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309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书论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5-1-2021 20:5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2021-01-25

以前就一直对尼采报有偏见,认为他的学说导致希特勒的暴行,不过想想这种道听途说的联系颇为偏激,最近在听完《哲学的故事》后就顺便找来《查》一听。
这部书开始还挺吸引人,写作风格带有强烈的寓言性质,让我联想起纪伯伦的《先知》,科埃略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甚至圣修伯里的《小王子》。然而它故事的连贯性,趣味性不如后两本,寓言的含义又远不如《先知》那么清晰明了。

其实我大概完全没有理解这部书,如果一个人企图从这本书中发现一个完整的哲学理论体系,他或许会大失所望。

当然哲学是比较晦涩难懂,当我听《哲学故事》时,许多章节至少听了二十遍。但是《查》的难懂和一般哲学书的难懂大不相同。一般哲学的难懂如同高等数学的难懂一样,你需要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冗长的推理,和复杂的理论模型。然而听《查》时,我的感觉是面对一个任性的女人或脾气暴躁的儿童。听着他们情绪激昂地慷慨陈词,虽然你每个字都听懂了,但却不理解这些字为什么要连在一起,实在搞不清楚他们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最后,为了写一个简短的书评,我不得不去网上查阅一下,查完之后,总算有些明白,其实把《查》当作哲学来读,不如把它当作诗歌来读,于其说它表达的是一种思想,不如说它表达的是一种情绪。。。

故事梗概
这本书开始的故事还颇为生动。查拉图斯特拉是一位隐居的哲人。他独自在山上一个岩洞中独居了十年,只有动物和他为伴。他下山时,先遇到一位先知,他告诉这个先知“上帝死了”。上帝死了,这正是《查》所期望表达的重点。

查下山后来到一个集市,为大家宣讲他的学说。这时有一个走钢丝的人出来表演,但在表演过程中,一个恶毒的小丑故意干扰那个走钢丝的人,让他掉下来摔死了。集市里乱成一团,人全跑光,只有查留下来陪伴着这个死人。后来他背着这具尸体经历了许多地方,直到最后把尸体埋葬。

查的宣教虽然不被大众所欢迎,但他还是招到了一批门徒。过了一段时间,查与门徒分手,独自返回山中隐居,但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学说遭到了歪曲,于是又返回世间去拯救他的门徒,他一路批驳各式各样的人。这时他突然感觉有了新的灵感,于是又返回他的洞穴。

最后一部查在他的洞穴中,似乎快要死了,他的动物们看护着他。他的动物中最高贵的是一只鹰,最聪明的是一条蛇。这些动物给查找来各式各样的食物,甚至两头羔羊,还有许多蜂蜜。

查恢复过来,变得强劲有力。这时他听到呼救声,于是顺着呼救声去寻觅,在路上他碰到了各种“高人”,包括国王、教皇、魔术师、乞丐、影子、学究还有最丑的人。这些人都有自己的问题,然后查就把他们都请到自己的山洞中。

在山洞中,这些“高人”混乱不堪,争论不休,最后开始如同敬拜上帝一样敬拜一头驴。开始查对这些人还抱有同情,但最后却认为自己的同情没有意义。

这时天亮了,一群鸽子环绕着查,还来了一头狮子温顺地卧在查的身旁。当狮子发现洞中的那些“高人”时,它发出了怒吼,那些“高人”则被惊吓的逃之夭夭,这时太阳升起,晨曦中,查生机勃勃,热烈而强劲。

《查》的寓意
我不敢确定这是不是尼采的本意,网评是这么说,而我感觉它或许有一些道理吧。

这本书的核心就是反对以基督教教义为基石的传统道德。在基督教的教义中,上帝是至高无上的主,人是祂的受造之物,必须遵循祂的教导,培养种种美德,比如抑制欲望,同情弱者等等。然而尼采认为上帝死了,或者说上帝并不存在。人的生命不应该由一个虚假的主所提出的教条来左右。人应该有自己的尊严,而人的生命要在事业中才有意义。。。

也许尼采想讨论的还是那个关于人生命意义的问题。在僵化版的宗教体系中,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人生命的意义是敬拜上帝,人所遵循的是上帝的律法,最后追求的就是天堂中的永生。。。

然而这种陈词滥调早让尼采及其反感,所以写出《查》以最为蔑视的口吻讥讽嘲笑那些建立在基督教基础上的传统价值观。最后一幕中,当众“高人”如同敬拜上帝一样敬拜一头驴时,正是这种嘲讽的一个高潮。

在推翻了所谓的传统价值观后,尼采所建造的以个人主义为本的价值观,推崇超人理论。认为人需要奋斗,建立事业而成为超人。他不能接受宗教中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个基本理念,强调竞争,甚至相互残杀,成就事业,最后自己就是自己的上帝。同时也主张对肉欲的放纵而不是压抑。

对尼采的批判
尼采的这个理论大概是达尔文主义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在20世纪颇为流行,也影响了许多现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比如沙特,海德格尔,佛洛依德等等。同时对纳粹的种族主义,军国主义,甚至现今社会的拜金主义都要很多关联。然而我并不赞同尼采的思想。

当宗教沦为教条时,的确丧失了活力,不仅古板,荒谬,极端情况甚至令人作呕和恐怖。然而那并不是宗教精神的错误,而是对之僵化解读的错误。《圣经》本是一部让人获得自由的书,它把人从“罪”中解放出来。注意我这里用“罪”这个基督教的字眼,或许会让人误解。实际它是把每个人从自身的不完满(这里要解释清楚或许需要另写一篇文章)中解放出来,从而获得自由。然而《圣经》在经过刻板解读后不仅不能让人自由,反而成为许多教徒的束缚,甚至成了一些人屠杀另外一些人的工具。

要证明这一点,只要看看历史就可以。中世纪的宗教法庭多么恐怖,大航海时代,贪婪的西班牙强盗如何一手捧着《圣经》,一手拿着枪炮用最卑鄙、下流、无耻、残忍的手法掠夺屠杀南美印加帝国就可知上面所言非虚。

但尼采对抗教条的方法则不仅偏激,甚至完全荒谬。如同一条鱼在吞噬蚯蚓时被包在里面的鱼钩所刺伤后,它开始迁怒于蚯蚓,认为鱼的灾难都来自于蚯蚓,而主张消灭所有的蚯蚓一样荒谬。

因为我对尼采的理论了解非常有限,或许我的观点也有失公道,不过这是我当前的感受,欢迎大家指正。《查》推荐指数:3。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50 收起 理由
annahw + 50 谢谢分享!
春浅 + 10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7-1-2021 10:26:07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人都有多面性,那么尼采哲学是我们内心深处隐藏的最深的一面:征服、骄傲、出众、取胜,等等这些生命原始的动力。

不能说这些动力没有用,它们很有审美感,就像瓦格纳的音乐一样,勇武雄壮气势辉煌,(瓦格纳对尼采影响很大)。而基督徒的哲学恰恰相反,有老子柔弱胜刚强的中国哲学味道,强调服务、谦卑、隐忍、坚韧。

二者都有点走极端。

但是如果是因为信仰,而把本性中的征服、骄傲、出众、取胜通过理性而将之克制,让服务、谦卑、隐忍、坚韧出自于坚定的信仰而不是因为胆小懦弱,那么中国哲学就有巨大的审美价值。

中国人需要这个信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7-1-2021 13:27:55 | 只看该作者
欧阳京 发表于 27-1-2021 10:26
如果说人都有多面性,那么尼采哲学是我们内心深处隐藏的最深的一面:征服、骄傲、出众、取胜,等等这些生命 ...

欧阳兄总结的很有道理,我感觉自己就走到了阴柔的那个极端,对这个世界的争斗充满了厌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1, 6-1-2025 02:32 , Processed in 0.03478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