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楼主: 和闲闲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深造] 在Tafe学习Education Support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8-11-2011 21:30:47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曾经考虑过,后来也是综合看了很多人的意见,我觉得很有道理。一来对语言要求很高,本地小姑娘都可以做得不错。二来技术含量不高,那么就缺乏发展空间,三来这个更适合年轻漂亮的年轻人做。那么我们移民的综合竞争力自然就不那么的了。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0 收起 理由
freespirit + 20 我很赞同!
Jen + 2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30-11-2011 10:55:16 | 只看该作者
四,Education Support的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是因专业而易的,多在information session时进行,用来决定你是否能够读这个专业。有的专业冷,进去容易,有的专业要求一般,只是象征性的测测你的水平应该读哪个级别,所以各个专业是千差万别。

我读的这个专业,因为个人原因,2011年初和中参加了两次,前一次也拿到了“offer",但由于个人原因没有去,当时老师还很惊讶,好像我放弃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从某个角度讲,确实是的。

我参加的两次考试,从报名人数来看,第一次是50个左右,第二次是45个左右,他们白天的fulltime只录取15个封顶,然后晚上有个parttime,也大概是15个左右,从人数竞争来看,还是有些热的。这大概就是那个老师觉得我很遗憾放弃的初衷。

这个专业毫无疑问,90%是女性,因为这个专业的工作更孩子的时间一致,所以大部分都是妈妈级别的,也有一些年轻的小姑娘,后来证明90%以上真正来读的还是妈妈,而且孩子都不小了,至少是上了幼儿园小学了。大概很多人的考虑都是同时可以照顾孩子和家庭,同时也可以做一份工作。

这些人其中95%都是local,剩下一些至少都是老移民了,换句话说,英语都没有问题的人。了解之后,我不由得有些沮丧,语言的弱势自然马上显露出来了。但来都来了,考试就考吧。

考完后,两次都是成功进去了。主要的原因和经验大概是这样,考试很正规,五六张纸的考试卷,前两题是大论述题,有点像作文,询问你一些笼统的理论,如“你认为作为一个老师助理最基本的资质有哪些”,另外就是“请描述你记忆中最美丽的地方”。第二部分是数学,数学题本身对我们来说肯定是容易的,难在她们是用英语描述的,对我们这种不太经常接触这种表述的人来说,就需要仔细理解,否则就出错了,容易的题理解错了也就做错了。大概三张纸的数学题,而且还要用英语描述你解题的过程。第三部分是阅读,这个相对就简单了,考过英语雅思的人,大概都能做好。

之所以能考进去,我觉得我还是有些经验值得分享。第一次考试,除了试卷之外,还有一份类似于简历的表格,他们了解你以前的主要经历,我当然把我国内那十年多的教师经历写上去了,这大概是成功的关键。

没曾想真正要去读的第二次,竟然没这个表格了,就几张试卷,这下显示我优势的地方没有了,我着急了,就想了一个办法,在论述题的第二题,把我最喜欢的地方写成了我以前工作的学校,然后就此大做文章,也就是变相的把我的教师经历加进去了。

今后的几天就等电话,还真是有些期盼,最后终于等来了录取电话,终于舒了一口气。

所以,综合两点,做这个工作,英语语言可能是我们的弱项,那就想方设法突出自己的强项,跟本地人抢一抢,不轻易放弃。第二就是,题目肯定要做对的,多几个错,人家就认为你连小学的数学都做不对呢。

进去了这个门,接下来就是好好读了,事实上,这个过程真的不容易,静候下文。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20 收起 理由
eva_kong + 20 你太有才了!
Jen + 50 你太有才了!
ljbit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5-12-2011 12:41:07 | 只看该作者
五,Tafe的报名事宜

这个相对说来,就是跟随流程走,不过也有些细节需要注意,注意好了,可以提高不少效率。

一般来说,报名的高潮只有一天,所以人特别多,我第一次,就没有经验,结果排队至少排了三个小时,差点没晕过去,因为那时刚刚怀孕,有些小反应。

一般每个课程需要到各自被通知的所在的教室去,领取报名表格,填好。不需要带passport,好像就填写基本内容。我们的headteacher和coordinator,各自介绍了有关事项,也许是老师们无所谓,他们相对比较“热情”的说了一大堆,结果就是这样,让后面长长的排队缴费的时间被拖久了。

其实真正有用的就是那张表格而已,记住一定要有coordinator的签名,才有效。我们的coordinator竟然就忘记了,结果是她后来群发消息,让我们回去教室补签,那时已经在排队缴费了,这不是浪费我们时间吗。幸好她还不错,亲自来图书馆一个个找我们,补签了一下。

拿到表格就是排队缴费,其实都在一起,缴费、登记等一个电脑操作完成,人那个多啊,真要下下决心才能排下去。

如果享受family benefit的人,一定要先打印好Income Statement,这是你享受52澳币学费的凭据。然后缴费用信用卡,不收现金。

关于书费,一般的专业都有书费,但是不是一定要,各个专业则不同,所以要听各自老师的。我们是说暂时不要,等老师上课后,他们要求你买,你再买。因为这边很多老师是发handout的,不太需要整本整本的书,所以事实上,我就花了$10买了一本老师要求买的书,真的要买,估计很贵的,我所知道administration,就要200多刀的书本费,赶上学费了。但真要买,也可以向上一届的学姐学哥买二手书,我看过新生跟老师联系,让他们跟老生说,看能否买到他们手上的二手书,可以省不少钱。

这样蜗牛似地从上午10点多排到下午2点多,腿都软了,终于完成了报名注册,这也可以看出澳洲人办事,效率有些……抱怨声没有停过。

拿到那张报名注册的凭据,如果不需要childcare的就可以打道回府了。我要放孩子,所以以最快速度到了紧邻学校的childcare,那天其实不是正式给你填表入园,按照规定是收取你的申请表格,证明你有资格申请,然后告诉你,要等若干天后,她们收齐所有的申请表格后,统筹安排,才会告诉你,你是否得到了childcare的空位。一般在一周内告知,这点是有些悬的,万一空位紧张,她们也许不能安排你在读的所有天数,正如前面我提到的,最保险的是再另外准备一两家childcare,just in case.

就这样,Tafe报名就在极度劳累中结束了。说来也不是自己能完全把握,老师通知你几点集合,你只能几点去。当然有的人的经验是,干脆晚一些,如下午4点,或者干脆等快下班了,这样你就不用干站着等那几个小时了。当然,有些tafe小规模一些,可能没有我说的那么多人,还是因学校而异的。

[ 本帖最后由 和闲闲 于 5-12-2011 13:0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20 收起 理由
smile_berry + 50 谢谢分享!
Jen + 50 谢谢分享!
keepdancing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5-12-2011 13:16: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和闲闲 于 5-12-2011 12:41 发表
如果享受family benefit的人,一定要先打印好Income Statement,这是你享受52澳币学费的凭据。然后缴费用信用卡,不收现金。 ...
纠偏,52不是学费,是报名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5-12-2011 13:26: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keepdancing 于 5-12-2011 13:16 发表
纠偏,52不是学费,是报名费。


是学费,正常的学费300到更多不等,但享受family benefit补助,其中一项叫做 childcare percentage care达到100%的,就是这个数字,读任何一个专业都是这个学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5-12-2011 17:56:1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闲闲的分享。不过问过centerlink 了,lg也说了基本这种政府补助都和咱家不沾边,还是老老实实准备学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5-12-2011 17:59: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keepdancing 于 5-12-2011 13:16 发表
纠偏,52不是学费,是报名费。


嗯,这个和家庭收入高低有关系的。centerlink会有详细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8-12-2011 12:47:16 | 只看该作者
六,初上学:重温学生时代

现在在回想,大学时代那短短的几年时光,所学的一切英语知识,距离现在的英语世界里对英语的要求,有多远的距离?


也许是在中国,没有任何的比较和国外生活的亲身体会,所以,当现在真正进入每分每秒的真正英语世界时,那种“无语”和“无助”,是最真实和刻骨的。


中国人的学习成绩,在澳洲甚至更宽广的国度范围里是得到广大认可的,国人的勤奋和努力也是很多外国人所认可的。


想想我们的读书岁月,都认为好好读书意味着美好的明天,而好好读书的印证,大概就是那一纸成绩了。


当遇上某些实用技巧的学习时,例如“语言”,真是那一纸成绩远远不能企及的。


学生时代,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偶然还能冒冒尖。就是为了出国而考的雅思成绩,也一直让旁人觉得好像你英语很不错了。


其实,我心里一直却很清楚,自己大概是到哪个“阶层”。


考试跟应用,是有何其大的距离?


听力上,雅思我考了8分,满分是9分,于是很多朋友说“啊,你没什么问题了啊。”我直呼不行,不是谦虚,事实就是如此。


雅思考试的听力,是非常标准的发音,对我来说,多练习、多琢磨它的特点,再加上一点基本功,取得高分不算难事。


就可以想象,中国之大,普通话说得标准的人有多少,不标准、很不标准的人、甚至满口乡音的人又有多少,大概偶然听不懂几个词是正常的。


那么另外的一门外语呢,还带着口音或者发音不标准的外语呢?基本就快等于天书了。


这种预测在我进入教室报名那天,就有感觉了。


因为这门课很heavy,没有几个新移民会去报名读这门课,因为就是考虑语言的问题,要跟学生、老师打交道,那些外国孩子们,说些话跟课本里学到的可不一样,因为孩子嘛。所以,当给我这个offer时,我猜想大概是因为我的入学考试不错,题大概都作对了,然后那两题大题目,通过中国人扎实的写作功底,肯定是蒙混了老师,觉得你是个语言没有问题的人。


老师一点都不认为我有语言问题,也不把我当成“外国人”来看待,因为班上的都是local,让我有些“后悔”,觉得给自己白白添了一个负担,特别巧合的时,报到那天,大概就是去医院确认怀孕的那天,在挣扎了几番后,抱着“读读看吧,当成学英语好了,拿不拿文凭没关系”的心情,就先报名了。


班上毫无意外都是女性,都是妈妈,除了一个18岁刚刚高中毕业的小姑娘外,我这个年龄,在班上算倒数第几年轻的,然后,一开口,她有三个孩子,她有四个孩子,动则就17岁、15岁什么什么,仔细看看,人家不老啊,细聊之后,确实,才比我大个三四岁,四十岁以上的并不多。


熟悉之后,才清楚了一些。班上一半的同学是穆斯林,也就是头上裹着头巾信奉伊斯兰教的女性,她们因为宗教原因,一般在很早就结婚,18岁的居多,所以人家孩子都上大学了,自己才三十几,而且一般都是三个以上的孩子,真是让我唏嘘不已。


现在,她们自由了,于是出来接受教育,准备上班或者改变一些生活模式了。


另外的白种人,则不约而同的只要一到两个孩子,年龄也在我们中国人熟悉的阶段结婚生子,甚至接近我们这一代很多人所谓的晚婚晚育,或者在文化方面,诸如教育、工作,白种人跟中国更为接近些吧。


刚开始,我还认为,这些同学当中至少一半以上可能是移民,结果我错了,跟我预测的一样,有几个有语言障碍的人会抱着学学英语的初衷来读这门课,结果正是,她们毫无例外都是local,即是出生在本地,至少是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移民,一开始我多少有些被 她们的宗教装扮给糊涂了。


所以,从同桌开始了解起,她们都毫无例外称自己是“oz”,而我们,看来只有让自己的孩子这样称呼他们自己了。


这下我“紧张”了,知道自己大概要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大概要当一两个月的“聋子”了。

真是如此,当别人在兴高采烈的聊天时,我则倾尽一切注意力在听,就如在听英语资料一般,等人家在大笑时,我还在回想刚刚谁说了什么?她们在笑什么?


澳洲英语的口音是真的很“澳洲”,既不是我熟悉的美国口音,甚至都不是英国口音,就是一种英语“洋泾浜”,所以,直觉上就是,你会英语了,会听、会说,但是,现在,你要重新至少是适应一种我叫做“英语中的外语”。


而且,正儿八经的听力课,跟日常生活里人们随口说的英语,是如此的不同,节奏快、口音变化、表达特点、缩略、俚语……


第一周,除了让我感到“痛苦”的同学聊天之外,我开始经历各位老师们的英语特点。这下更热闹了,每个老师都在说英语,我怎么感觉,每个老师都在说不同的口音。


是的,老师们的背景也不尽相同,有纯粹的澳洲人、有埃及来的、嫁给美国老公的、英国的、西班牙的,于是,每个老师的英语又带上了复杂的因子。


第一周,云里雾里,听一半漏一半,手里做着记录,耳朵里使劲的听着,碰到有关考试的赶紧跟同桌确认一下。于是,下了课后,觉得耳朵都瘫痪了。

第二周,仿似轻松了几分。


第三周,又轻松了几分……


朋友L在澳洲读的研究生,她提及她以前的上课,她说前两个月基本就是乱听一气,基本就没听懂,两个月后仿佛才能起步,跟上一点点,一点点,然后到很久后的某一天,突然就觉得没问题了。


这个“炼狱”的过程,要多久,大概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基础和努力的程度了。


每走一步,都觉得需要克服一些东西,最好的准备就是心理准备和毅力准备。如我这般,先问个透彻,把前辈的经验听取一些,然后就蒙头去迎接好了,去慢慢等待自己的“忽然到来的那一天”。

[ 本帖最后由 和闲闲 于 8-12-2011 12:4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40 收起 理由
keepdancing + 20 不会吧?IELTS听力能得8,现实生活会有听的 ...
长耳兔 + 50 谢谢分享!
其乐荣荣 + 20 有毅力的中国妈妈,赞一个
Jen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8-12-2011 13:18:12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不一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8-12-2011 13:2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8 和闲闲 的帖子

讲得很好,英语质的提高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期待下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8-12-2011 14:01:12 | 只看该作者
好佩服楼主啊,直接读了certificate 3
我也是想趁着怀孕去读个TAFE,但是还没有想好什么专业
打算像你建议的一样先去TAFE information center看看

想问一个问题,PR读书的价格适用于新移民吗?
因为刚刚登录,发现很多福利需要住满两年的,比如HCC,失业金之类的
所以想问一下去TAFE读书,或者job seek的培训,新移民可以参加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8-12-2011 21:02: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勤劳的海狸 于 8-12-2011 14:01 发表
好佩服楼主啊,直接读了certificate 3
我也是想趁着怀孕去读个TAFE,但是还没有想好什么专业
打算像你建议的一样先去TAFE information center看看

想问一个问题,PR读书的价格适用于新移民吗?
因为刚刚登录, ...



我就是新移民,这个学费叫做concession fee,有pr再满足那个family benefit的条件就可以享受。
Hcc卡我们就有啊,不用注满两年的,你可以在centrelink咨询。这个卡买药、买车票有不少优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8-12-2011 23:27:16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for shar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8-12-2011 23:53:20 | 只看该作者
我坐在这里等楼主更新呢!谢谢您的分享,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12-12-2011 10:31:25 | 只看该作者
七,学习也是良好的养胎

第一胎的时候,还在大学上班,虽然每周只有三天的时间去学校,但因为大学离市区要坐一个小时左右的班车,因此,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赶上班车后,颠簸一个小时来到学校,歇口气就直奔教室,然后一站四节课或者六节课,整体折腾下来,即使在满三个月后,依然孕吐不止,甚至在教室里,也要偶然出去解决一下,方能继续。


单位是那种公立大学,对于老师的待遇虽然谈不上多么好,但假期确实好商量,于是,有不少女同事在怀孕期间,都以身体为由请上一个学期的假期,加上寒暑假,头尾就有10个月左右,这样就解决了怀孕到生产这样一段艰难期。


不过,请假的理由各有千秋,有的是真的胎不好,需要治疗和休息,有的是很在乎怀孕的劳累,为了保险起见,宁愿牺牲点经济收入,让这人生大事更加顺畅些。


时过三个月之后,其实孕吐已经不大么长久,每天只是偶然吐吐,但大概就是因为坐那每天来回的班车,导致身体的不舒服非常难以忍受,于是,那时,记得是在孕期5个月时,正式跟单位请假,从此在家待产。


回忆起来,不上班后,没了那长途班车的折腾,果然孕吐正式停止,胃口也恢复到正常,身体一下就舒服很多,外加没有其他的劳作,除了单位一点学术任务,而且还能在家完成,可谓“无事一身轻”。


人一旦没有了作息的约束,很容易就过得“颓废”,睡觉是时早时晚,早上也是想睡多久睡多久,然后因为不可能总是很严格的按照“孕期”的那些科学方式来生活,诸如什么散步、听音乐等,所以,难免会看电视、上网,这些也并非那么真正的健康。


在“颓废”了一段时间后,自己也感觉这样并不好,于是想法改变。


幸好,生活中的压力并非那么绝对的“真空”,真要找出事情来做,还是不太难的。


事实就是,那时lg正在全力以赴准备考雅思,虽然对我的要求并不高,只需平均4.5分,但lg的建议是要我一起备考,以便一起互助。


学英语是一个费时的活,花再多时间也费得起,况且还有不少的压力。


日子一下就容易充实起来,每天的买菜、做饭、基本卫生、家务杂事,大概就花上两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只要身体不累,就在规划中学那点东西。也许是学生时代的习惯,我倒很喜欢考试,喜欢应对考试的学习,虽然这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但那种有目的的学习会让内心比较好玩的我,固定在一定的学习模式中,而不至于天天虚度。


所以,肚子很大的最后一段时间,学习依然成为生活的主导,每天任务完成后,再来看看电视上上网什么的,就觉得特别轻松和放心了。而且,时间也因此变得很少,日子也在充实简单中飞快而逝。


偶然会觉得,好像第一次怀孕、或者现在也好,都是自己在照顾自己。因为没有跟公婆或者自己父母一起住,lg一直也是早出晚归的工作类型,会觉得好像自己没有被人照顾过,吃喝买洗……都靠自己。


记得晚餐尚且还会做几菜一汤的模式,因为lg一起吃饭,但中午就是一顿杂烩面,因为无论理论上知道营养有多重要,但餐餐要做得多讲究,只为一个人吃,好像也没那么有坚持力。于是,中午就是把一个鸡蛋、蔬菜外加些紫菜之类的干菜加进面条里,做满满一碗,倒也觉得可口,而且觉得营养大概都全了。


其实,一旦有这种“委屈”的想法,会越来越过分,如果换一个角度,即使是这种独立的生活方式,只要是在身体允许和安全的前提下,这也是一种“另类”的锻炼。如果真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按照道理还要另外找方法锻炼才行了。


如我这般的生活,其实还是一种健康或者我成为积极的生活,虽然多少是客观造成的。就如我们尚且生活在自己父母身边时,都难免依赖父母,等着吃喝,等着伺候,如果父母不给我们特意来点任务,人的懒散是一件需要耐力去做到的事情。


人大概一怀孕就会有些“示弱”,虽然从很多角度来说,是“弱”了很多,出于对肚子里宝宝的安全和健康考虑。但在保障这个前提下,能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做,从锻炼、作息、状态等来看,不能不称作“积极”,或者叫“被积极”。


这样一想,心情自然就开朗了许多,不会那么多的不必要的抱怨,因为生活的充实,自然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无谓的担心肚子里的宝宝会怎样怎样。


而今的第二胎,情况跟第一胎有些类似,虽然不是故意为之。


现在不用上班,却要上学,然后外加照顾三岁不到的老大,顺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充实”二字自然又成了如今生活的标签。


每天早上,带着孩子去幼儿园,放下孩子后自己去教室上课。老外白天的作息时间很紧,但幸运的是,跟我们在上海的生活差不多。上午两个小时的课,半小时休息,事实上就是午饭,然后是下午继续两个小时到两个半小时的课,一天就结束了,接孩子回家,路上有时买些东西,回家做饭,陪孩子玩,一会就到了晚饭,孩子大概在八点半睡觉,自己那个时候大概也精力用尽,稍微做些杂事后便恹恹欲睡了。


平时推着孩子,做家务,除了注意一些有安全隐患的动作外,基本就把自己当成一个正常人来看待,这样下来,也不会太有什么需要照顾的感觉。


周末往往是大购物和大做饭的时间,把一周的基本生活所需买全,然后把一周的肉做好,平时就只需要做蔬菜和一些简单的汤就好了,减少平时时间和精力的付出。跟任何城市节奏生活模式一样,只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其实平时的生活不会那么的繁琐,当然,不要要求过于精细就可。


如周末,我一般就做两种肉类,如一锅红烧肉,或者一锅鸡肉,牛肉,或者煎一些鱼,平时的话只需往肉里加点蔬菜回锅一下,再做一个简单的蔬菜就可以对付,还包括了第二天一家人的午餐。


每天的每天,就这样颇有规律的过去了。因为总有事情在占据着,所以,至于自己怀孕,反而不会那么敏感的去感觉它,除非是孕吐的感觉在提醒自己。


要说孕妇要什么特别的照顾,在我看来,有人照顾是一种福气和享受,也许吃得比较精细些,休息得会好一些等;如果是自己照顾自己,只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做事和休息,两两互相促进,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生活模式。


怀孕的时光,会在这种不知不觉中走得更快。虽然不敢说一定会一帆风顺,但是原则上,对怀孕的“有意”和“无意”的那种关注,会更加的科学些。如我,等这个学期一过,就只剩下最后一两个月待产了。


想来,处境的优劣,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加以框架定义的。站在不同的窗口,会看到不同的风景,而看风景的心情,更是你自己可以决定的一个起点。

[ 本帖最后由 和闲闲 于 12-12-2011 10:3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140 收起 理由
dreamcroxx + 50 谢谢分享!
tracy1981 + 30 LZ太强了,非常欣赏这种心态
cynthiawu + 20 你太有才了!
eva_kong + 20 你太有才了!
hpinsilence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2-2011 12:28:01 | 只看该作者
八,Tafe老师初印象

应该说自己接触的老师就是这么几个,包括若干些行政工作人员,涉及的厉害关系不多。

整体印象,Tafe老师都比较友好、和善、热情和助人,这也是对澳洲文明环境的一个体现。老师对学生的话,基本都是采取助人的姿态,没有很难听的话冒出来,上课的态度也算是很认真,至少不会让你看出来什么特别不妥当的地方。

老师中初算下来90%都是女性,这大概是跟这门课有关,因为这是们有关教育的课,跟教育相关涉及女性多于男性很正常。

年龄大多超过35岁,很多是50岁上下,都做奶奶和外婆了,不过这边大家也许知道些,全职在家看孙子孙女是不常见的。

这门课有四天,每天的上下半天都是不同的课,每个老师上一门到两门课。上课的风格因老师性格特点的不同而相异,通常的格调是通过PPT和Handout来进行,这就是我前面提及的基本不用买教材。

内容涉及很广,因此,老师上课的进度都比较快,这就是为何没有太多从容的时间给我这样还挣扎在听力中的人来“慢慢”跟上的机会。老师发下handout来还好,有的干脆要你把ppt的内容做记录,那么听力和做记录只能顾一样了。所以,整个上课的过程对我而言非常“紧张”,不是在努力听,就是在拼命做记录。为何要做记录,后来知道很多的assessment就是从记录中来的。

我因为这种“忙不过来”,在班上可能是算quiet的那种。自己本身肯定不算quiet的性格,但由于没有多少机会加入同学热火朝天的讨论,所以老师整体感觉我比较quiet,所以有的老师会特意点名叫我回答些问题,算是照顾到每一个同学,有的同学非常的talktive,如果不“抢”,根本没机会插话。

老师不会特别去了解你,跟学生的交流多靠学生主动,因此,要想给老师留点印象(这个无论是出于功利目的,还是确实想多学点东西),主要靠自己的主动搭讪。

于是,在课堂上我没有太多机会说话,也懊恼口语得不到充分锻炼,于是就想出一些问题,下了课赵老师“聊”,老师一般都非常热情的跟你说个海阔天空,这时的机会就完全属于你自己了。

跟老师搞好关系还是很有必要的,一来就是最实际的assessment,就是我们说的考试,但不是闭卷的那种,就是一般给下一个大题目,里面有n多的要求,然后给你一个期限,你自己完成好交上来就可以,如果你fail掉,很可能会影响很大,取决于你fail的这个assessment占据多大的比例,因为最后你是否能顺利拿到certificate,就是取决于这些assessment了。

因此,跟老师搞好关系并非我们一般说的“拉关系”,而是,了解每个老师的特点,会影响你如何做assessment。如老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严谨,挑剔,友好,宽容……

我们有个老师,初入学就听人议论非常的picky,果然是比较的“另类”些,每个同学对待她的课都非常谨慎,很少缺课,轮到她的assessment更是不敢掉以轻心。她的课堂上也是比较严谨些,assessment更是难上加难的那种类型,但又没有选择,她是老师嘛。

她非常喜欢aboriginal文化,于是大家都投其所好,做presentation和教具的时候,一个劲的做有关土著的内容,选择书、材料、topic统统都如此,而且还当面给她送礼物,也是有关土著的东西,如娃娃、一块什么布类的挂饰等等。

幸运的是,谨慎无大错,这个老师同学们fail的就没有,当然也可能因为刚好我们这个班的同学比较努力。

班上还有两三位“复读”的,就是因为fail掉她的unit,这算是个警告,告诉大家,“我可是会fail掉你的哦”。

其他的老师,有的就宽容过度,当然,过关是不成问题,有的就是需要你人品好,如有一个老师,认为你copy网络上的东西太多了,对那个同学不点名的提出批评,说有抄袭之嫌,就fail掉她的第一次assessment,但还是给她第二次机会,当那个同学认真道歉并重做之后,一切就好说了。有的老师对你交作业的那个包装很介意,用什么manila的,还是plastic的folder,都可能还在意,所以,了解清楚每个老师的嗜好,还是可以避免不少麻烦的。

一般而言,local会比较注重这种“功课”,即了解清楚每个老师的特点,我是“后置反应的”那种,也源于我跟不上同学的聊天,但慢慢的问,在最初吃过几次小亏之后,就跟上了同学的节奏,一次没听懂,就一个劲再问,有关实际厉害的信息,哪怕是微小的,都先记住为好。

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的帮助不少,除了课堂内外有关学习的那些,还可以了解你所在的行业状况,可以当你的refree,假如你需要的话;有的还会帮助学生联系工作,等等,毕竟她们有的在某个行业已经很资深了,多多少少都有些关系网络,所以,何乐不为呢?

也许是澳洲的风气,给老师送礼,至少我们目睹的, 基本上都是公开的。

全班同学合起来送礼给老师,那是在毕业之后,礼物也不是太贵重,就是一大盒巧克力糖,价钱大概在10刀到20刀之间吧。那是一个gesture,算是表达对老师的感谢。

也有个别的同学,比较热衷送礼,礼物一般为如自制的cookie,包装得很漂亮,或者一个蛋糕什么的。那个同学很厉害,竟然熟知每个老师的生日,然后恰到好处的送上,当做全班的面。有意思的是,尽管她是如此做,也并非每个人都着急着copy,大家还是根据自己的原则,送就送,不送就不送吧。

总体说来,跟老师的相处之道,还是可以看出澳洲人际关系的一些方面。当然对我而言,只是个初步的印象而已,随着相处的加深,会更懂得澳洲的人情往来,懂得更多当然是好事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cynthiawu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7-12-2011 00:06:48 | 只看该作者
好文要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7-12-2011 00:22:21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下文,我也打算去读TAFE,但是不知道应该读什么专业课程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30-12-2011 08:26:01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分享啊。

不过雅思口语8分,上课一开始还听不懂,让我有点担心。我可是雅思都没考,正要去上510的语言培训课的水平。看来,我要想上tafe,还有一长段路要走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30-12-2011 19:51:0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好强,期待下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12-1-2012 12:33:28 | 只看该作者
LZ太强了!我一直以为我已经够强了
我一个人奶奶级别的人,带一个小孩,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家,经历了买房,全职上TAFE,照顾小的,唉,一辈子的酸甜苦辣都尝到了。
TAFE的ASSESIMENT真的是很难搞,有几次我都搞到晚上2点,语言不好,信息不通,LOCAL很快就做好的作业,我要搞几个小时。一次在上课,我联系买家具的人来电话了,我想出去接一下电话,结果老师就朝我很不耐烦地说,叫我关机。我没有关,正在疑惑中,结果那个电话又来了,老师说,你要么接电话,要么出去就不要进这个教室。我又气又急,不联系好买家具,我和儿子晚上睡的地方都没有啊!又是冷天,睡地板不行啊!想想都要流眼泪。感谢上帝,现在总算安定下来了,全职找工了。
LZ怀孕了都能上全职的TAFE,真是厉害!而且心态又这么好,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0 收起 理由
和闲闲 + 50 事实上也经历了不少小挣扎
eva_kong + 2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14-1-2012 00:32: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uu 于 12-1-2012 12:33 发表
LZ太强了!我一直以为我已经够强了
我一个人奶奶级别的人,带一个小孩,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家,经历了买房,全职上TAFE,照顾小的,唉,一辈子的酸甜苦辣都尝到了。
TAFE的ASSESIMENT真的是很难搞,有几次我都搞到 ...


呵呵~~你有你的厉害啊!不过,你上的是什么专业呢? 英语不好,除了英语,我都想不到该上什么课程好  我也有这个打算,可这个英语课程应该没有你说的这些ASSESIMENT吧?所以,敢问你上的是什么课程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14-1-2012 02:01:01 | 只看该作者
佩服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14-1-2012 22:3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2 朱古力 的帖子

我上得什么不重要。英语我也上的,也有不断的小测验,考试等等。一次老师教了几次做POWRPOINT,要求自己用网上的新闻,做PP上台讲,PP里不能有多的字,靠自己上台介绍。PP也有一些小要求。如果是中文的话,自己就可以搞定,但是英语我还是要花很多时间搞定。学好语言比上任何课都重要。关键是很多人都认为TAFE的英语课学不到东西,很多都中途放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14-1-2012 22:52: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uu 于 14-1-2012 22:30 发表
我上得什么不重要。英语我也上的,也有不断的小测验,考试等等。一次老师教了几次做POWRPOINT,要求自己用网上的新闻,做PP上台讲,PP里不能有多的字,靠自己上台介绍。PP也有一些小要求。如果是中文的话,自己就可以 ...


其实TAFE的课程还是不错的,关键要自己下工夫去学习;除了上课,下课后也是需要花蛮多时间和精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17-1-2012 22:49:44 | 只看该作者
同意LS!不过有些强人混混也过了。例如我们班一位中东同学,老师对他头疼了,什么都做不像,心又贪,人又懒。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只有一个印度老师总是和他见面握手寒暄。他第一学期起码一半以上的课没考过,下学期还接着学,最后不知道他怎么回事,拿到证书没有搞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3-1-2012 09:52:48 | 只看该作者
Tafe的老师确实是良莠不齐,自己只能“因材施学”了。有些老师很nice,帮助也大,有些不敢恭维。至于证书,据新闻说有40%没有的。所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3-1-2012 10:32:54 | 只看该作者
在这里教书很惨的,以前在tafe 呆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5-1-2012 14:39: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yutoubao 于 23-1-2012 10:32 发表
在这里教书很惨的,以前在tafe 呆过


真的吗?!怎么我听到的都说好呢?!教师,假期多,教学任务也不会太重,特别是中小学的。 那究竟在澳洲从事教育业,好不好呢?!说说内幕,大家了解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7-1-2012 09:12:26 | 只看该作者
九,搞好同学关系很关键

这点实在是深有体会。特别对我这种学习上亟待帮助的人而言。

要说中国人的学习能力和毅力,估计很多人都不会质疑,但轮到语言犯怵,那就只好“不耻下问”了,虽然这是一种在任何时候都值得提倡的学习态度。

要说班上同学素质如何,每个人的际遇都不同,在此不好妄下评断,只能就自己的经历发表看法。

所在的区中东人居多,于是毫无例外的,开学第一天,看见的包头巾的穆斯林同学就占据了半壁江山之多。班上共15人,分别有:四个纯澳洲人,一个越南人,一个马来西亚人,一个中国人(就是本人了),一个埃及人,剩下一半的都是穆斯林了,但这些穆斯林同学,后来熟悉后也得知,都至少是第二代移民,她们也就自称自己是oz了,所以英语和思维都比较本地化。真正的新oz就只有我(来了一年),那个马来西亚人(来了8个月),接下去就是那个埃及人(来了两年半)。剩下的最少的就是那个越南人(8年)。

跟这样一群同学在一起,第一印象是确实是multicultural,然后就是很庆幸,因为前几天粗略的接触下来,感觉大家的素质不是一般的高,都很和气、礼貌、热情,久了还发现,大部分的人都很热心,帮忙没话说,信息分享很大方。

我一直认为同行是冤家,同学多少也会有或隐或显的竞争关系,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同学,但在这个班级上,首先大家的个性都很维系,我的意思是不做作,内向的、外向的、安静的、激情的……然后是在这些个性的基础上,有些基本的良好关系在培养着。大家上课都很积极,也相对很认真,不知是因为大家都是妈妈级别而懂事了,知道了上课的意义关系将来上班或为了自己孩子等等,还是我所谓的素质所致,总之气氛都很不错。

每天见到同学的心情都很好,大家不只是保持表面的热情和和善,久了之后,真正能体会她们的热衷和善良。我大着肚子,基本上都能得到她们的关心和照顾,从小事到信息,然后就是最重要的学习部分了。

我大部分的难点,全靠了坐在旁边的两位同学。她们总是把记录毫无犹豫的给我抄,特别是涉及assessment的那些重要信息,更别提任何情况下因为英语关系导致的没跟上、或者一个单词、词语的不解,她们多不厌其烦,耐心和热心十足。

同学关系其实也体现了本地那种单纯的特色,除了班上的正常接触,吃饭大家也一起,不知道其他的班是怎样,我们这十几个妈妈倒真是很”粘“,中途的coffee break和lunch,基本都在一起,餐厅里或者校园里,草坪上,大家基本上是唧唧呱呱不停,这期间我就能学到很多的东西,本地的风俗人情,抚养孩子的经验,学校的特点,各位老师的八卦,最起码,我在听正宗的英语啊。

涉及到考试,同学之间还是相互不看对方的内容,但要问什么问题,对方还是大方的聊,大概除了隐私不问,我们这班同学还真是做到了畅所欲言。

临近毕业时,大家的打算都不一,因为本来年龄差距就大,从32到58不等,本人是倒数第二年轻的,剩下的大部分围绕在35岁上下,有一两个超过40,有一个姥姥级别,大概就上50了。

所以,有的人打算立刻找工,有的打算等等看,有的打算做做casual,这也许就是为何大家都比较坦诚,可能是因为各自的情况都不一,何苦要如此”敏感兮兮“?

毕业前后,大家多增加了几次外出聚餐和coffee时间,让我对这段短短的经历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特别是最后一次party,大家带来了本民族的食物,”饕餮盛宴“之后挥手告别,竟然有些还拥抱流泪了,让我回想起了我们的大学时光才会见到的场景。两个local最本色,在旁边笑话她们是"crying babies",我也是没哭的那个,但心里泛起的阵阵温暖和感动,确实是真实的。

简简单单的经历,只要用心去经营和体会,何处都能收获如彩虹班绚烂的色彩和光泽。

祝愿我的这些妈妈同学们幸福幸运!


[ 本帖最后由 和闲闲 于 27-1-2012 09:1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Masr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21-2-2025 20:21 , Processed in 0.078571 second(s), 4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