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岩 发表于 4-3-2017 16:08:03

战争与和平

几乎任何一个经典书单上都少不了《战争与和平》,读了之后才叹服,这不是没有原因的。托尔斯泰完整的呈现了什么是描写(narrative),从故事架构,人物刻画,背景铺垫,多线索展开,中心思想的提出,深刻的理念以及宗教信仰的坚实基础,这一切构建了一个经典小说的典范。

《战争与和平》的故事架构很庞大,战争部分与和平部分交替混杂,穿插三个家族,六个以上主要人物,基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两个俄国主要城市,极为丰富的呈现了当时的俄国社会。这种讲故事的感觉,让我联想到了《红楼梦》。后者也是基于两个主要家族,多人物,多线索。但是我的感觉,《红楼梦》毕竟只有半本,而且从架构上来说,视野还是低于《战争与和平》的。《红楼梦》的脂砚斋批评本,点出了作者新奇,有趣的手法,不过跳不出落魄富家子弟对于以前奢华生活的回忆范畴。关键是其立意不够高,至少是在半本残书中无法表达出来。反观《战争与和平》,由于有极为坚实的信仰理念,对战争的历史分析部分,特别是最后的尾声,几乎到了哲学的高度,和平部分对于婚姻,爱情,人的成长也是极为深刻,细致的。无愧于经典之名。

人物刻画上,Andrew的部分我觉得更为主要。他不但经历了两次生死,和Natasha之间的爱情几乎构成了整个故事情节的主要部分。Andrew出场便厌倦婚姻,这种厌倦感的描写极为高明,基本没有赘述为什么之类的细节,而是巧妙的引出了一种婚姻疲惫的通感,这种感觉基本只有到了某个时间点的人才能领会。而这恰恰是作者高妙的手法吧,也能解释为什么不同年龄段的人能读出不同的感觉来,又或第二,第三次读,会有与第一次不同的体会。

两次生死也是有一种看尽繁华,一切皆空,唯有信仰是最后的坚石的感觉。特别是第二次,那种一只脚已经跨入灵魂领域,而又被尘世最后,也是最强的爱情拉回来,最终又因为更高的,所谓永恒大爱的信仰领悟而离开世俗世界的描写,真是我所见的生死描写中最深刻的了。

爱情方面应该是属于Natasha的,对年轻,纯粹爱情的描写并非理想主义的,反而是添加了受不了诱惑的细节,而这种爱情更为接近自然本质。很难想象,一个如此严肃,宏大,又富有信仰核心的作者,同样能掌控类似纯爱主题的这个分支。

Pierre作为第二男主角戏份一般,和Helen成婚的那段,倒是让我颇有感触。之后想从FreeMason方向逃避婚姻和现实,在宗教中寻求答案的过程也是让我非常吃惊的。作者对这样的现象显然有着比较普遍和长时间的观察。

Nicola和Mary各有戏份。Rostov家族的衰弱像极了《红楼梦》中的贾家。Nicola最后没有和自己的表妹Sonya结婚,而是选择和富有的Mary联合,期间的来回转折,就没有《红楼们》那种罗嗦。Nicola虽然受到父母的影响,但是还是很有自我的,最后也是因为对母亲的爱与对家庭的责任,幡然醒悟到和Sonya的结合只会令整个家族痛苦,而和Mary的婚姻,最后也是非常幸福美满。而宝玉,黛玉,甚至宝钗,从头到尾其实都是没有自我选择的权利的。这也恰恰体现了两个社会的本质不同。

俄国社会在叶卡捷琳娜时代就全面欧化,上流社会全部以学法语,说法语为尊贵。甚至官方语言就是法语。很多贵族法语很流利,反而是俄语说得不像样。《战争与和平》有20%左右时用法文写的。像Pierre这样的富二代,也是托尔斯泰在作品中的代表,直接就是去法国留学。也正是这样的全面学习欧洲先进文明和思想,奠定了俄国社会先进的基础。其社会意识和文化的基本意识形态是非常接近现代文明起源的。再看看日本,明治维新到二战后被美国占领,也是西化了几百年。但是,日本,俄国出来的成果,作品,谁敢说不是日本,俄国的,谁辨认不出是日本,俄国的。反观中国,近代到现代,还没放下架子全心全意的学习,就开始自缚手脚的提什么洋为用,中为体,不要崇洋媚外,全面西化的危害之类。俄国人说了几百年法语,也没变成法国人,日本人即便学了几百年汉唐,不是也还是日本人吗?中国人呢,倒是落了个尴尬,西学没到手,反而又把自家传统给砸了。

战争部分,对于历史是由无数平凡人的不自觉而推动的也算是反历史个人英雄主义的一个代表了。我能理解一些战争的细节和很多历史情节确实不是几个伟人能定下来的。不过我觉得伟人对历史的影响还是要大于很多一般人的。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时间点上,个别强有力个体的个人意识,是决定了历史的走向的。比如毛,邓的一些决定。当然需要看历史环境,这些个体也是受无数其他人的影响的。但我还是不能接受把上帝的意志作为影响这些强有力个体的解释。也许在更高层面,人类社会是在上帝的计划之中,但是很多历史事件,其实它们的高度还是没有到达需要上帝来影响一些人的地步。

和平部分几乎就是不断的舞会,婚姻匹配,娱乐生活。到也算真实。特别是婚姻匹配,在贵族圈的生活中也是占了很大比例。1800年的俄国社会,其男女恋爱,婚姻的模式已经非常现代了,甚至比现代人狭窄的生活圈,缺乏社交的平台,显得更为丰富。一个接一个的舞会,就是给年轻男女一个互相接触了解的平台啊。成年男女也是一个娱乐,休闲的主要渠道。至少比什么相亲聚会有意思吧。老外喜欢周末去酒吧,估计应该是平民阶层无法舞会的衍生选择了。再看看《红楼梦》里怎么婚配的,唉,文明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啊。。。

guangyang 发表于 4-3-2017 19:03:27

不错,自己写的读后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战争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