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FreeOZ用户注册
查看: 1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美华裔科学家 小心触情搜地雷惹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4-9-2015 07:4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发布时间: 2015-09-23 14:29:59    来源: 世界日报    责任编辑:apple     
小 . 中 . 大

  华裔科学家郗小星、陈霞芬被控间谍案,在留美中国学者界掀起波澜,不少科学研究者忧心自己一时不小心,可能招致牢狱之灾。曾担任科学家李文和辩护律师的孙自华(BrianSun)表示,美中网络情搜争议日趋高涨,华裔学者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此时更应遵守职场准则、加强法律常识、关注时事脉动,才能避免因「无知」、「胡涂」惹祸上身。

  孙自华日前在百人会举办的研讨会上,讲述「商业机密与经济间谍活动:美中科技发展的法律风险」时作上述表示。

  他指出,美中之间的紧张与竞争关系日益升高,近年来,针对华裔违反商业机密而被控的案件有增多趋势,尽管部分人士最终获得平反,但美籍华裔的信用与形象已遭严重损害,而且不排除政府在调查时采「种族归纳」(racialprofiling)的可能。

  孙自华指出,「华裔科学家往往认为这些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或许只是一个巧合,「傻傻地用随身碟下载未授权资料」,这些都会被政府盯上,甚至陷入刑事诉讼。」

  国际教育研究所(IIE)发布的「2014年开放门户」(2014OpenDoors)报告显示,2013/2014学年度,美国有高达27万4439名中国留学生,同比增加了16.5%,占全体海外留学生三成。其中,中国学生占全美工程类别及信息数学类别学生的比率,则分别高达20%及11%。

  孙自华表示,美籍华裔的工作多与「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等高端领域相关,无论是在业界或是政府部门,都有可能经常涉及重要与敏感的技术与商业信息,但也因为他们这种「专注研究」的「书呆子性格」,以及对相关法律认知薄弱,反为自己惹上麻烦。

  孙自华说:「我实在不愿这么说,但有些委托人真有点『宅』,例如当我告诉李文和,『我干脆带你上华莱士(MikeWallace,已故名主持人)的60分钟节目』,结果李文和竟然不知道他是何方神圣,甚至连这个节目也没听过。」

  他强调,华裔科学家必须更加留心并遵守工作上可能涉及的相关法律,例如间谍法、出口管制法、计算机犯罪法等;在职场上,则应熟悉与公司及客户间的保密协议,并遵守IP管制政策与规定。

  此外,对于任何可能被当作定罪的证物,例如透过「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笔电或随身碟」等装置,传送至中国的「电邮、简讯或传真」等信息,无论是以员工或个人身分所留下的数字指纹,都要格外谨慎。

  还有,无论是本国或外国人,任何电子装置、储存媒介、报告与文书,自美国出境时都可能遭到搜查,不受美国宪法第四条修正案「免受无理由搜查或财产被没收」规定的保护。

  更重要的是,谨慎接触任何可能涉及中国企业或官方利益的人事物,倘若发现自己可能涉入某种设局或调查,应立即寻求专业律师协助,将潜在损害降至最低。
回复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4-9-2015 08:1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reeOZ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FreeOZ论坛

GMT+10, 15-4-2025 03:58 , Processed in 0.03121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