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OZ论坛

标题: 谈笑多鸿儒,往来有布衣——活动计划(九月心理) [打印本页]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26-8-2020 13:38
标题: 谈笑多鸿儒,往来有布衣——活动计划(九月心理)
九月主题:心理学。 @OZCherry 哇,樱版归来,谢谢!!

主持人:Maggie

既非从业人员也非专业读者,年初认领这个话题只是想利用输出的方式逼迫自己输入。浑浑噩噩看了几个月,有小说还有大师们的文献(很好睡),有些实有有趣的还有古老影印翻拍版(浓墨废眼睛),只能说心理学这个“题目”太大了,涉及面也广,瞎总结了几个读书阶段,希望对大家有所用处有所启发吧。

第一阶的书过于神秘化,第二阶第三阶个人很喜欢有些操作就像手册一样好执行,第四阶主要从历史推导出如今心理学的发展从人文思想到大脑解刨行为学试验,总结并预测的这个学科发展过程。第五阶就上升到宗教还有哲学, 本人认识形态还远远不能达到,很难分享。

九月份我想只推荐这一本书,乔纳森-海迪的《象与骑象人》,属于积极心理学派。喜欢它的原因是因为它真正努力地在书中串联了东方宗教(主要是印度教)还有西方社会从古希腊思想到基督教义到今天社会的法制道德观。书中提到了很多我列举的第二阶的社会思潮以及第三阶的大家思想。一共十章,短小不枯燥,很有深意,金句不断。中文版可以在稻草人书屋在线阅读 https://www.daocaorenshuwu.com/book/xiangyuqixiangren/

聚会暂定9月27日周日下午1点-3点。地点应该是咖啡店或者是ZOOM ONLINE。计划在九月里每天早上群里发一小段节选,供大家随意讨论。谈到心理学难免会讨论到宗教,希望大家容忍与接受不同信仰的人和自己不同的想法。


[attach]451714[/attach]


作者: 行者之心    时间: 27-8-2020 17:30
非常用心的准备,期待中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28-8-2020 00:32
行者之心 发表于 27-8-2020 16:30
非常用心的准备,期待中

您组织的群,虽则参加不了现场活动,但也收获多多
Thank u more than we can say!
作者: 春浅    时间: 1-9-2020 22:08
后面关于宗教的说明真贴心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2-9-2020 12:25
9月1日 《象与骑象人》节选推送 --- 阅读的乐趣。送给书友会的朋友们。我很喜欢这一段,因为它解读了为什么书呆子喜欢看书,英文原文是ELEVATION,中文译文是提升感,我更喜欢翻译成“升华”。书呆子喜欢看书,书页翻开又合上,心灵情感得到升华

[attach]451977[/attach]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2-9-2020 12:25
9月2日推送-分裂的自我

[attach]451978[/attach]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4-9-2020 19:54
9月3日节选推送-理性与感性。不要号称自己够理性,理性没有感性有人性

[attach]452029[/attach]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4-9-2020 20:19
9月4日,如果你在感叹命运的不公

[attach]452030[/attach]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9-9-2020 12:05
9月5日推送,认知偏差之负面偏好。call back Roy 推荐的快慢思想。坏影响的施与者请谨言慎行,坏影响的受害者请早日康复

[attach]452154[/attach]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9-9-2020 12:05
9月6日推送,快乐来自遗传。以及有谁要去查字典什么是百忧解吗

[attach]452155[/attach]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9-9-2020 12:07
9月7日推送-互惠还是复仇

[attach]452156[/attach]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9-9-2020 12:08
9月8日推送,社交产生语言,与八卦

[attach]452157[/attach]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9-9-2020 12:10
9月9日推送 以及第三章完结

[attach]452158[/attach]

对。我觉得这就是中国的古话,人心都是肉长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如果不需要这个东西就不要去拿所谓免费的礼物。如果对待别人好的心纯粹,不管有没有回报都是问心无愧。但是如果带着其他目的去接近人,事后真相大白的时候就太戳心了

交往中彼此尊重爱护,希望无论亲情爱情友情都会长长久久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10-9-2020 13:05
9月10日推送-最难的是认识自己

             以前在大学上哲学课时,常常听到“世界是一种假象”这样的说法。我在那时一直搞不懂这句话的真正含意,只觉得它听起来非常深奥,但在花了20年时间研究心理学之后,我终于理解了这句话的含意。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曾写道:“人类是一种悬浮在自己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也就是说,我们生存的世界并不是真的由岩石、树木等实物建造而成,而是一个由辱骂、机会、身份象征、叛徒、圣人及罪人构筑的世界。这些都是人类的心理创造出来的,它们也算得上真实,但不是岩石、树木的那种真实。这些人类的心理创造的产物就像巴里(James.M.Barrie)所创作的彼得·潘一样,只有在你相信他们时,他们才会存在,他们就像电影《黑客帝国》的母体,是彼此共同创造出来的幻觉。

·         模糊不清会助长我们的幻觉。因为很多特质(例如领导能力)有多种不同的定义,所以我们就会随意挑一个最符合自己特质的标准来谄媚自己。如果我是个有自信的人,我就会把领导能力定义为自信心。如果我对人很有一套,我就会把领导能力定义为了解、影响别人的能力。当我们拿自己跟别人相比时,我们的思考过程如下:先把议题定出来(无意识地、自发地),如此我们所认定议题中的特质,就会跟自己自认的优点联结起来,之后我们再来找证明自己拥有该优点的证据。一旦我们找到一项证据,就会觉得“果然如此”,之后一切就戛然而止,这时我们不再思考,开始自我陶醉。不过,一旦没有模糊的空间.例如,你身高多少,大家的反应马上就变得更贴近实际情况了。

When you first catch sight of a fault in yourself, you’ll likely hear frantic arguments from your inner lawyer excusing you and blaming others but try not to listen. Finding fault with yourself is also the key to overcoming the hypocrisy and judgmentalism that damage so many valuable relationships.

·         与其他的人际比较一样,在模糊的情况下,我们会专挑对自己有利的来做比较,然后再去找可证明自己确实比较懂得与人合作的证据。有关这类“无意识的自我膨胀”的研究显示,老公与老婆在估算各自所承担的家务时,双方估算的数字总共加起来高达120%;MBA研究小组的学生在估算各自对小组的贡献时,其数字总共加起来高达139%。只要是需要我们跟别人合作的情况,自私的偏见往往就会把互利变成互相憎恨。如果连配偶、同事以及室友之间都会发展到互相愤恨,那么彼此间没有感情基础或共同目标的人要谈判协商,就难上加难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得耗费庞大的社会资源来处理诉讼案件、罢工、离婚纠纷及和平谈判破裂后的暴力冲突的原因,因为人类的这种自私的偏见会激起人们心中的伪善愤慨。面对这种高压状况,律师(真正的律师及象征性的律师)会不眠不休地找寻对自己客户有利的证据。

         大家都很乐于了解各种自私的偏见,但是大部分人的自我评价都是自我膨胀。普罗尼及罗斯在深入研究这种抗拒面对真实自我的态度后,称这种现象为“天真实在论”(naive realism),即我们每个人看到的、感觉到的世界是最真实的世界,我们相信自己看到的事实,每个人也都看得到,所以别人应该跟我有一样的想法。如果别人有不同的想法,要么就是他们没有看到真正的事实,要么就是他们被自己的利益及意识形态蒙蔽。
      这些我们眼中十恶不赦的坏蛋(从对配偶暴力施虐到进行种族灭绝的恶行),很少有人承认自己做错过事。他们几乎都认为自己只是合理地回应别人的攻击及挑衅。他们常觉得自己才是被害者。

[attach]452163[/attach]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11-9-2020 21:10
9月11日推送,暴力也许来自偏执的理想道德主义

邪恶残暴的四大成因,野心、虐待、敏感自尊心、道德理想主义(911)

[attach]452169[/attach]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12-9-2020 09:09
9月12日推送 放下

[attach]452176[/attach]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12-9-2020 16:07
912讨论

from 行者之心:一个故事说一个学生去问禅学老师,我已经全都放下了,下一步该如何。禅师回答,放下。这个学生说,可我已经放下了,还怎么再放下。禅师回答,那你就拿着吧[偷笑][偷笑]

from 梦飞雪:作者对佛学有涉猎,但个人认为他的理解并没有领略佛陀的真意。佛陀不会用“驯服”来表达骑象人与象的关系,如果你仔细体会“放下”这个词,是不是可以赞同这一点呢?

包括昨天的内容:互惠互利,今天:站在别人角度看问题,都可以用连接、融合的思想来诠释

from 海豚:我一直对“放下”这个概念理解不清或说是理解的层次很低,它是指我们应该进入无知无觉的状态,对所经历的一切无所谓了便不在意了也就是放下了。这样是否意味着人应该退回低等的生物状态,从复杂回归简单的思想?举个极端的例子,有个强盗闯进家里杀人放火,如何放下这件事?我的问题可能很愚蠢,望各位指点[抱拳]

from Maggie: 我感觉放下,就是自己尽力之后,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去回想,感慨,骄傲,自责,愧疚,等等情绪都是徒劳的。不如专注于当下

梦飞雪说的对,我看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只是对印度教有所了解,包括他后面提到去印度“朝圣”也好,观察也好,其实他对东方哲学只知其一 未知其二。(当然了我也不太懂)所以大家完全可以讨论思索,不要以为他说的就百分百正确

from 行者之心:
@Min梦飞雪 空是放下的理论基础。执着于本无自性实体的虚幻是烦恼做作的原因。认清了诸相的虚妄不实,自然就放下了。比如梦境,无论美梦噩梦,梦醒后就自然放下了。梦境我们知道是虚幻,所谓的现实包括内心的种种意识思想概念具都虚幻

@海豚 放下不是无知无觉,只是不执着于知觉。实际上达到放下的前题是要先锐化自己的知和觉。如同瞪大眼睛看魔术师怎么欺骗我们的眼睛,一但看穿了,就放下了[太阳][太阳]

from Maggie:
谢谢海豚的提问,后面的第五章会谈到幸福的公式,第七章如何对待逆境,回到幸福原点等等,都可以和强盗杀人放火的例子连接起来


from zz:
或者说先学会接纳,接纳就是允许我们的想法和感受按照它们本来的样子存在,不管它们是愉快的还是痛苦的;对它们开放,给它们腾出空间;放弃与它们抗争;允许它们顺其自然,来去自如。接纳了,放下就可能简单一些。

理论有,还得实践。我还是是那种自己已经卖了房子,还为了新房东砍了棵树闷闷不乐几天的人😂

from 海豚:我还处于总是评判的层次,啥事都觉得得有对错要有公平,所以活得烦恼多多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15-9-2020 17:18
9月13日推送,喜悦与幸福

[attach]452296[/attach]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15-9-2020 17:19
9月14日推送-基因决定幸福起始点

[attach]452297[/attach]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15-9-2020 17:21
9月15日推送,幸福公式Happiness=基因起始点setpoint+生活条件condition+可控因素voluntary activities


[attach]452298[/attach]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17-9-2020 00:10
9月16日推送-正式进入下半部,第六章,爱与归属感。儿童与母亲的依恋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caregiving,以及到明天谈到的爱情、都是人类最重要的情感

[attach]452333[/attach]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17-9-2020 11:46
9月17日推送-真的爱情

[attach]452340[/attach]

[attach]452341[/attach]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18-9-2020 23:38
9月18日推送—遭遇人生危机。

如果给你上帝的权利,可以安排孩子的一生,那么你是否会移去他所有的苦难,只留下欢笑和幸福呢?可是没有苦难哪来的幸福?而且苦难发生的时间点也很重要

[attach]452389[/attach]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19-9-2020 17:48
9月19日推送,三层次人格,每日作为是否符合你的人生故事

[attach]452414[/attach]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20-9-2020 21:25
9月20日推送,智慧来自何处

[attach]452433[/attach]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21-9-2020 14:12
9月21日,进入第八章,首先是发现电的富兰克林13周道德自我修炼大法

[attach]452440[/attach]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23-9-2020 11:59
9月22日推送,康德与边沁

[attach]452481[/attach]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23-9-2020 12:00
9月23日推送-发展你的美德就是最大的奖赏

[attach]452483[/attach]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24-9-2020 22:02
9月24日推送,原罪。此时进入第九章,灵性/宗教

[attach]452585[/attach]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25-9-2020 19:46
9月25日推送-心中的圣地(每个人心中都有神圣都有灵)

[attach]452624[/attach]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27-9-2020 13:46
9月27日推送-巅峰-敬畏

[attach]452647[/attach]

2014年的9月24日,我和朋友从日月潭返回台北,走一号国道。那一段高速路,旁边没有什么高楼,日落晚霞云朵在眼前变化莫测,上演了一场“非洲动物大迁徙”的壮观大戏。当时车上除了司机之外,家人还有朋友都玩累了睡着了,我被那个云朵大戏震惊到敬畏到手脚发麻,如果那时出现一个什么启示肯定当场跪地皈依,一生追随。   后来朋友家人睡醒了才知道错过了那么难得一见的场景。这目前为止还我心中第一位的敬畏,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28-9-2020 12:36
9月28日推送-人生的意义

[attach]452681[/attach]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28-9-2020 12:36
1981年纽约斯卡戴尔高中毕业班的毕业生来说,选个铿锵有力的引言登在毕业纪念册上不仅是一种生命仪式,也是表现那逐渐形成的自我的好机会。
我在浏览这本毕业纪念册时,仔细地看了每张大头照下面的引言。这些引言大致分为两大类。很多人的引言都在歌颂爱与友情,这对即将别离的青少年而言,确实再恰当不过。另一种则是抱着期待,却又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迎向未来。要高中毕业生不用“人生是一场旅程”这种比喻,实在有点强人所难。比如,有4个学生引用凯特·斯帝文斯(Cat Stevens)《探寻之路》(On the Road to Find out)的歌词。还有两个学生引用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的话:“我已启航,驶向广阔无边的大海,或许,没有安全的港口可让我停泊。”还有一个学生引用了“蓝领摇滚教父”布鲁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的歌词:“我喝了啤酒,开上高速公路/宝贝,我拥有了你,你也拥有了我。”
然而,在一片肯定人生无限可能的乐观奋进中,赫然出现一个黑暗的声音:“人就算有能耐不受武力、饥饿所迫,也会被瘟疫所击溃,所以,人为何还要费事去打理门面?”(语出伍迪·艾伦)引用这段引言的,就是我。
我在毕业纪念册上的这段话,并不完全在开玩笑。前一年,我才写过一篇研究贝克特(Samuel Beckett)荒谬剧《等待戈多》(Waiting for Godot)的报告。《等待戈多》是一出存在主义式的剧作,该剧旨在探讨在一个没有戈多的世界里等待戈多,这样的人生有多么荒谬,我在看过这本剧作后,想了很多。当时,我是个无神论者,高中最后一年,我的脑子一直绕着一个问题打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的大学入学申请的个人自传就是以“人生无意义”为主题。我还记得在高中最后一年的冬天,我整个人一直陷入一种哲思式的忧郁中——不是真的得了抑郁症,而是觉得所有事都没有意义。我当时心想,不管是我自己能否上大学,还是地球被小行星撞击或因核战爆发而毁灭,我其实一点儿都不在意。

我当时会有这种绝望的情绪,说来相当奇怪,因为那段时间是我自4岁以后,第一次尝到完美生活的滋味。当时我有一个很棒的女朋友,也有一群好友作伴,父母亲对我也很慈爱。我还是田径队的队长,还有对一个17岁男孩最重要的东西——我可以开着我老爸那辆1966年出厂的敞篷车到处去兜风。即便生活过得如此顺遂,我还是一直在想这些到底有什么意义。就像旧约《圣经·传道书》的作者,我也认为“我看过日光之下所发生的一切事,不料,一切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在花了一整个星期思考自杀种种之后(不是真的想自杀,而是抽象地思考自杀的意义),我决定彻底把这个问题摊开来。我当时心想,这个世界没有上帝,人生也没有外在赋予的意义,因此从某个角度来看,如果我明天就自杀,也没什么大不了。


在《银河系漫游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这部电影中,有一台超大型电脑专门解答这个“圣问”,结果这台电脑花了750万年的时间,最后计算出的解答是“42”。电影《人生七部曲》(Monty Python's The Meaning of Life)结尾那幕戏,则把这个“圣问”的答案交给演员迈克尔·佩林(他当时扮演一个女人),由他大声念出答案:对人和善,饮食不要太油腻,常看好书,多走路,要跟不同国籍及信仰的人和平相处。大家听了都觉得很搞笑,因为这些答案乍听之下都是好答案,但是内容实在很空洞、世俗。这些戏剧上的讽刺手法让我们不禁要嘲笑起自己且自问:我到底在期待什么答案?要什么样的答案我才会满意?

这又分成两个子问题,即人们想要回答什么样的问题,以及人们觉得什么样的答案具有启发性。第一个子问题可称为人生目的为何:“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目的为何?人类为什么会在这里?”对于这个问题,答案可分为两大类:不管你是属于相信神/神灵/智慧,因其想法、欲望或意图而创造这个世界者,还是属于认为我们纯粹活在一个物质世界,人的存在没有任何理由者;这一切都是物质及能量依据自然法则(这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即一旦生命开始启动,就如此运转下去)彼此互动而产生的。我们常把宗教当做“圣问”的答案,因为许多宗教对于人生目的这个子问题给出很明确的答案。科学及宗教向来水火不容,美国的科学界及宗教界对于是否在学校教授进化论也确实一直争论不休,因为两者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相冲突的。第二个子问题是生活本身的目的:“我应该怎么过日子?我应该怎么做才能有美好、快乐、充实且有意义的人生?”人们提出“圣问”时,心中大都在期待一套可作为行为准则,及赋予我们的人生选择某种意义或价值的原则或目标(这就是“人生七部曲”这部戏告诉我们的正确答案:对人和善,饮食不要太油腻……)。亚里士多德在讨论品德(aretē)及目的/目标(telos)时便用了一个比喻,他认为人就像弓箭手一样,要有明确的目标才有办法瞄准。人一旦没有目标,就与动物无异。大象是群居的动物,所以只要你放任大象四处游荡、吃草,这头大象最终就会变得跟其他大象一样做同样的事。不过,人的心理有一个骑象人,这个骑象人成长到青少年阶段时,就会开始进行抽象思考,所以总有一天,他会环顾四周,突破原有界限,不禁自问:我们到底要往哪里去?为什么?这就是我高中毕业那一年的心情写照。

我之所以在青少年时期陷入存在主义式的忧郁,是因为我把前述两个子问题搅在一起。我拿科学的答案来回答人生目的这个问题,我认为这个答案会让我找不到人生本身的目的。不过,一般人很容易犯这种错误,因为许多宗教都告诉我们,这两个问题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你相信上帝依它的计划创造了你这个人,那么只要你愿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你就会知道自己该如何生活。《标竿人生》这本书是一门为期40天的课程,这门课程教导读者如何从神学的角度来探索“人生目的”这个问题,找到“人生本身”的目的。其实,这两个问题是可以分开来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是从外部来探讨人生;它把人、地球及星星视为客体,这些客体为什么会存在?针对这个问题,神学家、物理学家及生物学家已各自提出妥当的回答。第二个问题则从内部来探讨人生,把人生当做主体,我如何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及目的?针对这个问题,神学家、物理学家及生物学家也各自提出妥当的回答。第二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实证性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来检视其事实。为什么有些人能活得那么趣味盎然、有方向、有意义,但有些人的人生却那么空洞、无趣?

我们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来检视其事实。为什么有些人能活得那么趣味盎然、有方向、有意义,但有些人的人生却那么空洞、无趣?------------------------------那就证明了这已经是事实,爱与工作能带来幸福

在弗洛伊德之前,托尔斯泰便曾说过:“只要人知道如何工作,如何爱人,人就可以在这世上活得更精彩,我们要为自己所爱的人工作,也要热爱自己的工作。”

哈洛带他的学生到动物园观察动物时,他们发现黑猩猩跟猴子会单纯为了好玩而解题,这个现象让大家大为意外。行为主义无法为猴子会出现这种非强化性的行为找到合理的解释。1959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怀特(Robert White)在研究过行为主义及精神分析后,对这两项学说得出结论。怀特认为,这两项学说都漏失了哈洛观察到的重点:已有非常明确的证据显示,人类及许多其他哺乳类动物都有一种“让事情发生”的基本冲动。幼童会兴致勃勃地玩着“热闹箱”[1],或把旋转手臂这个动作变成响个不停的门铃和旋转轮,都是同样的原因。会吸引大孩子喜欢的玩具也都具有同样原理。小时候我最想要的玩具都是可以用遥控方式让物体产生动作或行动的玩具:遥控汽车、能射出塑料子弹的枪,还有遥控火箭或飞机等。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没工作、退休、被炒鱿鱼或中彩票的人身上常出现一种倦怠感。心理学家把这种基本需求视为等同于能力、勤奋或掌握技术/知识等需求。怀特称此为“效能动机”(effectance motive),他将其定义为人内心想通过与环境互动,进而控制自己的环境,以发展能力的一种需求及冲动。效能几乎跟食物和水一样,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求,但是效能需求不像饥饿那样属于匮乏性质的需求,饥饿这种需求只要满足之后,就会消失几个小时,之后再出现。怀特认为效能需求一直持续出现在我们生活之中:

面对环境,意味着我们得逐渐改变自己与环境间的关系。因为过程中没有明显的高潮,所以我们只能在一连串互动关系中通过行为来寻求满足,而不是以达到目标来满足自己。
效能动机也解释了过程原则的原理,朝目标前进与达成目标,前者比后者更能带给我们快乐。正如莎士比亚所言:“做中乐,乐无穷。”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现代人在工作上中面临的状况。马克思曾针对资本主义提出非常中肯的批评,其批评有部分是基于以下认知:工业革命破坏了工匠及其所生产商品之间源远流长的关系。装配线上的工作把工人变成巨大机器中的小齿轮,这个机器根本不在意工人心中的效能需求。后来有关工作满意度方面的研究,同样也支持马克思的批评,只是在细节上有所补充。1964年,社会学家梅尔文·科恩(Melvin Kohn)及卡米·斯库勒(Carmi Schooler)曾调查过3100名美国人对自己工作的看法,调查结果发现,要了解哪些工作能带给人满足感,关键就是他们所称的“工作自我引导”(occupational self direction)。从事低复杂度、高重复单调性工作的人,对工作产生的疏离感最高(会有无力感、不满足感,而且觉得自己跟工作是分离的)。工作内容较有变化、较具挑战性,且在工作中比较有回旋空间者,对工作的满意度则远高于前者。

最近的研究则发现,大部分人对工作所秉持的态度可分为以下三种:把工作当做一份“差事”,视工作为一份职业,或把工作当做一种事业。如果你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一份差事,单单只为了赚钱才做这份工作,那么你上班的时候一定常常瞪着时钟,一心巴望着周末赶快到来,同时你可能会有自己的嗜好,而这份嗜好远比你的工作更能满足你心中的效能需求。如果你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一份职业,你就会为自己订下目标,希望自己能从工作中得到升迁及名声。你会全身带劲地追求这些目标,有时候还会把工作带回家,因为你一心只想把工作做好。不过,有时候你还是不禁心想,自己为什么要工作得这么辛苦。偶尔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工作简直就像老鼠赛跑一样,每个人都是为了竞争而竞争。

然而,如果你把工作当做一种事业,那么你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就是在实现自己的抱负——你不是为了其他目的才做这份工作。你会时常在工作时体验到那股心流,你不会总是期待“下班的解放时刻”,也不会有一股冲动想大喊:“谢天谢地,今天终于星期五了!”如果你突然变得富裕起来,你或许会连没有酬劳也不在意,而旦还一直不停地工作。一般人可能会认为,蓝领阶层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一份差事,经理人员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事业,而受人尊敬的专业人士(医生、科学家、神职人员)则把自己的工作当做天职。这种想法有一定的真实性,不过我们可以把奥勒留的话改成:“你认为工作本身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得出一个乐观的结论:大部分的人都能从自己的工作中得到更多满足。第一步就是掌握自己的优势,请利用优势检测表找出自己的优势,选择一份让自己每天都能发挥优势的工作,这样起码每天都能享受到片刻的心流。如果你的工作跟自己的优势不相符,那么你就应该重新调整自己的工作,让两者相符。或许,有一段时间你得多做一些额外的工作,以医院的清洁工为例,他得表现出和善、有爱心、高情商的态度或发挥好公民的精神。只要你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你就能从工作中得到更多满足,你的工作心态就会变得更积极、更愿意面对问题;一旦有这种心态,你就更会有愿景——为大我做出贡献。这时,你的工作就变成一份天职。
在最好的状况下,工作意味着联结、投入及承诺。正如诗人纪伯伦所言:“工作是爱的具体展现。”托尔斯泰也曾用以下这段话回应:
仔细用心纺出细线,用这细线编织布料,宛若挚爱穿戴其身。
尽心尽意盖出房舍,宛若挚爱安住其中。
温柔播种欢喜收割,宛若挚爱尝食其果。
爱及工作影响人类的幸福,只要我们能掌握爱及工作,我们就能充分展现自己,与别人联结起来,让自己超越原有水准。只有建立起正确的联结,人才可能幸福。所以,正如佛陀及爱比克泰德所言,幸福不只来自我们的内心,还受内在及外在因素相互结合的影响(正如我在第5章结尾所建议)。

我们跟工作之间的关系并非完全取决于自己。有些行业能让人很容易地全心投入,但有些行业却很困难。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的力量改变了许多行业的面貌——医疗界、新闻界、科学界、教育界及艺术界,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开始抱怨追求利润的无情压力,有时逼得他们得牺牲工作及生活品质。希斯赞特米哈伊跟另外两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的加德纳及斯坦福大学的戴蒙,组成了一个研究团队,研究这些行业因行业生态改变,而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他们想了解,为什么有些行业的体质仍算健康,但有些行业的体质却已开始恶化。他们挑选遗传学界及新闻界作为实例研究,针对这两个领域的从业人员进行数十次访谈。研究小组得出一个非常简单但意义深远的结论:重点在于能否整体协调(alignment)。如果做得好的人(做出高品质的工作,对别人有所贡献)能过得好(得到财富及专业上的提升),表示这是一个体质健康的行业。例如,遗传学界就是一个体质健康的行业,因为这个行业的相关人员都很尊重专业并对该专业有所回馈。尽管药厂及市场力量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投入了大笔资金到各大学实验室,但是希斯赞特米哈伊他们访问过的科学家,仍然认为自己并未因此便降低自己的标准,或去欺骗、说谎或出卖自己的灵魂。这些遗传学家相信遗传学界正处于黄金时期,各类杰出研究成果对一般大众、药厂及大学与科学家本身都做出相当大的贡献。

然而,新闻界却是身陷泥沼。大部分新闻从业人员进入新闻界时无不怀抱远大的理想——追求真相,让世界变得更好,坚信新闻自由是一股支撑民主的重要力量。不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族经营的报纸开始走下坡,大财团式的媒体帝国把美国的新闻业变成另一个利润中心,这些财团唯一在意的就是报纸卖不卖得出去,报纸能否卖得比竞争对手还多?从生意的角度来看,好的新闻有时反而不是好生意。惊悚的故事、夸张的手法、编造出来的冲突,以及性丑闻,种种消息都被切割成细碎供人吞食的信息,为的只是获取更多利润。很多任职于这类媒体帝国的新闻从业人员,都承认自己常有被迫出卖自己的灵魂、违反自己道德标准的感觉。这是因为新闻界没有做好整体协调,以至于新闻从业人员无法全心投入这种不光彩的工作——为了取得市场占有率,不惜一切代价。


刚才都是书中第十章节选。 如果话题继续展开那么就要到明天的推送了,就是连贯性,coherence”这个词字面上的意思,是联结起来或团结一致,但是它通常用来形容一种具有连贯性及效率的体系、观念或世界观。我们在企业面试的时候,经常要观察面试者的性格是否可以和小组内部文化融合。也就是说公司从上到中层到基层都有着类似相同的价值观,因为尽管是日常工作,如果两个三观不一致的人一起工作是没有什么合作性和默契度的。还曾经有一个日本同事因为对于未来环境的担忧,而拒绝在我们能源行业内部再就职,甘意自降薪水到公共医疗卫生领域,因为这与他的价值观一致。能源行业的高工资不能给他带来幸福,他自我主动选择外部因素。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29-9-2020 18:16
9月29日推送-coherence

[attach]452767[/attach]
作者: snapdragon    时间: 30-9-2020 11:58
9月最后一日,平衡

[attach]452777[/attach]




欢迎光临 FreeOZ论坛 (https://www.freeoz.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