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gyang 发表于 26-8-2018 22:37:50

喜欢上园艺

园艺与我----我这两年的种植生活
2017-12-01 (原文:http://www.au123.com/literature/pen/20171201/429481.html)

我喜欢上园艺了。花草美丽,人见人爱,喜欢种植也是稀松平常。清晨,站在葱笼的后院里,看着植物,愉悦感从脚底漫过全身,如沐春风,心旷神怡。什么也不做,就看看植物生长变化,那个时刻内心也是平静和满足的。

追根溯源,我喜欢花草基因可能源自母亲。我的母亲本质是文艺的,包括喜欢种花。小时候母亲在家里阳台栽种盆花,少年我在旁观看,偶尔帮一下忙,自己种花并没有过。真正意义地走上园艺之路,还是我的亦师亦友、曾经某大学教师的谢老师把我引入这扇门。早在前几年我在墨尔本东南区自营日杂店的时候,谢老师就时不时送一盆自己栽种的植物给我。我喜欢啊,全部收下。但那时的"喜欢"只是母亲遗传给我的本能的对植物的亲近感,不是兴趣爱好。卖了日杂店后我搬家到现在居住的房子,谢老师夫妇又送来一盆自己养的橙色的大花蕙兰,我把它放在大门石阶上。从这盆橙色大花蕙兰开始,我尝试着养花种草。首先开始的是室内植物。

因为刚搬家需要收拾布置房屋,我的潜在爱好〝布置家居〞兴致迸发出来了。以前的书籍没有白看,也遵循我的特质,购买一些简单的物品装饰家居。我的家居走的也就是乡村简洁路线风,简单实用,不虚浮。符合我〝轻装修,重装饰〞的主旨。其实也根本没有装修,我搬进来之前只来得及刷墙和刷地,没有时间折腾其它。房屋此前是长年出租给一个澳洲家庭,租客一家大人小孩四口虽然居住多年,但维护尚好,厨房甚至没有多少油烟。我近年受自然生活美学和旧物美学影响,喜欢堆积时间记忆和年代痕迹的物品,也理解尊重房屋的固有设施,没有损坏可以维修,会继续保持房屋原有陈设使用下去。同时,我把谢老师给我的一些室内花草和自己购买的室内盆栽摆放家中各处。家里顿时有了我个人很喜欢的绿色清新色彩。我开始了日常的照顾植物的生活。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安顿室内植物摆放合适位置并不是就万事大吉。在我关照下,室内植物死伤过半,才明白光尽心尽力是不够的,要针对每一种植物特性进行恰当的种植。我一边佩服谢老师种植功力赶紧请教,一边自己查资料开始学习。一学习,才知道植物学、园艺学艰深晦涩、博大精深,我仅在门外窥探,就已经景仰倾慕的屏息静气了。至于,室内植物在养植过程中,盆栽由于需要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泥土里生长出〝小黑飞〞,也会有一些〝黑蜈蚣〞、〝线虫〞等爬虫出现在地板上,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了。

正巧谢老师回国,需要我帮忙去她家居住一个月,这一个月里我真正沉浸到了谢老师家的植物之中,震撼羡慕啊(不像以前去她家观赏植物总是走马观花称赞了事。)谢老师家的植物个个郁郁葱葱膘肥体壮,看得我内心膜拜,爱不释手,左右观察,到底用什么方法种植,植物才能长得如此之好?!回家后,我一头栽进园艺之坑,从室内植物开始向室外植物转移,我折腾起我后院的植物来。

原先的租客家庭对后院没有细致打理,除大灌木树、草坪有做日常修剪,花坛里就是一片"芳草萋萋鹦鹉洲"了。这房屋前后门四层台阶,后院是下沉式花园构造,由凉棚、草坪和几处花坛以及两三间工具房组成,是很简单、很普通的后花园。后院的下沉式结构并不少见,但对花园布局来说是很好的,能增加花园层次和立面,这是我后来学习过程中才知道的。从客厅玻璃门望出去,东南面花镜里到处是沒膝之高的杂草,整个后院看起来杂芜不堪。一个泰国朋友参观后劝我,“这个花坛里的杂草必须由专业人士来整理,你自己做不了的”。确实望而生畏,我又畏缩踌躇起来,自我安慰“攘外必先安内”,先收拾室内家居吧。之后,好长时间我真的把全部心思用在布置室内家居上,包括室内植物栽培。后院花坛里杂草继续恣意生长,直到长至令我无法忍受的半人之高后,我踏进花坛,撸起袖子先拔部分出头之草。就这样,我一点点地拔除,慢慢地最后所有花坛的杂草被我全部拔光。同时我还平生第一次抡起锄头,把各处花坛里老死的树桩一点点地挖掉。不知道过了多久,我终于把花坛清理的干干净净了。我非常满意。

后院里最大的植物是种植在东南面花坛的、一人合抱不拢的巨大的"镇宅之树"瑞香树,初春花开,香气袭人,沁人心脾。围绕房屋东墙边有一株含笑和一棵老倒挂金钟。东南面花坛角落里一株两米高的木绣球。日照时间较短的房屋南面,小道两侧花坛栽种四棵山茶树、两棵无尽夏绣球和一棵金橘。长日照的北面花坛种植着叫不出名字的密密匝匝大片灌木丛。所有这些很有年份的植物都是前房主不知多少年前栽种的。我不喜欢北面的大灌木丛,觉得太密集无序,也可惜了北边这日照时间最长的好地块,总想"除去之而后快"。可这是一大片"密林",我无从下手。只好让对园艺一窍不通、毫无兴趣的先生去清除这片"密林"。同时还买回一棵桃树和一棵樱桃树,计划清除"密林”后栽种。先生也是分批次地把一棵棵高大的灌木砍倒刨根后才完成任务。最后他种下了桃树和樱桃树。这北面花坛算是彻底整改了。

现在我可以开始在院子里尽情种植了。我爱玫瑰,首先买了好多玫瑰种植在东南面花坛里,希望营造玫瑰花镜。等我带着锄头开始在花坛里刨坑的时候,一锄头下去,咣当,火星四射,这才发现花坛土壤50公分下面居然有许多巨大石头。这土壤疏松的花坛里为什么有大石头呢?我很不理解。再看这石头和花坛外围的围石是一致的。我猜测大概是当年建造花园的工人懒得把多余石头处理掉,就直接埋在土壤下面了。我只好一边埋怨工人,一边费劲地挖掘石头。当然不挖石头也可以,但我觉得不好种植,也怕影响植物根系生长,还是挥汗如雨地挖掘出来。这一挖,挖出二十来块巨大的大石头。有的石头重的根本无法抬起,我只能用手推滚石头一点一点挪到花坛边缘。

就这样,我在后院最主要的花坛----东南花坛先后种下十来棵灌木玫瑰, 玫瑰色彩上我选择杏色、粉红色、白色、紫色等偏冷色调的花卉。这时候我还不懂花园色彩的组合搭配和花园风格设计,几乎是凭感觉瞎种。在玫瑰间隙地我还陆续种植了铁线莲、毛地黄、百合花、大花葱等植物。最远靠近邻居篱笆处搭一个铁艺拱形架,两侧种植红白两色的飘香藤。瑞香树下种植各色天竺葵、萱草、海棠花和香雪兰、石蒜等植物。由于夏季玫瑰叶片易得黑斑病,叶片脱落植株形成难看的“光杆”,我在花坛边缘种植大花天竺葵、玛格利特菊花以及鼠尾草等植物来配搭玫瑰。花草的生命力是惊人的,定植下的第一个春天,植物就郁郁葱葱地生长起来。这个玫瑰为主体植物的玫瑰花镜就这样以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面貌呈现在后花园里。我经常坐在屋内小餐桌旁喝咖啡喝茶,目光穿过客厅、凉棚,望向户外东南花镜一簇簇盛开的玫瑰,心会渐渐沉寂,人会怔怔出神。

先生种下的樱桃树和桃树让北面花坛有了主体植物。这样我只需要在两棵果树周边种植一些花草。同样在挖土松地过程中发现地下也埋有一些大石头,能挖掘的我尽量挖掘出来,太靠近桃树根部的石头也就算了。但是,我又遇到一个问题:先生砍除灌木刨去主根,地下依然有无数的灌木根茎。这些根茎在雨后如春笋般继续冒出新芽钻出土表,更让人惊叹的是残存的一点根皮埋在土里也能长出新植株来。没办法只好花费很多时间,尽可能地把地刨过几遍,挖出无数根茎。不过我也知道,我不可能挖净所有地下根系,今后肯定还会有根芽冒出,我只能把钻出土表的芽掐断了事。

我在北面花镜里种下各色三色堇、黑目菊、银莲花、红花鼠尾草和六初花等植物。其中三色堇表现惊艳出色,各种颜色的植株没有间歇地满满地从冬季一直盛开到夏初,开至荼蘼。植物这种生命不息,花开不止的"竭尽所能"让人动容。但是到了夏季我决定今后不再地栽三色堇。三色堇是一年生植物,需要频繁更换,地栽植物今后我还是选择多年生宿根植物较为便利。也许三色堇就是因为自己仅一年生才如此拼尽生命地盛开吧。挖掉它们的时候心里很难过内疚,思忖今后每年秋天把三色堇、角堇种植在花盆里来表现它们的美丽。我在北面花镜种植下小丽花、玫瑰、鸢尾、铁线莲、唐昌蒲、毛地黄、薰衣草和蓝花鼠尾草等宿根植物。站在卧室落地窗前,隔着小道就是北面花坛,看着花坛里植物在不同季节里的变化,每时每刻,都会有一种美好充溢心头。

房屋南面太阳直射时间较短,小路两侧花镜里生长着原来主人种植的山茶花、无尽夏绣球和金橘树都已经是两三米高的灌木树了。到了花期满树繁花,令人迷醉。小路的入口处原主人架设了铁艺拱门攀爬着一棵老紫藤,不过我搬进来两年多没见过紫藤开花。我很纳闷,采取过施肥修剪的措施,不见效果。查过资料后我猜测可能是种植位置偏阴,这棵紫藤不开花。本想作为绿植保留,可是老紫藤每到夏季便长得张牙舞爪,藤茎到处攀爬。每周我都得扛梯子爬高捆扎枝条。我实在不耐烦,今年冬天终于挖掉。砍掉手腕粗的紫藤是很心疼,毕竟它在老主人种植下生长了不知多少年,但是紫藤适合大而结实的藤架,这个小铁艺拱门对它而言太小了,夏天生长旺季枝条到处蔓延也会影响房屋。挖掉紫藤后,我在拱门一侧盆栽爬藤络石(用盆栽是希望它不要长太大),另外一侧地栽澳洲特有的冬春季开紫色穗状花的Hardenbergia(中文名不知),这是小株型爬藤,也算另一种〝紫藤〞吧。过了铁艺拱门,我在山茶花和绣球为主的南花镜种植了各色天竺葵、倒挂金钟、杜鹃花、巩根、铁筷子、楼斗菜等花草。春夏天竺葵、倒挂金钟花期长,在大灌木树下形成了一条迷人的小花径。秋冬铁筷子盛开,演绎着小径的〝冬天的童话〞。

后院凉棚下有一个花池,因为凉棚遮挡没有露天雨淋,花池土壤非常干燥,长满了密密麻麻没膝之高的耐旱的蕨类植物。我全部清除后,种植各种多肉。这也是因为这块花池长年缺水,土壤干硬板结,只能种植耐旱不计较土质的景天科多肉植物。我期望呈现出干旱的岩石花园状态,恰好与附近堆砌的岩石造景相呼应。但是我没有经验,在这个略阴且有凉棚遮挡阳光的花池里种下不少需要大太阳下生长的多肉,日子一长,不少多肉徒长的厉害,我才明白此处只适合种植耐阴的多肉。最近我陆续更换多肉品种,把需要长日照的徒长的多肉移植到房屋前院花坛边缘做镶边。这里只种植耐阴的多肉品种。园艺就是这样各种折腾,不过在折腾中提高认知,也会提高鉴赏力,会觉得很有意思。

我还在房屋北面一块水泥地面搭建了四个一米菜园,尝试种植瓜果蔬菜。从小在城市长大,第一次种植蔬菜,一口气种下地瓜叶、丝瓜、胡瓜、茄子、黄瓜和苦瓜。说实话,蔬菜瓜果我只是吃过,没见过地里长的,以为和花草一样种植下去后,偶尔浇水等候收成。后来才知蔬菜瓜果是需要每天大量浇水施肥,尤其是夏季的瓜果,完全靠水浇灌出来,还要做人工授粉提高产量。可想而知我的收成没有太好,但一点收获也是鼓励,明年再来。此外,每次去一米菜园采摘蔬果做晚餐时候,真心感到非常快乐,做出来的菜肴口感不是平时商场买来的可以比拟,不是心理作用,真的好吃。

以上是我在后院里的种种折腾。前院共有五处花坛,分别种有7株山茶花、2株银姬小蜡和1株蓝花楹,其余是玫瑰和杜鹃、扶桑等小灌木。秋冬时节前后院子11株山茶花开,铺天盖地、满树繁花。不过,山茶花单朵花期不长,不日就落英缤纷,草地上是密密厚厚的山茶花瓣地毯。原来的租客家庭对前院的草坪树木花坛有较好的日常维护,我就只更换个别自己喜爱的植物品种。

园艺真的是一个让人沉迷的爱好。我也是在收拾后院的过程中,渐渐地爱上园艺,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地沉浸在其中。二年多折腾下来,种植水平勉强在〝种活〞线上挣扎,〝种好〞还远谈不上。比如我很喜欢的〝洋桔梗〞、〝天竺葵〞、〝铁线莲〞、“栀子花”等花卉我就没有种好,各种病害不断袭来,,忙于应付就伤透脑筋。每天上网查询学习,也看花友经验之谈,还没有找出根源,仍在黑暗中摸索。园艺的基础是种植,需要对所种植的植物全面深入的了解掌握,也需要在不同环境下具体实践揣摩,我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一边种植,一边进行花园植物配置,涉及的不仅仅是种好植物,更需要园艺美学知识的理解和积累,以及对各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季节表现状态的熟悉和把握,通过植物配置组合,让花园在四季里呈现出自己理想的状态。因此我对原先种植不断推翻更改,做各种调整,种了挖,挖了种,反复折腾。我需要学习植物学和园艺美学,鉴赏世界优秀园艺师的作品,提高园艺审美和植物配植水平。这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弥补我的种植技术的不足。那么,我究竟想要我的花园呈现怎样的面貌呢?

众所周知花园的风格有许多,我喜欢英国文学,偏爱纯朴、意趣的英国乡村风格,特别喜欢自然主义种植所呈现的自然野生状态下的花镜。我朴素简单的院子延续乡村风是最易行不过的。造园刚开始我也和所有初学者一样看到喜欢的花卉就往家里搬,后来才知道个体花卉的美丽与否并不重要,要从花镜的整体设计考虑植物配置,整体花镜在四季里呈现的状态、色彩和意境才是一个花园的完整面貌。所以现在我会反复思索植物生长习性、各个时期花叶形的表现,与其它植物配置出来花镜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我很喜欢英式花园白色系“月亮花园〞风格,但没敢尝试。因为这需要深厚的对植物生长状态的了解把握的功力和园艺美学的鉴赏力,就像一个画师在土地上作画一样,让花园表现出银白色的素静的美好。造园确实需要各方面园艺知识的综合力,我目前浅薄的水平能做到花园呈现的状态和谐自然、富有层次感就是我努力实现的目标了。

园艺的神奇魔力让我这个初学者痴迷又陶醉,我始料未及。未喜欢上之前,认为不过是养花种草,可有可无。喜欢上之后竟然是全心全意、忘情投入、朝思暮想,连自己也感到困惑和神奇。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时常看到西人邻居在花园里不知疲倦地忙碌了;我也终于理解平时路过看到的美丽花园背后的主人付出和收获了;我还终于明白欧洲和园艺、英国和切尔西花展之间的渊源了;我甚至还自以为能些许体会到热爱园艺的查尔斯王储在他的海格洛夫庄园寄托情怀的心境了。这就是你所不知道的园艺的魔幻魅力,追求美好,永无止境。

种下一棵植物,如同种下了一个希望,植物生长开花会收获乐趣和成就,长势不好会苦恼思索和探究。可以组合可以配搭,可以构图可以变幻,各种设想各种玩法,园艺如同儿时的玩具万花筒,奇幻而迷人。自从喜欢园艺后,我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各处园圃,可以认识植物,可以给我启迪。最开心的时刻是买到一直寻找的植物,种在合适的位置,期待它茁壮成长,加入花镜的构成。最郁闷的是植物生长不良百般查找资料无果最后无奈看它仙去。现在我开车出门路过的每个地方都会下意识用眼角余光去搜寻随处可见的人家花园里吸引我的植株:哇,巨大的龙舌兰开花啦,太惊人壮观啦。远处那家花园灿若云霞的植物是什么,近了看清了,是两米多高的盛开的德国高山杜鹃。天哪,我看到了什么?是我在澳洲还不曾见过的〝一丈红〞的蜀葵吗?我居然在大路上想法调回车头,停到路边,穿过马路到一户人家花园前去探究是不是我图片上见过的〝蜀葵〞。确实是蜀葵,高大美丽,我厚脸皮在人家花园外探头探脑看究竟。在超市购物,偶见售卖日式花园标配〝石灯笼〞、〝惊鹿〞和木制〝水井〞,欣喜若狂,差点全部买下。斗争一番,买下〝石灯笼〞和〝水井〞。当夜高兴失眠。这两件花园小品虽是日式,但放置花园角落并不违和,我尤爱石灯笼,古朴典雅,增添情趣,点睛映衬。园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吧。

这种白天只要有闲暇就满心欢喜地穿上我的高筒皮靴(我发现比雨靴好使),带上手套,欢天喜地地在后院忙活,晚上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园艺知识,只恨时间短促的生活,让我觉得其实一个人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很幸福很快乐。生活于我并不事事如意,我心情烦闷的时候走进后院,看看植物,动手修修剪剪拔拔杂草,心情会慢慢舒缓,有时甚至会短暂地忘却烦恼。种植是一件很意思的事情,会全神贯注,仿佛世间空无一物,就我和植物。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养花种草会怡情养性,有益身心;为什么世界上会有园艺康养,治疗疾病。自从喜欢园艺之后,大量的户外活动让我胃口大开,食量惊人,一餐两碗饭下肚也不在话下,中间还要补充各种点心零食咖啡,这让我自己都吃惊又好笑,而我体重也没有增加。睡眠质量却比从前好。不足之处是肤色会晒得黝黑,手会变粗糙,但这又有何妨?!园艺也改变着我的生活习惯,我更加尊重自然热爱环保,惜恋旧物欣赏古朴。受东方侘寂美学和西方极简主义美学影响,很喜欢老物件,再不像从前求新厌旧地喜爱工业制造的新潮时尚装潢装饰。我自觉地废物利用,连信箱广告都会留下空白的背面用于书写。我收集日常生活垃圾和花园枯枝烂叶进行堆肥,尝试改善土壤肥力,实现物质循环使用。园艺就是这样用植物的生命影响我的生活,而这种改变循序渐进,自然而然,让生活更简洁简单、更素朴平凡。

随着花园植物的日渐丰满,我也意识到园艺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的爱好,仅日常修剪、浇水、施肥、喷药这些基本维护就需要耗费很多的空余时间,更遑论其它。植物是美的,花园是美的,但花园毕竟是为人服务的,我个人还有其它兴趣爱好,还有梦想。另外,这两年我暂时闲赋在家,才有相对完整的时间整理后院,因此今后我将侧重选择低维护的植物为主,让花园打理更简单轻松一些,可以腾出时间做其它事。两年来的整理,花园呈现面貌我并不满意。不过,园艺本就是一场修行,一个花园的养成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的摸索积累和沉淀,我也可以慢慢地实践和完善,而从事园艺过程中带给我的舒缓情绪、劳逸结合才是我最想要的。

MillerYang 发表于 26-8-2018 23:52:21

园艺需要大量的照片来展示才对:lo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喜欢上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