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熊猫
发表于 27-9-2018 05:56:19
MICHELLE07 发表于 27-9-2018 00:13
人家80后,熊猫你不是00后吧?
我是10后
坏熊猫
发表于 27-9-2018 05:59:18
MICHELLE07 发表于 26-9-2018 23:38
宋朝人的吃喝
曾经与人说过,如果回到过去,希望去宋朝。现在看来这是无知的臆想。且不说没有wifi多么难 ...
你不去当厨师可惜了
kevin妈妈
发表于 27-9-2018 07:12:54
春浅 发表于 26-9-2018 22:05
毒兄,我可能相反,看大侠们十八般武艺亮出
除了喝彩之外,竟然自己也幻想跃跃欲试
好比小时候看武侠影 ...
不要想,要行动,快,把老毒物打下去{:9_555:}
kevin妈妈
发表于 27-9-2018 07:17:09
MICHELLE07 发表于 26-9-2018 23:39
佛跳墙
佛跳墙是福建名菜。话说这东西真是罪过,全是荤,要么是极鲜的菌类,鸡,鸭,猪脚,蹄筋,海参, ...
蚂蚁好可爱哦
黑名单上的人
发表于 27-9-2018 11:53:58
MICHELLE07 发表于 27-9-2018 00:13
人家80后,熊猫你不是00后吧?
米班,你确定小黑手是80后:)
黑名单上的人
发表于 27-9-2018 12:02:11
本帖最后由 黑名单上的人 于 27-9-2018 11:05 编辑
MICHELLE07 发表于27-9-2018 00:05
《东京梦华录》记载,宗室百官上寿,油饼,枣塔为看盘(不能吃),次列果子,唯大辽才有猪羊鸡鹅兔为看盘,葱韭蒜醋各一碟。御宴是第三盏后,方有咸豉,爆肉,骨头,鱼,粉,胡饼等。
《东京梦华录》,原来在很多年前,日本人宗室这样吃:)
MICHELLE07
发表于 27-9-2018 13:23:52
黑名单上的人 发表于 27-9-2018 11:02
《东京梦华录》,原来在很多年前,日本人宗室这样吃:)
哈哈,身处黑屋,目光火炬
不确定你是几零后,就觉得你装老人很成功
黑名单上的人
发表于 27-9-2018 15:33:12
MICHELLE07 发表于 27-9-2018 12:23
哈哈,身处黑屋,目光火炬
不确定你是几零后,就觉得你装老人很成功
不是装老人,是真的老人家了好不好,哭啊~~
年华付流水,沧桑不尽,小黑手不想做人了:)
toolaa
发表于 27-9-2018 20:30:20
MICHELLE07 发表于 26-9-2018 23:38
宋朝人的吃喝
曾经与人说过,如果回到过去,希望去宋朝。现在看来这是无知的臆想。且不说没有wifi多么难 ...
这盘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感觉,绍兴多多少少跟宋也脱不了干系,沈园离鲁迅故居也不过一里路。:lol
farmerg
发表于 28-9-2018 00:09:13
MICHELLE07 发表于 26-9-2018 23:38
宋朝人的吃喝
曾经与人说过,如果回到过去,希望去宋朝。现在看来这是无知的臆想。且不说没有wifi多么难 ...
那个词的意境真好。东坡肉 现在是名菜啦
farmerg
发表于 28-9-2018 00:12:38
MICHELLE07 发表于 26-9-2018 23:39
佛跳墙
佛跳墙是福建名菜。话说这东西真是罪过,全是荤,要么是极鲜的菌类,鸡,鸭,猪脚,蹄筋,海参, ...
既然是 佛跳墙 文字从简也对 一切尽在不言中 佛都行动起来了
MICHELLE07
发表于 28-9-2018 00:22:38
本帖最后由 MICHELLE07 于 27-9-2018 23:51 编辑
farmerg 发表于 27-9-2018 23:09
那个词的意境真好。东坡肉 现在是名菜啦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说到了我心里。
MICHELLE07
发表于 28-9-2018 00:50:39
今天周四,遍逛华人食店扫货,帖子停工一天。
向实体美食致敬,纸上文章靠边。
kevin妈妈
发表于 28-9-2018 07:20:48
MICHELLE07 发表于 27-9-2018 23:50
今天周四,遍逛华人食店扫货,帖子停工一天。
向实体美食致敬,纸上文章靠边。
我每个周六入货
farmerg
发表于 28-9-2018 22:47:37
MICHELLE07 发表于 27-9-2018 23:22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说到了我心里。
“倚杖听江声” 这句也好 前半段词的画面感很强
farmerg
发表于 28-9-2018 22:49:36
最近在看 “苏东坡传” 林语堂写的 方知其年少成名 才气横溢
MICHELLE07
发表于 28-9-2018 23:00:47
farmerg 发表于 28-9-2018 21:47
“倚杖听江声” 这句也好 前半段词的画面感很强
对对对!特别喜欢这句。我也读过苏轼传,不记得谁写的,不是林语堂
读完就爱上了苏轼
MICHELLE07
发表于 29-9-2018 19:45:30
本帖最后由 MICHELLE07 于 29-9-2018 19:14 编辑
苏轼
远观苏轼的一生,那真是浪漫至极,不枉来人世一遭。出身名门,年少成材,书画文学美食旅游政治,人间美差样样尝遍。然而,细看他几十年宦海浮沉,十数次浩荡琐碎举家搬迁,三任妻子相继先他而去,最后终老荒芜的瞻洲(海南),他这一生,承受得太多。后人行文,形式上仿古可以,但这样的经历和心胸,怎么模仿得来?
早期苏轼,作品大气蓬勃,奔腾豪放,抒发具体的政治忧患,提倡儒家的社会责任,后期作品空灵隽永,清淡质朴,侧重点放在宽广的人生忧患上,崇尚道佛精神。苏轼认为文章具有独立价值,如精金美玉,并不仅是载道的工具,而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他心目中的“道”泛指事物的规律,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苏轼也提倡艺术风格多样化,反对“弥望皆黄茅白苇”的千篇一律。
(深得我心)
苏轼步入仕途时,正值王安石变法。朝廷上革新派和守旧派对峙,斗争激烈。苏轼站在守旧派的立场,多次上书神宗,请求制止变法。请求未果,又上书请求外任,现后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在此期间,针对新法推行中出现的问题,写过一些讥讽的诗文,引起嫉恨。
苏轼任湖州知州后,例行公事作了《湖州谢上表》,略叙无政绩,再叙皇恩浩荡,最后夹上几句牢骚话:“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这就惹上了祸。
首先是监察御史告发苏轼,后在御史台狱受审。乌台就是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此案也因此称为“乌台诗案”,是宋朝最大的文字狱。
案发后许多保守派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包括已经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也替他求了情。当然求情要是管用,历史上就不会有那么多文字狱。
苏轼幸免于死,还得亏太祖赵匡胤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大家都知道宋朝重文轻武,渊源恐怕要从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说起。赵匡胤害怕部下步自己后尘,宴请众武将,遣送他们回乡,昭告天下。从此宋朝不爱武将爱文才。
苏轼的文章以乌台案为界,从尖锐讽刺转为光辉温暖,醇厚透彻。
第11天早餐素材:
鸡蛋摊成蛋皮,卷起来(去掉部分蛋白使颜色更黄),煮鸡蛋蛋白和海苔配合,做小黄人造型。所有的图案中,海苔都得是最后放上,因它遇水就软容易变形。买一把小巧的造型刀,海苔是百变造型神器。红豆汤内放少许薏仁。
(图手机发)
MICHELLE07
发表于 29-9-2018 19:48:20
本帖最后由 MICHELLE07 于 29-9-2018 19:13 编辑
寒食帖
寒食帖是苏轼乌台诗案后被贬至黄州(湖北)后第三年,心境苍凉惆怅下,有感而出,被称作天下行书第三,仅次于王羲之《兰亭序》和颜真卿《祭侄文稿》。
《寒食帖》的际遇与苏轼一样命运多桀,所幸它躲过京师冯氏库房火灾、火烧圆明园、日本关东大地震、二战劫难,如今平安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来看看《寒食帖》诗文本身: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厨房)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这里的”拟哭途穷“, 指学阮籍的变走边哭。魏晋期间,许多风流名士遭遇迫害,绝望而无畏的阮籍木车载酒,无目的漫行,直到路的尽头,废墟、荒地里,一路走一路哭,“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第12天早餐素材:
海苔的故事见楼上。裙子由午餐肉片做成。苹果和山楂糕片分别为辅助造型。馄饨,水煮蛋。
MICHELLE07
发表于 29-9-2018 19:52:39
本帖最后由 MICHELLE07 于 29-9-2018 19:20 编辑
寒食节
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烟火、只吃冷食的节日。寒食节的由来是这样: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多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不离不弃,最终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介子推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以寄哀思。
晋文公为什么非要介子推出山?也许是不想终生亏欠这份沉重恩情。许他人以功名,安自己之愧心。怎料到介子推如此坚决?
那介子推到底什么心理?古往今来,忠心追随图日后功名,恐怕是拼死护主的将士最普通的心理。赌一把,赢了,半推半就,大则开国元老,最不济也得官升三级。若败了,愿赌服输。即便智慧高尚之人,能预想到君心险恶功高盖主的危机,然而,功名利禄能满足妻儿父母赡养之需求,顺应天伦道德,又符合治国救济天下的远大理想抱负,怎能抵挡?(所以无名圣人更加可贵!介子推死了也没做到)
介子推呢?不想被报恩?不想置身随时犯上的险境?不想陷入前途野心的深渊?不想辜负坦荡无求的初心?总之,隐居山林,清风明月,围绕老母膝前尽人孝,享天伦,岂不是远好过被人端着驾着揣测着?
当火烧到不可控时,生死一线间,也许本能地想逃?无奈已经太晚。晋文公料想断他后路,求生欲总能使他动身。理念的碰撞进入了僵局。在那个生存质量恶劣的年代,以死相逼的力度,比起个人的意志,太弱了。还是老子说得好,要使民畏死,才能治他们。怎样才能怕死?得让他们尝到美好生活的甜头。
寒食清明两节相近,久而久之,大约在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冷食包括寒食粥、寒食面、青精饭,凉粉、凉面、凉糕,枣饼、细稞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
我将寒食节民俗概括为七个字:插柳踏青蒸寒燕。蒸寒燕是指将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飞燕、鸣禽走兽、瓜果花卉等,蒸熟后着色,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装点室内,也可送人。
第13天早餐素材:
硬面包(帽檐是面包的边),提子,香蕉,高飞的白眼珠和骨头是梨做的,胡罗卜做舌头,饼买来现成的。小米粥。
当然还有海苔。
kevin妈妈
发表于 29-9-2018 20:17:39
MICHELLE07 发表于 29-9-2018 18:52
寒食节
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烟火、只吃冷食的节日。寒食节的由来是这样: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 ...
三张图我都看不到
yearshappy
发表于 29-9-2018 20:22:15
特快地浅浅地读一下李渔,初步的感觉是他行文比较平铺直叙的样子没有MICHELLE07 才女的有韵味{:9_567:}
MICHELLE07
发表于 29-9-2018 20:25:11
yearshappy 发表于 29-9-2018 19:22
特快地浅浅地读一下李渔,初步的感觉是他行文比较平铺直叙的样子没有MICHELLE07 才女的有韵味
嘻嘻,我添油加醋了....
我是原文和翻译件通读了后,去水,精简成几篇,方便大家了解。
这大概是浓汤和原汤的区别?哈哈哈哈哈
farmerg
发表于 29-9-2018 21:31:03
MICHELLE07 发表于 29-9-2018 18:45
苏轼
远观苏轼的一生,那真是浪漫至极,不枉来人世一遭。出身名门,年少成材,书画文学美食旅游政治,人 ...
想起刚读的苏东坡传 提到苏轼的文学主张的他反对无病呻吟,堆砌华丽辞藻(普通人不认识的那些字)。所以他的诗词文章风格平易近人,叙事抒情用典都自然 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 深为当时人们的喜爱 上至皇帝 下达平民
farmerg
发表于 29-9-2018 21:39:23
MICHELLE07 发表于 29-9-2018 18:52
寒食节
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烟火、只吃冷食的节日。寒食节的由来是这样: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 ...
正在看东周列国志 里面的诸侯和大臣的故事好多。百里奚70岁才仕途得志 辅佐秦穆公 一度家贫如洗 为谋生而侍他国昏君 而留在老家的妻与子则逃荒异乡 失散多年。我猜介子推应该有养家糊口之计 所以执意不出
toolaa
发表于 30-9-2018 00:46:37
MICHELLE07 发表于 29-9-2018 18:45
苏轼
远观苏轼的一生,那真是浪漫至极,不枉来人世一遭。出身名门,年少成材,书画文学美食旅游政治,人 ...
苏轼太多东西可以说了,竟然不知从何说起,杭州,惠州,雷州都看过他的足迹。惠州西湖那看过他留下的挽联:
不合时宜, 唯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 每逢暮雨倍思卿。
toolaa
发表于 30-9-2018 00:56:19
yearshappy 发表于 29-9-2018 19:22
特快地浅浅地读一下李渔,初步的感觉是他行文比较平铺直叙的样子没有MICHELLE07 才女的有韵味
不能把才女跟李渔相比啊,李渔那家伙现在按照广大妇女同胞的观点,就是斯文败类,《闲情偶寄》这些只是他的表面,《十二楼》《无声戏》还有那个小本本那些才是他的真面目:lol
MICHELLE07
发表于 30-9-2018 01:19:31
toolaa 发表于 29-9-2018 23:46
苏轼太多东西可以说了,竟然不知从何说起,杭州,惠州,雷州都看过他的足迹。惠州西湖那看过他留下的挽联 ...
把喜欢的人名字放进诗里,是件很风雅的事
朝云未必同前两个妻子那样是苏轼的挚爱,幸运的是,她的名字进了诗。。。。
MICHELLE07
发表于 30-9-2018 01:27:03
本帖最后由 MICHELLE07 于 30-9-2018 00:28 编辑
farmerg 发表于 29-9-2018 20:39
正在看东周列国志 里面的诸侯和大臣的故事好多。百里奚70岁才仕途得志 辅佐秦穆公 一度家贫如洗 为谋生而 ...
谢谢你的留言。重新看了下百里奚的简介。这两人差不多是同时代的人,性格和命运不同。
百里奚的夫人很有见识和担当,鼓励丈夫出去闯荡,为国效忠,自己后来带着孩子流浪乞讨谋生
最后百里奚府相堂相认。百里夫人了不起。
而介子推是淡泊致远的典范,超然独立,不依附权贵,只想过田园生活,侍奉老母亲安享天年
介子推没结婚。。。。?
都让人敬佩
----- 我的理解
NC囧hi
发表于 30-9-2018 02:55:13
你好棒
这个帖子
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