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FreeOZ用户注册
x
2016-05-03 | 12:36 | 来源:澳洲新快网 | 编辑:柯梅品
这位校长希望匿名,他认为学校分选区系统模棱两可而且不公平。(时代报图片)
一名公立学校校长写信给《时代报》,谴责公立学校筛选学生方式存在黑幕——不止存在于中学。作为内行人,这位校长是怎么看的:
表面上看,筛选学生是无害的。 公立学校校长们对学生及学生父母进行面试,考察他们是否“符合”学校价值观。 但实质上就是在判断学生和父母会不会给学校造成什么麻烦。他们此举是为了把那些挑剔的、蛮横的父母以及有行为或学习障碍的学生给剔除出去。部分校长意图给学校披上私立学校的外衣。 因此部分学校仅仅把目光投放在中等到高等收入的父母,低收入家庭就留给隔壁学校。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是,就算是两所位置邻近的学校,生源情况也会有非常大的差异。 我了解到就有这么一所学校,绝大多数学生全是富人家庭出身,以说英语为主。而不到500米之外的另一所学校,学生则是来自最贫困的家庭,以非英语背景为主。 教育部的不公平招生原则是这一问题产生的始作俑者。 这一情况并不局限在像墨尔本女子学院(Melbourne Girls’ College)这类的中学,该学校最近被指责拒收家住附近的政府公共住房里的学生。小学也在发生这种情况。 教育部强制让学校设定入学名额上限,从而保证家住学校很近的学生一定能有一个名额。但有时学校并不理会这个限额,会去开设额外名额。 学生的直系兄弟姐妹会填进这些名额,即使他们不住学校附近区域。我想民众可能会认可这个是公平合理的。 但下一步——校长办公室的面试——就是一个值得担忧的问题了。 校长们会运用其自由裁量权来填充剩余名额,或者开设速成学习项目招生。这就是模棱两可而且未必公平的了,校长利用这中方式实行入学筛选。 教育部需要改写招生原则,强制校长们招收离学校最近的学生,而不是让校长亲手挑选。这将会有助于缓解近郊各所学校的生源不平衡问题。 若学生的家人或学校员工的亲戚想入校就读时,哪怕他们家住学校录取范围很远之外, 校长们也会接收。这种行为也必须停止。因为这损害了家住学校录取范围20米远的学生们的利益。若家长知道这种情况,他们一定怒不可遏。 我选择匿名写这封信,是因为教育部如今仍然存在着一种消极文化,当有员工对教育系统内部的根本问题直言不讳时,他们会对你威胁压迫。
|