂油,直至刮治部位呈紫红色,并有痧点(深紫色小丘疹)出现时,停止刮,以三棱针挑破数个较大的痧点放血少许,以棉球擦干血迹后再换另一治疗区。刮治的顺序是:先背区,次胸区(无咳嗽者可不刮),再肘区、腿弯区、颈区、印堂区。刮痧法一般只刮治1次,疗效欠佳者改用其他疗法。对连续高热、营养状况差、精神委靡的孩子可适当静脉补液。
二、病例
钟某,女,4岁。其母代诉:患儿于3日前即开始流涕,打喷嚏,咳嗽,发热,次日发热高达40℃,曾到当地某医院检查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经服药、静脉输液等治疗措施,体温当时有些下降,可到半夜又发高烧。检查T 39.6℃,胸部听诊除呼吸音增粗外,未见异常。脉浮,舌苔薄白,咽部扁桃体不大,胸部透视及血常规检查无异常发现,诊断:感冒。按上法给予刮治1小时后体温降至37.8℃,2小时降至37.2℃,患儿精神明显好转。次日其母前来告知,患儿体温未回升,咳嗽、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已基本消除。
欢迎光临 FreeOZ论坛 (https://www.freeoz.org/i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