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251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交流] 衡阳话《水浒传》之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5-3-2021 15:2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欧阳京 于 5-3-2021 16:35 编辑

二、尊重母语

身为衡阳人,我却总觉得衡阳话拿不出手,上大学在东北,口音顿改,最后夹杂许多了北方话腔调。

在中国,衡阳话算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因为衡阳是盆地,北面衡山县,西边祁东县,东边衡东县,南边耒阳,地隔不过几十里,口音却极为不同,腔调极重,尤其是我岳母家的衡山话,对于我而言,简直比外语还难懂。再往北去就是湘潭株洲长沙岳阳,他们地属湖湘平原,口音相近,讲话都带调子,跟唱歌一样。再往北,到了武汉,腔调平和下来,又与衡阳话接近了。

说的慢一点,衡阳话就竟与四川话差不多。记得大学里,我和老乡讲衡阳话,因为不好意思,故意讲得慢些,旁边四川的同学就问,你是四川哪里的?

衡阳话哪怕是在省城长沙人眼里,都显得很土气。其实衡阳人也觉得长沙人腔调太重,讲话古怪费力。虽然都是湖南话,但好比重庆人觉得成都人将说话软绵绵地,成都人又觉得重庆人说话太冲,总之,互相看不上。例如,长沙话里“什么”是“么子”,“摸子”,衡阳话的意思就是瞎子。而衡阳话“什么”却是“么个”,听起来像长沙人说“马角”,所以衡阳人笑长沙人“摸子”,长沙人就笑衡阳人马角牛角。不一而足。

中国方言繁多,总有人拿方言开玩笑。例如我有个成都朋友,就拿自己的母语开涮。他们四川话里,谈恋爱不叫谈恋爱,叫耍朋友。听起来没半点正经。假使你非要正经起来时,用四川话讲一句“我爱你”,保准听得对方一身鸡皮疙瘩,一耳朵土渣渣。

衡阳话就安全一点,谈恋爱搞对象就是谈恋爱搞对象,说一句“我爱你“,也是平淡如水。

我家现在说三种语言,我和妻子自高一认识起,三十年多来,两人只讲衡阳话。儿子在长沙长大读了几年书,受的是普通话教育,所以我们跟他讲普通话;女儿在澳大利亚出生,这里提倡多元文化,鼓励在家讲母语,所以我们和她主要讲普通话,实在解释不清时,才讲英语;至于我家的狗,我只用英语,因为狗只能听懂一种语言。记得有一次,听人电话里说:“我家狗不懂中文。”让人好笑,看她煞有介事的样子,好像狗懂得很多英语似的。

顺便说一句,澳大利亚中国人不少,在公共场所,大家最好就是讲英语了。要说中文,尽量小声点说。因为对于老外而言,我们能听懂他们,而他们听不懂我们,就会感觉不太公平,心情不好时,还会闹别扭。

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表现。没有语言,就没有思想。出国以来,我想问题都还是用中文,确切地说,一直都是用衡阳话。即便要用英语说出来,也是先用衡阳话想好了,再用英语翻译说出来,直到很多年以后,才用英文想工作问题。但是生活包括写文章,我心里默念的都是衡阳话。可见母语跟着人一辈子,没有什么比它对人的一生更重要了。

即便你不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你说的话,内容和方式,都是你内心的表现。所以,观其言,察其行。一个出言不逊,胡说八道的人,其内心必定同样莽撞无礼。

我认识一个看名字像越南人的,我就觉得他极为可叹。扯着一副嗓子,说话不动脑筋,开口就胡来,I, I, I,ah ah ah,the, the,the, 明明不是结巴,英文也没问题,但是就不愿意先在心里把要说的话想好,经常说到后半句忘记前半句的内容、甚至语法时态,就好比那些发言的时候这个、这个、这个一大堆的领导,“心术不定,语言不准”(第十八回林冲语)让人觉得既不可信,又不可敬。

一个社会的文明地步,很大程度上,要看他们语言的标准和优美的程度。所以,国外很重视语言教育,技能倒在其次。因为一个人在社会上,首先要把话说得明白清楚,才能安身立命,如果又能把话说的简洁优美动听,那就是成功了。你看我儿子他们高考,有三门英语课程可修。普通英语、英语文学、英语语言。比起中国就一门语文课来,差别太大。

谈到中学语文课,我只能说很遗憾,我们学的东西,鲁迅、朱自清、老舍,都是离我们很远的人和事,有些词,一些称谓,某些语法逻辑,常常让我们摸不着头脑。让我感觉,如果要学好中文,竟要必须丢弃母语。可为了高考,我们又不得不认真学习全是普通话写就的文章、或者是遥远的古汉语,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一写正经东西,就是普通话或者古人的思维方式,而生活却是用母语。幸好衡阳话和普通话差别不是很大,否则书面语和口语、工作和生活真的就要产生巨大断层了。

(这里插一句,而英语就不同,书面语和口语几乎没有差别。只是说话的时候,大家都拣容易的说而已。你读几百年前Jane Austen的书,她们那时候的的口语比起书面语来,语法复杂程度,竟毫无差别。有时候,我竟要细细地翻译,才能弄懂其意思,以及背后的逻辑。但是她的语言是优美的,例如,当伊莉莎白一手抚琴,一面柔里带刚缓缓地问:“Shall we ask him why a man of sense and education, and who has lived in the world, is ill qualified to recommend himself to strangers?”这语言真是可与音乐相比!)

但是,说实话,小小的断层还是有的。鲁迅、老舍等大家的小说文章里那些古怪的句法和用词让人感觉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在书里,一个世界在我们身边。(现在再读这些人的小说,尤其是鲁迅的,简直是诘屈聱牙,不忍卒读。)

这些文章里的人和写文章的人的言谈举止,思考方式与我们的差别那样地大,彼此竟毫不相关一样。不过,由于他们是书上的东西,当然是了不起的。而我们身边母语世界里发生的那些,乡言土语,以及那些话所反映的事情,就真是不入流的了。久而久之,就不免起了轻视自己母语的心,有了轻视母语的心,就有了轻视故土的心。好比小时候在池塘里游泳,看着南来北往的列车窗里边各种旅客,都觉得他们是了不起的人,跟我们身边那些乡亲叔伯,完全不是一个世界里的。所以就梦想着要离开故土,走进书本的世界。而一旦真的离开故土,来到远方,例如北京、上海,发现那其实也不是书本中的世界,只不过是另一种现实,残酷或者平淡的现实。

中国教育的失败之一,就是让我们从此有了两种面孔。一种是想象自己在书本里的样子,说的是普通话,思想里只有冠冕堂皇的东西,不是国家民族大义的的话,就写不出来,写了也上不得台面。另一种是现实中真实的自己,用方言母语在市井里厮混,头脑里只有走运发财,口里只说些街巷俚语。好比一面要做水浒里的英雄好汉,一面却只能柴米油盐。这多少算人格分裂吧?

而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读着水浒,那些似曾相识的亲切文字,突然想起,我们这么多年来,用普通话写信,写文章,却不是完全源自于真正的自我,那一个用母语生活和思维的的自我,说的严重点,我们都是在装模作样地生活。

母语就是我们真实的存在。故乡就是我们最现实的世界,哪怕人不在那里,我们的心却是离不开的,真正的生活就是用母语的生活。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认真审视一下母语。当我发现宋代人和衡阳人讲话如此接近时,就顿时不再觉得衡阳话土,而是可亲可爱,甚至现在写东西都用起衡阳话来。

衡阳话其实不土,例如,大家现在都称为香菜的东西,英文名coriander,我们小时候都是叫它的学名--芫荽(yansui);又如尤其令人喜爱的空心菜,衡阳话都是称它的学名---蕹(weng)菜;再如冬苋菜,应该照衡阳话读han菜(冬寒/苋菜),而不是普通话的xian菜。特别难以忘怀的是,小时候母亲去生产队出工,对我说:“在家里好好耍,我去田里薅(hao)草去了。”有几个人知道这个“薅”字不读成ru呢?

还有更多让人对衡阳话肃然起敬的例子,以后慢慢总结。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50 收起 理由
春浅 + 100 谢谢分享!
snapdragon + 5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6-3-2021 14:00:41 |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好。

薅草很多人知道哎。原因是之前有个小品里有讲薅羊毛。哈哈…… 曾经一个小品里火很多金句。虽然现在连春晚都没得多少人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6-3-2021 21:03:07 | 只看该作者
我小时候在北京长大,后来到西安,西安话虽然听得懂,但总不好意思说,所以我好像没有这样的分裂感。不过有些人讲西安话特别带劲,聊天喝酒,黄话连篇,让人感觉方言魅力无穷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snapdragon + 50 你太可爱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9-3-2021 10:40:29 | 只看该作者
snapdragon 发表于 6-3-2021 14:00
写得真好。

薅草很多人知道哎。原因是之前有个小品里有讲薅羊毛。哈哈…… 曾经一个小品里火很多金句。 ...

是吗?没看过这个小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21-1-2025 06:08 , Processed in 0.03772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