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楼主: 芊芊的妈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高成长+垄断型的资源类股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12-5-2009 16:30:36 | 只看该作者
唉,讨论的问题俺都不懂,俺就瞎买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6 收起 理由
蒙面超人 + 16 米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32#
发表于 12-5-2009 16:33: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9 无极 的帖子

其实,如何判断基本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需要有较深的人生体悟和学术造诣才能尽量接近于事实。

我举个例子,当年金融衍生品泛滥的时候,谁也没想到其巨大的危害。等到危机发生了,才事后诸葛亮。难道金融就那么神奇,非也。什么还能比得上吃饭、穿衣重要!

中国你无论如何掩饰,也改变不了其缺少资源的事实。

你想提高生活质量,别人也想提高生活质量,而生活质量很多时候就是需要大型基建项目才能满足。一提到基建,铁矿石、石油这些原料是必不可少。

中国的大多数城市还很孱弱,尚需要发展。大宗商品还是长期看涨的。

你能明白我的言下之意了。

[ 本帖最后由 wgn 于 12-5-2009 16:34 编辑 ]
回复  

举报

33#
发表于 12-5-2009 16:37: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2 wgn 的帖子

经你这么一说,了解大致了。
回复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12-5-2009 16:3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2 wgn 的帖子

我还没明白呢
回复  

举报

35#
发表于 12-5-2009 16:39:51 | 只看该作者
还得跟kingking探讨一下,为什么你把价值体现周期定为一年左右,如何计算出来的。

我觉得一年就是做个大波段,还是投机行为。
回复  

举报

36#
发表于 12-5-2009 16:5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4 芊芊的妈咪 的帖子

芊芊的妈咪,对于基本面的判断是需要人生阅历和专业素养的。很难一蹴而就。

告诉你,对于基本面的判断就是兰德、麦肯锡、BCG这类公司专门研究都不过分。

我再举个例子,在金融危机前,我记得力拓发表过一篇文章,预测中国的铁矿石需求热情至少会延续至2020年。言下之意就是还会有一个黄金10年。

但是,可能是长期趋势是黄金10年,不保中间有羁绊,有荆棘,有坎坷!

所以,我问你内心是否足够强大呢。

你不妨关注一下中国的稀土资源。
回复  

举报

37#
发表于 12-5-2009 16:56:32 | 只看该作者
图图,也来理财版了。
回复  

举报

38#
发表于 12-5-2009 17:11: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gn 于 12-5-2009 15:33 发表
拥有强大内心的小散应该学习巴菲特,那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但是前提是你对基本面的判断是相对正确的,是基于人类公允价值观的。

具体说,就是,当你买了股票后,不要过分的受各种信息所左右,要能忍得住,不 ...


wgn小兄弟对老巴的认识还是很明白的。
我觉得各种炒作啊,波段啊,都是没谱的事,跟进赌场玩差不多,你可能赚几次,但只要你一直在这里面玩,难保不赔进去。
老巴的方法其实是比较靠谱的。 关键问题就是估值和安全边际,估值既然称之为估,就肯定有误差,所以需要有安全边际。
个人能力有限,还是尽自己所能,进可能的研究你看好的熟悉的企业,为之估值,等待合适的时机买进并坚持长期持有,享受企业成长带来的资产增值和股价从低估到高估带来的价差。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7 收起 理由
kingsking + 27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39#
发表于 12-5-2009 17:13: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8 清风不写字 的帖子

清风来推荐几只你看好的股票。
回复  

举报

40#
发表于 12-5-2009 17:1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8 清风不写字 的帖子

是那么回事。

不过,就是做到你说的这几步对于一般散户来讲也是很难,很难。

一般散户不可能把会计和经济学杂糅起来进行研究,而只是为了自己的股票获利。

关键是还有,还有炸盘的。

版主怕炸楼。

散户怕荣太子这种炸盘的选手。
回复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12-5-2009 17:19: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gn 于 12-5-2009 16:56 发表
图图,也来理财版了。

奇怪这帖子老是被顶起来,就过来瞧瞧满足一下好奇心!
回复  

举报

42#
发表于 12-5-2009 17:2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9 无极 的帖子

呵呵,从来不做推荐股票这种事!
回复  

举报

43#
发表于 12-5-2009 17:21: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gn 于 12-5-2009 17:17 发表
是那么回事。

不过,就是做到你说的这几步对于一般散户来讲也是很难,很难。

一般散户不可能把会计和经济学杂糅起来进行研究,而只是为了自己的股票获利。

关键是还有,还有炸盘的。

版主怕炸楼。 ...



所以说散户在股市里赚钱很难!
回复  

举报

44#
发表于 12-5-2009 17:22: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gn 于 12-5-2009 15:17 发表
不过,就是做到你说的这几步对于一般散户来讲也是很难,很难。


这句话说出小散能否价值投资的真谛了。

小散做价值投资,我觉得没有做到扬长避短,没有用到自己的优势。
回复  

举报

45#
发表于 12-5-2009 17:23:30 | 只看该作者
散户有自己的优势,很多人没有发掘出来。
回复  

举报

46#
发表于 12-5-2009 17:26:19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就是如果真正了解企业,看好企业,坚定的做长期投资的话,有人砸盘也无所谓啊,难道还能连砸好几年?有人帮忙砸盘反到是提供了买入的机会。
回复  

举报

47#
发表于 12-5-2009 17:26: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2 清风不写字 的帖子

不是推荐,是举个例子就行,说明看好原因。简单教我们小散价值投资的方法。

比如安全边际怎么来定。

互帮互助。

[ 本帖最后由 无极 于 12-5-2009 15:27 编辑 ]
回复  

举报

48#
发表于 12-5-2009 17:2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4 无极 的帖子

所以我从来不碰股票,尽管家里有人玩。

因为,我经过多次其他方面的痛楚,坚定了一点:我坚决不染指我根本就没弄明白的高风险领域。

我是宁可抱残守缺了。

我没本事。损种了。
回复  

举报

49#
发表于 12-5-2009 17:3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6 清风不写字 的帖子

不过,往往是炸了盘,就算被托市,也是得许久才能复原。

散户可是没有这么大的耐心的。

他们的神经很脆弱,未来预期的不明朗,或者干脆是看空,折磨着他们的身体的每一个毛孔。
回复  

举报

50#
发表于 12-5-2009 17:3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8 wgn 的帖子

这是其中一种正确的态度。
回复  

举报

51#
发表于 12-5-2009 17:35:39 | 只看该作者
问个不专业的问题,老巴的观念,或者说价值投资,在A股市场,政策变化如此剧烈,监管如此失当,大小非泛滥的地方,真的能起作用吗?
回复  

举报

52#
发表于 12-5-2009 17:5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1 蒙面超人 的帖子

当然有作用,前提是在价格低于价值很多的时候,你坚定持有,怎么洗都不卖.
在价格高于价值很多的时候,卖出了,怎么涨也别买回来.
这样稳赚不赔.
回复  

举报

53#
发表于 12-5-2009 18:01: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bpanda 于 12-5-2009 17:54 发表
当然有作用,前提是在价格低于价值很多的时候,你坚定持有,怎么洗都不卖.
在价格高于价值很多的时候,卖出了,怎么涨也别买回来.
这样稳赚不赔.


只能这么说说而已的了,谁又能做到呢?谁又能知道中国股票的实际价值呢?这是中国股票最大的问题。
回复  

举报

54#
发表于 12-5-2009 18:02: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无极 于 2009-5-12 14:39 发表
还得跟kingking探讨一下,为什么你把价值体现周期定为一年左右,如何计算出来的。

我觉得一年就是做个大波段,还是投机行为。


会计来说,一年就是长期投资了.
历史经验来看,一年一般能体现价值..

像巴菲特那样的大资金是说,3年内如果不能胜过大盘,10个点就是失败.

我性子急一些,一年为限,一年不能盈利就是失败.
回复  

举报

55#
发表于 12-5-2009 18:02: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bpanda 于 2009-5-12 15:54 发表
当然有作用,前提是在价格低于价值很多的时候,你坚定持有,怎么洗都不卖.
在价格高于价值很多的时候,卖出了,怎么涨也别买回来.
这样稳赚不赔.



不错...
回复  

举报

56#
发表于 12-5-2009 18:0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4 kingsking 的帖子

带有投机性的价值投资?

后面具体介绍价值投资的方法。

以小散做标准。
回复  

举报

57#
发表于 12-5-2009 18:05: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无极 于 12-5-2009 17:22 发表


这句话说出小散能否价值投资的真谛了。

小散做价值投资,我觉得没有做到扬长避短,没有用到自己的优势。


听消息跟风死的更快哦
回复  

举报

58#
发表于 12-5-2009 18:05:46 | 只看该作者
关键还是如何比较准确定出价值。
回复  

举报

59#
发表于 12-5-2009 18:07: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gn 于 2009-5-12 12:35 发表
不是吧。

决策是要有大量研究数据支持的。

不可能靠少数的人完成。据我所知,巴菲特的公司雇佣了很多商学院的学生做数据分析,并且用极复杂的数学模型算出股票的真实估值。

所谓“价值投资”说白了,就是巴 ...


公司总部共有13.8人--巴菲特的真实故事(9)

2009-2-28   全球品牌网    安迪





 有关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公司的许多事情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比如说,公司5位数的股票价格,人们首先感到怀疑。多年来,巴菲特常用的现代通讯工具就是两部电话,可以在必要时与不同的经纪人进行联系。伯克希尔公司后来才拥有一台传真机。”
  公司总部与巴菲特的住所相隔约20个街区,这里的工作人员数量不多。在伯克希尔公司1995年年度报告中,巴菲特说:“伯克希尔公司在1995年通过企业收购接收了11000名新雇员,但是,我们总部的工作人员只从11个人增加到12个人(没有必要疯狂)。”

  到了1998年,他的确有点发疯,总部有12.8个人,这一年的公司年报写道:“世界总部的工作人员已经从12个人扩大到12.8个人(我们聘用了一名新的会计师,他每周工作四天)。尽管公司人员明显趋向臃肿,但是,我们去年的税后行政管理费约为350万美元,还不到我们所管理资产价值的1个基本点(万分之一)。”到了2000年,总部有13.8个人。巴菲特说:“去年,我和查里发疯了,总部又增添了一个人”(查里,上帝保佑,我们千万不要忘记本·富兰克林的忠告: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美国在线的“伯克希尔公司信息公告栏”中有这样一则消息。一位名叫托尼的人说,他正在寻找一笔潜在的再保险业务,想知道应该给伯克希尔公司哪个“部门”打电话。得到的回答是:“伯克希尔公司没有设置职能部门。如有疑问,请打电话给公司的行政助理,她们可以帮助你。”

  巴菲特就是在他的办公室里阅读、打电话,同他的经理们、朋友们和经纪人保持着联系,通常用简短而又风趣的短信回答那些如雪片般飞来的信件。他非常喜爱信件,认真阅读每一封来信。有时候,甚至在助手们还未来得及把信件转交给他,他自己就先取走信件。巴菲特出门在外时,由行政助理每天晚上打电话告诉他当天新来的信件。

  巴菲特回信的速度一般很快。康涅狄格州费尔菲尔德的汤姆·基根来信建议巴菲特考虑“卖空避险”的可能性,卖空伯克希尔公司所持的一部分股票头寸。这种处理技巧允许股票出售的延期纳税。巴菲特在1995年12月5日答复:“非常感谢你的来信。我们考虑了你所介绍的处理手法,但是存在一些严重的障碍。我们还会继续思考,看看能否克服这些障碍。”

  很少有人跨进巴菲特的办公室。就连伯克希尔公司下属众多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也极少有人跨进总部的门槛。巴菲特每周只约见几个人,很少接待采访。根据《萨克拉门托日报》(1998年7月13日)的报道,现在埃尔克·格罗夫校区弗洛林中学担任经济学教师的兰道尔·费尔柴尔德确实上楼拜访过巴菲特。他说:“我在星期五发出这封信,四天后就收到了巴菲特助手发来的电子邮件,十分肯定地对我说,他不接待采访但愿意给我三分钟的会面时间,提供拍照机会……”

  “他们迅速将我领进他的办公室,几分钟之后,巴菲特走出里屋,面带微笑,握手相迎。我们两个人会谈了三分钟,随后手握巴菲特的钱包合影。最后,巴菲特离开。”

  巴菲特的助手告诉费尔柴尔德:“在所有写信请求会面的人当中,巴菲特约见的人数每1000人中还不足1人。”

  总部几乎从未泄漏过什么消息。在伯克希尔公司更衣室的墙上有这样一则警言:“你在这里所看见的东西,你在这里所说的话,当你离开这里时,请把它们留在这里。”

  没有客人来访时,巴菲特就埋头工作,常常在办公桌旁吃饭。巴菲特一向以他最爱吃的汉堡包、薯条和可口可乐作为午餐,外加少量的牛排和双份的红烧肉。

  在伯克希尔1996年公司年报中,巴菲特写道:“在纳税之后,公司总部的费用总额占公司净资产还不到2个基本点(万分之二)。尽管如此,查理还是认为费用支出的比例太高,责怪我使用伯克希尔的公司飞机——‘不可原谅者’(后来改称‘不可或缺者’,现在名为‘总裁飞机’)。”

  在1998年伯克希尔股东年会上,巴菲特说:“我们的税后营运成本已经降至资本金的0.5个基本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共同基金的运营成本都是125个基本点。这意味着他们的费用比率(费用/资本金)是我们公司的250倍。”

  公司的大量工作都是在世界总部完成的。在2000年伯克希尔公司年报中,巴菲特这样写道:“这个小小团队创造了很多奇迹。2000年,它处理了与8个企业收购活动有关的全部细节,实施了广泛的监督,编制了大量的纳税申报表(我们的纳税申报材料厚达4896页),顺利举办了一场门票数量为25000张的股东年会,并把支票准确送达股东所指定的3660家慈善机构。此外,这个团队还完成了一家有着400亿美元营业和30多万名股东这样一个公司所要做的一切日常工作。”
回复  

举报

60#
发表于 12-5-2009 18:0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8 无极 的帖子

所以说,巴菲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21-4-2025 07:01 , Processed in 0.066639 second(s), 4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