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bbycat 发表于 24-12-2017 13:13:29

周星星的记忆:小时候的味道——吃食堂和打饭的日子

50后的记忆:小时候的味道——吃食堂和打饭的日子
发表于 2017 年 12 月 23 日 由 wy       

吃食堂是那个年代的孩子另一种常见的生活方式。一般都是那些离父母单位比较近,一些机关和工厂双职工家庭的孩子。吃食堂有三大好处:一是省事,不用家里起火,减少家务操劳;二是节省了油票和副食票等许多票证,使得家庭计划内供应比较充裕;三是物美价廉,许多食堂的物资供应比较充足,而且单位内部有补贴,因此饭菜非常实惠。

st2

那时的食品供应虽然按照计划限量配给,但是各村有各村的高招,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一些关系户,常常利用这些关系想方设法搞到一些计划外的食品。比如北京汽车制造厂利用自己生产的212吉普车,首钢利用自己生产的钢筋、钢板等产品,火柴厂利用自己生产的火柴,国棉厂利用自己生产的布匹等产品拉关系。在物资短缺的年代里稍微有点关系就比没有强,因此一些企业食堂比一般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食堂要强得多。但是国家机关食堂和驻京部队机关食堂都有特供食品,这是其他单位无法与之相比的。

许多人吃食堂是为了图省事,图便宜。由于上班族工作太忙懒得开伙,一些家庭干脆以食堂为家,常常是一大家子拖家带口地吃食堂。一些离单位近的家庭除了每天的早餐,有时的晚饭和周日家里做饭,平日很少开灶。即使做饭,也就是炒点菜、做个汤,很少做主食,都是从食堂买现成的。平日还经常见到大人带着孩子端着大饭盆、小铝锅打饭回家,买一个红烧肉能飘一路的香味儿。

st3

吃食堂是用现金买饭票,用北京市粮票或全国粮票换本单位食堂的粮票,外地粮票不能用。主食分粗粮细粮,炒菜分小炒、甲菜、乙菜、小菜。小炒最贵,一般是三毛钱左右,记得肉丝炒蒜苗两毛五、回锅肉两毛五、木须肉三毛、熘丸子三毛、熘肝尖三毛五,最贵超不过四毛钱。甲菜一般是两毛钱,炖排骨五六块两毛钱、汆丸子12个两毛钱、红烧肉七八块两毛钱、土豆炖牛肉两毛钱、四喜丸子两个两毛,甲菜是最受欢迎的档次。

乙菜一般以素菜为主,价格也相对便宜,一般是一毛钱左右。冬瓜炒虾皮一毛、肉末炒豆腐一毛、肉末雪里蕻一毛、鸡蛋西红柿一毛五、炒土豆丝6分、白菜豆腐6分,乙菜一般是那些勤俭惯了的老师傅、老员工常买的菜。小菜基本是一些拍黄瓜、煮花生、拌菠菜、拌豆腐、糖拌西红柿之类的凉菜,价格基本是五分钱左右。

那时家里有人在食堂工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肯定会比一般家庭吃香的喝辣的。记得我们楼有个叫顺生的孩子,他爸是个厨子,吃得肥头大耳。经常看到他爸骑车回来,车把上要么挂一串猪肠子,要么挂一兜猪蹄子,要么挂一兜大油,还经常往家里带面包、蛋糕、枣糕等好吃的,让街坊四邻很羡慕。顺生从小吃的比我们好,长得和他爹一样白白胖胖的。和食堂的大师傅搞好关系也很重要,常递上几根烟,盛饭菜时大师傅的勺子就会满满的,一碗炖排骨能比别人的多出五六块。否则,大师傅胳膊一哆嗦,碗里炒菜的分量就差了很多。那时流传一句话 :不怕领导经常说,就怕厨子手哆嗦。

st4

1950年代老北京的餐馆

st5

“民以食为天”,对于中国人来说吃这个问题很重要。中国人不但爱吃,而且会吃,很多餐饮老字号尽管朝代不断更迭,但最长的已经延续了400多年。这些老字号从选料,配制,火候,口味都有着自己的规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口味。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一大批老字号在经历了战火后经历了第一次体制变革:公私合营。

st6 st8 st7

那时老字号大多数都是私营,在经过社会主义公私合营后,不少老字号轰然倒下。这其中的原因较多,其中较为集中的有两点,一是经营老字号的“资本家”的资产遭到了没收,因为无钱经营而被迫关门。二就是公私合营以后,老字号被政府派人接管,而负责管理的有不少根本就是外行,对餐饮业根本一窍不通,于是历经百年的老字号便从此走上了下坡路,最后只能因经营不善关门谢客了。

来源:老北京网

chubbycat 发表于 24-12-2017 13:13:44

http://hx.cnd.org/2017/12/23/50%e5%90%8e%e7%9a%84%e8%ae%b0%e5%bf%86%ef%bc%9a%e5%b0%8f%e6%97%b6%e5%80%99%e7%9a%84%e5%91%b3%e9%81%93-%e5%90%83%e9%a3%9f%e5%a0%82%e5%92%8c%e6%89%93%e9%a5%ad%e7%9a%84%e6%97%a5%e5%ad%90/

DDD888 发表于 24-12-2017 17:20:59

非常幸运,我没有经历过,也很高兴我的孩子不用经历这种事:victory: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星星的记忆:小时候的味道——吃食堂和打饭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