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于2004年7月6日,而文章所写的经历都是在这1年多前发生的。现在偶再拿出来是要进行一下对比,请大家先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并畅所欲言,讨论一下偶们到澳洲来到底值不值。
刚刚看了XXX有点后悔来澳的文章,特别是她为了$8的巧克力也踌躇不买的心态,想安慰安慰她,可是觉得有很多很多要说,所以还是另开一贴,把偶在澳洲初期的生活情况写写,让XXX也有个借鉴! XXX,相信你自己,一切都会变得好起来的,让我们用时间来换取在澳洲幸福生活的空间!!
起篇: 我在国内的生活(为了和澳洲生活进行比较)
作为能够独立技术移民的我们,在国内大家都是社会的骄子,生活水准虽比不上那些爆发的老板,但也应是社会的中等偏上的.我也不例外.国内偶是大型房产公司的销售经理,大家都知道在2000年以 后,房产在祖国大地的发展一日千里,薪金水平也是进入到国内高收入的行列.由于我公司里市区比较远,所以公司还给我部门配备了2辆车,我也就当仁不让的开上了其中一部.偶LP在中资的信托投资公司工作,工作薪金也很稳定.这样的房产加金融的结合,使我们的生活很快超过了小康水平,大家也能想象得到.下面我说说我和LP到了澳洲的生活。
SPIRIT1在澳洲的初期生活
2003年3月的一天,国航的飞机把偶和LP载到了澳洲这个陌生的国度(偶们是直接长登的,在之前从来没自己独立生活过,也没到过澳洲).偶们在这里没有亲戚,没有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只有从001上聊过的但很多都未曾谋面的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下了飞机有 人接,房子也有人帮助找好了.虽然我和LP已经做好了到这里吃苦的准备,但是看到我们要和别人SHARE的房子时,不禁也倒吸了一口冷气.那是一幢在火车线边老得不能再老的房子,每块砖头都刻写着岁月的沧桑,墙上的裂缝也像老人不满皱纹的脸,比起家里的商品房不知要差多少.木制的篱笆歪歪斜斜的,看来是很久没有修过了.进了自己的房间,看到的是陈旧的家具和床(后来才知道,这些家具基本上都是拣来的)LP的脸色顿时不是很好看了,我赶快安慰她,但是自己的心理也在打鼓.这难道就是我要来的澳洲吗?
到澳洲的第一周,偶和LP没敢吃肉,只吃了些黄瓜和西红柿之类简单的东西,有时一天只吃2顿.这里有2个原因:1,看到澳洲食品的价格,一换成RMB,觉得什么都是天价,一般的肉都要$7/8块1KG, 偏巧偶和LP都把KG当成了斤,所以那肉都变成不可思议的价钱了,想想自己在国内赚得钱,在这里如果没工作几年就会坐吃山空.所以不敢下手买。2。偶和LP在家里都吃父母的,谁也不会做饭,到了澳洲都跟房东现学的,所以开始只会拌黄瓜,糖拌西红柿。
那一周,偶突然觉得吃饭是那么的可贵。记得有一天,偶和LP到CENTRAL的SKILLMAX去,已经是下午2/3点钟了,我们还没吃中午饭,我虽然觉得肚子有点饿,但是仗着在国内FB的老底,也能杠着,LP原来也和我一样扛着,等办完事情回家再吃。但是,那一天LP和偶经过车站外一个卖三明治的摊位时,LP开口了,我饿了,我们买三明治吃吧。我知道,那是LP实在饿的不行了,才会在外面要买东西吃的。虽然我极力推荐她买个她愿意吃的三明治,但是她最后还是买了个3。5刀的最便宜的那个。她也要帮我买,我坚决的说,我不饿,你吃吧。实际上我也饿了,但是就是那时候的心态,让我心疼这几块钱,让我节省这几块钱。可能有移友说我小气,我是小气,在那时候没有收入只有支出,还有对未来的不确定,使我不得不去节省这几块钱。当然现在我已经和LP经常去饭店吃饭了(这是后话,暂且不表)LP很香香的吃起来,要是在国内,她绝对不会去吃这样的三明治,可是那时她真的吃得很香。吃了一半,她说吃饱了,剩下的那一半就被偶狼吞虎咽的吃光了。现在想想,真觉得有点上甘岭的味道。
我们第一次买肉是在1周以后,在几次给家里打电话说到自己的菜谱的时候,家里人不干了,说我们不吃肉是不行的,身体要搞坏的。在他们的一再要求下,我们终于下决心买肉了。第一次买的牛肉,7刀1KG,用高压锅压的,偶和LP一顿就吃光啦。是啊,那是久违了的肉啊,在国内有时都会吃腻的东西,那天在我和LP的眼里就像宝一样。(后来LEESHINE到细腻玩,偶和LP也带的是这道牛肉去他们的旅馆一起聚餐,他们也赞不绝口,因为这也是他们在澳的第一次吃肉,跟我们当时感觉一样)。第二次买了肉排,是在鬼老店买了,因为他们的肉排最便宜(后来才发觉便宜的真相),买回家就喜滋滋地烧肉排汤啦。就是把肉排放到水里,加酒,姜烧啦。但是,一回就发现不对了,怎么这汤里发出阵阵腥臭啊,偶就自作聪明地说,要多加酒才行,去腥,偶们又加了很多酒,还是有味道。最后实在不行了,就捏鼻子端到桌子上,讲究吃吧,好不容易买得肉排,总不能倒了吧(要在国内,肯定不吃啦,扔咯)。吃得时候也是捏鼻子吃的,不过LP1块没吃完就实在吃不下去了,我还好,吃了2块也不行了。我们看着这汤,真是舍不得啊!最后我们决定先不吃了,想想其他办法吧,扔了实在舍不得。最后还是LP聪明,又重新烧成糖醋的,味道小了很多。都被偶将就着吃了,LP最后还是没吃,那味道让她吃实在是难为她了。后来才知道,鬼老店卖得都是不放血的猪肉,所以特别腥,应该先开水洗了,再把水倒了重新烧。到澳洲的前5个月里,偶和LP从没自己下过馆子(在国内,哪周下馆子只有2次那就是打破记录了),连纪念日都是大着胆子在OPERA HOUSE下面的BAR里要的咖啡(没敢吃别的),3。6刀一杯,这也是我们第一次觉得在澳洲还有便宜的东西。如果在国内这么个地段,至少也要个30RMB吧。
看了大家的评论,再以我现在的眼光看过去,觉得那时候的省其实非常没有什么必要,SAVE那几刀,对自己的将来也没什么用,倒把自己给苦坏了,还让LP也跟着一起受苦,实在是不应该的.但是,站在当时的立场上,自己在对澳洲生活前途未卜的情况下,那极大的物价反差,没有工作反而花费更大的现实,使得我和LP在是不可能完全摆正心态的,也就产生了天天都在计算着过日子,什么东西都是能省则省,才会这样艰苦的.对于即将或已经来的筒子,我觉得还是不要太苦了自己,截流虽然是重要的,但是开源才会真正让你解决后顾之忧.关于开源的问题我会在后面说的,下面我还是先诉诉苦.(别扔板砖)
那些日子里,偶和LP都是买最便宜的必须品,一定要买的东西也是要货比3家,有时为了几块钱的东西,就是便宜1毛钱也好 (心态确实有点坏).还好,我们住的地方是细腻公认的物价低的地区,而且各种产品竞争非常激烈,店家也多,所以我们多能比较出哪个东西哪个店便宜,哪个东西一定要在哪里去买.反正那时有的是时间,缺的就是钱,多跑几家店,买东西多用个几小时都是小意思.不过就是每次到家都会觉得筋疲力尽,好像比国内兜商店累多了.说到兜商店,在最初的几个月我们想都不想,什么DAVID JONES, GRACE BRO(现在的MYER)是根本不进去的,走过就当没看见.我们只去SUPERMARKET,DISCOUNT STORE, CHICKEN STORE之类,就连SEAFOOD STORE也是不会进的.那时候,我们一个月所有费用加起来也就1000块(包房租和交通费)左右.
细腻的交通费用简直是在抢钱,在当时我们的眼里就是这样.从家里到CITY,火车单次要2.6刀,就是15元RMB,2个人就要30元MB了,就是在上海坐10KM TAXI, 即使坐1站路也要2.2刀.买OFF PEAK 的RETURN可以打6折,但也不是很便宜.刚来的时候,又对有些优惠什么的不时很了解,所以又让自己吃了些苦.
比如,有一次.LP下午到细腻大学上课,偶太无聊,就送她去啦.由于对某些铁路政策不清楚,所以买了到CITY前一站的RETURN票,实际上买CITY的票更好,原因是票价一样,可以在前一站下车,也可以到CITY任何一站上车回来.偶送好LP,就一个人往STAR CITY走(别想歪了,偶不是好赌之人,只是没事情想去看看),走了好长时间才走到.在里面也没看出什么名堂(虽然赌场不小,但是比起澳门的赌场,还是人气差很多).从STAR CITY出来就下起小雨了,偶还庆幸,带了把伞.也就没把这雨当回事情.然后偶想走到最近的火车站回家(当时偶一直认为既然票价一样,应该是可以在CITY的火车站坐火车回家的).
偶穿过DARLING HARBOUR,走到最近的TOWN HALL,其实这时候我已经走了3个小时了,已经感觉有点累了,加上淅淅沥沥的雨,更是让人觉得不爽.好容易走到TOWN HALL,把票子伸进了闸机,必然的,闸们没有开,我进不去.偶还不死心,又试了一次,还是不行.我心理暗暗的骂,怎么设计的,一样票价为什么不让偶进呢,偶又没占你铁路的便宜.这时候真的很想回去了,所以就鼓足勇气,用极蹩脚的英文问站里的人,一样票价怎么不让偶进去呢?人家说,你买的哪站就得从哪站上,你可以在这里买张到那站的票.他说得理所当然,我却思量了很长时间.那又要花2.2刀啊,才2站路.然后我作出了让我至今都难以忘怀的决定,不就2站路嘛,走过去.反正不能再花这2.2刀冤枉钱.
出了火车站雨开始大起来了,但是偶有伞,没有问题.走到第一站,很顺利,虽然雨又大了些,不过偶的伞还能撑的.想想还有1站路嘛.在我走出这一站3分钟后,我开始后悔这个决定了.那一瞬,傾盆大雨直泻而下,立刻,我的伞就没了作用,全身在几秒钟里就湿透了,可怜我在上海刚买的NIKE鞋,已经变成了水船.多想找个避雨的地方啊,可是没有.雨在不断加大,风也不停地呼叫着向我袭来,偶当时觉得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马路上突然就剩下了我一个人撑着无用的伞,其他的人似乎一下都消失了.我无助地与风雨作抗争,路上一辆辆风驰电掣地从我身边划过,那马达的轰鸣声似乎在嘲笑着我这个贫穷的中国佬,这么大的雨还在街上走,连个车都没有.连偶在国内都看不上眼的老爷车也似乎跟着一起起哄.有时,汽车溅起的水花又一次打湿了我的全身,就像刀子在割我一样.那个时候我突然感到了后悔,我到澳洲来干什么?在国内,我可以开着公司的车子躲避这场暴雨,可以在车里看着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在这样的暴风雨中无助的行走(不是我现在要贬低他们,只是说我当时的感受,因为当时的心态非常不好).而我,却也沦落到了这一步,没有车,不敢叫出租,为了省2.2刀任凭风吹雨打,被那些车里的人看笑话,最后还溅我一身水.我这不是自找的!刚想着,突然看到了一个避雨的地方,赶快躲了进去.看着外面的雨,心绪总是不能平静.对面马路上远远也走来了一个在风雨中飘摇的人,偶想,这下总算有伴了,至少不是只有偶是下层人士.但是,很快我就高兴不起来了.那人也是偶们中国人,也是无助地走着,雨水也打湿了他的衣服,显得特别可怜,就像前面的我.我的鼻子突然一酸,也不知是雨水和泪水一起流了下来.我们中国人到这里来就是为了当下等公民来的吗?为什么只有中国人是这样的呢?(当时想法很偏激了)心情特别的沮丧.
雨小了些了,偶从避雨的地方跑出来,向前面的火车站走去(都已经湿光了,再回前个火车站也没什么意义了)刚走出去几分钟,雨又大了起来,又开始摧残我这颗已经非常脆弱的心.由于路不熟,在快到火车站的地方我要急着在没有横道线的地方穿马路,我在飞驰的车龙中穿梭,频频上演惊险一幕,被惊吓的司机们不停的按喇叭向我抗议.我竟然毫不畏惧,一心想着赶快离开这个该死的地方,坐上火车.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倒有些后怕,真是惊险.当时又有很多心理活动,这里也就不多写了.等我登上火车的时候,已经身心俱疲,再也不想呆在澳洲这个鬼地方了.
Lp 也看了偶的文章,指出偶的“雨中漫步”有贬低华人意味,偶在这里先澄清一下,并不是要贬低同胞们,只是当时心态不好,所以觉得自己似乎低人一等。而实际上,我走的那条路本来就没什么人走,因而看不到什么人,如果我在CITY的话,也应该看得到鬼佬也会淋得像落汤鸡一样。偶说这个,只是想向大家展示我当时真实的心态,希望大家能适当调节自己的心理,尽快适应澳洲的新生活。
我继续写我的经历。
实际上,以上偶写的经历,基本上都发生在偶初到细腻的前2个星期,这2个星期确实让偶的心理上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也正是这2个星期,让我意识到在澳洲的生存不仅仅要在物质上做好准备,更应该在心理上也做好准备,这个准备并不是单指苦的准备,还包括如何解决从没遇到过的心理落差差,超乎想象的困难的承受力。经过了那场大雨后,我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本想着到了澳洲先要至少适应一段时间,然后在慢慢熟悉社会的情况下,再融入社会,再发展于社会中。但是,现在看来,这样的想法有些逃避现实的味道,是惰性使然,是为自己逃避困难找借口。因为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发展问题,就不会有良好的心态,也就不会很好的融入社会,也不能很快地熟悉这个社会。既然这样想,我也开始就积极地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
刚开始当然是很迷茫的,只能是瞎撞。主要是和任何人打交道的时候都留个心眼,看看有什么对自己有益的机会可以抓。很快我就从房东的朋友中觅到个发传单的差事.原因是团结党的主席王国忠想竞选州议员,想找人发传单造造声势.我们到了澳州是什么都不懂的,他们的政治体制究竟如何在国内是无法想象,因此我觉得还是这个机会可以认识认识澳州政治.这是个VOLUNTEER的工作,但会给些车马费,对于偶这个闲人来说也是聊胜于无.(对于澳州的基本政治体制我在这篇文章里就不谈了,如果有人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开新贴探讨)我主要谈谈个人对他们的一些感受.
1, 这里的官员确实有点为人民服务的姿态. 王国忠当时是BURWOOD市的市长,要是在中国的话,也是不小的官了,至少也是前呼后拥的.但是这里确是完全不一样,他自己开着车,拎个包跑到我们发传单的人面前,讲解让选民们知道正确地选团结党,旁边连个秘书也没有.整个发传单的人里面就我面带敬重之容,其他在这里呆了很就的老移民都嘻嘻哈哈的,也没仔细听他说什么.这对于我这个刚从国内来的人在思想上确实冲击很大.国内的时候,有时需要搞公关工作,连一个政府部门小小的科长都会摆谱,求着他们的时候都得殷勤的招呼着,不然有小鞋穿了.澳州是连市长都不当回事.而且不管你跟他讲什么,他都仔细听着,有时侯还会记下来,切实帮你处理问题.后来在和政府一些部门打交道的时候也深切感受到了他们切实为人民服务精神.让我在这一点上有点喜欢澳州了.
2, 澳州的鬼老确实给人感觉阳光与激情.在发传单的时候,经常有鬼老微笑着向我们打招呼,有陌生人会大声的问你:HOW ARE YOU GOING? 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好象他们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快乐.还有鬼老走在马路上开心的大声唱歌,每天都是如此,没有人觉得很奇怪,有的就还是微笑.那种激情,那种阳光的感觉我很难在上海的街头感觉到.让我这个生活在压力下的新移民也感觉到了生活的美好.
3, 鬼老礼貌和热心也是众所周知. 每个我发给传单的人都会礼貌的说谢谢,然后小心的放好,有人东西掉在地上了,马上就会被其他人捡起来,还到物主手中.和我们一起发传单的有其他党的VOLUNTEER, 他们看到我们有时候漏了一些他们已经发了的行人,他们也会介绍这些行人到我们这里来那传单,一点没有同行冤家的感觉.投票点里的工作人员在空的时候会将投票人留在里面的传单再拿出来,就会有其他发传单鬼老把它分拣好,送还到各个党的VOLUNTEERS手中,说一句 RECYCLING. 大家都是面带微笑,和蔼克勤可亲.
4, 鬼老对华人的歧视确实不大. 其他党的VOLUNTEER很喜欢和我们这些中国人攀谈.聊什么的都有.大家刚到澳州都有感受,即使英文再好,听他们讲话也难听懂,自己什么也都很难表达清楚.何况对于我这个IETS英文刚过5的人,时刻憋得脸通红,也憋不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来.不过他们都很耐心的听,每次谈不下去都是我实在没词好说了,才作罢. 一点也看不出那种不屑一说的表情和行为.
5, 鬼老对弱者颇为照顾. 每天都有残疾人在别人的照顾下到商场买东西(我们在商场边上发传单),智障儿童有专人接送上下学. 还有残疾人坐专门的出租车来投票,据说都是免费的.那专门的出租车设施齐全,残疾人坐着轮椅就从车上可以下来.我们发传单的地方马路对面有个停车场,每天也是一个残疾人开门关门.据说,政府每年都有留一些职位给残疾人,好让他们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非常新奇的,完全不同于国内的感受,让我感觉到了亲切与温暖,也开始忘却了刚来时的那种压抑感.
[ 本帖最后由 spirit1 于 13-8-2007 00:3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