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191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language study] 人折腾翻译还是翻译折腾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7-1-2009 01:4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人折腾翻译还是翻译折腾人
发信站:天益社区(http://bbs.tecn.cn),版面:社会近焦
本文链接:http://bbs.tecn.cn/viewthread.php?tid=317633


阅读了有关“不折腾”折腾了翻译人员的文章,感慨万千。作为一个双语工作者,三十年的“苦大仇深”,真是一言难尽。“不折腾”的翻译,外行人看热闹,我们这些“内行”人未必就能看出门道。  Agent,这个词用得甚多,但在不同语境下,具有的意义差别甚远。在法学或经济学中,当与principal相对时,是用来指“代委托、代理”的意思,但是在道德哲学则并非如此,而是指的是具有能动性(agency)的行为者的。在英文中这两个词背后是相通的,代理人与行为者都要主动去做事的意思。
  Realism 这个词在中文中翻译成“现实主义” 、“实在论”、“写实主义” 等,在哲学中主要指一种形而上的立场,即指实在论,但当用于法学中时,主要是代表一种法学流派,即法律现实主义(legal realism)。尽管用的是同一个词,但意义是大不一样的,还有positivism,尽管现在很多人不管是在哲学中还是法学中都译为实证主义,但两者的意义是相差甚远的。
  plausible,这个词在字典里一般翻译成“似乎有理的”、“花言巧语的”、“似是而非的”等,但在学术论文中的用法却恰恰相反,恰恰表示是可行的、合理的或讲得通的,主要是用来形容一种观点或理论体系的。
  以上是翻译折腾事,以下是翻译折腾人。
  过去我写过《一国两字》(简体字和繁体字),今天我说“一国两译”。
  大陆人“齐美尔”,台湾人非要“西美尔”或“齐默尔”(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1858年3月1日生于柏林,1918年9月28日逝于斯特拉斯堡,又译为西美尔或齐默尔,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主要著作有《货币哲学》和《社会学》。是形式社会学的开创者。)
  大陆人“达芬奇”,台湾人非要“达文西”。 (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Leonard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又译达文西)
  以上是翻译折腾“死”人,以下是翻译折腾“活”人。
  大陆人“布什”,台湾人非要“布希”。
  大陆人“戈尔巴乔夫”,台湾人非要“戈巴契夫”。
  管你“布什”还是“布希”,也没几天总统好当了,反正美国已经奥巴马了(台湾人非要“欧巴马”)。
  以上的翻译折腾人,只是表面折腾,阅读到了,大家都知道翻译表达的是什么。以下是实实在在地折腾活人。
  德国的大学学位制度与英美的不一样,主要是没有学士学位这一档,本科就是硕士,读博士学位时才叫做研究生。中国的德汉词典把Diplom翻译成学士学位,从改革开放开始,一共折腾了几万留德学生,把他们折腾来折腾去。
  在德国修完专业课程,完成毕业论文,通过毕业考试,即可获得相应的学位。毕业考试根据不同学科分为高校考试、国家考试和教会考试三种。大学的理科、工科、经济学和社会学某些专业的学历文凭为Diplom;语言、文化、法律和部分经济、社会等人文学科的学历文凭为Magister/Magistra Artium (M.A.);考取教师、律师、医生和药剂师等则授予“国家考试 (Staatsexamen) 证书”。应用科学大学的学历文凭均为Diplom (FH)。艺术和音乐院校的学历文凭为Magister或相应的证书。
  八十年代初,浙江大学少年班派来德国留学的学生苦读五六年后,获得Diplom学位,回国后被当成“学士”派用场,个个不满意,个个再度折腾返回德国工作。
  二十年前我刚到德国就撰文指出,德国的学位制度要改革,不然你拿个Diplom在世界上找工作,人家不懂你这是什么学位,也不仅仅是中国人看不懂,全世界人也搞不清楚。现在德国真的改革了。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任我举办“回国就业研讨会”,在会上同学问我:“谢老师,我们的Diplom,在国内被当成学士学位,怎么办?”
  我回答:“请你们到大使馆开张介绍信,证明Diplom是硕士,不然你们去找张玉书(他主编德汉字典)算账。”
  “我是Diplom,又不是要饭的,干吗找工作要介绍信?”来自安徽的小黄这么说道,折腾得与会者个个苦笑。
  从2004年开始,德国许多高校对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作了调整和改进,很多专业设立了用英语或英、德双语授课的国际课程。此外,攻读学位也是全新的途径,设立“学士” (Bachelor) 学位(一般三年),接着攻读“硕士” (Master) 学位(一般两年)。如果你获得“硕士”学位后,成绩优秀还可以继续攻读“博士”(Doktor) 学位。
  当然,现在国内的人才市场已经“面目全非”,再加上金融海啸,连华尔街的高级人才都往国内跑,你德国的Diplom,不管是硕士还是学士,都要真才实学,才管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17-1-2009 01:48:35 | 只看该作者
胡锦涛报告“不折腾”翻译方法难倒国际媒体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2日10:1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2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天发表文章说,中共举行大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总书记胡锦涛在讲话中的一句北方方言“不折腾”,难倒了国内外媒体界的双语精英。

  在表明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不移决心时,胡锦涛连续用了三个“不”:“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文章说,当时,“不折腾”三个字刚落音,人民大会堂观众席随即传来会心的笑声。在正式的场合宣示重大发展方向时,一贯严肃的胡锦涛突然冒出一句很普通的口语,显然让大家觉得十分亲切。但笑声也说明观众是听懂了“折腾”二字的所指,也听懂了“不折腾”的含义。

  文章认为,中共建国以来,因内外因素而走的冤枉路并不少。历次政治运动、反右、大跃进都给国家政治、经济发展造成不少损伤,文化大革命是损伤最大的一次。即使是改革开放的决议,也曾在1989年后受挫,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才再次开启。如今,将过去的曲折、错误一律以“折腾”称之,表明中国不再做与经济发展无关的、内耗的路线辩论或政治斗争,“不折腾”的确有现实针对性,而且微妙贴切。

  但是好了,对于希望了解中国想法的国际媒体来说,“不折腾”三个字如何翻译呢?

  网络上,读者主动搜集了五花八门的各种译法,像“翻来倒去”(don't flip flop),“别走岔路”(don't get sidetracked),“别反复”(don't sway back and forth)、不踌躇(no dithering),还有翻译成“没有重大变化”(no major changes)的。

  闲聊时与英语媒体的同行说到上述译法,觉得都不够精彩,没有把“折腾”里头还带着的“混乱”、“自我消耗”涵义体现出来。

  有趣的是,在12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上,当有记者问到与“不折腾”有关的问题时,现场翻译干脆根据汉语拼音念出“bu zheteng”,让这三字用语再引来一轮现场笑声。事后,中国媒体在报道中赞扬一番,说“bu zheteng”或许将成为英语当中的专属名词。

  三个字的法译折腾了半天,折腾出了一个“bu zheteng”。现代中国人为英语增加词汇,之前有先例。像宇航员,美国的叫“astronaut”,苏联的叫“cosmonaut”,2003年以后航天词库中又新增了“taikonaut”(源自“太空”的汉语拼音taikong),指中国的宇航员。一个国家国力增长,或受关注的程度增加,就有机会为外语词库做贡献。

  文章说,然而,针对“bu zheteng”,代表官方的权威解释依然缺席,似乎是预留了模糊空间让各家解读。网络上,有文章大赞“不折腾”表现了中共的智慧,但也有不买账的网民反驳,有人说:“老百姓只想平平安安地过日子,从来都不想出什么劳什子”。(韩咏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7-1-2009 01:49:44 | 只看该作者
“不折腾”的翻译



刚刚看了电视上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前面没看到,看了个尾巴,香港一个记者问最近领导讲话,有些口语化的词,特别提到“不折腾”,她问了问大致意思和是不是一种新的领导讲话风格。发言人也就“不折腾”回答了很多。结果,当这些话被翻译成英文时,我听到翻译找不到合适的词翻译,只好用中文“不折腾”插在英语中硬译。我自己好久不接触英文了,凭以前的英文知识,也真想不出合适的英文词。我知道把口语的中文翻译成英文是非常难的事。毛泽东在莫斯科,有一次和斯大林谈话,说了句“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结果俄国翻译给译成:下雨天,一个和尚打着伞,看不到头发和天。弄得对方莫名其妙。



我二伯曾是联合国建立时代的首席英汉同声议员,他五十年代回国,担任杂志文字翻译,他常碰到中国式新名词的翻译问题,可谓费劲脑汁,他曾和我说过,为了翻译“大跃进”一词,冥思苦想,也找不到合适的英文,最后自己造了一个词“Great Leap Forward”,结果不仅为世界所有刊物引用,最后也被各种英文词典收录。这次“不折腾”看来也要大伤翻译精英的脑筋了。



首先从中文看,口语化的“不折腾”的词义就不很清晰,不知道是和自己说,还是和对方说,还是和所有人说,而“折腾”的词义也是含义广泛,贬义多些,似乎有胡闹,乱来,无效劳动等意思,按我理解,大约和烙饼和睡不着觉的动作比较像,翻来覆去。这种话翻译成准确的英文真比较难。权威的英文《中国日报》把“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按直译翻成:If we don't sway back and forth, relax our efforts or get sidetracked。这里把“不折腾”翻译成“get sidetracked".直译是不要走弯路。看来并不准确。



看文章里的意思,“折腾”更接近“ disturb”(捣乱),包括自己不捣乱,也包括其他人别捣乱。而有一句美国黑人的口语可能更合适:Yo, man, come on, keep trying and don’t **** up!翻译出来,大约是“哥们,接着干,别***乱靠”。


http://sigong.blog.sohu.com/10754716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7-1-2009 01:52:20 | 只看该作者
权威的英文《中国日报》把“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按直译翻成:If we don't sway back and forth, relax our efforts or get sidetracked。这里把“不折腾”翻译成“get sidetracked".直译是不要走弯路。看来并不准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7-1-2009 02:04:22 | 只看该作者
in my opinion,BU ZHE TENG means doing something without hesitating
中新网:中驻纳大使的看法不错,她的说法是:avoid self-inflicted setbacks

[ 本帖最后由 jlcgydzq 于 19-1-2009 23:23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17-1-2009 14:37:53 | 只看该作者
DO NOT MAKE TROU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17-1-2009 21:19:41 | 只看该作者
闲聊时与英语媒体的同行说到上述译法,觉得都不够精彩,没有把“折腾”里头还带着的“混乱”、“自我消耗”涵义体现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19-1-2009 22:42:50 | 只看该作者
权威的英文《中国日报》把“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按直译翻成:If we don't sway back and forth, relax our efforts or get sidetracke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8-2-2009 09:55:4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原来这里也有爱较真儿的。建议你去足迹读一下某人《关于“不折腾”各家译文的辨析》 http://www.aosteps.com/bbs/viewthread.php?tid=116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8-2-2009 13: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8-2-2009 14:13:1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不折腾”各家译文的辨析
此文章由 keepdancing 原创或转贴,版权归Aosteps.com和作者 keepdancing 所有!转贴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并保持内容完整!

新华网1月20日报道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的一句北方方言“不折腾”,难倒了国内外媒体界的双语精英。如何准确翻译“不折腾”成为一项难题。编辑从网络上搜集了五花八门的各种译法,其中既有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译法,也有中国驻外大使的见解,新华网友集思广益,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详见: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 ... ontent_10687277.htm

————————以上為转载,以下為個人点评,评语部分為原创,文责自负———————————

bu zheteng
——12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上现场翻译
评:此举实為偷懒,试想如果遇到难点都用音译代之,那要翻译何用?

no trouble-making
——季羡林
评:“不折腾”与“不找麻烦”、“不制造麻烦”还是有些不同的。几年前报载某某某是两岸关系乃至中美关系的“麻烦制造者”,译文用的是“trouble maker”,没有人争议这個译文。折腾的人肯定是在制造麻烦;不制造麻烦就是不折腾,也是对的。不過,窃以為把“不折腾”译為“no trouble-making”还是有不到之处。试想一下,北方人看某人做派看不上眼,说一句话,那就是“你就瞎折腾吧”,这里可见“折腾”大半还是在折腾自己,与他人利益关系虽不能说绝对没有,但相对远一些。所以,季老译"no trouble-making"没能体现出动作对象。站在前辈肩膀上,在下以為在此基础上改进,或许“no trouble making for oneself"更好一点。

avoid self-inflicted setbacks
——中国驻纳米比亚大使任小萍
评:任大使作為曾经的官方翻译权威显然还是很有水准,出手就把上面评点当中讲的动作对象给涵盖了,”self-inflected"用词很不错。关键在于这個“setback"是不是确切?窃以為不是十分准确。折腾的结果,一般來说就是停滞,当然很多情况下也存在倒退。如果坚持说”不进则退“的绝对观点,那就有些诡辩了,因為毕竟在前进与倒退之间还是存在一個中间状态,那就是來回反复的拉锯状态,而这种來來回回、上上下下的状态则是”折腾“的最典型意义的表现。或许股民对于股市价格的这种上下反复感觉更為敏感。所以,窃以為任大使之译“avoid self-inflected setbacks”诚然不错,但不够全面,仍有可以改进之处。站在前辈肩膀上,在下认為补全一下会更好,比如可以译為“avoid self-inflected standstills and setbacks”。

don't flip flop
(别翻来倒去,朝三暮四)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词flip-flop,在政治上,多指出于迎合选民、争取民意等目的,突然改变原有立场和主张,一百八十度的掉头。关于flip-flop释义、例句,详见
http://en.wikipedia.org/wiki/Flip-flop_(politics)
当然在日常生活当中,flip-flops是指如图的这种人字拖鞋, thong sandls



评:用习惯用语来翻译中国北方方言,我欣赏这种思路。虽说flip-flop一词多半是用在选举活动上,对政坛人物的评论。而且flip-flop常常是应景式的,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到什么样的选民、什么样的受众说什么样的话。这一译文未必能表达出中文“折腾”造成的实质性的严重后果、资源的浪费等。


don't get sidetracked
(别走岔路)
走上岔路、偏离了主题,这个大概只能是“折腾”概念的小部分内涵。不能全神贯注、一心一意干事业,分了心了,似不用多讲了。

don't sway back and forth
(别反复)
来回摇摆,主意不定,这个译法亮点在于“back and forth”比较形象。不足则在于"sway back and forth"往往是指在某一件事上面的立场,来回反复。而“折腾”则可能是内容繁多、花样翻新。不过,这个译文不失为一个很好尝试。

no dithering
(不踌躇)
文革是不是折腾?当年的决策人决策人物、当事人物可是雷厉风行,毫不踟躇。所以,这个当属误译

no major changes
(没有重大变化)
这个译文,窃以为当为谬误。有大折腾有小折腾。国家的大折腾当然就是重大变化,怎么能叫没有重大变化?

avoid futile actions
(不做无用工)
忙了西,忙了东,忙到最后一场空!这个译文一下看到了结果,是个好的意译尝试!这个译文如果骨头里挑挑刺,不足在于体现不出那种反复。

stop making trouble and wasting time、no self-consuming political movements
(不搞自我消耗的政治运动)
关于make trouble相关评议上文写了,不再赘述。“no self-consuming political movements”,如果“折腾”的范畴只限于政治的话,窃以为是个很好的译文。不过实际上,折腾的范围,在中国已远远超越了政治。比方说一条马路,成天挖开了再填上,填上了再挖开。今天修煤气,明天修水管,后天埋电缆,一点没统一规划,是不是折腾?搞南水北调,调来调去调来了不能饮用的污染水,是不是折腾?特别中改革开放以后,明面上的政治运动少了,但经济活动中的折腾多了。所以"no self-consuming political movements"这个译文很好地体现了内耗,不足只是眼光有点狭隘了。还是有可以改进之处"no self-consuming activities"是不是能好一点?

把别人褒贬一通的结果就是把自己架到了火炉上烤。别忙,上面我不是给出了三种译文了么?“no trouble making for oneself",“avoid self-inflected standstills and setbacks”,"no self-consuming activities"如果说让我做个选择,我的最佳选择是“no self-consuming activities"。实际上这也是我在看到季老和任大使译文之前的个人译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8-2-2009 14:15:15 | 只看该作者
avoid self-inflicted setbacks
——中国驻纳米比亚大使任小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14-2-2009 01:41:15 | 只看该作者
avoid self-inflicted PAINS AND setback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25-2-2025 04:33 , Processed in 0.049763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